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穎
論文名稱: 蕭湘居士之相命活動及其相學(1976~2014)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7
中文關鍵詞: 相學相命科學化蕭湘居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6下載:7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蕭湘居士之相命活動及其相學興起背景、過程和特色為主軸,嘗試勾勒出戰後臺灣相學發展的脈絡,並關注相學發展與社會結構變遷之間的關係,分析現代相學為順應時代所展現的調適性,並進一步探討隱含在相命文化下的社會思維。期使藉由理性的分析檢視相學「科學包裝」下的具體驗證,瞭解其做為一種識人文化的本質,幫助大眾對未知領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傳統相學自先秦萌芽至明清大成,構築且完善相學的體系。民國時期由於通訊、印刷技術的進步,加上西方新相學與科學理論的引進,促成傳統相學的現代轉型。戰後臺灣承續傳統中國相學基礎,與日治時期的科學實用思維,並順應相學的西學化、實證化與除魅化,使傳統相學在臺灣逐漸實現了現代轉型。透過相學教材的編撰,函授方式的傳播,與相命學術社團的成立,使相學研究開始組織化與系統化。1980年代後政、經的巨大變動帶動相命活動的風潮,臺灣相學的發展也呈現大眾化與商業化的趨勢。

    戰後臺灣相學發展的歷程中,蕭湘居士的崛起具備了主觀與客觀的因素,代表一個掌握現代相學走向,迎合時代需求而成功的個案。透過「科學化」的包裝方式、擅長的廣告行銷與自圓其說的能力,成功在相命界聲名鵲起。隨著相學著作的編寫、相學課程的開設,與中華民國人相學會的創建,逐步建立以蕭湘居士為中心的相學體系。而透過學會的運作與蕭湘學生在相命界的多元發展,可以反映相學順應時代的演進,並體現相命多元發展與大眾化的趨勢。

    然而,蕭湘相學的「科學化」論述,呈現許多武斷、臆測等無法以科學檢驗之處,「科學相法」之宣稱乃言過其實。筆者認為,此種透過直觀方式觀察人事物,其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以「常識相法」的角度看待,應更為貼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7 第二章 臺灣相學演進與相命概況 27 第一節 中國相命與相學的淵源與流變 27 第二節 戰前臺灣的相命活動與相學演變 45 第三節 戰後臺灣的相命活動與相學發展 58 第三章 蕭湘居士的相命事業及其相關活動 75 第一節 蕭湘居士的早年經歷 75 第二節 蕭湘居士的相命活動 83 第三節 組建中華民國人相學會與蕭湘相學的推廣 97 第四章 蕭湘相學的內涵與特色 115 第一節 蕭湘居士的相學著作 115 第二節 蕭湘相學的傳統沿襲與更易 133 第三節 蕭湘相學的獨特觀點與科學化包裝 161 第五章 結論 175 附錄 187 徵引書目 273 附錄目次 附錄一 蕭湘居士生平重要事跡表 187 附錄二 戰後臺灣相命團體(五術、命理類) 193 附錄三 戰後臺灣出版的相學相關書籍 196 附錄四 蕭湘居士相理氣色講座學生名冊 228 附錄五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章程 232 附錄六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 237 附錄七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歷屆理事長名單 239 附錄八 蕭湘居士門生於相命界之發展 240 附錄九 蕭湘相法「十二起骨成就分析表」 250 附錄十 蕭湘相法「八倉二庫流年法」 251 附錄十一 蕭湘相法「木型人成就差異分析表」 254 附錄十二 蕭湘相法「男女形相配婚法計分表」 255 附錄十三 蕭湘相法「頭面相各部位與父母祖輩遺傳關係表」 256 附錄十四 蕭湘相法「面相內外五行聯屬圖」 257 附錄十五 雅虎知識+ 網友對蕭湘居士看相之評價 258 圖次 圖2-1-1 顱相學大腦分區示意圖 38 圖2-2-1 桑原英子手紋解說圖 51 圖2-2-2 桑原英子掌丘解說圖 52 圖2-2-3 菊地寬手相圖 52 圖2-3-1 戰後相學書籍出版數量變化圖 69 圖2-3-2 《漫畫面相館》相理解說圖 71 圖3-3-1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會章 99 圖4-3-1 中國時報〈同床會有輻射?夫妻多加小心!〉新聞 173 表次 表2-2-1 大正7年(1918)3月臺灣術士人口調查表 55 表2-3-1 算命行為頻率變遷表 62 表2-3-2 民眾對術數信仰的態度次數分配表 63 表2-3-3 1990年代臺灣各報刊登相命及其他術數情況 66 表2-3-4 戰後相學書籍出版數量表 69 表3-2-1 蕭湘居士參與之電視節目 92 表3-3-2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會員學歷統計(1990年底) 100 表3-3-3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會員職業統計(1990年底) 101 表4-1-1 《蕭湘相法全集》(一)面相、骨相之部出版版次 116 表4-1-2 《蕭湘相法全集》(一)面相、骨相之部章節目次 116 表4-1-3 《蕭湘相法全集》(二)手相、體相之部出版版次 120 表4-1-4 《蕭湘相法全集》(二)手相、體相之部章節目次 120 表4-1-5 《蕭湘相法全集》(三)專論氣色眼神之部出版版次 124 表4-1-6 《蕭湘相法全集》(三)專論氣色、眼神之部章節目次 125 表4-1-7 《大富大貴相譜》目次 129 表4-2-1 傳統面部結構與器官聯屬之相法類別 136 表4-2-2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頭面骨骼) 142 表4-2-3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面相與各器官聯屬關係) 143 表4-2-4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面相局部相法) 144 表4-2-5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五形、形神聲音與器識) 147 表4-2-6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手相) 148 表4-2-7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體相) 150 表4-2-8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麻面痣斑紋痕) 152 表4-2-9 蕭湘相法與傳統相法之異同(氣色觀看法則) 155 表4-2-10 各式男女配婚法一覽表 157

    徵引書目

    壹、蕭氏相學著作與學會期刊
    蕭湘居士
    1994 《大富大貴相譜》。臺北:臺灣普綠出版社。
    1996 《蕭湘手相學》。臺北:松岡出版社。
    1999 《補孝贖罪—蕭湘居士七十憶往》。臺北:蕭湘居士。
    2009 《蕭湘相法全集》(第一冊)(第16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2010 《蕭湘相法全集》(第二冊)(第10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2010 《蕭湘相法全集》(第三冊)(第17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
    1991- 2015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會員通訊》第1- 43期。

    貳、報章雜誌類史料
    〈擬具破除迷信辦法〉,《申報》,1928年9月6日。
    〈星相家大宴新聞界〉,《申報》,1928年8月27日。
    〈廢除卜筮星相步驟〉,《申報》,1929年3月10日。
    〈首都紀聞〉,《申報》,1930年3月11日。
    〈取締經營迷信物品業〉,《申報》,1930年3月20日。
    〈內部廢除迷信辦法〉,《申報》,1930年8月1日。
    〈取締迷信六項辦法〉,《申報》,1930年8月3日。
    〈算命與看相〉,《申報》,1946年8月6日。
    《臺灣日日新報》,第1—15776號,1898年5月6日—1941年1月31日。
    千島冰次郎主編,《臺法月報》,1905-1943年。
    金關丈夫編,《民俗臺灣》,第1-43期,1941-1945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第1—149號,1917—1929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時報》,第150—338號,1930—1944年。

    參、專書
    Katherine M. H. Blackford著,沈有乾譯
    1927 《新相術》。上海:文明書局。
    Malinowski, B著、費孝通等譯
    1967 《文化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王樸
    2006 《太清神鑒》,收錄於謝路軍主編、鄭同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北京:華齡出版社。
    王玉德
    2005 《方士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王玉德、林立平等
    2004 《神秘的術數—中國算命術研究與批判》。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王晨霞
    2003 《掌紋醫學入門》。臺北:商周出版社。
    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民譯
    1983 《臺灣風俗誌》。東京:青史社。
    田海林、宋會群
    1994 《中國傳統相學秘籍集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4 《相學秘籍全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會譯
    1991 《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亨利‧柯柏著、蘇朗天譯
    1983 《骨相學》。香港:掌相研究社。
    何躍青
    2011 《相術文化》。北京:外文出版社。
    余德慧
    1985 《臺灣民俗心理輔導》。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宋會群
    1999 《中國術數文化史》。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
    宋齊丘
    2006 《玉管照神局》,收錄於謝路軍主編、鄭同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北京:華齡出版社。
    李亦園
    1985 《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2010 《文化與修養》。臺北:Airiti Press。
    李零
    1993 《中國方術概觀‧相術卷》。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2006 《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
    李勝彥
    2008 《台灣經濟研究基本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沈志安
    1995 《中華相術》。臺北:文津出版社。
    佚名
    2006 《月波洞中記》,收錄於謝路軍主編、鄭同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北京:華齡出版社。
    林鐘雄
    1995 《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臺北:三通圖書。
    林國平
    2003 《閩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桶法
    2009 《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社。
    施寄青、陳燁著
    1997 《上帝也算命1:玩命與革命》。臺北:張老師。
    1997 《上帝也算命2:女人桃花緣》。臺北:張老師。
    1997 《上帝也算命3:完全算命手冊》。臺北:張老師。
    1997 《上帝也算命4:好命操作手冊》。臺北:張老師。
    范廷燦
    1999 《手相和手掌醫學》。臺北:武陵出版社。
    范麗珠
    2006 《當代世界宗教學》。北京:時事出版社。
    風萍生編著、杜永萍校點
    1919 《骨相學》。商務印書館。
    祝平一
    1990 《漢代的相人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袁樹珊,鄭同點校
    2010 《述卜筮星相學》。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中西相人探源》。北京:燕山出版社。
    袁柳莊等著,陳明注譯
    2007 《柳莊神相》。北京:華齡出版社。
    2007 《神相全編》。北京:華齡出版社。
    2007 《水鏡神相》。北京:華齡出版社。
    2007 《相理衡真》。北京:華齡出版社。

    許負等
    2006 《相書》收錄於謝路軍主編、鄭同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北京:華齡出版社。
    許英萬繪、游芯歆譯
    2012 《漫畫面相館1》。(臺北:橡實文化)。
    高味卿、廖青山著,陳明點校
    2008 《大清相法》。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高誘注、畢沅校
    1972 《呂氏春秋》,收錄於《新編諸子集成》(七)。臺北:世界書局。
    張行簡
    2006 《人倫大統賦》,收錄於謝路軍主編、鄭同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北京:華齡出版社。
    張有裴、馬劍蓀
    1936 《富貴貧賤民國相法》。上海:馬啟新書局。
    張明喜
    1992 《神秘的命運密碼—中國相術與命學》。上海:三聯書店。
    張朝桅主編
    1984 《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臺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
    張榮明
    2000 《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7 《相術》,收錄於《中國方術大全》。香港:中華書局。
    2009 《從老莊哲學至晚清方術:中國神秘主義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梁湘潤
    1997 《命略本紀》。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
    梁國樹主編
    1994 《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臺北:時代出版社。
    陳壽祺纂、魏敬中重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94 《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摶、袁樹珊著,陳明點校
    2008 《神相鐵關刀》。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陳玲蓉
    1992 《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
    陳興仁
    2004 《神秘的相術》。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陸致極
    2008 《中國命理學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麻衣道者,陳明注譯
    2007 《圖解麻衣神相》。北京:華齡出版社。
    惠思道人
    1940 《相法無師自通集》。上海,禮讓堂刊本。
    曾文星主編
    1996 《華人的心理與治療》。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曾景來
    1938 《臺灣宗敎と迷信陋習》。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
    黃龍編著
    1945 《手相學淺說》。臺北,心一堂出版社。(1945原刊)。
    黃俊傑
    1995 《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臺北:正中書局。
    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
    1989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楊叔和
    2013 《新相人學講義》。臺北:心一堂出版社。(1947原刊)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
    2007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國樞
    1988 《中國人的蛻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樹喆、徐贛麗、海力波
    2001 《神秘方術面面觀》。濟南:齊魯書舍。
    董向慧
    2011 《中國人的命理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
    達文社
    1927 《相法易知》。上海,文明書局。
    鄒文耀
    1973 《柳莊相法驗證》。臺中:瑞成出版社。
    劉祥光
    2013 《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臺北:政大出版社。
    劉鳳翰
    1987 《抗日戰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
    1984 ~ 1989《臺灣慣習記事第壹卷上~第肆卷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蔡伯壎譯注
    2008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上卷Ⅰ)》。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93 《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捷幼出版社。
    蔣人傑編,劉銳審訂
    1996 《說文解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蔡錦堂
    1994 《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
    衛紹生
    2006 《神秘與迷惘—中國古代方術闡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劉永明編
    1997 《增補四庫未收術數類古籍大全‧命相集成》(全四冊)。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
    鄭炳林、王晶波
    2004 《敦煌寫本相書校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鄭政誠
    2005 《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書局。
    盧毅安
    1986 《新人相學》。香港:上海印書館。
    賴澤涵主編
    2005 《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中央大學。
    賴國洲
    1995 《靈異.命理及風水節目的類型歸屬分析》。臺北:電視文化硏究委員會。
    賽謬爾.R.韋爾斯著,王德倫譯
    2005 《西方相學全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瞿海源
    2006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6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二)。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2013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三),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陳金田譯
    1992 《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志西
    2000 《科學與玄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靈通道人著、湯綉屏編、陳明點校
    2008 《神相金較剪》。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肆、期刊論文
    Y.T
    1933 〈齒相學之興趣:從牙齒判人性,內分泌學上有根據〉,《國際譯報》5(1):106-107。
    王晶波
    2004 〈相術起源與中國古代命運觀〉,《甘肅社會科學》5:120-124。
    2006 〈唐宋相書的著錄與種類〉,《圖書與情報》6:103-107。
    2005 〈隋唐五代的相工群體〉,《西北師大學報》42(3):68-73。
    2005 〈論敦煌相書中的陰陽五行觀念〉,《敦煌學輯刊》2:42-46。
    王漢林
    1999 〈試論偽科學的成因、特質及社會控制〉,《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4。
    史少博
    2008 〈中國大陸對古代術數研究缺失問題〉,《社會科學論壇》11:4-9。
    白本
    1925 〈經驗的相術〉,《東方雜誌》22(13):59-61。
    何平
    2011 〈淺談如何正確對待偽科學問題〉,《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101。
    呂美頤、鄭永福
    2004 〈近代中國:大變局中的性別關係與婦女〉,收於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頁417。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季樺
    2002 〈臺灣「常識」的考察—1920-1930年代初「迷信」的分析〉,《臺灣風物》52(2):57-76。
    1999 〈他者の視線からみだ19世紀末から20世紀初頭の台灣における「迷信」の生成:台灣の舊慣、民俗誌史料の分析を中心として〉,《現代台灣研究》18:33-50。
    李家田
    2005 〈論相學與中國傳統肖像畫〉,《美術觀察》1:96。
    宋文里
    1992 〈 「迷信」與「空虛」關於大學生之超自然參與經驗之意義病理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3:53 - 108。
    林政佑
    2012 〈殖民地的指紋:日治時期指紋技術的形成與應用〉,《第九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85-116。臺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
    林炫沛
    1986 〈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科學看相〉,《嬰兒與母親》116:131-137。
    林源泉
    2005 〈《黃庭醫相學》的理論與應用〉,《中醫藥研究論叢》8(1):280-293。
    侯錦郎
    1993 〈敦煌寫本中的唐代相書〉,《法國學者敦煌學研究論文選萃》,頁350-366。北京:中華書局。
    孫斌
    2007 〈占星術,或者,面相學與頭蓋骨相學-阿多諾與《精神現象學》的一種批判傳統〉《現代哲學》3:44-48。
    徐致遠
    2008 〈相術:是科學還是迷信—從義大利犯罪學家龍勃羅梭的著作《犯罪人論》入手〉,《消費導刊》2:181。

    張克明
    1994 〈中國相術的文化蘊涵試探〉,《益陽師專學報》15(3):29-33。
    1995 〈相術與中國古人的命運觀念—相術的文化批判之一〉,《益陽師專學報》16(1):97-99。
    2000 〈相術與先天命定觀念—相術的文化批判之一〉,《科學與無神論》6
    2001 〈中國相術與天人合一思想—相術的文化批判之二〉,《科學與無神論1
    2001 〈相術與陰陽五行學說一相術的文化批判之三〉,《科學與無神論》2
    2001 〈相術斷語例釋—相術的文化批判之四〉,《科學與無神論》3
    2001 〈相業騙術舉隅—相術的文化批判之五〉,《科學與無神論》4
    張沛霖
    1939 〈科學的骨相術〉,《科學趣味》1(2):71-73。
    張瓊方
    2013 〈最古老的新行業—科技算命〉《臺灣光華雜誌》1:48-49。
    莊蕙綺
    2010 〈貌合神離?—中國中古時期望診和相術的操作與應用〉《中正歷史學刊》,13:39-64。
    許世融、謝孟芸、林宜蓁、洪鉦凱、劉淑美
    2010 〈日治時期臺灣漢民族的疾病迷信與總督府的肆應—以《臺灣慣習記事》及《民俗臺灣》為中心的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1:127-152。
    郭士賢、張思嘉
    2006 〈類比思維的文化心理學意義:以算命行為為例〉,《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 3:213-236。
    郭俊顯、蕭世朗
    2000 〈現代顱相學:科學時代的以貌取人〉,《科學發展月刊》28(9):686-693。
    郭貞
    2005 〈影響網路算命行為因素與動機之探討:找尋網路算命之動力心理模式〉,《新聞學研究》,85:141-182。
    陳峻誌
    2013 〈排斥與接納:清末民初中國命理界對西化風潮的回應〉,《鵝湖月刊》39(4):3-18
    傅佩榮
    2002 〈心理困境與算命風氣〉,《中央綜合月刊》, 35(1/2):115-116。
    黃光國
    1991 〈自我實現與華人社會中的價值變遷〉,《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黃建蘭
    1985 〈漫談相學與醫學—手紋能改變嗎〉,《嬰兒與母親》102:38-41。
    1985 〈漫談相學與醫學—從指甲看健康〉,《嬰兒與母親》105:36-39。
    萬晴川
    2001 〈明清小說中的人物形貌描繪與相人術〉,《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8(5):14-19。
    董向慧
    2010 〈當代青年人熱中網絡迷信的社會學分析〉,《中國青年研究》6:82-86。
    詹丹
    1994 〈相術、人體語言學與人物的肖像描寫〉,《中文自修》5:41-42。
    碩攝樓主人
    1936 〈由醫學的知見所觀之人相〉,《日新治療》12:39-43。
    劉怡佳
    2008 〈相術氣色論之「赤」、「紅」概念析論--兼論「紫」色象徵的形成 〉,《問學集》, 15:251-266。
    葉啟政
    1991 〈當前臺灣社會重利愛財之價值取向的解析〉,《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鮑新山
    2008 〈論宋代的占相算命之風〉《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58-62。
    羅正心
    1994 〈算命與心理輔導〉,《本土心理學研究》,2:316-337。
    1997 〈算命技巧的語言表演〉。《中研院民族研究所集刊》84: 37-60。

    伍、學位論文
    何佩容
    2010 〈隋唐時期的占相文化與占相活動〉,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學位論文。
    胡智淵
    2012 〈「算命經驗」的現象學研究:試論一個「三方結構」的心理諮商模式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張玉秋
    2010 〈日治時期宗教「迷信」話語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偉
    2002 〈算命網站顧客信任感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莊蕙綺
    2009 〈中國中古時期的相術與相書理論〉,私立淡江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
    郭慈芬
    2004 〈千禧年的算命風潮—星座命理節目之閱聽人研究〉,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蘭
    1999 〈科學理性論或功能論?—大眾媒體的算命論述〉,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東叡
    2013 〈日治時期臺灣巫覡術士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薇蒂
    2012 〈算命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魏劭楷
    2009 〈網路算命使用者的動機、滿足、信任與評估的初探性研究—以批踢踢實驗坊命理研究院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蘭波
    2011 〈中國傳統相學及其近代化轉型〉,中國山東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論文。

    陸、外文資料
    Diamond, Larry, et. al. eds,
    1997 Consolidating the Third Wave Democracie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optas, Grazyna and Wieslaw Wisniewski
    1987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tific knowledge inPoland”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14 (3) :118-132.
    McCoy,Robert W,
    1985 “Phrenology and popular gullibility”Skeptical Inquirer 9(3):118-132.

    柒、網路資料
    林奇伯,〈新世紀開紅盤—算命業再起〉(2003年7月)http://www.si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0379207084c.txt&table=0&h1=台灣寫真&h2=流行風
    呂清郎,〈yes123求職網調查︰憂年後飯碗不保,上班族瘋算命。〉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27/today-life3.htm
    〈三億大陸人相信算命〉(2003年10月1日)http://tw.superfate.com/superlet/promise.php
    林耘朵,〈專訪人相學大師─蕭湘居士〉 http://tw.myblog.yahoo.com/chscda/article?mid=1479&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Brain Mapping Laboratory,〈情緒大腦迴路〉 http://bml.ym.edu.tw/bmlab/Pathway.html。
    雅虎知識 + 網友對蕭湘居士看相心得來源: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0011009347、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90909982、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122709657、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41709612、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0100057、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32708950
    中華民國人相學會
    http://phy.org.tw/index.php
    黃友輔命理研究室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黃友輔命理研究室/501276303295535
    吳美玲命理學院
    http://tebetwu.pixnet.net/blog
    李玉珮希望工程學苑
    http://blog.xuite.net/lyp5512/twblog
    康橋知識教育網
    http://awake.com.tw/default.aspx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