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慧先
論文名稱: 「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
指導教授: 戴寶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度量衡尺貫制米突制公制專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24下載:16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度量衡」按字面上來解釋,度為量長短的標準,量為計體積的標準,衡為計輕重的標準,在傳統上指對長度、容量以及重量的測量。
    目前台灣使用的度量衡單位中,留有許多歷史的痕跡,舉例來說「甲、坪到平方公尺」的出現,橫跨荷治時代到戰後,而民間所慣用的「台斤」,則是從日治時代留下來的。
    戰後台灣,政府曾兩度強制推行公制度量衡,但時至今日,卻仍可見台式、英美式與公制度量衡三者混雜使用。然就台灣史來看,公制度量衡的推行,實際上早在日本統治下的1920年代即已展開。
    本文的內容,將說明日治時期度量衡制度的推展歷程。分1895-1923年與1924-1945年兩階段論述,說明日本政府如何以「尺貫法」統一全台度量衡,並又是如何嘗試全面推行改採「米突制」(公制)度量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3 第二章 近代度量衡制度建立之背景 …………………………16 第一節 世界公制度量衡的建立 ………………………………16 一、公制度量衡的出現 ……………………………16 二、公制度量衡的推廣 ………………………17 第二節 日本近代度量衡制度的形成 …………………………20 一、傳統度量衡概說 ……………………………………..20 二、明治維新與近代度量衡制度的成立 ………………..21 三、「米突法」的推動 ……………………………………22 第三節 近代以前台灣傳統的度量衡 …………………………26 一、漢人社會的度量衡 …………………………………..26 二、原住民社會的度量衡 ………………………………..40 三、開港通商後的度量衡 ………………………………..41 第三章 總督府與度量衡的制度化 ………………………45 第一節 中央執掌機關 …………………………………………45 一、機關沿革 ………………………………………45 二、相關人事 ……………………………………………53 第二節 度量衡制度的建立 ……………………………………59 一、相關法規內容 ………………………………………..60 二、修法背景與意義 ……………………………………..70 第四章 「尺貫法」的落實(1895-1923) ……………71 第一節 強制的執行 …………………………………………71 一、臨檢與取締 …………………………………………71 二、市場規則 ……………………………………………74 三、度量衡器販賣限制 …………………………………77 第二節 教育與宣導 …………………………………………80 一、學校教育 ……………………………………………80 二、社會推廣 ……………………………………………88 第三節 民眾的肆應 ………………………………………..92 一、知識分子的觀感 ……………………………………93 二、地方人士的生活實例 ………………………………96 三、庶民的經驗 ………………………………………102 第五章 「米突法」的引入(1924-1945) ……………105 第一節 「米突法」在台灣 ………………………………105 一、預定目標 …………………………………………..105 二、後期政策的調整 …………………………………..107 第二節 新度量衡觀念的形塑 ………………………………108 一、教育內容的轉向 ……………………………………108 二、社會推廣 ……………………………………………113 第三節 民眾生活尺度的改變 ……………………………119 一、民眾的適應 …………………………………………119 二、建築的尺度 ……………………………………….120 三、對戰後的影響 ……………………………………….121 第六章 結論 ……………………………………………125 參考資料 ……..…………………………………………………130    附錄 ………………………………………………………………137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一般史料

    丁紹儀,《東瀛識略》,台北:台灣銀行,1957。
    台灣省文獻會編譯,《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1-7卷,1984年6月~1993年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私法物權編》,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台灣旅行記》,台北:台灣銀行,1965。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台灣經濟史六集》,台北:台灣銀行,1957。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台北:台灣銀行,1964。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C. Imbauel-Huart撰,《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台北:台灣銀行,1958。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蔡啟恒譯,《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1972。
    池志澂等撰;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輯,《台灣遊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周憲文撰;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一)、(二)》,台北:台灣銀行,1958。
    周憲文撰;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代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銀行,1957。
    林品桐,《台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四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1-1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0-。
    張麗俊著/許雪姬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1-1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2004。
    曹永和等纂,《日治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軍事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
    郭輝編譯、井出季和太,《日據下的台政》,第1-3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1963。
    陳錦榮編譯,《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北市:台灣銀行,1957。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主編,《清末台灣海關歷年資料》,台北:中硏院台灣史硏究所籌備處,1997。
    楊南郡譯註/伊能嘉矩著,《台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編印,《度量衡法規彙編》,台北:經濟部標檢局,2004。

    二、近人著作
    (一)專書
    中村哲主編,《東亞近代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台北:中央硏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硏究中心,2005。
    王嵩山主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王泰升發行/三民總經銷,1997。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
    矢內原忠雄/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台中縣文化局編,《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縣文化局,2005。
    丘光明,《中國古代計量史圖鑑》,合肥市: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
    丘光明,《計量史》,長沙市:湖南教育,2002。
    丘光明,《中國古代度量衡》,台北:臺灣商務,1994。
    丘光明編,《中國歷代度量衡考》,北京:科學社,1992。
    朱杏修等著;李如菁主編,《明察秋毫 : 度量衡特展專輯》,高雄:國立科學工
    藝博物館,2007。
    宋光梁、陳可崗,《工業標準》,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6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1998。
    呂紹理,《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2005。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5。
    吳文星等編著,《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台北:南天,2003。
    吳洛,《中國度量衡史》,台北:台灣商務,1970。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1995。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1995。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北:草根,1995。
    林呈蓉,《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台灣文明開化的進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台北:三民,2004。
    林瑞明,《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1993。
    林瑞明編,《賴和全集》,台北:前衛,2000。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2002。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台北:麥田,2006:
    陳柔縉,《囍事台灣》,台北:東觀國際,2007。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主編,《清末台灣海關歷年資料》,台北:中硏院台灣史硏究所籌備處,1997。
    黃英哲譯、黃昭堂著,《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1994。
    黃俊銘,《總督府物語》,台北:向日葵文化,2004。
    高天生,《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1986。
    徐純譯、Kenneth Hudson原著,《有影響力的博物館》,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03。
    楊寬,《中國歷代尺度考》,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趙祐志,《日據時期台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台北縣:稻鄉,1998。
    賴和著/施淑編,《賴和小說集》,台北:洪範,1994。
    鄭政誠,《台灣大調查: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台北縣:博揚文化,2005。
    鍾肇政、葉石濤編,《一桿秤仔》,台北:遠景,1981。
    顧孟洁,《憧憬與探索:標準化科普與學術文集》,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薛文瑜譯;恩斯特•徐文克(Ernst Schwenk)著,《亨利國王的鼻尖 19個發明度量衡的故事》,台北市:商周出版,2005。
    傅湘雯譯;蓋尼爾(Ganeri, Anita)著,《從腕尺到公斤》,台北市 :啟思文化,2002。
    張琰,林志懋譯;Alder, Ken,《萬物的尺度:一個理想、兩個科學家、七年的測量和一個公制單位的誕生》,台北:貓頭鶯,2005。
    戴寶村,《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11號),台北:師大史研所,1984。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2000。

    (二)期刊論文
    王一剛,〈清代台灣的度量衡制〉,《台北文物》,第五卷第四期,1957,頁13-16。
    孝佛,〈科學走廊--推動公制化應該是行動的時候了〉,《科學月刊》7:4號,頁69-70,1976。
    周明德,〈日本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展示之台灣度量衡器〉,《台北文獻》,直字97期,1991,頁135-139。
    周憲文,〈日據時代台灣之專賣事業〉,《台灣銀行季刊》第9期第1卷(1957.6), 頁11-32。
    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台灣史研究》4卷2期,1999.6,頁7-75。
    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台灣人形象〉,《台大歷史學報》,34卷,2004.12,頁87-147。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台灣「學術探檢」之展開〉,收於黃富三等主編,《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
    處,1997,頁11-28。
    姚鶴年,〈談「甲」論「坪」〉,《台灣林業》,2000.10,第26卷第5期,頁15-21。
    洪秋芬,〈日據初期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頁437-471。
    洪萬生,〈半斤八兩談公制—兼談台斤與日斤〉,《科學月刊》16:9,頁706-709,1985。
    陳宏步,〈大勢底定談公制〉,《科學月刊》7:7,頁33-34,1976.07。
    專賣局,〈台灣光復之專賣事業〉,《台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6),頁216-225。
    溫振華,〈日本殖民統治下台北社會文化的變遷〉,《台灣風物》,37卷4期,1987.12,頁1-52。
    黃俊銘,〈日治時期台灣主要建築構造材料生產系統之調查硏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頁1-4。
    劉昭民,〈我國古代的度量衡〉,《量測資訊》,第33期,1933。
    蔡錦堂,〈日本治台時期所謂「同化政策」的實像與虛像初探〉,《淡江史學》,13卷,頁181-192。
    顏清梅,〈二二八事件前的台灣省專賣局(1945-1947)--以《民報》為中心的觀察〉,《台灣文獻》(2006.12),頁383-411。
    蘇意雯,〈民族數學在台灣〉,《科學月刊》,25:2,頁140-145。

    (三)學位論文
    何鳳嬌,〈日據時代台灣的糖業經營與農民爭議〉,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90。
    松田純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市場之發展(1895-1937)〉,暨大: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
    蔡承豪,〈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台灣的藍靛業〉,南投: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2。
    鄭慶良,〈日據時期台灣之菸酒專賣〉,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
    鐘順利,〈臺灣日治時期五大都市之公設消費市場建築〉,成大: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5。

    (四)研究報告
    林崇熙計畫主持,《度量衡的知識與權力研究報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3。
    林崇熙計畫主持,《多元觀點的度量衡展示規劃研究報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4。

    貳.日文部分
    一、官方檔案及出版品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職員錄》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台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台北:台灣總督府,1896-1942。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台灣度量衡調查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9。
    台灣總督府著,《國民讀本,第一期 (六)》,台北:台灣總督府,1903。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台灣度量衡法規》,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1907。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台灣度量衡法規》,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1914。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學生用》第3-6學年,台北:台灣總督府,1914。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台灣度量衡法規》,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權度課1921。
    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メ-トル法實行法規一覽》,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1928。
    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度量衡器販賣價格表》,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1928。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度量衡所,《台灣度量衡法規》,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1931。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度量衡所,《台灣度量衡法令解義》,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1934。
    台灣總督府學務部,《公學校算術科教材》卷1-4,台北:台灣總督府,1909-1911。
    台灣總督府學務部,《公學校算術書 兒童用》,台北:台灣總督府,1914。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21。
    台北算術研究會,《小公學校四年の算術》,台北:台灣子供世界社,1930。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教師用》,台北:台灣總督府,1934-1935。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35-1936。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教授細目》,台北:台灣總督府,1914。
    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台灣度量衡法令解義》,出版地不詳:度量衡所,1934(?)。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度量衡所,《度量衡器販賣價格表》,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1941。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度量衡所,《度量衡器販賣價格表》,台北 :台北州度量衡器販賣業者組合,1942。
    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度量衡器計量器取締參考圖》,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出版年不詳。
    台灣總督府度量衡所,《メ-トル法のかがみ》,台北:台灣總督府度量衡
    所,出版年不詳。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專賣事業第42年報》,台北: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44。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1986年複刻版,東京:綠蔭書房)
    台灣總督府營林所,《度量衡換算表》,台北:編者,1928。
    台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台灣貿易四十年表 : 自明治二十九年至昭和十年》,台北:台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1936。
    台灣慣習研究會編,《台灣慣習記事》1-12號、2卷1號-7卷8號,台北:
    台灣慣習研究會,1901-1907年。
    台灣博覽會編,《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寫真帖》,台北:台灣博覽會,1936。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台灣教育會,1939。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量衡器調查書》,台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1905。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清國行政法》,台北 :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0-1915。

    二、期刊及報紙
    《台法月報》,1905-1943年。
    《台灣協會會報》,1898-1907年。
    《台灣時報》,1909-1945年。
    《台灣日日新報》,1899-1919年。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911年。
    《台灣民報》,1923-1930年。
    《台灣の專賣》,1937-1943年。

    三、時人著作
    月出皓編,《臺灣館》,台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1903。
    中村文生,《在臺の信州人》,臺北 :日本公論社臺湾支局 ,1925。
    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寫真帖》,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15。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37。(台北:成文,1985
    複刻)
    伊能嘉矩,〈台灣土蕃の數の觀念〉,《東京學會雜誌》,東京:東京人類學會,1906-1907。
    伊能嘉矩,《伊能文庫手稿及抄寫》
    住屋圖南著,《臺灣人士之評判記》,臺北:成文複刻,1999。
    谷元二編,《大眾人事錄(外地、滿支、海外篇)》,東京:帝國秘密探偵社,1941。
    谷平太郎編輯,《改正台灣度量衡法規》,台北市:台灣メ-トル法宣傳協會,1924。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
    狩谷棭齋,《本朝度量權衡攷》,東京市:日本經濟叢書刊行會,1916。
    唐澤信夫,《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1937。
    移川子之藏,〈高砂族の度量衡及價額矩準等に關する二三の資料〉,台北:台法月刊,1942。
    橋本白水,《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成文,1999。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
    藤崎濟之助,《台灣の蕃族》,台北:國史刊行會,1930。(台北:南天複刻,1988)。

    四、近人著作與論文
    小泉袈裟勝、山本弘,《続 単位のおはなし》,東京:日本規格協会,2002。
    小泉袈裟勝、山本弘,《単位のおはなし》,東京:日本規格協会,2002。
    小泉袈裟勝,《図解単位の歴史辞典》,東京:柏書房,1990。
    小泉袈裟勝,《単位の起源事典》,東京:東京書籍,1982。
    小泉袈裟勝,《単位の辞典》,東京:丸善,1983。
    小泉袈裟勝,《度量衡の歴史》,東京:原書房,1977。
    小島麗逸、大岩川,《「はかり」と「くらし」(アジアを見る眼 ) 第三世界の度
    量衡》,千葉縣千葉市: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86。
    阿部猛,《度量衡の事典》,東京:同成社,2006。
    海後宗臣,《図說教科書の歴史》,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1996。
    海後宗臣編,《日本教科書大系》,東京:講談社,1962。
    星田直彥,《單位171の新知識》,東京:講談社,2005年6月。
    橋本万平,〈計測•測定〉,《日本人の技術》,東京都:硏究社,1977,頁206-236。
    唐澤富太郎,《教科書の歷史:教科書と日本人の形成》,東京:創文社,1968。

    參.西文部份
    Bray. H. F.,The World's weights, measures &coinages,Tokyo : Kelly,1911。
    Sylvia Horne, Learning about measurement,Sacramento :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70。
    Lord Ritchie-Calder,“Conversion to the Metric System”,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 1970。
    Frank Kendig ,“Coming of the Metric System”, Saturday Review of Science, November 25, 1972。
    Alden P. Armagnac,“Will you Give Up Pounds, Feet, and Inches?”,Popular Science, June, 196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