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洲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
指導教授: 林美容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北港朝天宮台南大天后宮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進香北港媽祖媽祖信仰日治時期
英文關鍵詞: Beigang Chaotiangong Temple, Tainan Datianhou Temple, Zhanghua Nanyaogong Temple, Dajia Zhenlangong Temple, Pilgrimage, Beigang Mazu, Mazu Faith, Japanese Occup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3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清代台灣的媽祖廟中,台南大天后宮由於是府城的祀典官廟,可說是地位最高者。其後因日人治台,台南大天后宮不再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北港朝天宮繼之崛起。
    朝天宮在清代即享有知名度,日人治台後,由於總督府國家權力介入,以及地方領導階層經營得宜,因此全台各地紛紛往北港進香、迎請北港媽,讓北港朝天宮成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媽祖廟。日人更喻之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總本山。因此,本文透過日治時期報章的考察,探討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因素,更進一步瞭解日治時期台灣幾個有名的媽祖廟與北港朝天宮之間此消彼長的情形與發展脈絡。
    本文試著以日治時期的北港朝天宮為主體,聚焦在以下三個主題的探討:(一)考察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崛起之因素。(二)詮釋日治時期各地媽祖廟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現象,並以中部地區的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為例來加以說明,並討論這兩座廟宇對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的影響。(三)分析北港朝天宮媽祖落府城的起源,探討此一活動究竟是是謁祖進香?還是繞境?亦或迎請媽祖?其所引起的效應為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影響又為何?
    透過上述三大主題的探討可以發現: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眾多媽祖廟中崛起主要是總督府之宗教政策及北港地區菁英共同經營的結果。其次是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這兩個自清代以來即前往朝天宮進香的進香集團,在日治時期頻繁的進香活動,更推升了北港朝天宮的地位。另外,北港媽祖落府城的慣例及台南民眾熱情的歡迎亦為北港媽祖信仰地位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功效。

    In the Qing Dynasty among the Mazu temples in Taiwan, a special place was reserved to the temple of Tianhou in Tainan. This Temple was so important because it was the temple where were performed the rituals of the prefecture city. In a subsequent moment,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Tainan Tianhou temple was no longer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center. Another temple,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of Beigang became more impor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was also very famous, but it was with the Japanese people ruled Taiwan, because of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Japanese Governor, and because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leadership, that Beigang had became the destination of pilgrimage from all Taiwan. Many temples from every place in Taiwan arrived in Beigang in order to pay visit and greet the Mazu of Beigang. This situation made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become the most famous Mazu Temple in Taiwan.jJapanese rulers created Faith of mazu in Taiwan as more metaphor of this mountain.
    Therefo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released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auses and the factors implied in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Furthermore it will try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otiangong temple and several famous Mazu temple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Focusing on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is paper would try to follow three themes of discussion:
    (a) examining the factors of the rise of belief in Mazu in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b) Interpreting the phenomenon of pilgrimage to the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aking the Changhua NanYao Temple, Tajia Zhenlan Temple of Taiwan central region as examples. Furthermore to illustrate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temples on the faith on Mazu in relation whit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c) To analyze the origin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and try to answer to some questions: are some temple activities ancestral pilgrimage? Or they are just Temple Festivals? Are they made in order to greet Matsu? Why do they cause particular effects? In which way they influenced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in Beigang and wh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ree major themes we can discover: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rise of Chaotiangong Temple among many Mazu Temples in Taiwan was a resul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Beigang local elite. In addition, Beigang Mazu Temple, in off the practice of Tainan and the warm welcome of Tainan people also played a contributory effect on the status of the belief of Beigang Mazu.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一、問題緣起 -----------------------------------------2 二、媽祖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關懷 ------------------------- 2 第二節 相關名詞界定與研究範疇 ----------------------------3 一、相關名詞界定 ---------------------------------- 3 二、研究範疇 ---------------------------------------- 4 第三節 相關研究成果回顧 --------------------------------- 4 一、有關北港媽祖信仰地位研究回顧-------------------- 6 二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研究回顧 -------------------- 8 三 、北港朝天宮與台灣總督府關係研究回顧 -----------------8 四、北港朝天宮與其他媽祖廟關係的研究回顧 ---------------9 五、其他與本文有關的研究回顧 --------------------------10 第四節 文本與研究材料蒐羅 ------------------------------12 一、臺灣文獻叢刊 ---------------------------------13 二、日治時期的調查報告 -----------------------------------14 三、總督府史料編纂機構出版品 ----------------------------- 16 四、日治時期報刊 -----------------------------------------16 五、資料庫系統的運用 ----------------------------------21 六、實物 -------------------------------------22 第五節 研究方法 -------------------------------------------23 一、傳統史學方法 -------------------------------------- 23 二、人類學田野工作---------------------------------------24 三、歷史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的跨界整合 ---------------------24 第二章 日治時期媽祖信仰中心的建立---------------------26 第一節 清代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地位之形成------------------ 27 一、顏思齊與古笨港 --------------------------------27 二、清領時期的北港朝天宮 --------------------------30 第二節 日治時期國家權力與北港朝天宮信仰地位之關係 --------------38 一、 總督府宗教政策與北港朝天宮的發展 ----------------------42 二、 保甲制度、地方菁英與北港朝天宮---------------------47 第三節 地方社會情感的凝聚-北港媽祖遶境 ---------------- 51 一、 北港媽祖遶境的演變與傳統藝陣活動 ----------------51 二、 祭祀圈內的神明會 ----------------------------56 第三章 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對北港朝天宮崛起之影響 ---65 第一節 彰化南瑤宮的笨港進香 ----------------------------- 65 一、 南瑤宮媽祖會與笨港進香 --------------------------65 二 、 日治時期歷年往笨港進香情形 ------------------------ -73 第二節 大甲鎮瀾宮的北港進香 ------------------------------- 77 一、 清代大甲鎮瀾宮的建立與湄洲進香 ---------------------77 二、 日治時期鎮瀾宮的北港進香 -------------------------83 第三節 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往北港進香的香火文化意涵 ----------88 一、 傳統漢人「香火」的意義 -------------------------- 88 二、 由歷史學、人類學觀點詮釋彰化南瑤宮與大甲鎮瀾宮的「割火」-90 第四節 小結 ------------------------------------- 94 第四章 「北港媽落府」與神明會 ---------------------- 96 第一節 北港媽祖落府城之契機 一、 祀典大天后宮祝融之災- ---------------------------97 二 、笨港三郊參與大天后宮重建 -------------------------- 100 第二節 清代北港媽祖神明會 ------------------------------103 一 、 北港境外的神明會與信仰勢力的拓展--------------------104 二 、由朝天宮神明會探究南下府城路線 ---------------------110 第三節 日治時期北港媽祖落府城 ---------------------------112 一 、 府城紳商迎北港媽情形與經過 ---------------------- 112 二、 大天后宮鎮南媽的產生 --------------------------119 第四節 小結 ----------------------------------------123 第五章 結論 -----------------------------------------126 參考書目 …………………………………………………………129 圖 表 次 表2-1顏思齊十寨位置分佈表 -------------------------- 28 表2-2 鄭芝龍外九庄分佈表 ------------------------------29 表2-3總督府官員參拜北港朝天宮一覽表 ----------------------45 表2-4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相關的地方菁英一覽表 ------------------50 表2-5 北港媽祖革新會組織與成員一覽表 -------------------- 54 表2-6 附屬於朝天宮的神明會一覽表 ------------------------57 表2-7北港朝天宮各舖會一覽表 --------------------------------58 表3-1 彰化南瑤宮10個媽祖會組織與活動簡表-----------------71 表2-8北港陣頭會一覽表-------------------------------------60 表3-2 明治43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 74 表3-3昭和10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行程 -------------------- 75 表3-4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相關情形 -------------------- -76 表3-5日治時期大甲鎮瀾宮往北港進香情形 ------------------ 86 表4-1雲林縣元長鄉、水林鄉與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 105 表4-2日治時期嘉義縣地區與北港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106 表4-3日治時期台南縣地區與北港朝天宮有關神明會 -------------107 圖2-7日治時期的北港媽祖遶境行列 -------------------------63 圖2-1 繪於1638年的China veterobus sinarum regio圖影像 ---- 31 圖2-2康熙56年《諸羅縣志》〈山川總圖〉 -------------------33 圖2-3 乾隆7年刊行《重修台灣府志》〈諸羅縣圖〉出現笨港北街 -----33 圖2-4 笨港縣承薛肇熿所撰〈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誌〉----------33 圖2-5 1836年之後的笨港港口空間示意圖- ----------------- -40 圖2-6 明治40年6月7日發行的二千二百七號的府報影像 -----------49 圖2-8北港朝天宮匾額「享于克誠」-------------------------69 圖3-1南瑤宮媽祖神輿 ---------------------------------75 圖3-2 南瑤宮三媽錫爐 --------------------------------------75 圖3-3 大甲鎮瀾宮同治年間擴建時 出土的地卦磚 ------------------93 圖3-4民國77年(1988)出土的天后宮界碑 -----------------93 圖4-1 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台灣行政區域圖-雲林、嘉義縣 ---114 圖4-2 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台灣行政區域-台南縣------114 圖5-1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之崛起圖示 --------------------127 附錄 ----------------------------------147 附錄一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有關總督府官員蒞臨北港的報導 --147 附錄二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有關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報導 ----148 附錄三 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有關大甲鎮瀾宮進香報導 ----- 151 附錄四 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有關台南大天后宮報導 ----------155

    一、古籍與類書
    (一)古籍

    不著傳人:《天妃顯聖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施琅:《靖海紀事》,台北市:臺灣銀行,1958。

    黃淑璥:《台海使槎錄》,台北市:台灣銀行,1957。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台北市:台灣銀行,1958。

    徐宗幹:《斯未信文編;斯未信摘雜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安平縣雜記》,台北市:台灣銀行,1959。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聖祖選輯實錄》,台北市:台灣銀行,1963。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94。

    (二)清代台灣方志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市:臺灣銀行,1961。

    不著傳人:《嘉義管內采訪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史列傳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北市:台灣銀行,1960。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市:臺灣銀行,1962。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市:臺灣銀行,1962。

    周璽:《彰化縣誌》,台北市:台灣銀行,1960。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市:台灣銀行,1962。

    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銀行,1961。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台北市:台灣銀行,1959。

    徐葆光:《中山傳信錄》,台北市:臺灣銀行,1972。

    陳國瑛:《台灣采訪冊》,台北市:臺灣銀行,1959。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陳文達主修:《台灣縣志》,台北市:大通,1987。

    連橫:《台灣通史》,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2。

    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會,1993。

    鄭鵬雲、曾逢辰編輯:《新竹縣志初稿》,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謝金鑾、鄭兼才:《續修台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1962。

    (三)日治時期調查

    大甲公學校編:《鄉土の概觀》,大甲郡:大甲公學校,1933。

    《臺中州寺廟臺帳(第八冊):員林街、大村庄、埔鹽庄、溪湖庄、坡心庄》,現藏於南投市國立台灣文獻館。

    《寺廟臺帳.台中州大甲郡》,未註明版次,現藏於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台灣私法人事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94。

    (四)戰後纂修部份

    仇德哉:《雲林縣志稿卷首史略篇》,雲林縣: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印,1977。

    台灣省文獻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89),1989。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篇沿革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89。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89。

    黃秀政:《台中縣海線開發史》,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

    廖瑞銘編:《大甲鎮志》,台中縣大甲鎮:大甲鎮公所,2009。

    (五)廟志

    林德政主修:《新港奉天宮志》,嘉義縣:新港奉天宮,199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編纂:《彰化南瑤宮誌》,彰化市:彰化市公所,1997。

    張慶宗等著:《大甲鎮瀾宮志 歷史風華》,台中縣大甲鎮: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董事會,2005。

    蔡相煇:《北港朝天宮志增訂版》,雲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5。
    二、近人研究專書
    (一)中文專書

    王見川、范純武、柯若樸主編《民間宗教第3輯》,台北市:南天,1998。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媽祖廟閱覽》,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0。

    王見川:《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出版,2000。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的寺廟與齋堂》,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4。

    王晴佳:《台灣史學史五十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

    王天濱:《臺灣新聞傳播史》,台北市:亞太圖書,2002。

    王天濱:《臺灣報業史》,台北市:亞太圖書,2003。

    石萬壽:《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市:台原出版社,2000。

    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編纂:《臺灣民俗采風錄》,台中市: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2010。

    台灣大通書局印行:《台灣文獻309種提要》,台北市:大通,1987。

    安平文史工作室所編著:《媽祖信仰與神蹟》,台南市:世峰出版社,200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增訂新版)》,台北市:杜維運發行,三民總經銷,2001。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2年。

    吳密察、翁佳音、李文良、林欣宜撰文:《台灣史料集成提要》,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4。

    李俊雄:《我所知南瑤宮一些事》,自印本,1988。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下)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台北市:允晨文化,1992。

    李亦園、張永堂、林正弘編著:《人文學概論》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1994)。

    李筱峰:《臺灣史》,台北市:華立圖書,2005。

    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台北市:正中,1993。

    林衡道:《鯤島探源(三)》,台北縣永和市:稻田出版,1996。

    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台北縣中和市:知書房出版,1996。

    林美容:《人類學與臺灣》,板橋:稻鄉出版社,1989。

    林美容:《台灣人的社會信仰》,台北市:自立晚報,1993。

    林美容:《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6。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8。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6。

    林淑慧:《台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台海使槎錄研究》》,台北市:萬卷樓,2004。

    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7。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台北市:揚智文化,2003。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增訂版》台北市:允晨文化,1987。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

    陳國川:《清代雲林地區的農業墾殖與活動形式》,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
    理系,2002。

    陳仕賢:《台灣的媽祖廟》,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6。

    郭金潤主編:《大甲媽祖進香》,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

    張炎憲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1995。

    張慶宗等:《發現道卡斯大甲村裝史一》,臺中縣大甲鎮:大甲鎮公所,2004。

    黃美英:《台灣文化斷層》,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0。

    黃美英:《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市:自立晚報,1994。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中挫》,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

    黃富三主編:《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比較觀點》,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9。

    黃秀政:《台灣史》,台北市:五南,2002。

    黃文博:《台灣民間藝陣》,台北市:常民文化,2000 。

    張珣:《媽祖.信仰的追尋》,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8年。

    廖忠俊:《台灣鄉鎮舊地名考釋》,台北市:允晨文化,2008。

    張珣:《媽祖.信仰的追尋(續篇)》,台北縣蘆洲市:博揚,2009。

    蔡相煇:《台灣的媽祖與王爺》,台北市:台原出版,1988。

    蔡相煇:《台灣社會文化史》,台北縣蘆洲鄉:國立空中大學,1998。

    蔡相輝:《媽祖信仰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

    蔡錦堂:《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台北市:日創社文化,2006。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

    鄭志明、孔健中:《北港朝天宮的神明會》,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

    鄭政城:《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5。

    魏淑貞編輯:《臺灣廟宇文化大系(二)天上聖母卷》,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部,1994。

    顏昭武等編撰:《從笨港到北港—北港鎮》,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政府,2002。

    (二)外文專書

    相吉良哉主編:《臺南州祠廟名鑑》,台北縣:古亭書屋,2001。

    (三)譯著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7。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之下之台政卷一》,台北市:海峽學術,2003。

    李獻璋著,鄭彭年譯:《媽祖信仰研究》,澳門海事博物館,1995。

    黃昭堂著,黃應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2。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台灣宗教論集》,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John Storey(約翰.史都瑞)著,李根芳、周素鳳譯述:《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市:巨流,2003。

    Althusser, Louis (阿圖塞):《列寧和哲學》,台北市:遠流,1990。

    三、期刊、雜誌、會議論文、報紙
    (一)期刊
    王顯榮、王盛烈:〈大甲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北文獻直字》55、56期(1981年6月),頁196-198。

    王顯榮:〈大安港史話〉,《台灣文獻》,第29卷第1期(1978年3月),頁181-182。

    尹德民:〈孔子廟庭祀典故事之七-祀孔釋奠「禮器、祭器」〉,《台北文獻直字》,135期(2001年3月),頁52。

    江燦騰:〈評石萬壽著《台灣的媽祖信仰—兼論媽祖研究新方向》〉,《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期(2001年12月),頁311-312。

    宋健行記錄:〈臺灣日日新報110週年記錄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2008年6月),頁4。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載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研院,1988),頁101。

    林美容:〈台灣媽祖研究相關書目介紹〉,《台灣史料研究》18期(2002年3月),頁135-165。

    林永村:〈笨港聚落的形成與媽祖信仰重鎮的確立〉,《台灣文獻》,42期2卷(1991年6月),頁333。

    翁佳音:《有關北港媽祖的兩條清代資料抄譯》,《台灣風物》,39卷1期(1989
    年3月),頁139-140。

    陳維新:〈進香之界定:由人類學角度〉,《人類與文化》,23期(1987年5月),頁66-67。

    康豹等報告:〈地方社會的跨學科研究讀書會〉,《史匯》3期(1999年4月),頁138。

    黃美英:〈訪李亦園教授從比較宗教學觀點談朝聖進香〉,《民俗曲藝》25期(1982年7月),頁17。

    黃富三:〈林文明「正法」案真相試析-兼論清代台灣的司法運作〉,《臺灣風物》,39卷第4期(1989年12月),頁1-18。

    黃典權:〈香火傳承考索〉,《成大歷史學報》,17期(1991年6月),頁113-123。

    黃敦厚:〈大甲媽祖進香源流初探〉,《民俗曲藝》, 103期(1996年9月),頁51-53。

    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台灣研究〉,《台灣文獻》54卷4期(2003年12月),頁115。

    張珣:〈進香、刈火與朝聖宗教意涵之分析〉,《人類與文化》,22期(1986年6月),頁50-51。

    張珣:〈分香與進香-媽祖信仰與人群的整合〉,《思與言》,33卷4期(1995年12月),頁85-86。

    張珣:〈台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6卷4期(1995年12月),頁89。

    張珣:〈香之為物:進香儀式中香火觀念的物質基礎〉,《台灣人類學刊》,4卷2期(2006年12月)頁42-60。

    張慶宗、陳永騰:〈大甲鎮瀾宮的肇建與北港進香〉,《台灣文獻》,34期4卷(1981年12月),頁181。

    張慶宗:〈大甲鎮瀾宮史料的發現與推論〉,《民俗與文化》1輯﹙2005年9月﹚,頁32。

    溫振華:〈北港媽祖信仰大中心形成初探〉,《史聯雜誌》,4期(1984年1月),頁18。

    楊護源:〈清代大甲地區的商業貿易活動〉,《台灣文獻》,第55卷第3期(2004年9月),頁187。

    蔡錦堂:〈日據時期之台灣宗教政策〉第85回台灣研究研討會演講記錄,《台灣風物》42卷4期(1992年12月)頁112-114。

    蔡相煇:〈日據時期的北港朝天宮〉,《中國歷史學會集刊》27期(1995年9月),頁221。

    蔡相煇:〈近百年來媽祖研究概況〉,《台北文獻直字》152期(2005年6月),頁171-205。

    蔡相煇:〈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后宮的分合〉,《臺灣文獻》,51卷4期(2000),頁147。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44卷1期(1994年3月),頁19-25。

    戴寶村:〈日據時期台灣港口市鎮之發展〉,《台灣文獻》40卷3期(1989年9月),頁33。

    董振雄:〈大甲鎮瀾宮戌辰年天上聖母進香記〉,《民俗曲藝》,53期(1988年5月),頁13-14。

    鄭螢憶:〈信仰科技與地方發展-日治時期私設鐵路與北港朝天宮之關係〉,《暨南史學第十、十一合輯號》,10、11期(2008年7月),頁107。

    鄭螢憶︰《台灣總督府與民間信仰:以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為例》,《台灣風物》59卷3期(2009年9月),頁29-60。

    蘇全正:〈台灣宗教研究與古文書運用—以北港媽祖廟的創建年代的歷史考察為例〉,《台灣古文書學會會訊》,3期(2008年10月),頁20-21。

    (二)雜誌
    吳密察:〈「歷史的出現」台灣史學家素描〉,《當代雜誌》,2006年4月,頁33。

    (二)會議論文

    王見川:〈南瑤宮、聚星觀、台灣正劇與其他:《水竹居主人》所見日治時期台灣宗教信仰與戲劇〉,收入於《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清水鎮:台中縣文化局,2005),頁7-12。

    林美容:〈從本源分離—漢人社會的本源觀念〉,發表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系學術研討會」,未出版。

    林美容:〈彰化媽在臺灣史上的意義〉,收入《2008年彰化學術研討會-媽祖信仰國際研究論文集》(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局,2008),頁130。

    林茂賢:〈台灣的媽祖信仰〉,收入《2004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媒體人文化研習營會議冊》未註明出版單位,頁26。

    張元鳳:〈古蹟保存的價值與政策-以一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媽祖神像為例〉,收入《2008年國際文化資產日宗教性文化資產論壇手冊》未著明出版單位,頁26。

    張慶宗:〈認識大甲53庄〉,收入於《2011年大甲媽祖文化研習動研習手冊》(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1)頁2。

    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的發展——以《台灣日日新報》所見為主〉,收於《媽祖信仰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頁246-307。

    黃敦厚:〈大甲媽祖進香變遷史〉,收入於《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縣:靜宜大學,2004),頁3。

    黃敦厚〈大甲鎮瀾宮進香歷史之探討〉,收入《台中縣93年媽祖文化節鄉土教學—「媽祖文化節教師研習營」研習手冊》未註明出版單位,頁24-25。

    黃敦厚:〈大甲鎮瀾宮史與進香活動演變〉,收入《2006年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大甲媽祖文化研習營手冊》,未註明出版單位,頁36。

    蔡相煇:〈南瑤宮笨港進香釋〉,收入《2008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08),頁123-124。

    蔡碧峰:〈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神明會〉,收入於《「走!到民間去」庶民生活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學所,2009》,頁287-303。

    (三)報紙

    〈笨港進香〉,《台灣日日新報》,1897年3月2日。

    〈天上聖母の出輿と汽車賃割引〉,《台灣日日新報》,1907年4月28日,第5版。

    〈員林短札 香侶何多〉,《台灣日日新報》,1908年4月18日,第4版。

    〈員林通信 進香盛況〉,《台灣日日新報》,1910年4月23日,第4版。

    〈北港媽祖祭典〉,《台灣日日新報》,1913年2月10日,第4版。

    〈奉獻匾額〉,《台灣日日新報》,1913年11月9日,第6版。

    〈赤池書記官之視察〉,《台灣日日新報》,1913年12月27日,第5版。

    〈議祭天后延期〉,《台灣日日新報》,1914年4月20日,第4版。

    〈迎接天后盛況〉,《臺灣日日新報》,1914年4月29日,第6版。

    〈迎接天后盛況〉,《台灣日日新報》,1915年4月29日,第6版。

    〈聖母塑像原因〉,《台灣日日新報》,1915年5月27日,第6版。

    〈媽祖塑像彙報〉,《台灣日日新報》,1915年6月25日,第6版。

    〈建醮盛況〉,《台灣日日新報》,1915年7月10日,第6版。

    〈彰化媽祖進香〉,《台灣日日新報》,1914年5月6日,第7版。

    〈聖母塑像原因〉,《台灣日日新報》,1915年5月27日,版次不明。

    〈媽祖塑像彙報〉,《台灣日日新報》, 1915年6月25日,第6版。

    〈迎請聖母〉,《台灣日日新報》,1916年4月9日,第6版。

    〈議迎媽祖〉,《台灣日日新報》,1916年5月6日,第6版。

    〈臺南媽祖祭典〉,《台灣日日新報》,1917年5月3日,第7版。

    〈赤崁特訊 鎮南媽遶境〉,《台灣日日新報》,1918年4月26日,第6版。

    〈臺南媽祖例祭 昨今の二日執行〉,《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4月17日,第7版。

    〈臺南媽祖例祭〉,《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4月18日,第6版。

    〈赤崁特訊 鎮南媽遶境〉,《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4月26日,第6版。

    〈準備迎接神駕〉,《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5月12日,第6版。

    〈赤崁短訊 迎請媽祖〉,《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5月19日,第6版。

    〈稻江準備迎城隍〉,《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6月19日,第6版。

    〈嘉義 北港媽祖祭〉,《台灣日日新報》,1920年3月4日,第4版。

    〈赤崁短訊 天后宮開會議〉,《台灣日日新報》,1920年3月14日,第6版。

    〈準備迎神〉,《台灣日日新報》,1921年4月16日,第6版。

    〈鎮南媽之靈威〉,1921年6月29日,第6版。

    〈臺南聖母遶境〉,《台灣日日新報》,1922年4月08日,第6版。

    〈迎神認可〉,《台灣日日新報》,1922年4月28日,第6版。

    〈赤崁特訊 祭典續聞〉,《台灣日日新報》,1924年4月15日,第6版。

    〈台中特訊 久築未竣〉,《台灣日日新報》1924年5月24日,第6版。

    〈籌備媽祖祭〉,《台灣日日新報》,1925年3月14日,第4版。

    〈大甲準備賽會〉,台灣日日新報》,1925年4月14日第4版。

    〈臺南媽祖祭典〉,《台灣日日新報》,1926年4月16日,第4版。

    〈臺南媽祖遶境未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4月8日,第4版。

    〈臺南媽祖 將舉春祭〉,《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4月12日,第4版。

    〈沙鹿 入廟盛況〉,《台灣日日新報》, 1927年4月23日,第4版。

    〈赤崁 祭典日訂〉,《台灣日日新報》,1928年5月02日,第4版。

    〈北港媽祖大行列〉,《台灣日日新報》,1926年2月24日,第2版。

    〈北港迎媽祖 第二三夜〉,《台灣日日新報》,1929年3月1日,第4版。

    〈北港迎媽祖第三夜〉,《台灣日日新報》,1929年3月2日,第4版。

    〈沙鹿媽祖回宮〉,《台灣日日新報》,1929年4月23日,第4版。

    〈北港媽祖街遶境盛況 元宵及翌日兩夜熱誠奉迎〉,《台灣日日新報》,1930年2
    月17日,第8版。

    〈臺南媽祖祭 遶境兩天〉,《台灣日日新報》,1930年4月10日,第4版。

    〈南瑤宮改築會 議暫借入四千圓〉,《台灣日日新報》1930年11月08日,第4版。

    〈臺南鎮南媽遶境會議 按近日招集各團〉,《台灣日日新報》,1931年4月14日,第4版。

    〈大甲媽北港進香 三日回駕遶街盛況 陣頭無慮二百餘陣 觀眾遠近約萬餘人〉,《台灣日日新報》, 1931年5月7日,第4版。

    〈南瑤宮進香 筶定當日趣聞〉,《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4月7日,第4版。

    〈臺南鎮南天妃 為諸團體熱誠籌備燦行 改延繞境期日〉,《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4月19日,第4版。

    〈大甲媽祖巡繞誌盛 行列多例年有數倍 附各審查入賞等級〉,《台灣日日新報》, 1932年4月22日,第4版。

    〈彰化 進香罷論〉,《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2月11日,第8版。

    〈大甲媽祖歸自北港 出迎團體百餘陣 呈未曾有熱鬧〉,《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4月13日,第4版。

    〈祭典延期〉,《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4月13日,第4版。

    〈大甲郡求雨得雨 即由保正及諸有志等 決議報答神庥〉,《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6月1日,第4版。

    〈北港媽祖祭典 藝閣五十餘臺 大賑ひ豫想さろ〉,《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2月25日,第3版。

    〈北港朝天宮 參詣團體 現正募集中〉,1934年3月16日,第4版。

    〈大天后宮例祭 開磋商會決定〉,《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3月18日,第4版。

    〈北港朝天宮總會 祭典變更三月十九、二十日〉,《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7月3日,第4版。

    〈北港媽祖行列革新 變更古曆三月 上元迎燈亦頗雜沓〉,《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2月20日,第4版。

    〈北港媽祖祭典革新會〉,《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3月6日,第4版。

    〈彰化南瑤宮媽祖進香〉,《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3月20日第8版。

    〈北港へ媽祖彰化かろ參拜〉,《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11日,第3版。

    〈彰化媽祖大祭典 數日間約六萬餘人進香 參拜者更多連日甚混雜〉,《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26日,第4版。

    〈臺南鎭南媽 籌備繞境〉,《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27日,第4版。

    〈櫻井次官到北港媽祖廟參拜〉,《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5月10日,第3版。

    〈北港媽祖參拜團を 桃園驛募集て〉,《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1月31日,版次不明。

    〈彰化南瑤宮の北港參詣取止め〉,《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10日第8版。

    〈大甲鎮蘭宮媽祖 北港進香歸來 陣頭無數非常盛況〉,《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4月5日,第4版。

    〈北港街迎媽祖遶境 藝閣陣頭八十餘陣 地方觀眾不下二萬人〉,《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4月11日,第12版。

    〈準備進香〉,《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4月12日,第4版。

    〈台南 大天后宮〉,《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12日,第4版。

    〈鎮蘭宮媽祖 北港進香 驛募進香團〉,《台灣日日新報》, 1937年3月31日。

    〈本島人大眾期望の朝天宮媽祖祭典あすたをさる迫殷賑豫想〉,《台灣日日新報》,1937年4月28日,第5版。

    〈媽祖祭の行列け一日に間短縮 斷乎、祭典を合理化〉,《台灣日日新報》,1938年4月11日,第5版。

    〈朝天宮媽祖 大祭典 空前の大盛況〉,《台灣日日新報》,1938年4月22日,第
    9版。

    〈赤崁帆影 稟迎天后〉,《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07年4月10日,第4版。

    〈北港聖母出境〉,《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07年4月24日,第5版。

    〈豐年歸功聖母〉,《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12月27日,第5版。

    〈赤崁春帆 準備進香〉,《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3月25日,第4版。

    〈台南片信 香火盛況〉,《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4月23日,第4版。

    〈築布教所〉,《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21日,第4版。

    〈天南雁音 香火因緣〉,《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09年9月21日,第4版。

    〈天南秋信 迎后盛況〉,《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10月6日,第4版。

    〈廟宇重新〉,《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09年12月8日,第4版。

    〈天南雁音 香火因緣〉,《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9月21日,第4版。

    〈恭迎天后〉,《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4月20日,第5版。

    〈夜學再開〉,《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4月23日,第4版。

    〈赤崁春帆 捐聖母緣〉,《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1月16日,第3版。

    〈赤崁春帆 獅陣格鬪〉,《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2月7日,第3版。

    〈赤崁春帆 欸留轎班〉,《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2月9日,第3版。

    〈保正監督〉,《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2月11日,第3版。

    〈赤崁春帆 聖母回鑾〉,《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11年4月9日,第3版。

    〈台南通信 歡迎媽祖〉,《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4月30日,第3版。

    〈台南通信 歡迎媽祖〉,《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4月30日,第3版。

    〈南瀛鯉信 聖母回鑾〉,《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1911年5月19日,第3版。

    〈北港媽祖宮新築〉《漢文版台灣日日新報》明治40年6月9日。

    〈北港媽祖廟に就いて〉,《台灣時報》,1934年3月,日期及版次不明。

    〈媽祖を語る〉,《台灣時報》,1936年2月,日期及版次不明。

    《台南新報》,1933年2月9日,第8版。

    〈朝天宮媽祖祭 男女老幼大擁擠 進香客人山人海 呈出非常熱鬧〉,《台南新報》,1936年4月11日,第8版。

    五、學位論文

    林政逸:《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研究》,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黃昭璘:《地方文化的神聖象徵秩序與場域之塑造:以「笨港」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黃敦厚:《台灣媽祖文化語彙全紀錄》,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班,2004。

    賴翠梅:《北港地區的庶民節慶生活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

    六、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宗教調查資料庫:http://140.109.128.168:8080/religionapp/start.htm 。

    日治時期《台灣時報》電子資料庫:

    http://8080-140.122.127.101.opac.lib.ntnu.edu.tw/twjihoapp/menu/intro.html。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資料庫:http://thcts.ascc.net/copyright_ch.htm。

    台灣總督府(官報)資料庫:http://db2.th.gov.tw/db2/view/。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資料庫:htp://thcts.sinica.edu.tw/tctsweb/theme.php?axl=adminarea_q5.axl。

    台語文數位典藏資料庫(第二階段):http://210.240.194.97/nmtl/dadwt/pbk.asp。

    淡新檔案電子資料庫:http://www.lib.ntu.edu.tw/project/copyright.asp。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