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素靖
Wang,Su-Jing
論文名稱: 雙量尺化技術對簡化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可行性評估研究
The Explorative Study of The Technique of Dual Scaling to Simplify 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指導教授: 林世華
Lin, Sieh-Hw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0
中文關鍵詞: 雙量尺化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人格測驗心理測驗自比測驗等級排序法配對比較法
英文關鍵詞: Dual Scaling, EPPS,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ipsative, test, rank-ordering, paired-comparis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探討簡化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可行性的評估。在原量表中,每一個人格向度內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以配對比較法和等級排序法方式加以重新編排成四種版本,評估簡化後的四種版本對原量表的預測效果。研究對象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生四十五名,使用的研究工具有:「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自編的「第一名句子配對比較法版本」、自編的「第一名句子等級排序法版本」、自編的「第五名句子配對比較法版本」、自編的「第五名句子等級排序法版本」。施測之後,四種自編版本資料先經由雙量尺化技術轉換成衍生分數,再與原量表分數分別進行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結果得知:這四種簡化之版本皆能有效預測原量表的人格分數,也就是說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可以考慮簡化成單題取代之。

目 次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6 第三節 研究假設…………………………………………………7 第四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人格的測量………………………………………………11 第二節 自比式量表之特色………………………………………13 第三節 配對比較法與等級排序法………………………………19 第四節 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研究…………………………26 第五節 雙量尺化統計分析之運用………………………………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6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積差相關與四種版本之 雙量尺化分數……………………………………………67 第二節 第一名配對比較版本與原量表之關係…………………90 第三節 第一名等級排序版本與原量表之關係…………………104 第四節 第五名配對比較版本與原量表之關係…………………118 第五節 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與原量表之關係…………………131 第六節 四種自編版本之關係……………………………………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6 第一節 結論………………………………………………………186 第二節 建議………………………………………………………187 參考文獻……………………………………………………………192 中文部分…………………………………………………………192 英文部分…………………………………………………………194 附錄…………………………………………………………………198 附錄一 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中每一人格向度之單一直述句 198 附錄二 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配對索引……………………204 附錄三 挑選題目之次數分配表………………………………205 附錄四 「第一名配對比較法版本」及其答案紙……………209 附錄五 「第一名等級排序法版本」及其答案紙……………221 附錄六 「第五名配對比較法版本」及其答案紙……………223 附錄七 「第五名等級排序法版本」及其答案紙……………234 附錄八 四種版本衍生分數彼此之相關………………………235 附 表 目 次 表2-5-1:受試者原始資料…………………………………………45 表2-5-2:配對反應之值……………………………………………45 表2-5-3:受試與刺激之值…………………………………………45 表2-5-4:合併反應次數……………………………………………46 表2-5-5:刺激強弱表(dominance table) ……………………46 表2-5-6:八個耶誕計畫的七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50 表2-5-7:七組成分因素組型表……………………………………51 表2-5-8:加拿大政府十項施政措施之十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 ……………………………………………………………55 表2-5-9:十組成分因素組型表……………………………………55 表3-1-1:學生輔導中心資料的人數、系別分配表………………58 表4-1-1:前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積差相關………………70 表4-1-2: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積差相關………………71 表4-1-3:前測與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積差相關 (相隔一個月)……………………………………………72 表4-1-4:第一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73 表4-1-5:第一名配對比較法版本十組成分因素組型表…………73 表4-1-6:第一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75 表4-1-7:第一名等級排序版本十組成分因素組型表……………76 表4-1-8:第五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78 表4-1-9:第五名配對比較法版本十組成分因素組型表…………78 表4-1-10: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成分因素解釋變異百分比 80 表4-1-11: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十組成分因素組型表……………81 表4-1-12:第一名配對版每一組成分因素組型排序表……………84 表4-1-13:第一名排序版每一組成分因素組型排序表……………85 表4-1-14:第五名配對版每一組成分因素組型排序表……………86 表4-1-12:第五名排序版每一組成分因素組型排序表……………87 表4-2-1:「第一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前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91 表4-2-2:「第一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後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96 表4-3-1:「第一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前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05 表4-3-2:「第一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後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10 表4-4-1:「第五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前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19 表4-4-2:「第五名配對比較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後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23 表4-5-1:「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前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32 表4-5-2:「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的十組衍生分數」與「原量表後測 十四個人格向度分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36 表4-6-1:「第一名配對版」與「第一名排序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45 表4-6-2:「第五名配對版」與「第五名排序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55 表4-6-3:「第一名配對版」與「第五名配對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64 表4-6-4:「第一名排序版」與「第五名排序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69 表4-6-5:「第一名配對版」與「第五名排序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74 表4-6-6:「第五名配對版」與「第一名排序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80 附 圖 目 次 圖3-1-1:本研究之架構………………………………………………57 圖4-2-1:第一名配對比較版與前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95 圖4-2-2:第一名配對比較版與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00 圖4-3-1:第一名等級排序版與前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09 圖4-3-2:第一名等級排序版與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14 圖4-4-1:第五名配對比較版與前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22 圖4-4-2:第五名配對比較版與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27 圖4-5-1:第五名等級排序版與前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典型 相關結構圖…………………………………………………135 圖4-5-2:第五名等級排序版本與後測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典型 相關結構圖…………………………………………………140 圖4-6-1:第一名配對比較版與第一名等級排序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53 圖4-6-2:第五名配對比較版與第五名等級排序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63 圖4-6-3:第一名配對比較版與第五名配對比較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68 圖4-6-4:第一名等級排序版與第五名等級排序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73 圖4-6-5:第一名配對比較版與第五名等級排序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79 圖4-6-6:第五名配對比較版與第一名等級排序版之典型相關 結構圖………………………………………………………183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中國測驗學會 主編(民82):心理測驗的發展與運用。台北:心理。
朱瑞玲、李黛蒂(民72):評定式愛氏性格量表之初步修訂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30輯,45-52頁。
林一真(民74):於不同文化中慎用強迫選擇式人格量表。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32輯,113-124頁。
林幸台 編譯(民75):心理測量導論。台北:五南。
林家興(民83):心理健康與輔導工作。台北:天馬。
林清山(民71):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與修訂石爾斯頓性格量表分數之因素分析與典型相關分析--多種量尺測驗之效度考驗的可行途徑。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29輯,1-10頁。
林清山(民8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金樹人(民80):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24期,91-115頁。
張文雄(民65):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EPPS)分數之因子分析。東海學報,第17卷,149-157頁。
莊耀嘉、楊國樞(民82):性格測驗之發展與本土化。心理測驗的發展與運用。台北:心理。
郭生玉(民8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明終、許勝哲、吳清山、林天祐 編著(民77)。我國心理與教育測驗彙編(下冊):高雄:復文。
黃安邦 譯(民80):心理測驗。台北:五南。
黃國彥(民66):測量與研究。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黃堅厚(民56):中國大學生在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上的偏好研究(英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1期,52-68頁。
黃堅厚(民65a):大學生心理需求的轉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23輯,46-51頁。
黃堅厚(民65b):心理需求在十三年間的轉變(英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9期,85-94頁。
黃堅厚(民78):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轉變的賡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22期,1-22頁。
楊國樞(民50):「捉對比較法」中各對刺激之適當出現次序。測驗年刊,第8輯,595-599頁。
葛樹人(民86):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
劉美珍(民65):強迫選擇式人格測驗在人員分類上的嘗試運用。測驗年刊,第23輯,57-62頁。
劉焜輝、楊宗德、陳李綢(民72)。師大學生在愛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反應上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30輯,35-44頁。
歐滄和(民79):談人格測驗中的自比性量表。測驗與輔導,第98期,1951-1952頁。
鄭默、鄭日昌 譯(民87):心理測驗—原理、應用與問題。台北:五南。
簡茂發 主編(民81):我國心理與教育測驗彙編(一)。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出版。
英文部分
Allen, M. A. (1994). Thurstone’s 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s: Review of an old but still-useful measurement protoc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7 704.
Anastasi, A. & Urbina , S. (1997). Psychological testing. N J: Prentice Hall.
Cattell, R. B. (1944).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normative, ipsative, interactive. Psychological Review, v51, 292-303.
Dawis, R. V. (1987). Scale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34, n4, 481-489.
Drummond , R. J. (1984). 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Test citiques , v1 , eds. by Daniel , J. Keyser & Richard , C. Sweetland . Kansas city, Missouri: Test Corporation of American.
Dunn-Rankin, P. (1983). Scaling Metho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Edwards, A. L. (1987). 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Friedenberg , L. (1995). Psychological testing:Design , analysis and use.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Groth-Marnat, G. (1984).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Hall , C. S. , Lindzey , G. & Campbell , J. B. (1998). Henry Murray’s Personalogy.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221-266.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icks, L. E. (1970). Some properties of ipsative, normative, and forced-choice normative measur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74, n3, 167-184.
Jackson, D. N., Neill, J. A. & Bevan, A. R. (1971). An evaluation of forced-choice and true-false item formats in personality assess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61 256.
Johanson, G. A. & Gips, C. J. (1993). Paired comparisons intransitivity: Useful information or nuisan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9 296.
Kelley, P. R. & Schumacher, C. F. (1984). The Rasch Model—Its use by the national board of medical examiners. Evaluation & The Health Professions, v7, n4, 443-454.
Kline, P. (1994). The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 New York: Routledge.
Kopelman, R. E. (1975). Ipsative, normative and Return on effort versions of expectancy theo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37 678.
Kruskal , W. H. & Tanur , J. M. (1978). International of encyclopedia of statistics. New York: Macmillan.
Linacre, J. M. (1992). Rank-order and paired comparisons as the basis for measur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7 191.
McLean, J. E. & Chissom, B. S. (1986).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ipsative dat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8 717.
Murray, H. A. (1981). Endeavors in psychology: Selections from the personology of Henry A. Murray, ed. by Edwin S. Shneidman. New York: Harper & Row.
Nishisato, S. (1978). Optimal scaling of paired comparison and rank order data: An alternative to Guttman’s formulation. Psychometrika, v43, n2, 263-271.
Nishisato, S. & Nishisato, I. (1994a). Dual scaling in a nutshell. Toronto: MicroStats.
Nishisato, S. (1994b). Elements of dual scaling: An introduction to practical data analysi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Nishisato, S. (1996). Gleaning in the field of dual scaling. Psychometrika, v61, n4, 559-599.
Piedmont, R. L., McCrae , R. R. & Costa, P. T. (1992). An assessment of the 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v58, n1, 67-78.
Reichard, D. E. (1990). Paired-comparisons intransitivity related to age of subject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v50, 105-110.
Rounds, J. B., Jr. & Dawis, R. V. (1975). A comparison of the Minnesota Importance Questionnaire. Research Report No. 49.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18 645.
Tamir, P. & Lunetta, V. N. (1977). A comparison of ipsative and normative procedures in the study of cognitive preferen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35 875.
Thurstone , L. L. (1927). A 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v34, 273-286.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