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孔祥如 Koong Shyang-Ru |
---|---|
論文名稱: |
北島散文中的流亡意識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北島 、先鋒詩人 、朦朧詩 、流亡意識 、詩性散文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33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6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在帝王封建體制下,歷來由政治主筆流亡系譜,《離騷》是最早罹憂的文人絮語,產生「天問」就是知識份子主軸的懷疑精神。唐宋一路貶謫文人抗衡權威語系,威武不屈的以真理作為唯一座標,樹立民貴君輕的硬頸標竿。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以政策統治人民生活及文藝活動,歷經天災人禍的大饑荒,知青上山下鄉的大躍進,甚至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浩劫,人民漫長而苦痛的身心磨難,在悼念周恩來(1898-1976)、胡耀邦(1915-1989)的追思緬懷活動中,載舟覆舟的民怨彷彿洪洩破閘一發不可收拾,最終爆發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迫使眾多異議分子從此流離漂泊,永遠隔離在中國城門外。北島(趙振開,1949-)身為一代先鋒詩人,在四十年前朗誦那句「我不相信」,開天闢地的劃出自由的視野,成為影響一代人的英雄,並因創刊《今天》雜誌、地下沙龍、舉辦討論及朗誦會,被中共當局視為反動人士,最終不得不成為疆界外的羈臣逐客,去國後以獨特的詩性散文敘寫流亡者心路歷程,運用邊緣化雙重視角的觀察,將流亡意識作多層次的義轉昇華。
本論文分為五章展開論述: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討論版本及文本選擇的研究範圍,並檢視兩岸三地前人對於北島散文的研究文獻,探討研究成果,並表述本論文採取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流亡意識的文人承接〉──上溯中國知識份子的流亡脈絡,順承二十世紀的流亡景況,探析北島流亡初期邊緣化的身分焦慮,取下英雄光環重新用母語創造第二人生,在當代散文風潮下展現獨特性的流亡散文。第三章〈流亡意識的心境轉程〉──在真正體驗流亡身體位移的積極意義後,北島運用他鄉認知的書寫觀察,中西的經緯憑藉彼此視角產生更完整意義,重新回顧故鄉地景,由有隔的個人經驗上溯流亡本體的精神,擴展更先驗的中國表述,並將歷史做流亡後的新時代闡釋。第四章〈流亡情境中的藝術手法〉──拆解北島的散文藝術特色,內容由閉而開的意象,到形式戛然的分鏡編織,詩化的散文文體風貌皆是跨文體的自成一格。第五章〈結論〉──總結以上各章論點闡述北島散文意識的時代脈絡,總括詩性散文的在質量上的高成就,並說明本論文的限制以及未竟之處,並期許將來研究的展望。
一、北島專著(依時間順序)
1.《波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5年。
2.《在天涯──北島詩選》,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3.《零度以上的風景──北島1993-1996》,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
4.《藍房子》,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5.《開鎖》,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
6.《午夜之門》,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7.《失敗之書》,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
8.《時間的玫瑰》,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
9.《青燈》,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10.《守夜》,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11.《城門開》,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12.《古老的敵意》,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
二、相關專書(依時間順序)
(一)歷史論述
1.顧城:《請聽聽我們的聲音》,北京: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1985年。
2.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
3.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4.麥海華等編:《中國的良心──民運百人的心路歷程》,香港:香港市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1993年6月。
5.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6月。
6.鄭義主編:《不死的流亡者》,臺北:印刻出版社,2005年2月20日。
7.查建英:《八十年代訪談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5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8.宋國誠:《形上的流亡──二十世紀的流亡書寫》,臺北:擎松圖書,2008年8月1日。
9.北島、李陀主編:《七十年代》,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
10.李劼:《中國八零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1日。
11.北島、曹一凡、維一主編:《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12.蕭東聯、謝春濤、朱地、喬濟寧:《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13.北島、李陀主編:《七十年代續集》,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
(二)文學背景
1.葉穉英:《大陸當代文學掃瞄》,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1990年5月初版。
2.周玉山:《大陸文學新探》,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1990年11月再版。
3.佘樹森、陳旭光:《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4.劉小楓:《這一代人的怕與愛》,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5.沈義貞:《中國當代散文藝術演變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第一版。
6.陳劍暉:《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詩學結構》,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7.宋如珊:《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臺北:
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
8.宋如珊:《隔海眺望──大陸當代文學論集》,臺北:秀威資訊,2007年。
9.謝冕:《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10.宋如珊:《掙扎反思探索──大陸當代現實小說的嬗變》,臺北:華品文創,
2010年。
11.邱珮瑄:《戰後台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10
月1日。
12.柯品文:《書寫與詮釋──八○年代前後臺灣散文之家國書寫探勘》,臺北:
文津出版社,2011年。
13.李公明:《在風中流亡的詩與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14.陳超:《精神重力與個人詞源──中國先鋒詩歌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2013年。
(三)北島論述
1.徐國源:《遙遠的北島──北島詩、人及其散文評論》,臺北:黎明文化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2002年。
2.楊嵐伊:《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四)心理學說
1.榮格:《心理學與文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
2.王溢嘉編著:《精神分析與文學》,臺北:野鵝出版社,1994年11月。
3.Murry stein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庇圖》,臺北:立緒文化,1999年。
4.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0年。
5.余德慧:《詮釋現象心理學》,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01年5月21日。
6.楊韶剛:《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
月1日。
7.王寧:《文學與精神分析學》,臺北:洪葉文化,2003 年4月1日。
三、學位論文(依時間順序)
1.陳昭吟:《回歸與超越──大陸新時期尋根文學思潮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洪素宣:《「在他 / 她亦是存亡之秋」──由書寫治療論《荒人手記》》,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3.仇靜豪:《新中國建立初期管理研究(1949-1957)》,成都: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4.謝亦泰:《從情緒向度與不同心理位置和特性探討敘事書寫的正面效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5.奚旺:《文體學視野下北島創作的意象複調》,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5月。
6.倪若嵐:《創傷記憶與敘事治療──《桑青與桃紅》和《人寰》的離散書寫》,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7.馬世豪:《中文寫作與世界詩歌:北島詩歌研究》,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09年9月。
8.陳昶:《北島海外散文創作論》,桂林:廣西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6月。
9.王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散文類型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12月。
10.熊嵐:《守望孤獨的存在之旅──北島詩歌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11.王丹陽:《漂泊他鄉的詩語──試論北島、多多等海外中國詩人的域外寫作》,瀋陽: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3月。
12.郭麗君:《中年寫作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先鋒詩學話語探析》,桂林:廣西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4月。
13.尚冬雪:《朦朧詩人的散文創作》,延吉:延邊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4.羅岳藝:《對抗中的生長──《今天》》詩歌語言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5.蘭越:《北島散文論》,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16.高霞:《北島散文創作研究》,延吉: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17.劉靜靜:《北島散文創作論》,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18.龍吟嬌:《「我是被你否認的身分,從心裡關掉的燈」──從矛盾的張力中看北島的身分認同》,重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19.崔春:《論北島及今天的文學流變》,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6月。
四、學報期刊與論文集(依時間順序)
1.劉昭明:〈散文的詩意〉,《筆談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
2.歐陽江河:〈八九後國內詩歌寫作──本土氣質、中年特徵與知識分子身分〉,
《花城》,第5期,1994年10月15日。
3.南帆:〈文類與散文〉,《文學評論》,第4期,1997年。
4.張閎:〈北島,或關於一代人的「成長小說」〉,《當代作家評論》,第6期,1998
年。
5.顧彬:〈論北島的詩〉,《文學研究參考》,第9期,1998年。
6.耿占春:〈誰在詩歌中說話?〉,《鄭州大學學報》,第1期,1998年。
7.葉舒憲:〈文學與治療──關於文學功能的人類學研究〉,《文學與治療》,1999
年9月。
8.劉雨:〈冷眼回望散文熱──九零年代散文研討會綜述〉,《文藝爭鳴》,第一期,
2000年。
9.何同彬:〈浮游的守夜人──從北島《午夜之門》談起〉,《翠苑》,2001
年2月5日。
10.周軍:〈漫憶三年困難時期的養豬場〉,《江淮文史》,第一期,2002年。
11.陳超:〈詩人的散文〉,《散文百家》,2002年5月3日。
12.黃子平:〈「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
第31卷,第3期,2002年8月。
13.黃錦樹:〈論嘗試文──論現代文學系統中之現代散文〉,《時代與世代:臺灣
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14.唐曉渡:〈我一直在寫作中尋找方向——北島訪談錄〉,《詩探索》,第3-4 輯,
2003年。
15.唐曉渡:〈北島──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當代作家評論》,第3期,
2004年。
16.王瑞蕓、海豚:〈失敗之書博大精深──讀北島的《失敗之書》〉,《北京
青年報》,2004年11月11日。
17.胡續東:〈在亡靈與出賣黑暗的人之間──關於九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個人
詩歌寫作〉,《北京青年報》,2004年11月11日。
18.易彬:〈流亡之書,失敗之書──關於北島散文集《失敗之書》的幾則閱讀
劄記〉,《二十一世紀》,第45期,2005年12月30日。
19.雷子瑛:〈北島〈紐約變奏〉〉,《多元的交響──世華散文評析》,臺北:唐
山出版社,2005年。
20.簡怡人、詹美涓、呂旭亞:〈書寫治療的應用及其療效〉,《輔導與諮商》,
239期,2005年。
21.王寧:〈流散文學與文化身分認同〉,《社會科學》,第11期,2006年。
22.徐曉:〈北島與革命話語〉,《華文文學》,第5期,2006年5月。
23.歐陽江河:〈詞與世界之間的文學跨度──讀《失敗之書》閱讀隨感〉,《天
涯》,第Z1期,2006年6月。
24.孫紹振:〈評陳劍暉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詩學結構〉,《文學評論》,第5期,2006
年。
25.張潤芝:〈史景遷──中國近代史課本不該從屈辱講起〉,《時代週報》,
2006年12月6日。
26.錢超英:〈流散文學與身分研究──兼論海外華人華文文學闡釋空間的拓
展〉,《中國比較文學》,第2期,2006年。
27.馬超:〈自由和平靜的漂泊詩人──北島〉,《語文世界(高中版)》,第12期,
2006年12月。
28.陳海儒:〈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探微〉,《經濟與社會發展》,第5卷
第2期,2007年。
29.殷國雄:〈一個人的記憶,一代人的青春〉,《廣東教育(綜合版)》,第1期,
2007年1月。
30.陳海儒:〈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探微〉,《經濟與社會發展》,第5卷
第2期,2007年。
31.田志凌:〈對話北島──詩人是獨自挖煤的礦工,讀者是在大地上行走的人〉,
《南方都市報》,2008年3月17日。
32.林慧如、謝朝唐、唐守志、沈眉君:〈敘事書寫──情境倫理思維的展演〉,
《護理雜誌》,第55卷第1期,2008年。
33.奚旺:〈試論北島的散文文體建樹〉,《大眾文藝(理論)》,第11期,2008年。
34.王振羽:〈點亮一盞青燈在歷史深處〉,《出版廣角》,第5期,2008年。
35.賀桂梅:〈重讀《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當代作家評論》,第4期,2008年。
36.北島:〈對未來發出的九封信──致2049的讀者〉,《中國新聞周刊》,第37
期,2009年。
37.江寶釵:〈官方出版品觀察報告(1999-2007)〉,《文訊雜誌》,2009年3月。
38.周冰心:〈病重的祖國:二十世紀的流亡作家們──索爾仁尼琴終結一個時
代〉,《西湖》,第3期,2009年)。
39.趙瑜:〈北島三札〉,《天涯》,第5期,2009年5月。
40.陳炯:〈用昨天與今天對話──談〈七十年代〉〉,《時代週報》,2009年8月
26日。
41.劉子超:〈那些經歷根本算不了什麼──對話北島〉,《南方人物周刊》,第46
期,2009年。
42.劉長華:〈北島的詩歌與記憶詩學〉,《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2009年。
43.劉揚揚:〈用腳思想的詩人:北島〉,《現代營銷(學苑版)》,第11期,
2009年。
44.徐慶全:〈漂泊的印記〉,《中國新聞周刊》,第20期,2009年。
45.伊冰:〈二十年後六四英雄有了下落〉,《看雜誌》,第44期,2009年8月
27。
46.李建軍:〈《隨想錄》:溫雅中內蘊著莊嚴的憤怒〉,《羊城晚報》,2009年11
月9日。
47.莊惠秋:〈在寫作中照見自己〉,《張老師月刊》,2010年5月。
48.景君學:〈德勒茲游牧政治哲學的慾望動力論分析〉,《內蒙古社會科學》,第
31卷第3期,2010年5月。
49.北島:〈我依然很憤怒,老憤青一個〉,《南都周刊》,2010年7月13日。
50.北島:〈民族最重要的是文化復興〉,《南方周刊》,2010年7月15日。
51.牛殿慶:〈北島這個詩人〉,《寧波大學學報》,第23卷第6期,2010年
11月。
52.李零:〈小人物與大事變──關于《七十年代》的講話〉,《讀書》,第2期,
2010年。
53.仲余:〈新時期 30年十大詩人評選揭曉〉,《中學語文》,第35期,2010
年。
54.林思浩:〈我的記憶之城──北島訪談〉,《南方周末》,2010年10月8日。
55.張宗剛、李翚、陳梓菥:〈寫給人類的詩──食指詩歌研討會發言紀要〉,《太
湖》,第1期,2010年。
56.嘉木:〈青燈,眼睛〉,《新作文(初中版)》,第Z1期,2010年。
57.張立:〈漢語文學中的政治流亡話語──以高行健《靈山》為例〉,《科技創新
導報》第20期,2011年。
58.劉登翰:〈雙重經驗的跨域書寫──美華文學研究的幾個關鍵字〉,《文學
百年饗宴──21世界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論文集》,臺北:新地
文學社,2011年11月。
59.丁維飛:〈黃子平再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上海書評》,2012年9月23日。
60.林幸謙:〈臺灣海外作家 / 多元離散現象的一種考察〉,北京:詩歌批評與
細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
61.張寵光:〈游走在複調世界──北島的散文〉,《上海文化》,第6期,2012年。
62.劉江凱:〈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接受──與王德威教授訪談〉,《認同與「延異」
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接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63.龍吟嬌、柏樺:〈論北島詩歌中的悖論意象〉,《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14卷第2期,2013年3月。
64.夏曉龍:〈掙扎中的平衡──議北島詩歌的常與變〉,《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第一期,2013年。
65.董岳州:〈流亡與邊緣──高行健與奈保爾比較〉,《衡陽師範學院學報》,
第二期,2013年。
66.吳思敬:〈新詩研究:論北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0期,2014
年。
67.孫君飛:〈藍房子和詩人們〉,《世界文化》,第4期,2015年。
四、相關古籍與今著(依時間順序)
(一)古籍
1.﹝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2000年初版。
2.﹝南朝梁﹞劉勰著,王久烈教授等譯注:《語譯詳註文心雕龍》,臺北:弘道文
化事業,1981年12月。
3.﹝南朝梁﹞劉勰原著,陳拱本義:《文心雕龍本義》,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
1999年。
4.〔唐〕韓愈:《韓昌黎全集》,上海:世界書局,民國 24 年(1935)。
5.屈萬里:《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
6.孫振聲編著:《白話易經》,臺北:星光出版社,1995年。
7.何新:《古本老子道德經新解》,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二)今著
1.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臺北:時報文化事業,1978年9月。
2.璧華編:《魯迅與梁實秋論戰文選》,香港:天地圖書,1979年。
3.洪子誠:《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4.烏爾利希‧韋斯坦因著,劉象愚譯:《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瀋陽:遼寧人民
出版社,1987年。
5.舒婷等著:《朦朧詩選》,臺北:新地出版社,1988年。
6.林燿德:《觀念對話》,臺北:漢光出版社,1989年8月。
7.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9.劉小楓:《拯救與逍遙》,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
10.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11.朱光潛:《朱光潛全集》,合肥:安徽敎育出版社,1993年。
12.尚永亮:《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13.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
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年。
14.段義孚:《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15.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詩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年5月。
16.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鏡像》,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17.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
18.Edward W. Said著,梁永安譯:《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臺北:立緒文化出
版社,2000年。
19.高行健:《沒有主義》,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20.高艾軍、傅民編:《北京話詞語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1.陳鵬翔:《主題學理論與實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
22.劉禾:《持燈的使者》,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
23.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2001年5月。
24.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尉遲秀譯:《笑忘書》,臺北:皇冠文化
出版社,2002年。
25.葛荃:《立命與忠誠──世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臺北:星定石文化,
2002年。
26.洪子誠主編:《1945-1999 中國當代文學史‧史料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
社,2002年。
27.陳義芝主編:《新世紀散文家──劉再復精選輯》,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年。
28.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出版社,2003
年。
29.戴維‧方坦納著,李潔修譯:《夢境的例句》,臺北:米納貝爾出版社,2003
年。
30.陳劍暉:《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詩學結構》,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31.舒乙選編:《老舍講北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32.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2004
年。
33.薩依德:《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34.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臺北:二魚文化,2005年7月1日。
35.黃子平:《害怕寫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36.曾春海主編:《中國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37.Tim Cresswell:《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
年。
38.王雲紅:《流放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39.陳召榮:《流浪母題與西方文學經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年。
40.李有成:《文學的多元文化軌跡》,臺北:書林出版社,2006年。
41.邱珮瑄:《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42.顧紅亮:《想像個人──中國個人觀的現代轉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43.馬燕暉:《老北京的傳說》,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
44.范遷:《七十年代》,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
45.洪子誠:《大陸當代文學史下編1980-1990年代》,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2008年8月。
46.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9月。
47.貝嶺編:《作為見證的文學》,臺北:自由文化出版社,2009年。
48.舒婷:《舒婷精選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49.趙希方:《後殖民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50.林玉珍:《離散與家國想像》,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10年。
51.小喬:《我的一九八九──六四親歷者訪談》,香港:五七學社出版公司,2010
年。
52.哈金:《在他鄉寫作》,臺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53.蘇榕:《離散與家國想像》,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10年。
54.傅科(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臺北:桂冠出版社,2011年。
55.李公明:《在風中流亡的詩與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56.李運轉:《現代中國文學思潮新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月。
57.徐志偉:《告別革命之後──後新時期文學場域觀察》,桂林: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58.吳飛:《單向街004:他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3月。
59.張棗:《張棗隨筆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60.蘇曉康:《離魂歷劫自序》,臺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2012年。
61.楊煉:《逍遙如鳥──高行健作品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62.廖文豪:《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臺北:遠流出版社,2012
年初版。
63.李有成:《離散》,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13年。
64.於可訓:《中國大陸當代詩學》,臺北:秀威資訊,2013年。
65.鍾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全集》,臺北:天下文化,2013年。
66.王尚義:《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年。
67.李陀、北島編選:《給孩子的散文》,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68.余光中:《左手的繆思》,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