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秀梅
Peng, Hsiu-Mei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地政士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A Study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sisure Boredom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朱文增
Chu, Wen-Ts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地政士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
英文關鍵詞: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boredo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8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於瞭解臺北市地政士的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情形,並探討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差異情形,以及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間的關係情形。本研究之對象為臺北市地政士職業工會成員中目前仍獨立開業或受人雇用之地政士,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方式發放問卷瞭解受試者的休閒參與現況,自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進行預試、自2015年3月1日至4月30日進行正式施測,結果發現:一、臺北市地政士較喜愛參與靜態休閒活動。二、男性地政士較女性同業更為投入休閒活動,並且高中 (職) 學歷地政士與研究所以上學歷地政士相比,在休閒參與上更為投入,健行受到年長者的喜愛。三、教育程度及每月收入會影響休閒阻礙的感知程度。四、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無聊感未達顯著差異。五、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及休閒無聊感無顯著相關;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則具有中度至低度相關。本研究建議:一、臺北市地政士地政士應多元化的參與休閒活動。二、臺北市地政士公會能夠定期舉辦活動以提高地政士之休閒參與意願。三、增加高中 (職) 學歷之地政士之休閒知識及資訊取得方法。四、降低地政士之休閒無聊感。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一、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臺北地政士的相關研究。二、增加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三、增加研究變項如不同的社會因素變項。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boredom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in Taipei city;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context variable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boredom;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boredom.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are the members of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who are independent or employed. The research is done through random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subject. Pretest was done from February 1, 2015 to February 28, 2015. Formal test was done from March 1, 2015 to April 30, 2015.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prefer static leisure activities. 2. Male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are more into leisure activities than the female counterpart. Furthermore, graduate school agents are more involv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than high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thus garnering the love of the elderly. 3.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monthly income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leisure constraints. 4. Different demographic context variables does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in leisure boredom. 5. There i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boredom; there is a very small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boredom. The research suggests: 1.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in Taipei City should be involved in diverse leisure activities. 2.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union should regularly hosts activities to increas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agents. 3.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nd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for the high school (vocational) graduates. 4. Lower the leisure boredom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Sugges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1. Use different methods to research on related studies on land administration agents in Taipei City. 2. Increase the scope of research and object. 3. Increase the research variables such as the different social factors.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地政士的沿革與現況 5 第二節 休閒參與理論與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休閒阻礙理論與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休閒無聊感理論與相關研究 29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4 第参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預試分析 4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50 第二節 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 59 第三節 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 72 第四節 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無聊感之差異分析 78 第五節 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之關係情形 8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6 引用文獻 89 附錄 97 附錄一 調查問卷 (預試) 97 附錄二 調查問卷 (正式) 101 附錄三 相關文獻之研究架構 105 附錄四 地政士相關執照 109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王梅香 (2003) 。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4a) 。地政士法。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網址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4b) 。土地法。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網址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江彥德 (2009)。高雄市柴山登山健行者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高雄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 。運動城市調查。臺北市:體委會。
    吳文銘 (2001) 。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係結構之建構與驗證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佳玲 (2003) 。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俊瑩 (2007) 。臺灣代書的歷史考察 (未出版碩士論文) 。政治大學,臺北市。
    呂建政 (1994) 。展開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教育研究,2 (33) ,21-28。
    呂淑菁 (2013)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明宗 (1988) 。人與休閒;遊憩學。戶外遊憩研究,2 (2) ,1-12。
    李枝樺 (2004) 。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美婷 (2010) 。行政院各部會員工休閒態度與休閒無聊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邢慧芬 (2013) 。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以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林明芳 (2011) 。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休閒因應策略、休閒參與和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林芯榆 (2012) 。未婚熟齡女性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思誼 (2013) 。網球運動休閒阻礙階層性與協商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勝方 (2003) 。影響警察工作疏離和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市警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周慶和 (2006) 。臺北市公立學校人事人員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清發 (1999) 。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要間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洪春昇 (2012) 。警察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嘉義縣警察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桃園市。
    許豐祺 (2006) 。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宗慶 (2008) 。國軍義務役士官兵休閒態度、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灣本島及金門外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臺北市。
    高俊雄 (1994) 。休閒參與體驗行程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 (4) ,1-12。
    高俊雄 (1999) 。臺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臺北市:桂魯。
    高樹藩 (2003)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市:正中書局。
    張少熙 (199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玉玲 (1998) 。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秀慧 (2001) 。國中生刺激尋求動機、休閒意願、休閒無聊感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俊一、許建民 (2012) 。原住民老年人的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體育學報,45 (3) ,247-260。
    張春興 (1983) 。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澤君 (2011)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鴻鑑 (2013) 。醫療單位工作人員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與休閒利益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明新科技大學,新竹市。
    許建民 (1999) 。休閒活動形式與國小學童知覺能力、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體育學院,桃園縣。
    許吉雄 (2007) 。臺北市天母古道使用者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建民 (2001) 。國小學童休閒內在動機、休閒知覺自由與休閒無聊感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1,115-124。
    許義雄 (1980) 。休閒的意義、內容及方法。體育學報,2,27-28。
    連婷治 (1998) 。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淑湘 (1999) 。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休閒同儕關係、休閒活動選擇與休閒無聊感之形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陳南琦 (2000) 。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靖宜 (2004) 。桃園地區國民中學教師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臺北市。
    黃立賢 (1996) 。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章展 (2002) 。休閒阻礙階層模型的探討─量化實證研究。國科會九十三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NSC90-241-H-126-001-SSS。
    曾國晃(2009),南投縣國小女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休閒運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興大學,臺中市。
    楊宏志 (1989) 。遊客行為與森林遊樂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民旅遊阻礙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大學,臺北市。
    楊敏玲 (1996) 。無聊與青少年偏差休閒行為。測驗與輔導,137,2830-2833。
    楊馥如 (2011) 。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謹杓(2006)。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董治國 (2012)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外事專勤人員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專勤事務第一大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東大學,臺東縣。
    詹惠吟 (2014) 。職場女性藉由休閒參與創造第二專長之偏好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央大學,桃園市。
    趙善如 (1995) 。我不要黯淡無光的青春期─談青少年的休閒輔導。學生輔導,39,92-97。
    劉佩佩 (1999) 。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尚正 (1979) 。土地登記代理人制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明興 (2011) 。觀光行政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移民官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賴家慶 (2011) 。空服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長榮航空公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政諭 (1989) 。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市:幼獅文化。
    簡新添 (2013) 。臺北市天母古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行為、參與動機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家弘 (1995) 。臺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大學,臺北市。
    羅明訓 (1999) 。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關勝方 (2011) 。臺中市刑事警察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lexandris, K., Carroll, B. (1997) . An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based on different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levels : Results from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cience, 19 (1) , 1-15.
    Alexandris, K., Kouthouris, C., Funk, D., & Chatzigianni (2008) .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constraints, involvement and attitudeinal loyalty among Greek recreational skiers.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 8 (3) , 247-264.
    Brent, J. R. (1975) .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 128-140.
    Brightbill, C. K. (1960) . 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Brissett, D., & Snow, R. P. (1993) . Boredom : where the future isn't. Symbolic Interaction, 16, 237-256.
    Caldwell, L. L., & Smith, E. A. (1995) . Health behavior of leisure alienated youth. Loisir et Societe, 18 (1) , 143-156.
    Crawford, D., & Godbey, G. (1987) .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 Leisure Sciences, 9, 123-124.
    Crawford, D., Jackson, E., & Godbey, G. (1991) .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13.
    Edington, C. R., Compton, D. M., & Hanson, C. J. (1980) . Recreation and leisure programming : A Guide for the professional. Philadelphia : Saundress College.
    Farmer, R., & Sundberg, D. (1986) . Boredom proneness : The development and correlates of a new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50, 4-17.
    Francken, D. A., & Van Raajj, W. F. (1981) .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Geiwitz, P. J. (1966) . Structure of boredo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ychology, 3, 592-600.
    Godbey, G. C. (1985) . Nonuse of public leisure services : A model.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3 (2) , 1-13.
    Godbey, G. C. (1994) . Leisure in your life : 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ennsylvani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Grazia, S. d. (1962) . Of time,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 :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Hamilton, J. A., Haier, R. J., & Buchsbaum, M. S. (1984) . Intrinsic enjoyment and boredom coping scales : Validation with personality, evoked potential, and attention measur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 183-193.
    Iso-Ahola, S. E., & Crowley, E. D. (1991) .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and leisure boredo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 (2) , 260-271.
    Iso-Ahola, S. E., & Weissinger, E. (1990) . Perception of boredom in leisure : conceptu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 1-17.
    Iso-Ahola. S. E., & Weissinger, E. (1987) . Leisure and boredom.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 (3) , 356-364.
    Jackson E. L.,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93) . Negoti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 15 (1) , 1-11.
    Jackson, E. L. (2000) . Will research on leisure constraints still be releva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 (1) , 62-68.
    Kando, T. M. (1980) . Leis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ransition. St. Louis, MO : The CV Mosby Company.
    Larson, R. W., & Richards, M. H. (1991) . Daily companionship in late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 : Changing developmental contexts. Child Development, 62, 284-300.
    Nash, J. (1953) . Philosophy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 . Dubuque, IA : William C . Brown.
    O’Hanlon, J. F. (1981) . Boredom : Practical consequences and a theory. Acta Psychologica, 49, 53-82.
    Perkin, R. E., & Hill, A. B. (1985)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aspects of boredom.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76 (2) ,221-234.
    Ragheb, M . G . (1980) . Interrelation 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 , 138-149.
    Ragheb, M. G., & Griffith, C. A. (1982) .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 (4) , 295-306.
    Raymore, L., Godbey, G., Crawford, D., & Von Eye, A. (1993) . Nature and proces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 an empirical test. Leisure Sciences, 15, 99-113.
    Scott, D. (1991) .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participation in contract bridge-A qualitative study of group-related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 13 (4) , 321-336.
    Vodanovich, S. J., Verner, K. M., & Gilbride, T. V. (1991) . Boredom proneness :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Psychological Reports, 69, 1139-1146.
    Weissinger, E., & Caldwell, L. L., & Bandalos, D. L. (1992) . Relation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boredom in leisure time. Leisure Science, 14, 329-341.
    Zuckerman, M. (1979) . Sensation seeking : Beyond the optimal level of arousal. Hillsdale, NJ: Erlbau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