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賜爵 TSAI, Szu-Chuen |
---|---|
論文名稱: |
一位體育老兵的自我敘說:在中國大陸舉辦之國際運動賽事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 in Mainland China:A Self-narrative of a Sports Veteran |
指導教授: |
陳美燕
Chen, Mei-Y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4 |
中文關鍵詞: | 國際綜合性賽事 、敘述訪談 、事件敘述法 |
英文關鍵詞: | international mega sport events, narrative interview, narrative-episodic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26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透過一位長期在社會體育領域中耕耘之體育老兵之敘說,重建其參與在中國大陸舉辦之國際運動賽事的歷程。敘說方法是探究生命經驗的方式之一,這是一種有組織的評價過程,對於自我認同的構成尤為顯著,個體敘說特定的生活事件並組織意義單元。資料分析方式包括敘述訪談法與事件敘述法,研究範圍包括1998亞洲體育節、2001北京世大運、2008北京奧運、2010廣州亞運、2011深圳世大運、2013天津東亞運。資料來源包括訪談逐字稿、文件、相片、影片等。研究結果包括應變小組發言人與影響力、兩岸政策與政治氛圍、中華臺北/臺灣、重大事件之危機處理。最後,本研究提出整合資源建立對策研究機制、重視戰術亦需重視戰略、以兩岸交流作為未來國際交流之基礎、應以高標訂定國際賽會奪牌成績、以及應有效分配運動協會資源等建議,提供相關政策制訂單位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build the course of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held in mainland China through the narrative of a sports veteran who has long worked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ports. Narrative method is one of the ways to explore life experience. This is an organized evaluation process, which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self-identity. Individuals narrate specific life events and organize meaning units. Data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narrative interview method and event narrative method. The research scope includes 1998 Asian Sports Festival, 2001 Beijing Universiade, 2008 Beijing Olympics,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2011 Shenzhen World Universiade, 2013 Tianjin East Asian Gam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e verbatim interview interviews, documents, photos, videos, etc. The research results include the spokesperson and influence of the contingency team, cross-strait policy and political atmosphere, Chinese Taipei / Taiwan, and crisis management of mega events. Finally, this study pointed out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integrating resources to establish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mechanisms; (2)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actics and strategy, using cross-strait exchanges as the basis for futu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3) setting high standards for win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4) effectively allocating sports association resources.
大紀元(2012)。歷史今日:乒乓外交中美關係史上重大事件。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12/4/11/n3562540.htm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C. K. Riessma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年)
王章陵(1994)。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關於兩岸體育、青少年與宗教交流。共黨問題研究,12(8),81-89。
吳建宏(2011)。全球化下臺灣參與國際運動競賽之機會與限制:(3+1) 決策模型之分析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宋文里(1996)。以啟迪探究法重寫碟仙。本土心理研究,6,61-143。
李仁德(1992)。臺灣海峽兩岸體育交流現況分析與未來展望。體育學報,14,51-59.
李宗燁(1995)。惦記的世界:童年經驗的現象詮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俊杰(2005)。海峽兩岸體育交流型態變遷之影響因素分析。大專體育學刊,7(3),27-41。
李益群、丁玲娣、詹建國、張忠秋(2002)。成功申辦與舉辦第29屆奧運會對中國社會環境的影響。中國體育科技,37(7),15-17。
李素卿(譯)(1996)。了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指南(原作者:Patricia Cranton)。臺北市:五南。
林瑋禾(2015)。國際奧會中的中國會籍問題(1949-1981)(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研究,56,19-53。
倪鳴香(2004)。童年的蛻變:以生命史觀看幼師角色的形成。教育研究集刊,50(4),17-44。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36(4),7-14。
張翠蘋、張宏偉、田振生(2002)。當代人文學者不應忽視的奧林匹克主義問題。體育與科學,23(4),29-32。
許育光(2002)。從分離個體化觀點探討協助複雜性研傷兒童在治療關係中疏通悲傷。諮商與輔導,(199),13-17。
陳金盈(2017)。兩岸體育事務人才培育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1(1),1-12。
陳嘉遠(2009)。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競技體育政策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人傑、施昭儀、羅際芳與易立銀(2009)。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弘光人文社會學報,10,105-125。doi: 10.29933/SHSS.200905.0005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承祐(2007)。運動技術的理解遊戲-一段標槍學習過程的詮釋學省思(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姿婷(2014)。兩岸體育之衝突與博弈—臺灣參與中國主辦之亞、奧運會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蘇瑞陽(2009)。國共兩黨國家觀下的體育政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Gergen, K. J., & Gergen, M. M. (1988). Narrative and the self as relationship.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1,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