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瑜珍
Hsu, Yu-Chen
論文名稱: 〈茶酒論〉寓言研究
Study of an allegory - The argument between tea and wine(Chá Jiǔ Lùn)
指導教授: 顏瑞芳
Yen, Jui-Fang
口試委員: 吳福相 羅凡晸
口試日期: 2021/07/1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茶酒論寓言寓言研究
英文關鍵詞: The Argument between Tea and Wine, Allegory, Allegory Study, Tea, Wine, Water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社會文化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3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西元一千九百年左右,人們找到了敦煌洞窟,裡頭藏著壁畫、器物、抄本等各種文物,自此開啟了敦煌學的研究。其中抄本的部分存藏著其它傳世文獻未見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融會了許多藝術技巧,反映著寫成時代的社會環境,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本文的研究對象──〈茶酒論〉正是其中之一。
    〈茶酒論〉的內容為由旁觀者提出疑問,要求茶跟酒描述自己在社會上有那些功勞,進一步說清楚何者的地位更高,自此開啟茶跟酒一來一往的論述。經過數次往來的對話之後,彼此的言辭與內容越發犀利,就在爭論達到頂點的時候,待在一旁、聽完整個過程的水發話,它點出茶跟酒的思想盲點,並以自己的事情為例,說明自身在世間的功過無法由自己來定義,並再次提點茶跟酒應該了解自己的本質、守好自己的本分,在自身的領域做好該做的事,以達萬物和諧。
    從內容與結構來看,〈茶酒論〉是一篇「寓言」作品,許多前賢提到這個觀點,本文則是更進一步從寓言文學的角度,深入研究〈茶酒論〉的寓言特點。全文分成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等各項內容。第二章〈茶酒論〉的文體分析,先分析〈茶酒論〉的文體特徵,再說明賦與寓言的特徵與交會,最後論述文體為「賦體寓言」的〈茶酒論〉有何特徵。第三章跟第四章探究〈茶酒論〉的故事部分,故事由角色、對話、情節三者組成,而〈茶酒論〉採用對話的形式來呈現角色跟情節,因此對話的部分將融入角色與情節中探討,第三章〈茶酒論〉的角色形象,分析並論述了其中角色展現的形象與樣貌;第四章則分析〈茶酒論〉的情節以及應用的藝術技法。第五章〈茶酒論〉的寓意分析,根據分析的層面不同,分成三節論述〈茶酒論〉所包含的寓意。第六章結論,歸納研究成果並提出研究展望。

    Around 1900, people found the Dunhuang Grottoes (Mogao Caves), which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murals, artworks, and manuscripts. This epoch-making discovery opens a new field of archaeological chapter– Dunhuang study. Some manuscripts discovered in Dunhuang Grottoes have never been seen in other sources. These manuscripts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cause they reflect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era when they were created. “The Argument between Tea and Wine” is one of these ancient manuscripts.
    The content of "The Argument between Tea and Wine" starts with a question asked a bystander. The question is to ask Tea and Wine to first describe their social contributions, then further justify who has a higher status than the other one. Since then, the mutual discussions between Tea and Wine have been started. After several conversations, Tea and Wine start arguing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 debate reaches the most intensive point, Water, who is the audience throughout the entire discussion between Tea and Wine, kicks in and explains that Water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for both Tea and Wine. Instead of arguing who is superior, both Tea and Wine should cool down and recognize that while the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their essential element —Water— are identical.
    “The Argument between Tea and Wine” is an allegory. The author reveals the hidden meaning behind the stor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1) An introduction to show the motivation, purpose and method of this study
    2) Article style analysis
    3) Characters’ images analyses
    4) Story line and the writing skill analyses
    5) Implication of the allegory and discussion
    6) Conclusion and future step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一、文獻分析法4 二、文本分析法5 三、社會文化研究法5 第三節 〈茶酒論〉的文本概況與時代說明7 一、文本概況7 二、〈茶酒論〉的寫成時代9 第四節 文獻探討10 一、專著11 二、期刊論文12 三、學位論文12 四、其他相關文獻13 第二章 〈茶酒論〉的文體分析15 第一節 〈茶酒論〉的文體特徵15 第二節 賦之形式17 第三節 賦體寓言的文體特徵21 第三章 〈茶酒論〉的角色形象33 第一節 茶的角色形象33 一、正面形象33 二、負面形象59 第二節 酒的角色形象63 一、正面形象64 二、負面形象77 第三節 水的角色形象81 一、寓體的角色81 二、寓意的闡述者82 第四章 〈茶酒論〉的情節分析87 第一節 〈茶酒論〉的情節結構87 一、文字的呈現形式87 二、文字內容與功用展現的情節89 三、文本的寓言情節94 第二節 〈茶酒論〉的情節塑造技法96 一、敘事觀點的使用96 二、情節敘述技法97 第五章 〈茶酒論〉的寓意分析101 第一節 角色展現的寓意101 一、茶、酒的「自我認同」建構101 二、水的調和──解除排他107 第二節 世間的衝突樣貌110 一、階級衝突110 二、信仰衝突112 第三節 人生處世態度115 第六章 結論119 第一節 研究成果119 一、〈茶酒論〉的文體探究成果119 二、〈茶酒論〉的角色與情節研究成果120 三、〈茶酒論〉的寓意意涵成果120 第二節 研究展望121 一、故事與寓意的搭配、展現121 二、茶與酒在歷史文化上的獨特性與普遍性121 三、酒的形象代表差異──罪惡感與歡愉人本122 四、茶的形象與高經濟價值下的衝突123 參考書目125 附錄137 【附錄一】〈茶酒論〉全文137 【附錄二】〈茶酒論〉各個抄本的圖像139 【附錄三】〈茶酒論〉的八大地點詳圖167

    一、專書──古籍
    ﹝春秋﹞左秋明著,﹝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正義:《春秋左傳注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春秋〕老子著,〔魏〕王弼注:《老子道徳經》,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春秋﹞孫武著:《孫子》,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春秋﹞管仲著,﹝唐﹞房玄齡注:《管子》,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戰國﹞宋玉著:〈招魂〉、﹝東漢﹞王逸撰:《楚辭章句》,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戰國〕莊子著、〔晉〕郭象註:《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戰國﹞莊子著、﹝晉﹞郭象注:《莊子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秦﹞呂不韋著,﹝東漢﹞高誘注:《呂氏春秋》,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漢﹞王褒著:〈僮約〉,收於﹝明﹞張溥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毛詩注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漢﹞劉安著,﹝東漢﹞高誘注,《淮南鴻烈解》,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西京雜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漢﹞高誘註、﹝南宋﹞姚宏續注:《戰國策》,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禮記註疏》,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吳﹞韋昭注:《國語》,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晉﹞江統著:〈酒誥〉,收於﹝明﹞梅鼎祚編:《西晉文紀》,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晉﹞陳壽著,﹝南朝劉宋﹞裴松之註:《三國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西晉﹞張華著:《博物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晉﹞王嘉著:《拾遺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東晉﹞常璩著,劉琳校注:《華陽國志新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東晉﹞葛洪著:《抱朴子內外篇》,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南朝梁﹞吳均著:《續齊諧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上篇、下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10月。
    ﹝南朝梁﹞蕭綱著:〈舞賦〉,收於﹝唐﹞歐陽詢編著:《藝文類聚‧卷四十三》,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王翰著:〈涼州詞〉,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五十六》,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白居易著:〈琵琶引〉,收於﹝清﹞清聖祖撰:《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肇撰:《唐國史補》,收錄於楊家駱主編:《唐國史補等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6月。
    ﹝唐﹞李白著:〈襄陽歌〉,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八十一》,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古風〉,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一》,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將進酒〉,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二》,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襄陽歌〉,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六十六》,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月下獨酌四首〉,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八十二》,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贈內〉,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四》,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杜甫著:〈寄韓諫議〉,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二百二十》,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郢著:〈茶山貢焙歌〉,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五百九十》,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呂巖著:〈贈劉方處士〉,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八百五十九》,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白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收於﹝唐﹞李白著:《李太白文集‧卷十七》,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杜牧著:〈上李太尉論江賊書〉,收於﹝唐﹞杜牧撰:《樊川文集‧卷八》,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下冊,收入於《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
    ﹝唐﹞房玄齡著:《晉書》,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䟽義》,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封演撰,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1月。
    ﹝唐﹞張九齡等撰:《唐六典》,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陸羽著:《茶經》,收錄於鄭培凱、朱自振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唐﹞張又新著:《煎茶水記》,收錄於鄭培凱、朱自振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唐﹞張文規著:〈湖州貢焙新茶〉,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六》,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張途著:〈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收於﹝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八百十三》,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張籍著:〈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四》,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馮贄撰:《雲仙雜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喬知之著:〈倡女行〉,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八十一》,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楊曄撰:《膳夫經》,收錄於《宛委別藏 第7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0月。
    ﹝唐﹞瘐信著:〈燕歌行〉,收於﹝北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一百九十六》,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瘐信著:〈春賦〉,收於﹝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卷三》,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裴汶撰:《茶述》,收錄於鄭培凱、朱自振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
    ﹝唐﹞劉津著:〈婺源諸縣都制置新城記〉,收錄於《全唐文‧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唐﹞歐陽詢編著:《藝文類聚》,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齊己著:〈詠茶十二韻〉,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八百四十三》,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唐﹞盧仝著:〈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收於﹝清﹞清聖祖編註《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八》,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收錄於王雲五主編:《百衲本二十四史 16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9月。
    ﹝五代蜀﹞毛文錫著:《茶譜》,收錄於鄭培凱、朱自振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南唐﹞沈汾撰:《續仙傳》,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王溥撰:《唐會要》,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寇宗奭著:《重刊本草衍義》,收錄於鮑國華主編:《中國醫學大成‧卷十四》,臺北:牛頓出版社,1990年。
    〔北宋〕楊侃輯:《兩漢博聞》,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王雲五主編:《百衲本二十四史 17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9月。
    ﹝北宋﹞錢易撰:《南部新書》,收於﹝明﹞陳耀文撰:《天中記‧卷四十四》,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蘇軾著:《東坡詞》,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南宋﹞唐慎㣲撰:《類證本草‧卷十三》,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北宋﹞竇萍著,石祥編著:《酒譜》,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1月。
    ﹝南宋﹞朱熹集註:《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宋﹞朱熹集註:《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南宋﹞談鑰撰:《嘉泰吳興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五五七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南宋﹞釋普濟撰:《五燈會元》,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明〕宋濂著、羅月霞主編:《宋文憲公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明〕詹景鳳撰著:《古今寓言》,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9月。
    〔清〕王先謙著、劉武撰:《莊子集解》,臺北:漢京文化公司,2004年3月。
    〔清〕郝玉麟、魯曽煜等編著:《廣東通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清〕陳元龍等編撰:《御定歷代賦彙》,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郭慶藩著、王孝魚編:《莊子集釋》上冊、下冊,臺北:萬卷樓公司,2007年8月。

    二、專書──今籍
    (一)外文翻譯著作
    ﹝美﹞丁乃通著,孟慧英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83年。
    〔美〕波普諾 (Popenoe, David) 著;劉雲德譯:《社會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
    ﹝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著,高思謙譯:《尼各馬科倫理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美﹞莎拉‧羅斯(Sarah Rose)著,呂奕欣譯:《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20年3月。
    ﹝英﹞康拉德(Joseph Conrad)著,陳蒼多譯:《黑暗之心》,新北:INK印刻出版,2013年6月。
    ﹝英﹞安德魯·瑞格比(Rigby,A.),劉成譯:《暴力之後的正義與和解》,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12月。
    ﹝英﹞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的寫作藝術》,臺北:商周出版社,2009年1月。

    (二)中文著作
    丁永淮編著:《中國茶文化故事》,臺北縣:漢欣文化公司,1999年11月。
    丁玉玲、萬偉成著:《中華酒經》,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1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俄羅斯科學出版社東方文學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編:《俄藏敦煌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于欣力、傅泊寒編著:《中國茶詩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大中國文化叢書編委會編撰:《中國茶文化》,收錄於《大中國文化》叢書系列,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年1月。
    公木著:《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古文獻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編:《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8月。
    仇仲謙著:《飲茶閒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1991年5月。
    王夢鷗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年11月。
    王存禮、姚國坤、程啟坤著:《茶文化》,臺北:新視野圖書公司,2000年12月。
    王仁湘、楊煥新著:《飲茶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4月。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上冊)、(下冊),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11月。
    王少良主編:《中國古代酒文化通覽》,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方廣錩、李際寧、黃霞等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錄‧館藏目錄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白本松著:《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伏俊璉著:《俗情雅韻:敦煌賦選析》,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自振、鄭培凱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伏俊璉著:《俗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9月。
    李富軒、李燕合著:《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店:志一出版社,1998年8月。
    吳雅芝、莫福山、劉軍著:《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吳秋林著:《中國寓言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李爭平編著:《中國酒文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1月。
    吳浪平著:《中國茶譜》,臺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10月。
    吳秋慧著:《唐代宴飲詩研究》(上)、(下),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
    李奭學著:《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10年9月。
    林聰明著:《敦煌俗文學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7月。
    林文寶等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7月。
    林瑞萱著:《中國歷代飲茶法》,臺北:武陵出版公司,2005年12月。
    林淑貞著:《中國寓言詩析論》,臺北:里仁出版社,2007年10月。
    林淑貞著:《中國寓言讀本》,臺北:五南出版社,2015年9月。
    周紹良、白化文編:《敦煌變文論文錄》(上冊)、(下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1月。
    周紹良主編:《敦煌文學作品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10月。
    周紹良、白化文、李鼎霞編:《敦煌變文集補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
    周中明編著:《寓言精品評析》,臺北:華正書局,2007年2月。
    林珍瑩著:《唐代茶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
    林淑桂著:《唐代飲酒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胡懷琛著:《中國寓言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11月。
    馬積高著:《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
    高國藩著:《敦煌民間文學》,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4月。
    徐海榮主编:《中國飲食史》卷三,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
    袁立澤著:《飲酒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4月。
    孫敏惠著:《擬人傳體寓言析論──以《廣諧史》為研究對象》,新北: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
    陳蒲清著:《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陳蒲清著:《世界寓言通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
    張錫厚著:《敦煌文學》,臺北 :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張鴻勛著:《敦煌話本、詞文、俗賦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2月。
    張鴻勛著:《敦煌說唱文學概論》,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陳蒲清著:《中國古代寓言史》(增訂本),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錫厚錄校:《敦煌賦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5月。
    曹明綱著:《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陳蒲清著:《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9月。
    張鴻勛著:《敦煌俗文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張雙英著:《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2月。
    郭泮溪著:《中國古代飲酒習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陳文華著:《中國茶文化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9月。
    張鳳著:《文本分析的符號學視角》,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陳欽育著:《唐代茶業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3月。
    許結、郭維森著:《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許結著:《中國辭賦理論通史》(上冊)、(下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10月。
    項楚著:《敦煌變文選注(增訂本)》(上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黃水雲著:《歷代辭賦通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9月。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7月。
    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合著:《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2005年3月。
    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等編著:《設計研究方法》,土城:全華圖書出版社,2010年11月。
    榮新江著:《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潘重規編著:《敦煌變文集新書 八卷》(上冊)、(下冊),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敦煌學研究會,1983年。
    鄭金德著:《敦煌學》,高雄:佛光出版社,1993年8月。
    潘重規編著:《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
    劉復編輯:《敦煌掇瑣》,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劉昭瑞著:《中國古代飲茶藝術》,臺北:博遠出版公司,1989年2月。
    劉燦著:《先秦寓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
    劉介民著:《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0年5月。
    劉城淮著:《探驪得珠──先秦寓言通論》,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劉進寶著:《敦煌學論述》,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5年5月。
    劉軍著:《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劉修明著:《中國古代飲茶與茶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歐天發著:《俗賦類型研究》,新北:大揚出版社,2014年3月。
    臧正一著:《尹灣漢簡神烏賦研究》,新北:聖環圖書公司,2015年12月。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
    龍飛編著:《酒的經史文賦集》,臺北:昌言出版社,1971年8月。
    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楊志文化,1997年。
    鲍延毅主编:《寓言辭典》,濟南:明天出版社,1988年1月。
    凝溪著:《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鍾書林、張磊著:《敦煌文研究與校注》,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
    簡宗梧著:《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2月。
    簡宗梧著:《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5月。
    顏廷亮主編:《敦煌文學概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年。
    簡宗梧著:《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局,1998年10月。
    顏瑞芳著:《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縣: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3月。
    顏瑞芳著:《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3月。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譚達先著:《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
    顧建華著:《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1月。
    顧青、劉東葵合著:《冷眼笑看人間:古代寓言笑話》,台北:萬卷樓,1999年8月。

    三、期刊論文
    王建著:〈茶文化·酒文化·中國文化──讀敦煌文獻《茶酒論》〉,《農業考古》1994年第02期,1994年,頁68─71。
    包晏寧著:〈文人與民間的觀照──柳宗元賦體文學與敦煌俗賦探析〉,《第三十二屆南區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10月,頁97─111。
    李德龍著:〈敦煌遺書《茶酒論》中的茶酒爭勝〉,《農業考古》1994年第02期,1994年,頁72─77。
    伏俊連著:〈試談敦煌俗賦的體制和審美價值——兼談俗賦的起源〉,《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1997年,頁138─144。
    伏俊璉著:〈敦煌俗賦的文學史意義〉,《中州學刊》2002年第2期,2002年,頁54─58。
    朱鳳玉著:〈三教論衡與唐代爭奇文學〉,《敦煌研究》2012年第5期,2012年,頁80─85。
    周裕鍇著:〈敦煌賦與初唐歌行〉,《敦煌文學論集》,1997年,頁65─79。
    林珍瑩著:〈從敦煌〈茶酒論〉談茶文化與中晚唐佛教的關係〉,《中國文化月刊》第246期,2000年,頁31─43。
    胡仲權著:〈敦煌故事賦《茶酒論》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一卷第3期,2006年,頁180─194。
    朗吉著:〈敦煌漢文卷子《茶酒論》與藏文《茶酒仙女》的比較研究〉,《 敦煌學輯刊》第九期,1986年,頁64─68。
    徐淳著:〈敦煌寫本《茶酒論》與唐人的飲茶飲酒〉,《揚州師院學報》1987年第3期,1987年,頁60─65。
    高國藩著:〈敦煌民間故事賦初探〉,《南京大學學報》第4期,1984年11月,頁56─62。
    張錫厚著:〈論敦煌賦集及其選錄標準〉,《敦煌學輯刊》第9期,1986年6月,頁16─27。
    張錫厚著:〈敦煌賦集校理〉,《敦煌研究》第13期,1987年,頁31─43。
    張錫厚著:〈關於《敦煌賦集》整理的幾個問題〉,《敦煌學輯刊》第11期,1987年,頁41─49。
    張鴻勛著:〈敦煌故事賦《茶酒論》與爭奇型小說〉,《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1989年,頁66-73。
    張錫厚著:〈敦煌賦集校理,續)〉,《敦煌研究》第21期,1989年11月,頁91─98。
    張瑞芬著:〈敦煌寫本〈四獸因緣〉、〈茶酒論〉與佛經故事的關係〉,《興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3年,頁225─237。
    張錫厚著:〈敦煌賦校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期,1995年,頁421─424。
    張錫厚著:〈探討殘卷佚篇、薈萃滄海遺珠──讀《敦煌賦校注》〉,《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5期,1996年,頁73─75。
    張清泉著,〈《茶酒論》與唐代的三教講論〉,《國文學誌》第二期,1998年6月,頁145─160。
    張鴻勛著:〈「爭奇」型民間故事的歷史追蹤考察〉,《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一期,2000年,頁34─40。
    張晏菁著:〈敦煌變文〈茶酒論〉與唐代「三教論衡」的通俗化〉,《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22期,2013年,頁25─44。
    陳靜著:〈敦煌寫本《茶酒論》新考〉,《敦煌研究》2015年第6期,2015年,頁84─87。
    程毅中:〈敦煌俗賦的淵源及其與變文的關係〉,《文學遺產》第1期,1989年1月,頁29─34。
    馮曉平著:〈《茶酒仙女論》與藏族寓言體文學的成熟〉,《中國藏學》1996年第2期,1996年,頁104─108。
    趙逵夫著:〈唐代的一個俳優腳本──敦煌石窟發現《茶酒論》考述〉,《中國文化》1990年第3期,1990年12月,頁157─163。
    暨遠志著:〈唐代茶文化的階段性——敦煌寫本《茶酒論》研究之二〉,《敦煌研究》1991年第2期,1991年,頁99─107。
    潘重規著:〈敦煌賦校錄〉,《華岡文科學報》第11期,1978年1月,頁275─303。
    劉惠萍著:〈敦煌寫本《茶酒論》與唐代三教融合思想〉,《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5期,2001年,頁77─94。
    潘建國著:〈明鄧志謨“爭奇小說”探源〉,《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一卷第2期,2002年,頁95─102。
    顏瑞芳著:〈國中國文寓言教學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八卷第3期,1997年,頁15-24。
    伊維德(Wilt L.Idema)著、郭劼譯:〈中國特色的動物史詩〉,《中正漢學研界》第24期,2014年,頁1─19。

    四、學位論文
    王玫珍:《敦煌俗文學十六篇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王惠:《敦煌賦七篇校錄》,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李蓉:《敦煌賦篇考探》,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林聰明:《敦煌俗文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林穎欣:《唐代寓言賦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21年。
    高希:《唐代茶酒文化研究──以文人茶酒生活為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陳世福:《敦煌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陳影:《敦煌文獻《茶酒論》研究》,西寧:青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郭彧岑:《敦煌俗文學故事之類型與敘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雷僑雲:《敦煌兒童文學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雷僑雲:《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
    歐天發:《俗賦類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趙國光:《唐代官場文化與飲酒生活》,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趙皎君:《敦煌俗賦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耔伶:《俗賦的淵源與演化》,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五、電子資源
    CBETA Online線上閱讀: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
    CBETA漢文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3.0版,臺北:迪志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教育部成語典:https://dict.idioms.moe.edu.tw/search.jsp。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in/cbdic/gsweb.cgi?ccd=zyv_Sy&o=e0&sec=sec1&index=1。
    國際敦煌項目:http://idp.nlc.c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