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漢(B. Karlgren 1936:157-158)在諧聲字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上古音(Archaic Chinese)這個名稱,用以指稱周秦《詩經》年代或更早的語音資料。自此以後的數十年間,語言學專家開始專注結合清代學者的貢獻,從事上古語音的構擬。諸如:…等。而以李方桂先生集其大成。李方桂先生的上古元音構擬立基於高本漢的中古音,在前人詩經韻腳與諧聲所架設的韻部系統中,融入方言的實際音讀與《切韻》音系的特點,並且給予上古韻部的系統嚴格的假設。所以這個系統傳承自清代以來學者對於文獻整理的基礎,高本漢對方言語音的考釋統整,連貫了《切韻》系統語音的發展,與其個人對於上古音所設定的嚴格條件,融入歷史語言研究的新方法,對後人研究上古音具有啟迪性。本文試著藉由探討其內部構擬的方式,分析上古音〔i、、a、u〕四個元音系統等創說的適時性與可靠性,輔以漢藏比較語言學的觀點分析其優劣。
參考書目
一.專著:依筆劃排序
王力《漢語史稿》 科學科學出版社,1958年8月1日初版。中華書局 1980年6月1重印,2002年7月5版。
王力《王力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初版。
包擬古《原始漢語與漢藏語》,潘悟雲、馮蒸譯,中華書局,1995年6月1版。
何九盈《音韻叢稿》,商務印書館2002年3月初版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商務印書館1980年7月1版,2001年3月4版。(〈上古音研究〉《台灣,清華學報新9-1,2》1971年、〈幾個上古聲母問題〉《台灣,中研院蔣公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前二者在1980年合編為《上古音研究》北京出版社)。
李方桂《李方桂先生口述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一版。
辛勉《古代藏語和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六十一年五月。
竺家寧、趙秉璇編《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一版。
馬伯樂《唐代長安方音考》,中華書局,2005年1月一版。
高本漢著,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譯《中國音韻學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6月。又於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
陳新雄《古音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88年4月初版。
陳新雄《古音學發微》,文史哲出版社72年1月初版。
陳新雄《聲韻學》,文史哲出版庄社94年9月初版。
陳新雄《文字聲韻論叢》,東大圖書公司。
雅洪托夫《漢語史論集》,唐作藩、胡雙寶編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馮蒸《音韻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1版
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二十一。1944年12月初版。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0月15版。
趙憩之《等韻源流》,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7月再版。
潘悟雲《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一版。
霍凱特《現代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龍宇純《韻鏡校注》 藝文印書館,1960年3月初版。
嚴修《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書海出版社。2001年4月1版。
龔煌城《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4年9月重印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學前沿叢書(第五種)。
二.單篇論文
王靜如〈跋高本漢的上古中國音當中的幾個問題並論冬蒸兩部〉《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1本第3分。又收錄於《上古音討論集》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頁115-133。
包擬古(N. G.Bodman)1973年〈漢藏語中帶s-的複輔音聲母在漢語中的某些反映形式〉、1980年〈原始漢語與漢藏語〉、1985年〈上古漢語中具有-l-和-r-介音的證據及相關問題〉。收錄於《原始漢語與漢藏語》,潘悟雲、馮蒸譯,中華書局,1995年6月1版。
何九盈〈上古音節的結構問題〉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28-32。
李方桂、李榮、俞敏、王力、周祖謨、季羨林、朱德熙等人〈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1983年10月21日,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19。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1987年2版。
李方桂〈切韻a 的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一分,頁1-38,1931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東冬屋沃之上古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三分頁375-414,1932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論中國上古音的*-wng, *-iwk, *-wg〉《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第一分,頁65-74,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一分頁1-7,198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聲韻結合的問題〉,《中國語文》1984年第1期,頁38-41。
周法高〈切韻魚虞之音讀及其流變〉《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13本
周法高〈論古代漢語的音位〉《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25本
林語堂〈支脂之三部古讀攷〉《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2本第2分
俄國雅洪托夫(S. E. Yakhontov )1959年〈上古漢語的韻母系統〉、1960年〈上古漢語的複輔音聲母〉、1960年〈上古漢語的脣化元音〉、1976年〈上古漢語的起首輔音l和r〉、1977年〈上古漢語的起首輔音w〉。
唐作藩〈對上古音構擬的幾點質疑〉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2-36。
徐通鏘〈音系中的變異和內部擬測法〉《中國語言學報》第三期 1988年12月
班尼迪(P. K. Benedict)1972年〈漢藏語言概論〉劍橋大學出版社、1976年〈再論漢藏語系〉(JAOS96)、1987年〈上古漢語聲母〉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英文卷。
高本漢著、趙元任翻譯〈上古中國音當中的幾個問題〉《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1本第3分。又收錄於《上古音討論集》,頁38-114。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
郭錫良〈也談上古韻尾的構擬問題〉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20-27。
陳寅恪〈東晉南朝之吳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936):1-4。
陳新雄〈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幾點質疑〉,《中國語文》231期,92年11月10日。
黃行〈確定漢藏同源詞的幾個原則〉《民族語文》2001年第4期。
奧德里古(A. G. Haudricourt)1954年〈越南聲調的起源〉(JA242)和〈怎樣構擬上古漢語〉(Word 10)。
瑞典高本漢(B. Karlgren)1923年《中文分析字典》、1954年《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1941年《漢文典》。
蒲立本〈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AM9)(E. G. Pulleyblank)1962-1963年、〈關於漢語詞族的一些新假設〉(JCLI)1973年、〈上古漢語的韻尾輔音〉(MS33)1977-1978年。
趙元任〈中國方言當中爆發音的種類〉《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5本第4分
趙元任〈用b d g 當不吐氣清破裂音〉《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2本第3分
趙元任〈高本漢的諧聲說〉《上古音討論集》,頁1-37。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
鄭張尚芳〈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古漢語研究》(長沙) 1998年4月。
鄭張尚芳〈上古音構擬小議〉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6-49。
賴惟勤〈上古中國語喉音韻尾〉《中國音韻論集》 汲古書院 1989年2月2版。
龍宇純〈上古陰聲字具輔音韻尾說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本第四分,頁679-716。
篠崎攝子〈上古漢語侵部字向中古漢語通攝轉化舉例〉《語苑擷英-慶祝唐作藩教授七十壽辰學術論文集》1998年1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篠崎攝子〈賴惟勤“合口性喉音韻尾說”簡介〉《語苑擷英-慶祝唐作藩教授七十壽辰學術論文集》1998年1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龔煌城、梅祖麟著〈漢藏語比較語言學的回顧與前瞻〉2004年6月30日,收錄於《語言暨語言學》2006年,7.1:225-258。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1:225-258.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龔煌城〈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Tibetan, and Burmese vowel systems〉(漢語、藏語、緬語元音系統的比較研究)198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頁455-490。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31。
龔煌城〈The First Palatalization of Velars in Late Old Chinese〉(上古晚期舌根音聲母的第一次顎化)《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4年9月重印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學前沿叢書(第五種),頁67-78。
龔煌城〈The system of finals in Proto-Sino-Tibetan〉(原始漢藏語的最終系統)1995年,《The Ancest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頁41-92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umber 8.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79-124。
龔煌城、梅祖麟〈上古音對談錄〉 1989年12月9日,收錄於《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第一輯:漢語方言,頁665-71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二。
龔煌城〈上古漢語前置輔音對韻母演變的影響〉《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下冊,2006年,頁687-708。劉翠溶主編,允晨文化出版。
龔煌城〈上古漢語與原始漢藏語帶r與l複聲母的構擬〉《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四期,頁1-36。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83-212。
龔煌城〈西方的歷史比較語言學與漢藏語的比較研究〉,《語言學論叢》第三十五輯,頁280-295。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北京,商務印書館。
龔煌城〈西夏語在漢藏語言比較研究中的地位〉,《語言暨語言學》第八卷,第二期,頁447-470。
龔煌城〈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系統〉《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二,《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2005年,頁57-93。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龔煌城〈從原始漢藏語到上古漢語以及原始藏緬語的韻母演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語言組《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發展》,2003年,頁187-223。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213-242。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漢語上古音流音韻尾的擬測〉《西藏研究論文集》1993a,第四輯,頁1-18。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49-66。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的詞頭問題〉《語言暨語言學》,第一卷,第二期,頁39-62。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61-182。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若干聲母的擬測〉《西藏研究論文集》,第三輯,1990年,頁1-18。重刊於《聲韻論叢》,第一輯,頁73-96。199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31-48。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重紐問題(兼論上古*-rj-介音對中古韻母演變的影響)〉《聲韻論叢》第六輯,頁195-243。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25-160。
龔煌城〈漢語與苗瑤語同源關係的檢討〉,《中國語言學集刊》1.1:25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