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馥宇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
A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The Northern Taiw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黃乃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0
中文關鍵詞: 教師人權國民中學組織運作
英文關鍵詞: teacher's human rights, 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4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現況。研究方法係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以北部六縣市(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之公立國民中學教師作為母群體,採多階段抽樣法進行調查。並以自編之「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問卷共計發出1157份,回收895份,扣除無效問卷53份之後,可用問卷為84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2.8%。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以及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本研究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學校組織運作中對於教師人權的維護具有增益「教師組織承諾」、「學校組織倫理」以及「學校組織健康」等功能。
    二、國民中學組織運作對於教師人權之維護大致良好,其中「工作權的保障」與「專業自主權的維護」兩層面係達到高度之維護;然而,「人格權的尊重」與「平等與公正的對待」兩層面尚有改善的空間。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有不同的認知差異,唯不同專長(任教科目)的教師對於教師人權現況之認知沒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男性教師在「工作權保障」層面之認知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二)不同學歷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碩士學歷教師在教師人權各層面之現況認知上均為最高。
    (三)不同職務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學校層級愈低者,對於教師人權維護現況的評量愈低。
    (四)不同年資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年資超過25年之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之現況評量顯著高於其他組別。
    (五)服務於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小型學校組織運作對於教師人權的維護最好。
    (六)服務於不同學校所在地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直轄市(台北市)教師在「人格權尊重」層面之現況評量上顯著低於鄉鎮學校之教師。
    (七)服務於不同校齡的教師在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服務於校齡未滿10年之教師在「人格權尊重」層面之現況評量上顯著低於服務於校齡10-20年之教師。
    四、就「教師組織承諾」而言,預測力由高至低依序為「工作權保障」、「平等與公正對待」、「專業自主權維護」。
    五、就「學校組織倫理實現」而言,預測力由高至低依序為「平等與公正對待」、「工作權保障」、「人格權尊重」。
    六、就「學校組織健康」而言,預測力由高至低依序為「工作權的保障」、「平等與公正對待」、「專業自主權的維護」。
    七、「平等與公正對待」係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最容易受到忽略與最需要被維護的層面。
    八、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維護與學校組織功能(教師人權功能)呈高度正相關
    九、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的因素多元且複雜
    (一)社會觀念、家長教養態度的改變以及教師本身文化均會阻礙教師人格權
    (二)教師對於公共事務的冷漠阻礙工作權益維護之體現
    (三)教育行政機關對於教師專業自主權之阻礙最具影響。
    (四)競爭思維仍為阻礙學校公平公正運作之因素
    十、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因素之解決策略,應以「提昇教師心理滿足」以及「改善教師工作處境與條件」為依歸,並從多方面著手之。
    十一、法律條文的權益賦予仍是維護教師人權之最大保障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政府機關、國民中學內部運作、國中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改進方向之參考。

    A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The Northern Taiwan Example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This study has methodologically adopted documen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bjects ar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six counties and c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are, Taipei City, Keelung City, Hsin-chu City, Taipei County, Taoyuan County, and Hsin-Chu County. The tool used in this study, which was "Teacher's Human Rights of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then 842 samples were survey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and present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Protection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school operation could improv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hool ethics and school health.
    2.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uman rights are well protected in the dimensions of "working rights" and "professional autonomy", however there i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3.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 variables and school variables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about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However, one variable, "teaching subject",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mension of "working right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The result is that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male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by females.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all dimensions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diplomas.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teachers who graduated from academy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s.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all dimensions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ranks and titles. The result is that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eachers.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all dimensions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niority.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teachers with over 25 years experience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s.
    (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all dimensions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who work in different size schools. The results are that the small size school's operation are good at protect teacher's human rights.
    (6)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dependent upon school location. The result is that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eachers in the countryside.
    (7)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between teachers in different school's age. The result is that the evaluations indicated by teachers who work in school's age less than 10 years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eachers who work in school's age between 10-20 years.
    4. I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dimension of "working right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is the second, "personality rights" is the last.
    5. In school ethics, the dimension of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is the best predictor, "working rights" is the second, "personality rights" is the last.
    6. In school health, the dimension of "working rights" is the best predictor,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is the second, and "personality rights" is the last.
    7. It is easiest to neglect the dimension of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 although that dimension needs the most atten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8.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9. There are multiple and complicated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1) Social chang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and teachers' culture, are the main issues with the "personality rights" dimension.
    (2) Teachers' unconcerned attitude toward with public affairs is the main issue of the "working rights" dimension.
    (3) The policies of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in Education are the main issue of the "professional autonomy" dimension.
    (4) Competitive thought is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e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dimension.
    10.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peration could be undertaken in two ways, (1) to promote teacher's mental satisfaction and (2) to improve teachers' work situation and condition.
    11.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i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eacher's human rights.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are mad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junior high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 teacher's human rights, 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人權的意涵與內容........................................13 第二節 學校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意涵............................21 第三節 學校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的重要性與功能....................50 第四節 學校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的因素........................60 第五節 學校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因素之解決策略................7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97 第一節 研究架構................................................98 第二節 研究對象...............................................101 第三節 研究工具...............................................104 第四節 研究實施...............................................122 第五節 資料處理...............................................124 第四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127 第一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之教師人權現況分析...................127 第二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之知覺差異分析...........134 第三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及其功能之多元迴歸分析...152 第四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及其功能之典型相關分析...157 第五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因素之分析...............159 第六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因素之解決策略分析.......168 第七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之其他建議分析...............1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5 第一節 結論..................................................185 第二節 建議..................................................194 參考文獻.........................................................203 壹、中文部分...................................................203 貳、英文部分...................................................216 附錄............................................................ .219 附錄一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問卷)219 附錄二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調查問卷(預試問卷)....229 附錄三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235 表次 表2-2-1 教師會組織任務與組織屬性對照表.........................................................39 表3-2-1 北部六縣市不同規模的學校數量統計表……………………………...102 表3-2-2 北部六縣市不同規模學校抽取校數及抽取樣本比例一覽表………...103 表3-2-3 不同規模學校發放問卷數目一覽表…………………………………...103 表3-2-4 北部六縣市不同規模學校發放問卷數量彙整表……………………...104 表3-3-1 正式問卷各部分答題形式一覽表……………………………………...105 表3-3-2 專家效度考驗之學者專家一覽表……………………………………...108 表3-3-3 問卷預試樣本分配及回收情形一覽表………………………………...109 表3-3-4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現況分量表(教師人權現況)項目分析一覽表….110 表3-3-5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現況分量表(教師人權功能)項目分析一覽表….112 表3-3-6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現況預試因素分析摘要表………………………...114 表3-3-7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現況分量表(教師人權現況)信度分析摘要表…116 表3-3-8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現況分量表(教師人權功能)信度分析摘要表…118 表3-3-9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之因素分析摘要表……………...119 表3-3-10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120 表3-3-1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功能之因素分析摘要表……………...121 表3-3-1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功能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122 表3-4-1 各縣市問卷收發情形統計表…………………………………………...123 表3-4-2 有效問卷樣本分析表…………………………………………………...123 表4-1-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之教師人權現況分析表………………………...128 表4-1-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逐題分析表……………………...131 表4-2-1 不同性別的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異 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136 表4-2-2 不同學歷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異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9 表4-2-3 不同職務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異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0 表4-2-4 不同年資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異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1 表4-2-5 不同任教科目(專長)的教師對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 況知覺差異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142 表4-2-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 異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4 表4-2-7 不同學校所在地教師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 差異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5 表4-2-8 不同校齡對於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現況知覺差異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7 表4-2-9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知覺差異情形之分析摘要表………..151 表4-3-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53 表4-3-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與「學校組織倫理」關係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54 表4-3-3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與「學校組織健康」關係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55 表4-3-4 教師人權現況及其三組功能關係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總表………..156 表4-4-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教師人權層面」與「教師人權功能」的典 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58 表4-5-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人格權的尊重」之阻礙因素現況分析表…..160 表4-5-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工作權的保障」之阻礙因素現況分析表…..162 表4-5-3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專業自主權的維護」之阻礙因素現況分析 表………………………………………………………………………..163 表4-5-4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平等與公正的對待」之阻礙因素現況分析 表………………………………………………………………………..165 表4-5-5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之主要因素彙整表……………..167 表4-6-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人格權」因素之解決策略分析表……..169 表4-6-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工作權」因素之解決策略分析表……..170 表4-6-3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專業自主權」因素之解決策略分析 表…………………………………………………………………….....172 表4-6-4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平等與公正對待」因素之解決策略 分析表……………………………………………………………….....173 表4-6-5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阻礙教師人權因素之主要解決策略排序總 表…………………………………………………………………….....175 表4-7-1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阻礙教師人格權之因素總表…………….176 表4-7-2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阻礙工作權之因素總表………………….178 表4-7-3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阻礙教師專業自主權之因素總表……….179 表4-7-4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阻礙平等與公正的對待之因素總表…….180 表4-7-5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解決阻礙教師人格權因素之策略總表….181 表4-7-6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解決阻礙教師工作權因素之策略總表….182 表4-7-7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解決阻礙教師專業自主權因素之策略 總表…………………………………………………………………….183 表4-7-8 國民中學組織運作中其他解決阻礙教師平等與公正對待因素之 策略總表……………………………………………………………….184 圖次 圖1-3-1 研究步驟流程圖.........................................................................................10 圖2-3-1 校園人權關係圖………………………………………………………….51 圖3-1-1 研究架構圖…………………………………………………………….....98 圖3-3-1 問卷編製流程圖………………………………………………………...106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文超順(2006)。台灣地區縣市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研究。學校行政,45,237-246。
    王兆基(2002)。組織歷程與教師身份形構:台北縣教師會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秀玲、林新發(2004)。臺灣小學教育改革政策:現況、內涵與評析。載於「賈馥茗先生八秩嵩壽紀念文集」~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專輯(頁83-117)。台北市:心理。
    王家通(1992)。教師工作權未能保障的癥結在哪裡?載於瞿立鶴(主編),教師權利的主張(頁167-176)。台北市:全國教育會。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王秋絨(2003)。台灣、德國教師組織之比較。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303-336)。台北市:高等。
    王乾坤(2002)。台灣地區國小師生對校園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淑俐(1997)。教師說話技巧-教師口語表達在教學與師生溝通上的運用。台北:師大書苑。
    王新喜、王險(2005)。馬克斯主義與社會關懷。江漢論壇,11,34-38。
    王錦陞(1999)。海峽兩岸教師法中「教師權利義務之比較」。教育資料文摘,43(3),64-74。
    方子毓(2007,2月2日)。老師愈來愈茫然了。中國時報,A15版。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石文南(2007,5月17日)。2.4萬教師10年僅31人不適任解聘。中國時報,C1版。
    石文南、江昭青、林志成(2007,2月1日)。老師更想知道那些可以罰。中國時報,A8版。
    石文傑(1989)。挺舉教師人權。台北市:著者。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市:桂冠。
    羽君(1999)。老師說:還我工作權。師說,130,14-16。
    李文商(2006)。桃園縣國中學生基本人權與校園人權認知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永熾(2003)。序言。載於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合著)「戰後臺灣人權史」(頁1-5)。台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李新鄉(2003,10月)。教師會組織與學校行政運作互動狀況之實際與省思。載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92現代教育論壇」論文集(頁59-71),嘉義縣。
    李震山(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市:元照。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邱靜怡(2006)。臺灣社會脈絡下教師對人權概念之看法。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邱瓊平(2006a,9月26日)。老師很blue~壓力指數高達71.6%逾6成擔心遭調職調校。東森新聞報。2006年10月12日,取自http://news.yam.com/ettoday
    /garden/200609/20060926363607.html
    邱瓊平(2006b,10月3日)。發放輔導課問卷被撤換?三名竹東國中教師控訴校長。東森新聞報。2006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tw/2006
    /10/03/327-1998795.htm。
    但昭偉(2003a)。人權理念與人權保障的幾個基本問題~從學校教育談起。2006年11月25日,取自教育部人權教育資訊網。http://www.hre.edu.tw/report/adult
    /2-1.htm
    但昭偉(2003b)。什麼是「權利」(right)?2006年11月25日,取自教育部人權教育資訊網。http://www.hre.edu.tw/report/2-1/junior/22.doc
    呂妍庭(2007,6月7日)。國二生揮拳,打破教師耳模。中國時報,A10版。
    呂美霓(2002)。教評會之設立與運作。教育趨勢導報,2。2006年12年14日,取自http://www.exam-point.com.tw/htm/EDU/0002/a/a08.pdf
    沈姍姍(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5-2413-H134-010)。新竹縣: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出等教育系。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71 -75。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清基(1986)。賽蒙行政決定理論與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
    吳靜芬(2004)。中學教師對組織工會的認知及參與意向。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瓊洳(1997)。從教師工作權論教師申訴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14,92-96。
    林立武(2004)。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議題之倫理決定。國立中政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文瑛(1996)。國民教育法行政措施的內容分析。台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林天祐、王博弘、吳玉明、陳政宏、劉惠玲、劉宜容、王玉麟、許傳德、高家斌、簡賢昌(2004)。教育政治學。台北市:心理。
    林正順(1997)。論我國教師權利的保障與救濟。華梵學報,4(1),61-74。
    林家渝(2007,6月23日)。後甲國中家長連署要求撤換某班導師。電聲電台。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e-go.org.tw/e-go/announce_detail.asp?m_serial
    =18342
    林佳範(2003)。人權與尊嚴~從憲政理念檢視我國的教育關係。2006年11月15日,取自教育部人權資訊網。http://www.hre.edu.tw/report/epaper/no01/topic
    2_1.htm
    林佳靜(2006)。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導入方案規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俊傑(2004)。國民中學校長道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純雯(2001)。國民中學校長道德領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淑芬(2002)。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7,77-102。
    林彩釉(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祺文(2005)。國民中學教師校園學生人權實踐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慧香(2006)。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師權利與責任釋憲判例及相關判決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周仁尹(2006,4月)。台灣精省後中小學校長培育政策工具之研究:以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培育班為例。發表於澳門大學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澳門。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市:蔚理。
    周珮儀(2002)。再靠近一點看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93,32-40。
    杭立武(2001)。人權法典(1982年一版)序。載於中國人權協會(編),人權法典(頁Ⅲ-Ⅷ)。台北市:遠流。
    范乃中(1996)。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洪如玉(2005)。理性或感性?Rorty人權思想與其對教育的啟示。師大學報:教育類,20(2),55-68。
    洪志欣(2001)。論教師人力縮編--美國教育法制對我國之啟示。教師之友,42(1),2-7。
    洪莉竹(2004,10月)。學校輔導人員專業倫理困境之文化脈絡:關係與角色。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台灣大學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追求卓越計畫、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舉辦之「第七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侯志翔(2003)。我國公立中小學公立教師勞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柏楊(1998)。序。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頁,1-2)。台北市:遠流。
    施啟揚(1987)。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
    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1999)。P. A. Angeles著。哲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
    姜禮讓(1985)。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校際流動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義展(1998)。學校行政官僚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探討~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4),30-47。
    高義展(2000)。淺談學校行政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調適。教育資料與研究,32,50-55。
    翁翠萍(2006,10月3日)。導師做做問卷竟被撤換,全教會要求校長致歉。中央通訊社。2006年12月20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
    061003/5/4ugu.html
    郭文藻(2002)。臺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諭陵(2006)。從實習教師的社會化談師資素質的提昇。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師資培育的圖像(頁194-225)。台北市:心理。
    馬向青(2005)。國民中學學生編班法規與現況之探討。學校行政,39,193-199。
    孫哲(1995)。新人權論。台北市:五南。
    柴松林(2001a)。人權教育座談紀實。學生輔導雙月刊,73,130-140。
    柴松林(2001b)。人權伸張與人權譜系的擴增。載於中國人權協會(編),人權法典(頁Ⅲ-Ⅷ)。台北市:遠流。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鄭同僚(主持)(2000)。民代拿回扣了嗎?座談會紀要。教育研究,75,4-11。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學─實務部分(第四版)。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3),141-172。
    許春峰(2004,7月)。實習制度面面觀。論文發表於國立教育資料館、新竹師範學院舉辦之「93 現代教育論壇-『建構理想的教育實習制度』」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許瑛珍(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極其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禛元、徐庭儀(2002)。我國教師結社權之研究~以政治社會角度的探討。政策研究學報,2,53-70。
    許禛元(2004)。教師兼任導護工作與適法性析論~1993年教改實施後的觀察。學校行政,32,115-128。
    許禛元(2005a)。從行政程序法探討教師解聘程序。師說,184,7-12。
    許禛元(2005b)。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功能之探討。師說,187,18-21。
    許慶雄(1999)。憲法入門Ⅰ、人權保障篇。台北市:元照。
    許麗珍、張錦弘(2007,3月23日)。公教人員 將可組工會。聯合報,a6版。
    許籐繼(200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康樂、簡惠美(1996)(譯)。Max Weber著。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修訂版)。台北市:遠流。
    陸恭蕙(1997)。維也納會議與亞洲實施普遍準則的重要性。載於戴大為(編)、鄧文正(譯),從法律、哲學和政治觀點看人權與中國價值觀(頁155-179)。香港:牛津大學。
    曹芳齡(2002)。學校組織中集體協商運作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曹秀蘭(2003)。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的法建構~評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曹學仁(1997)。高級中學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玉佩(2004)。國中人權教育實務與經驗分享。教育資料與研究,59,26-32。
    陳志平(2006,12月13日)。立法禁體罰,學生可國賠。聯合報,A6版。
    陳志成(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志成(2007,6月26日)。學生突現惜別會道歉,老師哭了。中國時報,A9版。
    陳佑任(2002)。他們的故事:三位國小男性教育人員的生命史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芝艷(2006,9月22日)。水電航空公教業 不得罷工。經濟日報,A9版。
    陳幸仁(2006,3月)。學校組織行為之微觀政治學分析取向。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舉辦之「第五屆臺灣學者暨博士生教育行政論文研討會議」,台南市。
    陳怡伶(2002年3月29日)。工會採強制入會 教師可組工會。自由時報,6版。
    陳智華、張錦弘、駱焜祺(2005,4月8日)。學校零體罰,家長自力救濟。聯合報,C8版。
    陳奎憙(1979)。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陳淑遙(2004)。國中教師師生衝突經驗及化解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皓薇(2003,11月)。親師溝通小法寶:家庭聯絡簿。康軒教育雜誌線上版,30。2007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edu_info/epaper/contents/
    030/24.asp?no=30_20
    陳德(2006)。臺灣教師人權保障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如(2004)。台灣教師人權運動的興起與政策影響~政治機會結構的觀點。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慕華(2002)。國民中學家長參與校務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艷秋(2002)。行政程序法對學校行政影響與問題探討。學校行政,22,22-30。
    教育部(2002)。教育組織工會問題之研析。2006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
    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9082001/e2008/910920-1.htm
    教育部(2004,12月)。教育部人權教育實施方案。教育部電子報,89。2007年4月15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40126/940126a.htm
    教育部(2005a)。教育部九十四年度施政方針。2007年4月15日,取自http://
    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559001/guide/94guide.htm。
    教育部(2005b,9月)。髮禁相關記事。教育部電子報,169。2007年4月15日,取自http://epaper.edu.tw/169/mainstory3.html
    教育部(2005c,10月)。從單一到多元培育~師培制度的改變。教育部電子報,177。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177/
    教育部(2006)。師資提升方案。2006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
    WEB/EDU_MGT/HIGH-SCHOOL/EDU2890001/5668/56680307c.doc
    傅木龍(2003,9月)。從「破與立」建構師資培育機構之人權新文化。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部舉辦之「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169-174),台北市。
    傅崑成(2001)。國際人權法在中華民國法律架構內的適用。載於中國人權協會(編),人權法典(頁Ⅸ-ⅩⅩⅩ)。台北市:遠流。
    黃子玲(2003)。學校組織集體協商之研究。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schoolorganizationalbehavior/91-2-2studentreport(20030614-3).pdf
    黃文雄(2003,9月)。人權、民主與教育。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部舉辦之「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1-4),台北市。
    黃乃熒(1998a)。行政管理敵對內涵的方法論評析。中等教育,49(5),8-18。
    黃乃熒(1998b)。教育政策對話權力運用的研究。中等教育學報,5,165-192。
    黃乃熒(2001a)。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領導方式與學校目標弔詭管理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36-60。
    黃乃熒(2001b)。教育決策權力的正當性:決策倫理及其決策典範的討論。師大學報:教育類,45(2),1-16。
    黃乃熒(2002a)。以教師彰權益能觀點探究學校權力生態~以一所國中教評會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47(1),59-82。
    黃乃熒(2002b)。以教師彰權益能觀點重建學校權力生態的機會之窗:教評會運作之論述。教育政策論壇,5(1),62-90。
    黃乃熒(2004)。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及其兩難困境之解決。教育研究集刊,50(3),1-29。
    黃旭升(2006,10月16日)。台北縣竹圍國中師生衝突,學務主任受傷就醫。中央通訊社。2007年3月12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edu/cna/tw/tw
    2006-10-16121212137205.shtml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俊斌(1997)。國小教師權利與義務及聘任契約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深振(2002)。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探討。學校行政,22,93-101。
    黃惠汝(2004)。學校行政溝通倫理之研究~以一所完全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得翔(2001)。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權保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程貫(2000)。勞動法。台北市:空中大學。
    曾尹彥(2006)。國民中學組織正當性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家慧(2003)。導師異動對國小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學業成就之影響~以一所位於郊區的國小為例 。2007年4月6日,取自http://mail.nhlue.edu.tw/ ~su/ed
    a/92e19.doc
    曾淑賢(1996)。資訊系統之倫理課題。台北市市立圖書館管訊,14(1),68-85。
    曾慧佳、徐筱菁(2004)。世界各國推動人權教育之比較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920000012)。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曾騰光、鍾任琴、曾南薰(2000)。教師組織承諾整合性分析。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145,59-72。
    湯梅英(1996)。從教師法談教師組織的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8,1-4。
    湯堯(200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運作與運作功能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湯億松(2000)。我國國中處室行政人員教學領導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無日期)。提昇學校教師會積極功能的有效策略。2007年5月3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teacherparty.htm。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益計(1996)。學校教師會之時代意義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8,26-27。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錦弘(整理)(2003,11月21日)。教師看體罰,曝光的是特例、敢罰的不多。聯合報,B8版。
    張淑琴(2001)。公立高級中學教師任用制度實施現況及改進意見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樵益(2004)。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罄丹(2003)。校園人權教育環境之探究-以台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南市。
    張瓊玲(2001)。科層組織的反功能現象與問題探討。行政管理學報,3,111-130。
    馮丰儀(2004)。教育行政倫理及其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朝霖(2001)。認同、差異與團結~人權教育與教育人權的辯證。學生輔導雙月刊,73,94-103。
    馮朝霖(2004a)。人權教育作為一種人權的辯證思考:兼論臺灣學校人權教育的困境。載於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合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頁372-408)。台北縣:國史館。
    馮朝霖(2004b)。各級學校人權環境評估項目之建立與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
    馮朝霖(2004c,4月)。各級學校人權環境評估項目之建構與研究。載於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陽明大學、教育部聯合舉辦之「人權教育國際研討會」(頁110-134),台北市。
    馮朝霖(2005)。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市:中國人權協會。
    莊哲權、曾秀英、李義、魏裕鑫(2007,5月6日)。不適任教師隨時引爆,拿他沒轍。中國時報,A3版。
    楊可耘(1999)。減班超額教師何去何從?師說,130,5-8。
    楊哲銘(2000,9月30日)。胖天鵝本質、不為教育只為曝光~現在的教師麻辣勝過師鐸獎、現在的學生,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聯合報,15版。
    楊洲松(2003,9月)。人權教育:理念、實踐與問題。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部舉辦之「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29-40),台北市。
    楊惠芳(2007,5月3日)。教師會法案、排除罷教權。國語日報,1版。
    楊朝祥(2001,12年16日)。為家長教育參與權催生。中央日報,2版。
    楊朝祥(2002,1月20日)。夫子落淚告學生,情何以堪。中央日報,2版。
    董蘭英(2005)。公立國中教師行使勞動三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怡婷(2003)。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趙卿惠(2004,10月11日)。齊頭式平等、家長「異」見多。自由時報,20版。
    廖俊仁(2006)。台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錦聰(2004)。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陳怡錚(2001)。教師生涯的再概念化。教育研究月刊,87,51-60。
    鄭彩鳳(2003)。美國教師工會之發展:兼論台灣組織教師工會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6(2),21-42。
    鄭彩鳳(2004)。小學教師組織工會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459~492。
    鄭惠娟(2004)。我國教師身分保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組織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黎淑慧(2004)。人權概論。台北縣:新文京。
    劉文彬(2005)。西洋人權史。台北市:五南。
    劉巧麗(2003)。學校科層組織的實施困境與突破。菁莪季刊,14(4),35-46。
    劉和然(2006)。臺灣十年教改之回顧、省思與再出發。臺灣教育,637,16-23。
    劉妙真(2005)。我國師資培育政策之現況與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9,201-212。
    劉佳玫(2001)。導師異動對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的影響~一個國小班級學童的個案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劉美姿(2002)。健康學校組織之探討。學校行政,17,64-69。
    劉炯意(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聘任制度及聘任契約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欽敏、張永宗(2002)。從函數對應走向非函數關係的師資結構供需--九年一貫課程國中領域教師合理員額配置之推估與建議。學校行政,19,158-169。
    劉嘉韻(2006,7月31日)。台教師甄試錄取率低 學者:體制出問題。中央通訊社。2006年10年14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7/31n14048
    18.htm
    衛民(1999)。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2),265-299。
    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B. A. Reardon著。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市:高等。
    論法治與人權(無日期)。2006年11月8日,取自中國人權協會網站http://www
    .cahr.org.tw/listlawedu.asp?idno=1
    盧政春(2004)。台灣社會安全體系之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台北市: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貓頭鷹出版社(譯)(1997)。D. Crystal編。劍橋百科全書。台北市:貓頭鷹。
    薛化元(1997)。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台北:業強。
    薛鴻輝(2005)。教師會或教師工會:中小學教師的組織認同探討~以台北縣市、高雄縣市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文全(1977)。論教師流動。今日教育,32,13-22。
    謝文全(1999)。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28,1-5。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第二版)。台北市:高等。
    謝文斌(2002)。中小學教科書開放審定制後的問題與檢討。學校行政,22,68-69。
    謝邦昌(2004)。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人權意識調查。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縣: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
    謝婉玉(2002)。學校行政探究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朝宗(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增訂版)。台北市:文笙。
    謝紫菱(2005)。變革與挑戰:新制教育實習輔導制度評析。學校行政,40, 226-238。
    謝紫菱(2006)。臺灣與日本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審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4(3),13-20。
    韓國棟(2004,10月12日)。流浪教師三萬人,師資培育大刀砍。中國時報,A8版。
    韓國棟(2007,5月4日)。學生難管,老師早就很「痛苦」。中國時報,A2版。
    蔡文生(2006)。現階段臺灣原住民學生之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探討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4(3),21-34。
    蔡佳珍(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校務之權利與權力運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蔡榮貴、洪如玉、許家驊、黃方銘(2005)。「人權教育與其他相關教育議題理論整合與教學研究」總結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PG9204-1091)。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蔡進雄(2000)。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衝突解決之道~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4),82-87。
    蔡進雄(2005)。學校組織正義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菁莪,17(1),13-27。
    瞿立鶴(主編)(1992)。教師權利的覺醒。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
    簡佳珍、林天祐(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5),137-162。
    戴國璋(2004)。屏東縣國小家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態度、動機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藍苔菁(2005)。國小實施校長遴選後校園權力結構與校務運作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德水(2004,6月7日)。論校長支配類型與校園民主。台灣立報,8版。
    蘇進棻(2002)。科層體制在行政機關應用之評析:兼談改進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6,85-90。
    蘇瑛慧(2001)。教改人士迷外國月亮,楊實秋看衰臺灣教改。台灣立報,8-9版。
    hillsmile(2006,11月)。學校組織運作的新典範-談學校裡「行政裁量權」和「教育專業自主權」的動態平衡(上)。教育家電子報,3。 2006年12月11日,取自http://www.nta.org.tw/oldmaillist.asp

    貳、英文部分

    Baker, D. P., & Smith, T. (1997). Trend 2: teacher turnover and teacher quality: Refocusing the issue. Teacher College Record, 99(1), 29-34.
    Ball, S. J. (1987). The micropolitics of the school: Towards a theory of school organization. London: Methuen.
    Bascia, N. (1998). The next steps in teacher union and reform.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9(4), 210-213.
    Bay, C. (1982). Self-respect as a Human Right: Thoughts on the Dialectics of Wants and Needs in the Struggle for Human Community. Human Rights Quarterly ,4, 53-75.
    Benedi, C. F. (1997). Human Rights: The Theme of Our Times. St. Paul, Minnesota: Paragon House.
    Blau, P., & Scott, R. (1962). Formal organizations. Scaranton, PA. : Chandler.
    Chen, H-J. (2003, Sep). Gender career differentiation: A case study in a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p. 10-13). University of Heriot-Watt, United Kingdom.
    Cochren, J. R. (1998). Teacher unions: A career educator’s perspectiv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9(4), 214-217.
    Cooper, B. S.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estport: Greenwood .
    DeYoung, A. J. (1986). Educational〝excellence〞versus teacher〝professionalism〞:Towards some conceptual clarity. The Urban Review, 18(1),71-84。
    Donnelly, J. (2003).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Friedson, E. (1973). Dominant professions, bureaucracy and client services .In W. R. Rosengren & M. Lefton (Eds.), Organizations and Clients : Essays in the Sociology of Service . Columbus, Ohio: Merrill.
    Green, R. H. (1981). Basic human rights / needs: Some problems of categorical translation and unification.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 27: 53-58.
    Hanson, E. M.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n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gersoll, R., & Rossi, R. (1995). A tally of teacher turnover. Education Digest, 61(4), 39-41.
    Jessup, D. K. (1985). Teachers, unions and chang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Koenig, S. (1997). Forword. In, G. Andreopoulos & R. Claude, (Eds.), Human rights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p.xiii-xix).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innsylvania Press.
    Lanenburg, F. C.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alifornia: Wadsworth.
    Lukes, S. (1977). Essays in social theory. London: Macmillan.
    Macke, S. M. (1998). Teacher unionism: Back to the futur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9(4), 180-181.
    Maslow,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cAdam , R., & Letch, C. (1998). The links between organization learning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2(3/2), 47-62.
    McCarthy, M. M., Cambron-McCabe, N. H., & Thomas, S. B. (1998). Public school law: Teachers' and students' rights (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Meyer, J. W., & Rowan, B.(1983).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J. W. Meyer & W. R. Scott (Eds.), Organisational environments: Ritual and rationality (pp.71-98). London: Sage.
    Owens, R. G.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4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eyes, P. (1990).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In P. Reyes (Ed),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pp.15-21).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Ltd.
    Starratt, R. J. (1991). Building an ethical school: A theory for practice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7(2), 185-202
    Strike, K. A., Haller, E., & Soltis, J. F. (1988). The ethics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Taylor, A. (1995). Employment equity for women in Ontario school boards: Towards a revolution from the ground up. In C. Reynolds & B. Young (Eds.), Women leadership in Canadian education (pp. 83-100). Calgary, Alberta: Detselig.
    Thompson, A. A. (1969).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public service: The TVA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In R. T. Woodworth & R. Peterson (Eds.), Collective negotiation for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 (pp. 42-54). Glenview, IL : Scott, Foresman.
    UNESCO (1966).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Record of the conference. UNESCO statistic Report.
    Vann, B. J. (1999). Micropolitics in the United Kingdom: Can a principal ever be expected to be 〝one of us〞?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9(2), 201-204.
    Veenman, S. (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2),143-178.
    Wilson, S. M., & Coolican, M. J. (1996). How high and low self-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incipa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 30(2), 99-11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