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詩茹 Lai Shih-Ju |
---|---|
論文名稱: |
《六壬大全》研究 A Study of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Lai, Kuei-S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六壬 、《六壬大全》 、郭載騋 、六壬式盤 、十二天將 、《課經》 、《畢法賦》 |
英文關鍵詞: | Liu Ren,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 Quo Zai-lai, Liu Ren Formula Disc, The Twelve Tian Jiang, Ke Jing, Bi Fa Fu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60 下載:13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六壬」為中國古代的三式絕學之一,起源甚早,但說法不一,在歷史中,對於「六壬」的記載,一般而言,是起源於占卜時所用的「式」,在《周禮》、及《史記》中都有記載,正式在文獻中,對「六壬」有所記載,則是在《隋書‧經籍志》中,紀錄了不少「六壬」相關的書籍。本文寫作以﹝明﹞郭載騋所校訂,收錄《四庫全書》中《六壬大全》為本,本文旨在介紹歷代以來相關「六壬」知識,並將資料整理及匯總,探討《六壬大全》的價值及定位。
首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簡述,並對《六壬大全》的成書及版本作一說明;相關文獻探討及簡述撰寫方法及步驟。
第二章「『六壬』發展及理論述要」,說明「六壬」的歷史發展、「六壬」的原理,先從名稱界定、近代「式盤」的出土的補充、占卜原理及理論基礎。並簡介「六壬」所使用的組成元素:占時、月將、月建、天地盤、十干寄宮、四課、三傳、十二天將、年命。
第三章「《六壬大全》起例推演」,以《六壬大全》為本,介紹「起三傳」的方法,及重要「神煞」說明。並將月將:登明、河魁、從魁、傳送、小吉、勝光、太乙、天罡、太衝、功曹、大吉、神后及十二天將:貴人、螣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陰、天后,將其重要象徵及吉凶占斷的運用,作一述明。
第四章「《六壬大全》課體占斷」,說明《六壬大全》中所引用的重要歌訣、賦文,《課經》將「六壬」中的各式課局,依據其吉凶的象徵作一分類,本章《課經》演變和分類,作一系統性的說明;另外將《畢法賦》百法作一剖析。
第五章「結論」,說明《六壬大全》的特色及價值、缺失及未來研究方向。
希望本論文的撰寫,對《六壬大全》及「六壬」之術,能從其源流、內涵、運用,有著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建立系統的研究,提供古代數術上一種新的角度及視野。
Liu Ren(六壬) is one of Chinese divination methods. It has various origins in Chinese history. It is referred to in “Jing Ji Zhi” of Sui Shu(《隋書‧經籍志》), which lists plenty of text associated with Liu Ren. This thesis , on the basis of Quo Zai-lai(郭載騋), aims to give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collections of Lui Ren and to shed light on the value of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六壬大全》)
Chapter One contains my research motiva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cope of my research, the specific version implied in my study, relevant reviews, as well as my research approach.
Chapter Two illustrates Liu Ren’s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s theoretical formation and the mechanics of its application. Also included in this chapter is a list of basic elements, such as The Four Classes (四課), The Three Transmissions (三傳), The Heavenly Disc (天盤), The Earthly Disc (地盤), and The Twelve Tian Jiang (十二天將).
Chapter Three, based on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 depicts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Three Transmissions and introduces The Twelve Yue Jiang (十二月將) and The Twelve Tian Jiang. The symbolic meanings and applications in divin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Chapter Four points out the essential judgmental principles in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 In ad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the contents in Ke Jing (《課經》) are indicated, and the analyses of Bi Fa Fu (《畢法賦》) are stated.
The final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n evaluation of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Liu Ren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古籍按作者時代排序,近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六壬相關文本
(一)古籍
1.見不著撰人:《金匱玉衡經》,臺北:鼎文書局,1976,收入《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藝術典》。
2.﹝宋﹞邵彥和;程鉎愛函氏輯;張容平補註;李崇仰重編:《大六壬斷案新編》,臺北:翔大,2005年3月初版。
3.﹝宋﹞祝泌:《六壬大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宛委別藏本。
4.﹝宋﹞楊惟德:《六壬神定經》,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增補四庫未收術數類古籍大全。
5.﹝宋﹞徐道符:《大六壬心鏡》,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6.﹝宋﹞郭子晟集撰、東園萍道人傳釋、﹝清﹞‧鵝池主人錄、﹝民﹞張容平註解、李重仰重編:《新編日用涓吉大六壬總歸上下冊》,臺北:翔大圖書公司,2006年6月。
7.﹝明﹞郭御青:《大六壬大全》,新竹:竹林書局,1992年3月第十版。
8.﹝明﹞郭御青;徐偉剛點校:《六壬大全》,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年12月初版。
9.﹝明﹞郭載騋:《六壬大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95年出版。
10.﹝明﹞郭載騋:《大六壬全書》,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第一善本──懷慶楊衙藏版,1997年。
11.﹝明﹞郭載騋;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六壬大全──第一部:占法及神煞》,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7月初版。
12.﹝明﹞郭載騋;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六壬大全──第二部:吉凶占斷》,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13.﹝明﹞郭載騋;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六壬大全──第三部:畢法賦》,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14.﹝清﹞毛志道:《六壬經緯》,海口:海南國際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1996年。
15.﹝清﹞徐昂:《六壬卦課》,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
16.﹝清﹞紀大奎:《六壬類聚》,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
17.﹝清﹞劉赤江:《六壬粹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收入《大六壬全集》。
18.﹝清﹞陳公獻:《六壬指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收入《大六壬全集》。
19.﹝清﹞葉悔亭:《六壬眎斯》,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收入《大六壬全集》。
20.﹝清﹞程樹勳:《壬學瑣記》,出版社、出版年未詳。
21.﹝清﹞張官德:《大六壬畢法案錄》,出版社、出版年未詳。
(二)六壬類
1.王智森:《簡明大六壬預測學》,香港:利通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
2.王雷之:《大六壬現代預測指南》,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2007年2月初版。
3.王雷之:《大六壬實占百例精解》,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2007年2月初版。
4.王雷之:《壬學精華》,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2008年8月初版。
5.北海閒人:《大六壬心法指要》,臺北,武陵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
6.清康熙內府精抄本,李峰注解:《御定六壬直指》,海南出版社,2006年3月二版三刷。
7.吳師青:《六壬存驗》,臺北:希代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8.吳師青:《六壬要訣》,臺北:希代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9.吳師青:《大六壬靈覺經》,臺北:希代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10.吳師青:《六壬玉照定真經》,臺北:希代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11.林相如:《大六壬總覽》,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12月二版一刷。
12.阿部泰山:《六壬神課吉凶正斷法》,臺北:武陵出版社,1999年10月再版二刷。
13.阿部泰山:《六壬神課初學詳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年10月二版三刷。
14.阿部泰山:《天文易學六壬神課鑑定秘鍵》,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7月二版一刷。
15.新文豐編輯部編:《六壬大占外一種》,臺北:新文豐出版社,珍本術數叢書,第36-39冊,1995年6月初版。
16.范煒文:《天文易學六壬神課》,大連:鼎大圖書公司,1996年。
17.韋千里、劉赤江等:《大六壬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4月初版。
18.韋千里:《韋千里六壬占卜講義》,臺北:武陵出版社,1998年11月再版二刷。
19.臥龍真人:《六壬神課概要》,臺北:福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8月再版。
20.徐偉剛:《袖裡乾坤──大六壬新探》,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一刷。
21.徐偉剛:《六壬開悟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9年8月初版。
22.徐偉剛:《智者樂水──現代預測經典》,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年9月初版。
23.秦瑞生:《大六壬畢法賦精註詳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年8月一版二刷。
24.秦瑞生:《大六壬預測學》,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年2月一版三刷。
25.袁樹珊:《大六壬探原》,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年10月二版一刷。
26.曹福倞、張月明編著:《大六壬精解》,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1版。
27.張純照:《大六壬尋原》,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收入《大六壬全集》。
28.張寄雲:《選舉預測之研究:大六壬古法今用》,臺北,牧村圖書,2002年9月初版。
29.陳劍:《注解大六壬占驗指南》,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一刷。
30.蔣問天:《六壬鑰》,臺北:集文書局,1996年元月。
31.魯揚才、白雲、陳紫微:《大六壬風水現代應用學》,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2007年2月初版。
32.魯揚才、陳紫微:《大六壬現代應用學》,香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2007年2月初版。
33.塵封先生:《大六壬一四四〇課盤與解說:六壬術的最佳工具與解盤》,高雄:塵封先生,2005年。
二、一般古籍
(一)經部
1.﹝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2.﹝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3.﹝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1月增修1版1刷。
4.﹝魏﹞王弼、韓康伯註;﹝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5.﹝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附《釋文》、《周易略例》,﹝明﹞萬曆十四年(1586)國子監刊本,皇明朝列大夫國子監祭酒李長春等奉勑重校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東北大學寄存古籍善本」。
6.﹝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南﹝宋﹞朱熹本義:《周易兩種──周易王韓注、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7.﹝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爾雅》,,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8.﹝明﹞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臺北:廣文書局,1974。
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0.﹝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1.﹝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臺5版。
12.﹝清﹞皮錫瑞,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
(二)史部
1.﹝戰國﹞左丘明:《國語》(臺北:宏業書局,1980年9月
2.﹝秦﹞呂不韋著,陸費逵總勘:〈孟春紀〉,《呂氏春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3.﹝西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10月再版。
4.﹝東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3。
5.﹝東漢﹞趙曄撰,徐天祐注:《吳越春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6.﹝西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7.﹝唐﹞房玄齡等著:《晉書》,臺北:鼎文書局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8.﹝唐﹞魏徵:《隋書》,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9.﹝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臺北: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
10.﹝唐﹞杜佑撰:《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95年。
11.﹝唐﹞杜佑撰:〈職官七〉,《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冊603,卷25,
12.﹝後晉﹞劉晌:《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3。
13.﹝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14.﹝宋﹞歐陽修:《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15.﹝元﹞脫脫:《宋史》,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16.﹝元﹞脫脫:《金史》,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17.﹝明﹞宋濂:《元史》,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18.﹝明﹞焦竑:《國史經籍志》,臺北:廣文出版社,1972年7月。
19.﹝清﹞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1987。
20.﹝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21.﹝清﹞徐松:《宋會要輯稿》,臺北:世界,1964年。
(三)子部
1.﹝春秋﹞老子:《老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2.﹝戰國﹞鬼谷子:《鬼谷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景印。
3.﹝戰國﹞佚名:《黃帝四經》,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4.﹝秦﹞呂不韋著,陸費逵總勘:〈孟春紀〉,《呂氏春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5.﹝西漢﹞劉安,陳麗桂校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社,2002年。
6.﹝西漢﹞劉安:《淮南鴻烈解》,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3月初版。
7.﹝西漢﹞劉向著,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8.﹝東漢﹞班固:〈五行〉,《白虎通德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景印。
9.﹝東漢﹞王充:〈難歲〉,《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景印。
10.﹝北齊﹞顏之推著;﹝民國﹞王利器注:《顏氏家訓集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初版。
11.﹝隋﹞蕭吉:《五行大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2.﹝唐﹞李,《黃帝內經素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景印。
13.﹝後周﹞王樸著;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大清神鑒》,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14.﹝宋﹞沈括撰;明成化弘治間海丘墨筆批註,﹝清﹞彭元瑞手書題記:《夢溪筆談》,明覆刊宋乾道二年本,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
15.﹝宋﹞沈括撰:《夢溪筆談校證》,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2月初版。
16.﹝明﹞茅元儀輯:《武備志》,臺北:華世書局,1984年初版。
17.﹝明﹞萬民英著;拙言、士心、真人、文淵編著:《三命通會注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初版。
18.﹝清﹞允祿等著;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協紀辨方書──第一部:吉凶神煞》,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19.﹝清﹞允祿等著;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協紀辨方書──第二部:用事宜忌》,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20.﹝清﹞允祿等著;許頤平主編;程子和點校:《圖解協紀辨方書──第三部:擇吉要法》,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21.﹝清﹞梅瑴成著,王玉德主編,劉道超譯注:《協紀辨方書》,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22.﹝清﹞梅瑴成著,梁湘潤標點:《協紀辨方書》,臺北:武陵出版社,2009年2月三版四刷。
23.﹝清﹞蔣廷錫等編:《中國方術全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24.不著撰人,﹝清﹞李文田手批:《黃帝金匱玉衡經,附:玄女經一卷》,﹝清﹞嘉慶丁卯蘭陵孫氏刊黃帝五書本,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年出版。
25.﹝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26.﹝清﹞李光地:《御定星曆考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95年。
(四)集部
1.﹝東漢﹞張衡著,張震澤校注:〈思玄賦〉,《張衡詩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偶社,1986。
2.﹝元﹞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
3.﹝唐﹞歐陽詢等撰:《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50。
4.﹝清﹞李汝珍:《鏡花緣》,臺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5.﹝清﹞乾隆:《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0年。
6.﹝清﹞張文虎:《舒藝室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出版。
7.﹝清﹞吳熾昌撰,王宏鈞、苑育新校注:《客窗閒話‧續客窗閒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8.﹝清﹞紀昀;嚴文儒注譯:《新譯閱微草堂筆記》,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初版。
9.﹝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初版。
10.﹝清﹞錢大昕:《讀書筆記廿九種三》,臺北:鼎文書局書局,1979年9月初版。
11.﹝清﹞曹雪芹、高鶚撰;其庸等校注:《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裏仁書局,1984年4月。
三、專書
1.於希賢:《法天象地──中國古代人居環境與風水》,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
2.王小盾:《四神起源和體系形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3.王其亨主編:《風水理論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4.仲林:《方術》,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初版。
5.江曉原:《中國星占學類型分析》,上海:上海書店,2009年3月初版。
6.何曉昕、羅雋:《中國風水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7.李零:《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2月再版。
8.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初版。
9.季旭昇:《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10.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卷》,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7月初版。
11.俞曉群:《數術探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8月再版。
12.袁樹珊:《命譜》,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年9月。
13.馬保平:《中國方數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初版。
14.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15.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局,2003年6月初版。
16.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6月初版。
17.張榮華:《中國古代民間方術》,臺南:大行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
18.梁湘潤校註:《五行大義今詮》,臺北:行卯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19.陳居淵:《式占》,香港:中華書局,2001年6月再版。
20.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21.陶磊:《從巫術到數術──上古信仰的歷史嬗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初版。
22.楊維傑:《系統八字學》,臺北,樂群書局,1990年5月三版。
23.趙知易:《知易術數學──開啟術數之門》,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
24.錢穆《國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25.劉大鈞:《納甲筮法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
26.劉文英:《星占與夢占》,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27.劉韶軍:《古代占星術注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三刷。
28.劉道超:《擇吉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
29.劉道超,周榮益:《神秘的擇吉》,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30.衛紹生:《中國古代占卜術》,臺北:穀風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31.盧央:《中國古代星占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12月初版。
32.龔鉥:《易術──傳統中醫、心理劇與創造性藝術之整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7月初版。
四、學位論文
(一)博士論文:
1.江弘毅:《宋易大衍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黃沛榮教授指導,1980年。
2.柳秀英:《先秦道家老莊生命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何淑貞教授指導,2003年。
3.黃儒宣:《日書圖象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周鳳五教授指導,2010年1月。
(二)碩士論文
4.林芝卿:《漢代幾種厭勝玉器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王大智教授指導,2003年。
5.岑丞丕:《先秦兵陰陽家問題探論》,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羅獨修教授指導,2004年。
6.蕭玲英:《讖緯思想對漢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林登順教授指導,2005年6月。
7.郭德川:《朱雀玄武源流考辨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林文欽教授指導,2007年。
8.朱耀光:《臺灣民間祝由文化之符籙療法的探索──天和門法師公的符籙信仰`與療法》,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張憲生教授指導,2007年1月。
9.林裕盛:《擇日通書之脈絡分析與研究──以《欽定協紀辨方書》為中心》,歐崇敬教授指導,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2007年5月。
10.陳峻誌:《太歲信仰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陳器文教授指導,2007年6月。
11.陳頌文:《從天文地理看八卦的形成──太極的宇宙架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國文研究所,張清泉教授指導,2010年6月。
五、學報期刋論文
1.王振鐸:〈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考古學報》第三冊,1948,頁110-259。
2.嚴敦傑:〈跋六壬式盤〉《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7期,頁20-24。
3.殷滌非:〈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占盤和天文儀器〉《考古學報》,1978年第5期,頁338-343。
4.嚴敦傑:〈關於西漢初期的式盤和占盤〉《考古學報》,1978年第5期,頁334-337。
5.嚴敦傑:〈式盤綜述〉《考古學報》,1985年第4期,頁445-465。
6.劉德銀:〈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文物》1995年第一期),頁42-43。
7.劉樂賢:〈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頁48-49。
8.金霞:〈略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占卜」的基本表現與社會影響〉《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5月,第25卷第3期,頁27-31。
9.王仲堯:〈智顗《摩訶止觀》之三十六獸說考論〉《佛學研究》,2004年,頁115-125。
10.唐希鵬:〈論術數對社會生活的模擬———以六壬為例〉《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第1期,頁113-116。
11.周秉高:〈攝提、太歲及其他〉《職大學報》,第4期,2008年,頁36-38。
六、網路資源及其他
1.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2.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dbo.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3.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Navigator.aspx?ID=CJFD
4.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5.《周易預測與命理研究》http://www.cqchen.com/index.html
6.蕭思源:《開運龍開運風水陽宅大六壬占卜算命占星中世紀占星》http://blog.yam.com/user/fonsh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