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麗娟 Chiang, Li-Chuan |
---|---|
論文名稱: |
台灣北部清代擺接堡江璞亭家族的發展 |
指導教授: | 邱榮裕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0 |
中文關鍵詞: | 清代擺接堡 、板橋湳子 、江璞亭 、江大崑 、鄞山寺 、大墓公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H.017.2018.A0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6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旨在探討清乾隆年間(1750年代)汀州永定縣高頭鄉的江氏家族 來臺拓墾,東山房江家七兄弟中,江璞亭這一支脈來臺發展,從淡水登陸後即各自發展。璞亭公正是筆者的第十八世祖,渡海來台開墾,由淡水經新莊,最後落腳新北市板橋湳子地區,今板橋湳子地區的福興宮裡仍存有江璞亭當年捐資的古碑刻字。
其子在澤、在清繼承其志,在清從板橋湳仔地區北向淡水,沿著大嵙崁溪開墾,稱之為「風頭」;在澤則由板橋南向發展到土城開墾,稱之為「風尾」,這也造就今江璞亭家族分居兩地(板橋、土城)發展的原因。江氏為維繫家族於不墬,以祭祀祖先之名創設江璞亭祭祀公業,每年遇農曆節日定期舉行祭祖。
在澤家族的廿一世祖陶英公後移墾新北市土城區,因子孫繁衍眾多,加上財產諸子均分,清末部分族人甚至因吸食鴉片,尤其重照公這一房,導致家道中衰。所幸廿四世祖江大崑因乙未抗日事件人道救援,得到日本政府的禮遇,加上兄弟勤奮刻苦務農,並掌握當時茶葉買賣商機,終於翻轉人生,使「永寧江家」 成為日據時期海山郡土城庄的富商,地方望族的大家族之一。 「永寧江家」在國民政府來台實施土地改革政策,遭放領30多甲,子孫眾多食指浩繁,不免隨著土城區大環境的改變而逐漸沉寂沒落,所幸地方選舉的動員參與,與家族叔伯們的熱心奔波,積極成立宗親會,讓家族得以維繫於不墜之地。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將江氏家族散見於各書章節中的零散事蹟,透過文獻研究與實地訪查的方式,爬梳璞亭公自清朝來台開墾後,建基立業,逐步建構家族之過程,並加以整理,同時藉此完備江氏家族的歷史,開啟後世子孫對祖先開拓基業艱辛的永恆懷念與感恩。
一、族譜
1 不著撰人《祭祀公業江任莊沿革》
2 不著編人《濟陽江氏世系族譜》昭和二年丁卯春立,江彬村家藏
3 江榮國《濟陽堂江姓歷代族譜》
4 江光元《江氏族譜》
5 江建昌《江氏家譜》(手抄本)
6 江慨民《中華民國六十年族譜(江氏109-134世)》毛筆寫本,桃園中壢。
7 《江濟陽堂祭祀公業江大宗族誌》江濟陽堂祭祀公業江大宗管委會,2015年。
8 《江氏大族譜》新遠東出版社,1911年。
9 徐勝一、徐元強《新庄子東海堂徐氏族譜》(天錫-文盛-勝堡-立鵬派下),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北分館印行,2001年。
10 基隆市江姓宗親會〈江氏淵源〉《庚辰年中元祭主普輪值江姓宗親會紀念專輯》
11.嘉義縣江姓宗親會,《九十八年度嘉義縣江姓宗親會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98年。
二、檔案、史料
1 江國榮、榮圳《江氏歷代族譜》,江璞亭公業管理屬,國圖登錄號00512401╴06
2 台灣總督府調查課,《社寺廟宇ニ關スル調查》微卷(臺北廳下公学校長ヨリ報告セルモノ)),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3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五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4 《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
5 林清山,《祭祀公業埤塘大墓公沿革》手抄本,台北縣土城:大墓公管理委員。
6 洪敏麟、陳漢光、廖漢臣編,《台灣堡圖集》,臺北市:台灣文獻館,民58年。
7 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二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8 陸地測量部等作製《日治時期台灣地形圖新解》,台北﹕上河文化,2016年。
9 《新竹廳報》
10 《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634003號。
11 《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501001號。
12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家文化資料庫系統識別號0005778476號。
三、官修地方志(按出版者姓名筆劃排版)
1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中和市志》,臺北縣:中和市公所,1999年。
2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永和市志》,臺北縣:中和市公所,2005年。
3 土城市志編輯委員會,《土城市志》,臺北縣:土城市公所,1994年。
4 土城市志編輯委員會,《土城市志修編》,新北市土城區公所,2011年。
5 林興仁,《台北縣志》,台北縣文縣委員會,1960年。
6 板橋市志編輯委員會,《板橋市志續編》,臺北縣板橋市公所,1997年。
7 板橋市公所,《板橋市志三編》,臺北縣板橋市公所,2009年。
8 高拱乾,《台灣府志》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9 盛清沂編纂,《台北縣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年。
10 盛清沂、吳基瑞,《重修中和鄉志》台北縣:中和鄉公所,1997年。
11 盛清沂、吳基瑞,《板橋市志》,台北縣:板橋市公所,1988年。
12 陳培桂,《台北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台北市:大通書局,1984年。
13 陳存良譯,《文山、海山郡彙編(下)》,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1年
14 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文叢74種,台北:台銀,1961年。
15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台北縣鄉土史料》上冊,南投縣:臺灣省文獻會,1997年。
四、專書
1 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2 尹章義、陳宗仁《新莊政治發展史》,臺北:新莊市公所,1989年。
3 尹章義,《張士箱家族移民開拓發展史-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1702-1983)》,南投市:台灣省文獻館,民國90年。
4 王世慶,《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4年。
5 王世慶,《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臺北市:中研院社科所,民國85年。
6 王昇文、林炯任,《乙未年海山地區抗日誌》,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7 王淑慧,《走踏台北縣~親近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8 王志宇,《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文津出版社,2008年。
9 土城保安宮管理委員會,《土城保安宮沿革》,新北市:土城區,2012年。
10 安倍明義,《台灣的地名研究》,武陵出版社,2003年。
11 李乾朗,《淡水鄞山寺調查研究》,台北:臺北縣政府,1996年。
12 李志鴻、陳芹芳,《從唐山祖到開台祖-台灣移民與家族社會》,九州出版社,2002年。
13 何培夫主編,《台灣地區現存碑謁圖誌–台北縣篇》,國立中央圖書館,1999年。
14 邱彥貴、吳中杰,《台灣客家地圖》,臺北市:貓頭鷹出版,2001年。
15 邱榮裕,《台灣客家民間信仰研究》,臺北市:漢蘆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16 邱榮裕總編輯,《台灣桃園大溪南興庄纘紳公派下弘農楊氏族譜(上卷)》,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楊纘紳管理暨編纂委員會,2014年。
17 呂江銘,《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石渠出版社,2015年。
18 李乾朗,《鄞山寺調查研究》,台北縣政府,1988年。
19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自立晚報出版,民國75年。
20 李志鴻、陳芹芳,《從唐山祖到開台祖-台灣移民與家族社會》,九州,2002年。
21 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1993年。
22 林明義,《臺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武陵出版社,2006年。
23 周凱,《廈門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24 吳瀛濤,《台灣民俗》,眾文圖書公司,2000年。
25 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26 洪麗完,《臺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民91年。
27 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與原鄉生活方式》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87年。
28 柯志明,《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
29 莊英章,《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中研院民族所,民國83年。
30 莊英章,《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年。
31 許雪姬,《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
32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
33 郭正雄,李汪燦著,《來去大安圳回首大墓公》,臺北縣:土城市公所,1997年。
34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市:問學出版社,1997年。
35 彭桂芳,《台灣姓氏之研究》,聯亞出版社,1971年。
36 彭玉美、韓瑞宇、蘇國祥,《土城采山》,臺北縣土城市:土城市公所,1998年。
37 陳井星,《臺灣祭祀公業新論》自版,1982年。
38 陳運棟,《臺灣的客家人》臺原出版社,1989年初版。
39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訂正版,臺北市:允晨文化,民國78年。
40 陳存良譯,《文山、海山郡彙編(下)》,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1年。
41 陳宗仁、黃子堯,《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2008年。
42 陳支平,《近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
43 陳良圳、王菁華,《擺接義塚大墓公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3年。
44 粘子英,《女真後裔在臺灣:粘氏宗族與彰化福興地區的發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45 曹永和總纂,《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警政篇、政治篇》,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74年。
46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臺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1998年。
47 溫振華、戴寶村,《淡水河流域變遷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999年。
48溫振華,《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清治時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7年。
49 楊彥杰,《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50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市: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51 鈴木清一郎、高賢治編,馮作民譯,《台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67年。
52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53 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台北市,世新專科觀光宣導科,1984年。
54 廖倫光,《台北縣汀州客尋蹤》,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
55 廖倫光,《新北市板橋土城的客家人》,新北市客家事務局第一版,2011年。
56 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76年。
57 蔡振豐,《苑裡志》,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28號,臺北市:成文,1984年。
58 蔡丁財,《土城之美》,台北縣土城市公所,1996年。
59 蔡丁財,《邁向文化造市》,台北縣:土城市公所,1997年。
60 蔡丁財,《擺接史話—土城人文史蹟導覽》台北縣:土城市公所,2005年。
61 劉還月,《台灣的客家人》,台北縣: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62 賴澤涵,傅寶玉,《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市:南天書局,2006年。
63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64 戴寶村、溫振華,《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98年。
65 藍美雅、謝慧瑾,《土城記憶》,台北:土城市公所,1997年。
五、期刊
1 王志宇,〈臺灣寺廟碑碣與村莊社會(1683-1945)〉,《通識研究集刊》15期,2009年。
2 艾凱(Guy Alitto),〈論目前在西方的中國地方史研究的趨向〉,《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集刊》12期,2010年。
3 江藝平,〈試論閩台江氏大聯譜的構想〉,《台灣源流》64/65期,2013年。
4 李鎧揚,〈日治前期臺灣公學校的經費籌措與財務運作(1898–1920)〉,《台灣文獻》64(1),2013年。
5 李若文,〈日治台灣的自治行政(1920-1934)─以小梅庄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3期,2002年。
6 林美容,〈土地公廟—聚落的指標—以草屯鎮為例〉,《臺灣風物》,37(1),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7年。
7 林美容,〈鬼的民俗學〉,《臺灣文藝》,第3卷143期,台北:1994年。
8 林玉茹、畏冬,〈林爽文事件前的台灣邊區圖像:以乾隆49年台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台灣史研究》19(3),中研院台史所,2012年。
9 范明煥,〈台灣客家源流與區域特徵〉,新竹縣文化中心,《台灣族群討論會論文》,1998年。
10 高銘貴,〈高姓宗族台北移民史述〉,《台北文獻》,直字(130),1999年。
11 韋煙灶,〈以閩、客式地名來重建臺灣閩、客族群原鄉之歷史方言界線〉《臺灣博物季刊》;32(4),2013年。
12 韋煙灶,〈臺灣漢人傳統聚落結構及祭祀形態 所內蘊的文化地理意義〉,《竹塹文獻》雜誌,第25期,2002年。
13 許佩賢,〈日治時期近代學校的創設與地方社會—以公學校經費為中心〉,《新竹師院院報》,第18期,2004年。
14 黃克武,〈清時板橋的開發與寺廟〉,《台北文獻》直字(45/46),1976年。
15 黃富三,〈清代台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上)〉《食貨副刊》11(1),1981年。
16 黃雯娟,〈清代台北盆地的水利事業〉,《台灣文獻》,第49卷3期,民國87年。
17 溫振華,〈清代台北盆地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88),1979年。
18 溫振華,〈寺廟與鄉土史——以淡水福佑宮與鄞山寺為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9期,1996年。
19 溫振華,〈清代擺接平原一帶的族群關係〉《北縣文化》,52期,1997年。
20 溫振華,〈清代臺灣淡北開發地區的拓墾〉,《臺灣風物》,55(3),臺北,2005年。
21 張忠正,〈日治時期台灣茶業的發展〉,《德霖學報》24期,民國99年。
22 張正田,〈從1926年臺灣漢人籍貫調查資料看「臺灣客家傳統地域」,《客家研究》3(2),2009年。
23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李金鎮、陳榮 松、陳金和)〉《臺灣史研究》3(2),1995年。
24 鄭正誠,〈清代三重埔的拓墾〉,《史耘》3-4期,1998年。
25 廖慶六,〈略論金門家廟之祭祖禮儀〉,《臺灣源流》44期,臺中市:臺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學會,民國97年。
26 謝福英,〈閩西定光佛信仰探究〉,《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4(3),龍巖:閩西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
六、學位論文(按發表年份排序)
1 陳其南,《清代台灣漢人社會的建立及其結構》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2 陳秋坤《十八世紀上半葉臺灣地區的開發》,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民國64年。
3 溫振華《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4.許淑貞《日據時期台灣的地方選舉與政治參與-以兩次民選市會議員及州會議員為例(1935~1940)》,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論,民國84年。
5 蔡秀玲《台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50~1951)》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6 周耀裕《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臺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7 潘楚婷《板橋之開發與發展(1684-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8年。
8 吳仲一,《土地公廟與板橋的開發》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9 盧芸薇《土城地區的人口變遷(1905-200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0 黃詩涵,《由古書契論北淡地區客家移墾-以汀州客江、潘二氏為例》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9年。
11 王菁華《擺接義塚大墓公之研究》臺北: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論,2011年。
七、其他
1 板橋湳子江氏聚落內的老土地公廟及湳仔福興宮旁的古碑文。
2 擺接義塚大墓公沿革碑及江氏家族捐獻者芳名碑。
3 永寧村福德宮修建會樂捐芳名碑。
4 土城大安福德宮沿革碑。
5 土城保安宮沿革碑。
八、相關網站資料:
1 104法律網,http://www.104law.com/
2 土城區公所〈昔時今日〉,https://www.tucheng.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79
3 土城國小校史,http://www.ttcps.ntpc.edu.tw/old/school1.php
4 中華民國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http://journal.tpa.gov.tw/intro.php?council=ntp
5 內政部民政司網站,〈祭祀公業及神明會〉,https://www.moi.gov.tw/dca/02sacrifices
6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76
7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6
8 台北大學網站,http://szt3d.ntpu.edu.tw/taipei/d/c/c_1/c_1_018.html
9 台灣祭祀公業協會網站,http://www.nqu.edu.tw
10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網站,http://thcts.ascc.net/themes/rd15-03010.php
11 台灣宗教文化地圖,https://www.taiwangods.com
12 台灣祭祀公業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ceremony.com.tw
13 法務部編印,《鄉鎮市調解法令解釋彙編》,第五版https://www.moj.gov.tw/dl-19299-773d5f6c9b704d4f9324fb6d0b75b947.html
14 林美容,〈草屯鎮之聚落發展與宗族發展〉,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漢人村莊社會文化傳統資料庫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han/
15 邱明川,〈清明禮俗探秘〉,http://www.minlun.org.tw/old/354/t354/t354-5-1.htm
16 枋橋文化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枋橋文化協會
17 新北市議會〈歷史沿革〉,https://www.ntp.gov.tw/content/history/history01-1.aspx
18 新北市客家淵源館,https://www.hakka-origin.ntpc.gov.tw/files
19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https://hakkaarchitecture.thcdc.hakka.gov.tw/thcc/hakka/c_3.html
20 耿慧玲,〈祠祀與廟祭 --臺灣地區的祖先祭祀〉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r.lib.cyut.edu.tw:8080/bitstream/310901800/9207/1/祠祀與廟祭。
21 淡水維基百科,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22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http://www.banqiao.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47
23 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https://www.hakka-beliefs.ntpc.gov.tw/files
24 新北市客家淵源館,https://www.hakka-origin.ntpc.gov.tw/files
25 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信仰(建廟)歷史〉,https://www.hakka-beliefs.ntpc.gov.tw/files/15-1001-3478,c298-4.ph
26 新北市泰山區行政區域分析https://www.taishan.ntpc.gov.tw/archive/file/1030901-4.pdf
27 財團法人義塚大墓公基金會http://www.ch-yi.com/ceremony.html
28 陳進傳,〈宜蘭擺厘陳家的婚姻網絡〉,《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346966.pdf
29 陳杏枝,〈祖先信仰的變遷〉取材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https://www.ios.sinica.edu.tw/sc/cht/files/conf11-1/D1.pdf
30 張忠正,〈日治時期台灣茶業的發展〉,《德霖學報》24期,民國99年lib.dlit.edu.tw/dlit/flysheet_admin/new_file_download.php
31 楊彥杰〈從祖先到神明:閩台「東峰公」崇拜之研究初探〉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36
32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s://www.th.gov.tw/new_index
33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http://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55/2285
34 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tmreader@ncl.edu.tw
35 國家文化資料庫系統識別號0006334497「淡水鄞山寺」
36 藍象創意創意行銷有限公司,https://vimeo.com/16347733
37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
38 李志恒《從漸禁政策到減害政策-漸減療法vs.維持療法》http://www.tutsungming.org.tw/docs/120ydocs/120y0201.pdf
39 謝鳳秋,《許可吸鴉片 日據時期戶籍簿明載》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40935
40 謝宗榮,〈義民、難民、還是亂民?—土城大墓公的奉祀源起〉http://think.folklore.tw/posts/1147
41 http://distance.shu.edu.tw/tai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