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義三
論文名稱: 台灣原住民族教育體系趨向與建構之研究-以設置原住民族高中為例
指導教授: 黃人傑
Huang, Jen-J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族教育體系原住民族學校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2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8年6月17日「原住民族教育法」公布實施,並於2004年8月19日經立法院再度修正通過,奠定了原住民族教育的法源依據,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決定,自然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它不但揭示了「原住民族教育權」的自主性,更期望對原住民結構性的弱勢教育環境提供改善的基本方針,俾使原住民族的寶貴歷史文化與藝能,透過教育的媒介得以發揚光大與保存,使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能成為國家文化的重要資產。本研究的主旨是希望能在主流教育的嚴重侵蝕與逐漸吞沒原住民文化的關鍵時刻,開闢一條既能融入主流社會,又能發揚及保存各自族群珍貴文化的教育體系,使原住民的青年學生能獲致良好的潛能發展,並能與一般學生相互學習、包容、互信,甚至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提昇原住民整體的社會競爭能力與地位。同時要將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給行政院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及原住民籍立法委員、各原住民籍國中小學、高中(職)校長、教師等菁英,藉以形成共識,共同為原住民的教育改革而努力。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達成下述五項目標:
    一、促進民族認同,以維護原住民族之尊嚴。
    二、傳承與發展原住民文化以延續原住民族之命脈。
    三、改善弱勢處境,擴大社會參與,以增進原住民的福祉。
    四、藉比較各國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探討本國原住民教育未來的觀念與發展趨勢。
    五、規劃原住民族教育體系之建構,並能帶動文化的維護與發揚,並使學生有更好的教育發展。

    Summary/Abridgement
    Aboriginal education enactment was announced into practice on June 17, 1998 and amended by Legislation Yuan on Aug. 19, 2004. It represented a historical meaning and an epoch-making decision because it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law for aborigi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and retain/keep the precious culture of aborigine and to let it become an important asset of Taiwan, the Aboriginal education enactment not only revealed the liberty of aboriginal education but also provided the principles to improve the weakness/minority of aborigi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udy is hope to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makes the aboriginal education be assimilated into the mainstream society and glorify and keep the treasure culture of aborigines during the crucial period of the corrosion and devoured by the mainstream education. Meanwhile, the study expects that the aboriginal teenagers can get better development on their potentials and be able to learn from other students, how to subsume and trust, and even to create the equal opportunities of competition so that they can move up their capability and position in the society. Any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is study will be submitted to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 Executive Yu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boriginal legislators, principles and teachers of each Elementary, Junior and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germinate an consensus to strive for the reformation aborigin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has to basically reach below five targets:
    1. Cultivating the ethnic recognition in order to keep the ethnic dignity.
    2. Spreading and developing aboriginal culture in order to continue its life.
    3. Improving the minority and enlarge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gain their welfare.
    4. Discuss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aboriginal education by comparing to other county’s education policy.
    5. Planning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system, imbuing culture preservation and glor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to students.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國內外相關文獻與基本概念 第一節 教育體系建構的基本概念 9 第二節 美、澳、紐等國的原住民教育概況 14 第三節 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概況 22 第四節 我國原住民教育概況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編製 38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資料處理 40 第四章 訪談與調查統計之分析 第一節 原住民校長、主任、教師、學生及族群領袖的調查 問卷及訪談反應 43 第二節 憲法條文及原住民族教育法 53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育體制 58 第四節 國外原住民(少數民族)的教育經驗 61 第五節 國內研究原住民教育之學者的觀點 62 第五章 原住民當前幾個重要的危機課題 第一節 原住民本身的心理自覺與族群文化認同 65 第二節 經濟資源的匱乏與就業的困境 68 第三節 親職教育與青少年問題 74 第四節 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與人才培育 81 第六章 以仁愛高農轉型為實驗高中之評估 第一節 仁愛高農的現況簡介 93 第二節 國立仁愛高農改制為民族高中的評估 94 第三節 設置台灣原住民族高中的評估 98 第七章 結 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3 第二節 研究檢討 105 第三節 建議與展望 10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19 二、英文部分 122 附 錄: 一、憲法有關原住民教育文化之規定要項 125 二、原住民族基本法 127 三、我國原住民族教育法 133 四、原住民族群分佈情形與人口現況及文化特色 141 五、國內學者專家、原住民籍立法委員、地方人士訪談紀錄 149 六、訪談仁愛高農及社區座談紀錄 169 七、全國原住民地區(52所)原住民族籍教師調查問卷 179 八、原住民國中三年級(52所)升學意向之調查問卷 183 九、原住民族高中(職)教育體系趨向與建構之訪談題目 187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山泉(1994),〈原住民的文化發展與教育〉。《師友月刊》328 期,32-34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瓦歷斯‧諾幹(2000),〈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改革〉。《教改通訊》18,63-65
    孔文吉(2003),《考察加拿大、夏威夷原住民政策》。台北市政府原民會

    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行政院教改諮議委員會。
    李鍈(1999),〈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1999 年原住民
    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台灣師大主辦。
    李建興‧簡茂發(1992),《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
    方案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李義三等(1995),《桃園縣原住民教育學科成就評量之研究》。桃園縣
    政府教育局。
    李義三(1998),《雲南省少數民族教育考察報告》。桃園縣政府。
    李義三(2004),《婚姻諮商與家庭治療》。拓荒神學院出版。
    汪幼絨‧牟中原(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菀。
    汪明輝(2000),《鄒:一個建構中的族群》。台北:台灣師大地理系。
    吳天泰等(1998),〈原住民族教育體制的發展:民族學苑的規劃〉。東
    華大學。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概念》。台北:五南。
    吳天泰(1998),〈2001 年代台灣原住民教育文化的政策與措施〉。《
    1998 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主辦。
    吳天泰(1999),〈民族學院的規劃研究〉。《1999 年原住民教育研討會
    論文》。國立台灣師大。
    吳財順等(1999),《台北縣籌設多元文化實驗中學研究報告》。台北縣
    政府。
    杜作潤(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三聯書店。
    空本延人(2001),《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市:晨星出版。
    邵宗海等(1995),《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台北:幼獅。
    林振春(1999),《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原住民社區教育的推動策略〉。《1999 年原住民研討會
    論文》。國立台灣師大
    林昭賢(2000),〈原住民教育的實施與展望〉。《1999 學年度原住民教
    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講演》,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辦。頁1-6
    林金泡(1999),〈現階段中等教育的改革與原住民族教育〉。《1999 年
    原住民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台灣師大主辦。頁51-61
    林金泡(1997),〈走出邊陲,迎向曙光─新原住民教育探討〉。《1996
    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花蓮師範。
    林儒(2001),〈國小教育工作者的迷惑〉。《師友月刊》408 期,22-29

    林世治(1996),〈失落與傳承之間〉。《師友月刊》352 期,17-24。
    施正峰等(2001),《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台北:前衛。
    高強華‧戴維揚(2001),《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台北:台灣師大出版

    高德義(2000),〈評論「原住民社區文化與原住民教育改革關係之研
    究」〉。《教改通訊》17 期八頁,56-58。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台北:五南。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1996),〈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原住民教育季
    刊》創刊號頁33-55。
    陳立鵬(1998),《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立法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出版社。
    陳玉美(2001),〈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嗎?〉《歷史月刊》第199
    期,35-40。
    陳伯璋‧牟中原(1998),〈原住民教育〉。《教改會第二十四次委員會
    議報告》。台北:教育部。
    張茂桂等(2001),《族群關係與國認同》。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張駿逸(1998),〈原住民教育的他山之石〉。《1998 年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東華大學主辦。頁37-51
    張建成(1999),〈原住民人才培用問題的檢討〉。《1999 年原住民教育
    研討會論文》。行政院原委會。
    程笙(1996),〈原住民的樂舞傳承〉。《師友月刊》349 期,63-67。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編譯館。
    黃泉湖、吳學燕(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菀。
    黃茂夫等(1995),《原住民學生在山地或平地就讀之學習成效差異研
    究》。台灣發展研究院。
    黃政傑、張嘉育(1998),〈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
    資訊》六卷四期,頁69-80。
    楊思偉(1999),《新教育實踐》。台北:師大書菀。
    楊國賜(1992),《加強山胞親職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教育部教育研
    究委員會。
    蔡中涵‧林天生(1992),《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教育部教育研
    究委員會。
    劉必榮等(2002),《桃園縣原住民族群文化發展之規劃》。中央大學。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譚光鼎(2000),《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1998),《從文化與心理層面論原住民教育目標》。台北:教育部

    譚光鼎(1999),《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前瞻與規劃》。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譚光鼎(1997),〈紐澳多元文化教育考察報告〉。《花蓮師院期刊》第23
    期。
    羅清水(1996),〈台灣省原住民職業教育之現況與發展〉。《師友月刊》
    348,43-47。
    台北市政府原民會(1998),《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台北市政府原民會。
    行政院原民會(2002),《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台北:行政院
    原民會。
    行政院原民會(2003),《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行政院原民會(1998),《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行政院
    原民會。
    行政院原民會(1998),《原住民族發展方案》。行政院原民會。
    行政院原民會(2001),《全國原住民行政會議實錄》。行政院原民會。
    花蓮師院(1999),《原住民教育之就業與革新論文輯》。花蓮師院。
    屏師國教所研究會(2004),《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
    國立台南師院文教基金會(2000 年),《九年一貫課程》。高雄:復文
    圖書出版社)
    國立台東大學(2004),《原住民教育季刊》36,頁117-128。國立台東
    大學原教中心。
    教育部(1994),《山胞國民小學訪視工作報告》。花蓮師院出版。
    教育部(1996),《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研討會會議實錄》。教育部
    教育部(1998),《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教育部。
    監察院調查報告書(2004),《原住民地方文化產業總體檢》。台北:遠流

    二、英文部份
    Adger, Carolyn Temple (1996) .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in School
    Reform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ERIC/CLL, 1118 22nd Street N. W.,
    Washington, DC 20037.
    Banks, J. A. (1994),A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rown, A. L., Kane, M. J., & Echols, C. H. (1986) . Young childrens
    mental models determine analogical transfer across problems with a
    common goal structure. Cognitive Development, 1, 103-121.
    Brown, A. L, Kane, M. J., & Long, C. (1989) . Analogical transfer in young
    children : Analogies as tools for communication and exposition. Appli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3, 275-293.
    Brown, A. L., & Kane, M. J. (1988 ) .〝Preschool chi Idren can learn to
    transfer Learn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from example.〞Cognitive
    Psychology, 20, 493-523.
    Bell, Derrick (1983) . 〝Time for teachers: Putting educators back into the
    Brown remedy.〞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Vol. 52 (3) Sum 1983,290-301. Assn of American Univ Presses/Howard Univ Presses, U. S.
    Boyer, Paul (2002). Defying the Odds: Tribal Colleges Conquer Skepticism but
    Still Face Persistent Challenges. Tribal Colleges Journal v14 n2 p12-19.
    Our Children, Our Schools, Our Tribes: Thirty Years of Local Control of
    Indian Education 1966-1996.
    Beaulieu, David (1991). A Concluding Prospectus 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for Nat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Tribal
    School :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Packet.
    Giaconia, R. M. & Hedges, L. V. (1987) . 〝Synthesizing research evidence. 〞
    In M. J. Dunkin (Ed. ) , The international encyd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 Oxford / UK:Pergamon. (pp. 124-142)
    Goswami, 1L, & Brown, A. L (1990) . Melting chocolate and melting
    snowman Analogical reasoning and causal relations. Cognition, 35,
    1-22.
    Male, George A. (1984) . Racism and education in the U. S. A 104 (4) Sum
    1984, 394-400. Project Innovation, U. S
    Nora, Amaury (2001) . How Minority Students Finance Their Higher
    Education: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Box 4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Tel:800-601-4868(Toll Free); Web site: http://www.eric-web.tc. Columbia.
    edu.
    Oesterreich,Heather(2000).The Techn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a in College
    Preparation Programs for Uran and Minority Youth.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Box 4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NY 10027.
    Tel :800-601-4868 (Toll Free) ; Web site: http://www. eric-web. tc.
    Columbia. edu.
    Ogbu, John U (1995). 〝Cultural problems in minority education: their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part on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e Urban Review [H. W. Wilson- EDUC]. Vol. 27, 189.
    Raywid, Mary Anne (1996) . Downsizing Schools in Big Cities.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fchonr—Teachers College, Box 40,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Free).Schwartz, Wendy (1998). The Schooling of Multiracial Students.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Box 4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Free)
    Schwartz, Wendy (1999) . Arab American Students in Public Schools.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Box 4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Tel:800-601-4868 (Toll Free) .
    Schwartz, Wendy (2002) . Helping Underachieving Boys Read Well and Often.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Box 4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Tel :800-601-4868 (Toll Free) ; Web site: http://www. eric-web. tc.
    Columbia. edu. For full text: http://eric-web. tc. Columbia, edu/pubget.
    asp?show=l.
    Vosniadou, S., & Schommer, M. (1989) . Explanatory analogy can help
    children acquire information from expository text.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0 (4)' , 524-536
    Weiler, Jeanne (1998). The Athletic Experiences of Ethnically Diverse Girls.
    ERIC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Minority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Box 40,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Fre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