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忠三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職務分派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純敏
Huang, Chuen-M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行政人員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 administration, gender role, stereotype of gender rol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1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訪談;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建立研究的架構,編製「國民中學學校行政職務的性別分工與角色認同之研究調查問卷」,抽取桃園縣53所縣立國民中學擔任校長及處室主任318人,回收有效問卷269份作描述統計,再依其結果,編製訪談大綱,進行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原因的探究;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的師資結構,女性教師占多數,但擔任行政職務的比例卻是少數,尤其是校長與主任的職務。
二、大部分的行政人員都認同,行政職務的人選不應以性別作為分工的依據,而應以人格特質與能力作為選擇,但在校長的職務與訓導主任的職務上,卻有較多的行政人員認為這兩項職務由男性來擔任較合適。
三、學校行政主管在分派職務時,理想上認為不應以性別作為分派職務時的考量,但在實務上又會以現實及可行性作為考量的依據,所以在行政職務的分派上還是以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來做為性別的分工。
四、影響受訪者性別刻板印象與人格特質形塑的重要因素,是成長歷程中的原生家庭,其中又以父親或母親的影響最為深遠。
五、傳統的性別分工刻板印象,更增加了行政人員在男女比例上的不平衡;行政主管對各行政職務的刻板印象,更促成了性別分工上的不均現象。
綜合本研究結果,在量化研究上可發現桃園縣的現職行政人員在訓導主任、總務主任、輔導主任、生教組長、文書組長、出納組長、輔導組長、資料組長都有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與受訪者的訪談中,瞭解到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家庭父母親影響最大。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三點建議:一、提供進修課程,增進行政素養;二、改善校園行政結構的限制;三、建立兩性典範學習與人際支持網絡。
This research uses documentarie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s re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from documentaries, we set up the structure of this research to make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gender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lab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We compile statistics from the retrieved 269 of 318 questionnaires that are given to principals or deans in 53 differen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 Yuan County, which composes the outline of the interview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gender stereotyp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female teachers are the majority of the faculty in junior high in Tao Yuan County, but only a few of them are in administration, especially as principals or deans.
Second, despite the fact that most administrators agree that those who are suitable for certain jobs are chosen by personalities and abilities instead of genders.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principals and the deans of student affairs, more in-service principals and deans are convinced that males are more qualified for both of the jobs.
Third, when assigning jobs, the deans wish to reach the equality of the opposite genders. However, they have to take both the real situations and needs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e gender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Next, the famili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erviewees’ personalities, and they are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ir fathers or mothers.
Fifth, tradi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 account for the unbala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administrators, which even becomes worse due to the stereotypes from the deans.
To sum up, 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 in-service administrators, such as the deans of student affairs, maintenance, counseling, and the coordinators (counselors) of student behavior, document and file, finance, counseling, media and data processing, have the gender stereotypes of administrative labor. Talking with the interviewees, we also see that the stereotypes are mostly intensified by their parents.
一、中文部分
王家通、曾燈燦(1988)。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復文。
王行(1997)。解放男人。台北縣:探索文化。
朱志宏(1979)。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朱承武(1977)。現代管理科學。台北市 : 台灣學生。
行政院主計處(2002)。國情統計通報:2000年女性政經參與之國際比較。http.. //www.dgbas.gov.tw/dgbas03/bs2/gender/n9101.htm
行政院衛生署(1992)。國中性教育教材教師手冊(四版)。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文化。
吳明清(1999)。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初版。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第五版)。台北市:心理。
吳清基(1996)。教育與行政(增訂三刷)。台北:師大書苑。
吳逸平(1996)。一位國小校長行政決定行為之探討。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宏才(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惠茹、唐文慧(2004)。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以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為例。師大學報,49(1),29-52。
李藹慈(1992)。傳統與非傳統職業婦女職業選擇之相關變項比較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枝(1995)。性別角色與性別差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子芸(2005)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的性別角色與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紀智隆(199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權力運用與教師接受行政決定意之關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徐西森(2003)。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市:心理。
徐 諶(2000)。向自我排戰—高師大蔡培村院長談園所長的專業形象與塑造。師友,391,11-16。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 : 心理。
秦夢群(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出版五刷)。台北:五南。
張欣戊(1990)。性別角色的形成。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金鑑(1978)。行政學新論。台北:正中。
張金鑑 (1978)。行政學典範增訂五版。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張怡雯(2000)。臺南市家長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學童學業性向、學科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莊明貞(1999)。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39-96。
莊宗憲(1998)。教師大調查—隻手難撐教改藍天。天下雜誌,210,84-92。
陳月珠(1999)。2001年教師形象之探討。和平學報,2,133-145。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 : 心理。
陳珮琦(2000)。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狀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黃乃熒(2000)。後現代教育行政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玉貞(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性別差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芳(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風格之比較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菁瑩(1998)。傳統與非傳統職業婦女職業選擇之相關變項比較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黃馨慧(2003)。從性別盲到性別敏感的教育研究: 以婦女成人教育與性教育研究的文獻回顧為例。論文發表於台灣女性學學會主辦之「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新竹。
黃囇莉(1999)。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台北:女書文化。
詹益宏(1988)。性醫學~同性戀。臺北:牛頓。
廖春文(1992)。教育行政決定理性模式與漸進模式之比較分析研究。臺中師院學報,6 期,182-233。
潘慧玲(2000)。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頁224-249)。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二版)。臺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Gender education(三版)。臺北 : 揚智文化。
劉秀娟、林明寬(1998)。兩性關係。臺北:揚智文化。
劉淑雯(1996)。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惠琴(2002)。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3,1-14。
劉穎芳(2000)。成人休閒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鎮寧(2000)。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行政決定合理性歷程應用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歐源榮(1995)。國民中學校長組織溝通與行政決定合理性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蕭佳華(2002)。中部地區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性別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lbert bandur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rnard, C. I.(196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 Press.
Cherrington, D. J.(1979).The values of younger workers. Business Horizons, 20(6), 18-30.
Farmer, H. S.(1995).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Career Express. ERIC Clearinghouse Counseling and Student Services Greensboro NC.
Freud, S. (1992). Sexuality and the psychology of love. New York: Collier Books.
Greenfield, W. D. (1985a). The moral socializ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formal role learning outcom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1 , 99-119.
Haviland-Jones, J., Gebelt, J., & Stapley, J. (1997). The questions of development in emotion. In P. Salovey & D.J. Sluyter(eds.),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p.233-253). New York, N.Y.: BasicBooks.
Kelin,S.S.(1985).Hank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M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ram, K . E. (1985). Mentoring of work :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CA: Sage.
Kohlberg, L. (1981).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Moral stages and the idea of justice Lawrence Kohlberg. San Francisco: Harper and Row.
Measor,L., & Sikes, P. J.(1992).Gender and schools.London:Cassell.
O’Neil, J. M.(1982).Gender role conflict and strain in men’s lives:Implications for psychiatrists, psychologists, and other human-services providers. In K. Solomon&N.B. Levy(Eds.), Men in Transition . New York:Plenum.
Pease , A . , & Pease , B . (2001).Why Men Don’t Listen & Women Can’t Read Maps ? 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Shaffer , D . R . (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4th ed).New York:Brooks / Cole , and ITP.
Super, D. E.(1970).Work Values Inventory:Theor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Manual.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8
http://140.111.34.108/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gender/307-1.xls
http://tw.myblog.yahoo.com/ksc-890110/article?mid=692&prev=-1&next=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