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唐國詩 Tarng, Gwo-Shi |
---|---|
論文名稱: |
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星象」單元中學生學習成 The comparison of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s between inquiry- |
指導教授: |
毛松霖
Mao, Song-L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畢業學年度: | 8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3 |
中文關鍵詞: | 探究式教學 、講述式教學 、星星 、科學過程技能 |
英文關鍵詞: | inquiry-teaching, expository-teaching, star, science process skill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9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中地球科學課程中,「星象」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單元之一,在傳統
講述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背誦知識,對科學概念之學習流於記憶而缺少
理解,這種教學成效的價值,也與全民科學素養中所應學習之科學概念、
科學態度和過程技能的內涵相去甚遠。因此,本研究擬採一引導學生經由
觀測資料之解釋、推理以建構概念之探究式教學法,對「星象」單元進行
實驗教學,以比較不同教學法下學生之學習成效;此外,由於學生「科學
過程技能」能力之差異可能影響其在此單元之學習成效,本研究也針對這
一點進行探討。 本研究選取之單元主要取材自國中地球科學下冊之「
星象」一節,以台北及台中地區兩所國民中學之三年級中,共六班學生為
研究對象,分成三群實驗組與控制組以「星象」單元分別實施探究式教學
和講述式教學,所有學生均接受「科學過程技能學習進展指標」前測及「
星象單元概念」前、後測,另再選取部分學生針對「日、地運轉模型」之
解釋、推理能力進行晤談;單元概念測驗部分,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法及
Johnson-Neyman法進行考驗,晤談部分則直接陳述結果。 研究結果發
現:一、在概念方面-1、實驗組學生在全部問題以及其中之較高層次之
問的表現優於控制組。2、高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中,實驗組在較高層
次之問題顯著優於控制組,在事實性問題則無差異。3、低科學過程技能
能力學生中,控制組在事實性問題顯著優於實驗組,其他問題則無差異。
4、實驗組中,高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在各項問題皆顯著優於低科學過
程技能能力學生。5、控制組中,高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在多項問題亦
皆顯著優於低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 二、在運用模型解釋、推理之
表現-1、實驗組與控制組的高後測成績且高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之表
現無明顯差別;兩組的低後測成績且低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生表現亦無明
顯差別。2、無論實驗組或控制組,高後測成績且高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學
生在針對模型解釋、推理星象之表現均明顯比低後測成績且低科學過程技
能能力學生佳。 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在星象單元中,接受探究式教
學之學生,其概念的學習成效,在較高層次的問題的確優於接受講述式教
學之學生;而學生本身的科學過程技能能力,對其在星象單元之學習亦有
顯著的影響,尤其在探究式教學中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