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品寰
Wu, Pin-Huan
論文名稱: 都市田園類型社區營造共享經濟價值之研究―以臺北市東榮里社區公園與開心農場為例
A Study on the Valu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Farming—Using Dong Rong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徐美
Hsu, 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社區發展社區營造都市田園共享經濟外部經濟外溢效果
英文關鍵詞: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Architect, Urban Farm, Sharing Economy, External Economy, Spill-Over Effect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2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台灣的社區營造已推行二十多年,推行方式與策略因地、因時也因人而異,本研究論文以臺北市民生社區東榮里為例,探討都市田園類型社區營造的共享經濟價值,並對居民進行滿意度調查,論文從一般印象、居民看法進入研究主題的社造背景,臚列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有1、探討社區營造共享經濟價值2、社區營造共享經濟價值居民滿意度研究3、提供推動社造者,創造外溢效果與共生效果更具體的指標方向。4、具實用性與後續研究發展價值的貢獻,可供政府長照社區化施政之政策參考。
    國內目前討論社區營造的碩博論文,大多偏向其資源特色發展帶來的共享效益,例如:土溝、大甲鎮,較欠缺共享經濟價值面的數據證據量化與統計,以及相對社區營造做前、做後或做與不做之相對比較、評估。本論文透過SPSS數據證據量化與統計,研究東榮里社區營造包括公園與開心農場社區營造之共享經濟價值及其居民滿意度,印證(檢視)在1967年前透過都市計畫完成的社造規模,經過半世紀的前人種樹,後人努力繼承維持與挹注,到底獲得何種經濟價值。本研究同時也透過訪談、問卷與座談,比對出社區營造產生的經濟共生或外溢經濟效果的實據,將這個示範典型提供給政府部門或其他社區在推動或進行社造時,做為分享與觀摩的參考範例,實踐社區營造—讓人與環境的融合,更緊密、更自然也更和諧,提供推動社造者,把握社區特色資源,創造經濟外溢與共生效果的要點,對於整體社造具有更正面向上的具體指標方向,尤其是本研究之分析成果具實用性與後續研究發展價值,可供政府長照社區化施政之政策參考。

    Abstract
    Taiwane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over 20 years.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of implementation are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regions, time and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Dongrong Village, Minsheng Community in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sharing economy value of idyllic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o conduct a resident satisfaction survey. The study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as follows. 1. A discussion on the sharing economy regard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2.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regarding the sharing economy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3. Provide more concrete directions regarding spill-over and symbiotic effects for community developers. 4. Provide the practical and sustainable value of research regarding government's Long-Term Care policies in communities for reference.
    Most of the current thesis and dissertation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are about the shared profit by developing special resources, such as: Togo and Dajia Township. In this dissertation provides quantificative and statistics evidence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value;comparisons and assessments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before and after. This study using SPS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could research the satisfaction of sharing economy value of parks and happy farm of Dongrong Village. Meanwhile,the author also can verify (view) the scale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complished before 1967 based on the urban plan to witness the economic value after half a century of studious maintenance and investment of predecessors and descendants.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discussions, there is a substantial evidence for spill-over and symbiotic effects due to this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is model can provide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r other community promoters as a reference or to build up as a modle.Community development enables the integration of people and environment to become more closely, natural, and harmonious. Meanwhile, this thesis can provide an example to the community developers, encourage them to make use of specific resources of communities to create economic spill-over and symbiotic effects as these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community uplifting.The modle studied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practical and sustainabl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long term care policy,in particular,in the area of long-term care in the future.

    目 錄 目 錄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 第二章 論文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社區營造部分 4 第二節 公共財(Public Goods)部分 8 第三節 外部性經濟(Exrernal Economics)部分 9 第四節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部分 10 第五節 策略分析 12 第六節 國內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列表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1 第四章 研究個案介紹 24 第一節 社造背景歷史沿革 24 第二節 東榮里社區公園及開心農場參與社區營造的過程 26 第三節 臺北市東榮里社區營造的特色 32 第四節 社區營造與社區生活之連結─居民訪談 35 第五節 田園類型之社區營造―共享經濟價值與居民滿意度調查 41 第六節 社區營造─焦點社造座談會 8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SWOT分析 102 第二節 研究結論 105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 11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刊
    1 2014年社區營造點成果輯(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15),9-16。
    2 2015年社區營造點成果輯(臺北市都市更處,2016),43-50。
    3 2012新北市社區營造成果專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3),86-87。
    4 Alex Stephany(2015)郭恬君譯(2016初版六刷):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臺北市:商周,294。
    5 Nick Wates & Charles Knevitt著(1993) 謝慶達等譯(1993),社區建築─人民如何創造自我的環境,臺北市:創興,75-77。
    6 行政院文化部台灣社區通網站(2016),新故鄉社區營造二期計畫的回顧與探討,取自http://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新故鄉社區營造二期計畫的回顧與探討。
    7 西村幸夫(にしむら ゆきお)(1997) (王惠君譯) (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日本十七個社區營造故事,臺北市:遠流,24-27。
    8 何淑鈴(民104),探討都市農園之體驗動機、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相關研究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9 吳依珊(民102),從三都多功能都市農業之經營發展探討土地利用政策─以市民農園、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10 吳秉榮(民90),台中市民參與市民農園意願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1 李樂(民103),社區菜園參與對社區連結之關係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12 沈哲鋒(民104),社區營造的推動模式與挑戰:以臺北市民生社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3 延藤安弘(1990):まちづくり読本 こんな町に住みたいナ,日本東京:晶文社,10。
    14 林妍君(民90),社區參與在台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15 林美吟(民104),小學環境教育學習場域之研究--以萬芳國小開心農場為例,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6 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5。
    17 邱韻如(民104),共享經濟參與動機之探討:整合社會交換與社會支持觀點,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8 柯一青(2015):社區營造策略分析,臺中市:白象文化,213-216。
    19 韋伯韜(2006):公共財務學―公共資源的來源、用途及管理,臺北市:華泰文化,146-147。
    20 馬奈譯,三浦 展著(2015):第4消費時代:共享經濟讓人變幸福的大趨勢,臺北市:時報文化,226-227。
    21 張則堯(1991):公共財及受這受益者付費問題,臺北市:中國經濟月刊社,1-10。
    22 張清溪與許嘉棟(2011):經濟學(四版),臺北市:雙葉書廊,92。
    23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1995),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4-7。
    24 陳坤宏(2013):城鄉關係理論與教育,高雄市:麗文文化,146。
    25 陳昭郎(1995):德國市民農園發展經驗―都市農業理念與實務班講義(彰化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26 陳桂花(民99),休閒性田園耕種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7 曾旭正(2013):台灣的社區營造(增訂初版),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16-18,23。
    28 游家翔(民95),田園耕種休閒活動影響高齡者生活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游常山(2015) :弄美:民生社區巷弄文化,臺北市:聯合出版。
    30 黃世輝(2001):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66。
    31 楊靜(2016年1月8日),2016前瞻:我的就是你的,共享經濟到底在共享什麼,Initium Medi香港端傳媒(2016年1月8日),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108-international-whatsmineisyours/
    32 葉柏孜(民90),影響市民農園承租者承租滿意度因素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3 廖佳姿(民98),臺北科技大學校園屋頂農場之規劃設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臺北市公民參與網―柯P施政進度(臺北市政府研考2017),取自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153777535&ctNode=86231&mp=12001b
    35 劉千倚(民104),都市農園之臺灣模式的探討與分析─以臺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36 數位時代 (2004年10月1日),社區營造不是為了觀光賺錢,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081/BN-ARTICLE-5081
    37 蔡幸樺(民104),探討樸門永續設計理念於都市農園之實踐-以新竹千甲為例,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38 蔡易珊(民104),從使用者角度探討社區垂直農場推廣之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幸福社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蔣玉蟬(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241。
    40 蕭玉欣(民103),當「我們」在一起:都市合作農耕之社會技術配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蕭閎偉(2011):從日本市民農園之發展及地產消推廣角度探討地域性永續經營,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0(4),155-162。
    42 蘇碐甯(民104),從消費者觀點探討社區共食之可行性研究:以「良食畦栽菜櫥實驗廚房」為範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1. Anthony Paul Cohen (2011),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ublishedin the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1, 8-9.
    2. Donald Rutherford (2007), Economic: The Key Concepts, Simultaneously publishedin the USA and Canada by Routledge, 172.
    3. Joseph E. Stiglitz (2002), Economics(Third Edition), publish by W.W. Norton &Company, 421-422.
    4. Paul James, Yaso Nadarajah, Karen Haive, and Victoria Stead (2012), SustainableCommun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ther Paths for Papua New Guinea,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4.
    5. Phillip Fellin (1995), The Community and the Social Worker,. F.E. PeacockPublisher, Itasca 1995, 3-4.
    6. Thomas Sowell (2011),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published by Basic Books, 433-43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