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盧敏惠
論文名稱: 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推動之環境教育意涵及參與者角色分析
The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utreach and the Roles of the Participant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bserver: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illions Forest Plan - Planting Trees in Mongolia”
指導教授: 汪靜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氣候變遷土地沙漠化環境教育環境永續
英文關鍵詞: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lication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3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11年是聯合國的「國際森林年」,各國在各地推動「百萬森林」計畫,全球約一百個城市進行種植一百萬棵樹的全球行動。這是一個國際性的植樹活動計畫,亦是全球著名的植樹綠化活動之一,該活動同時推動環境教育、生態文化導覽與鑑賞、綠化、防沙漠化和保護文明的工作。本研究範圍為蒙古國,位處中亞洲,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森林覆蓋率低,水資源匱乏,為全球矚目的生態戰略地點之一。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推動之環境教育意涵,以及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功能分析。研究方法採取質性方法,以WHO-IDEA思議方法、深度訪談、文獻分析與參與觀察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之正確性,希冀依據嚴謹的學術方法,提供方法論以協助蒙古國推動環境教育及環境復育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推動之環境教育意涵如下:(1)從小培養種樹護樹,愛護環境的覺知及環保行動可強化永續的觀念;(2)種樹行動要確實,才能藉由可長可久的行動落實計畫;(3)提升全民正確的環境知識素養,種樹要從小苗種起才容易存活,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地方,種適當的、有經濟價值的蒙古原生樹種,種了還要照顧它至少照顧4-6年(幼年期)才會存活,這是尊重生命、尊重環境的體現;(4)培養愛護環境正確的態度,具備能力分析環境破壞後所造成的災害,及關心地方環境,並採取適宜的行動;(5)學習保護環境的技能,種植有經濟價值的樹木(生產層面),協助其製作成商品、行銷販賣獲利以改善生活(生活層面),持續種植與照顧樹木,以保護水源,照顧環境,使環境永續發展(生態層面)。

    本研究參與者之角色分析結果顯示,專家學者以客觀立場,扮演生態學者及環境教育學者雙重角色;而在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扮演上,則發揮供給者及中介者之角色功能。在研究者角色轉移上,主要建立於針對社會支持的影響層面,其中關鍵因素在於專家學者在歷程發展的觀念引導、知識傳授、價值澄清、資源提供提出具體建議之功能。研究者目前角色為桃園縣環境保護協會會長,在本研究中為中介者與接受者,經過參與式的行動研究之後,後續將成果賡續推動桃園縣石門水庫集水區植樹造林護水源運動,企盼在鄉土環境教育上產生生產、生活及生態等三方面效益。

    “The Year of Forests” has been d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during 2011. Internationally, the project of “Country-driven Million Forests” have been organized to plant one million trees in 100 cities worldwide. This is an international plan to plant trees, meanwhile this is also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world’s famous tree plant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cological & cultural tours, appreciation, greenery, anti-desertification, and civilization protecting works. Mongolia, located in Asia,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landlocked country with low forest cover, water scarcity,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world’s attention by her ecological strategic loc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Millions Forest Plan - Planting Trees in Mongolia”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lications based on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n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adopted by WHO-IDEA associated by depth interviews, document analysi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etc.
    Thi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cross-check the correctness of focus targets based on rigorous academic approaches to drive the methodology to boost Mongolia towar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sto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Millions Forest Plan - Planting Trees in Mongolia” was intended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eanings are indicated as follows: (1)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action can strengthen sustainable concepts while planting in young kids; (2) a planting trees action is turned as a long way to act to implement plans; (3) promoting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planting seeds from young age with appropriate place at right time by concerning the value of native species, while taking care of trees by 4-6 years, which should be respected for their life and reflecte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4) concerning the right culture of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with the capability to focus on disaster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concerning for the local environment to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 (5) learning the skill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know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trees planted (aspects of production), supporting them made into commodities, increasing marketing profits to improve people's lives (aspects of life), while continuous planting and caring of trees to protect the water, 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by sustainability (aspects of ecological dimension).
    The role in thi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been represented as objective stances. In addition, ecologist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layed a dual role as scholars. An involving participant in thi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ed as my role-playing, then played the roles as one of the providers with intermediary functions. My research role occurred in the transfer to build in supporting for the social impacts where the key factor was that experts and scholars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guidance, knowledge transfer, value clar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resource providers in functions. The researcher, presenting role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n Taoyuan County, was tur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s intermediaries and recipients. The results of the follow-up experiences after this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could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case of the Shimen Reservoir in Taoyuan County, retaining water catchment afforestation campaign, hoping to generate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

    摘要 i Abstract ii 碩士論文口試委員審查書 iv 誌謝 v 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界定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環境教育相關文獻 10 第二節 蒙古環境問題 19 第三節 「種十億棵樹保護地球計畫」的推動歷程及現況發展 24 第四節 「國際百萬森林計畫」推動歷程及現況發展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55 第一節 WHO-IDEA 研究思議架構 56 第二節 質性研究 60 第三節 文獻分析法 63 第四節 參與觀察法 64 第五節 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法 66 第六節 訪談資料分析及效度檢核 74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76 第一節 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之環境教育意涵分析 76 第二節 「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推動之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分析 87 第三節 「到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可能影響之分析 91 第四節 推動在蒙古種樹去─百萬森林計畫可能困難與解決方法之分析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11 中文部分 111 英文部分 115 附錄 116 附錄1 「在蒙古種樹-百萬森林計畫」之環境教育意涵 深度訪談編碼 116 附錄2 到蒙古國種樹去─「百萬森林計畫」訪談資料彙整─香港科技大學環境部大學生 132 附錄3 到蒙古國種樹去─「百萬森林計畫」訪談資料彙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138 附錄4 深度訪談時間及地點 146 附錄5 焦點團體訪談時間、地點 147

    中文部分
    360doc個人圖書館(2013)。蒙古國-維基百科。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1/10/803452_68416602.shtml
    Bazu(2012)。游牧綠藏蒙平台。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zh.nomadgreen.org/
    Badamgarav (2010)。不珍惜水資源 2020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環境資訊中心。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e-info.org.tw/node/52746
    Gantsatsral.M (2010)。恢復被遺忘的傳統 拯救畜牧業-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e-info.org.tw/2010/03/100312A.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蒙古國相關資訊。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
    http://www.mofa.gov.tw/Official/Regions/CountryInfo/57ff896a-d7f9-4d53-ad9f-da8c06258b1b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法(2010)。
    中國西部生態系統綜合評估項目組(2007)。中國西部生態系統綜合評估概要。
    內政部統計處(2013)。2012年7月底人口結構分析。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
    王嫣(2002)。國外環境教育概述。上網日期:2013 年8 月20 日,檢自:
    http://www.cbe21.com/subject/geography/html/070601/20012/200122_325.html
    王文科、王智弘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王鴻濬、康文尚(2006)。社區林業─階段性評量與未來展望。臺灣林業,32,3, 31-44。
    王鑫、周儒(1988)。環境教育的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的輝樺與設計,頁17。
    永春、王寧(2013)。蒙古國鼓勵國民植樹綠化家園-新華網。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11/c_115727437.htm
    台灣自來水公司(2014)。每人每年及每日生活用水量。上網日期:2014年5月2日,檢自:http://www.water.gov.tw/02results/res_c_main.asp?bull_id=127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2012)。社區林業。上網日期:2014年5月2日,檢自:
    http://www.forest.gov.tw/lp.asp?ctNode=3583&CtUnit=193&BaseDSD=2&mp=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9)。環境教育定義。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
    http://ems.epa.gov.tw/
    汪靜明(2000)。生物圈2號的生態省思與學習。環境教育季刊,42,8-12。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汪靜明(2009),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保育暨環境教育概念-以WHO-IDEA思議方法建構為例,台灣鮭魚與櫻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台灣海洋大學主辦。
    汪靜明(2011)。iWATER 石門水庫愛水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名揚(2007)。台灣人CO2排放成長率 冠全球-聯合報。上網日期:2014年5月2
    日,檢自:http://phyteacher.blogspot.tw/2007_04_01_archive.html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聯經。 吳鈴筑(2012)。我國環境教育新政策。樂活樂學季刊。146,4-6。
    吳鈴筑(2012)。國際環境教育發展趨勢。樂活樂學季刊。146,7-9。
    邱莉燕(2013)。「世界地球日」綠色永續獎 百萬森林計畫,在全台種下近10萬棵樹。
    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gvm.com.tw/blog_content_253.html
    林乃文(2009)。踏遍大江南北,體現自由的價值—盧銘世。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2008_story04.html
    周耘(2013)。把用掉的樹種回去-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www.wutong.org.tw/tw/sharing-knowledge/89-tree-planting.html
    基特吉勒特(2011)。蒙古國:被土地放逐的人們。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http://e-info.org.tw/node/67793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委員會(2013)。世界地球日之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
    樹木護理及種植日2013" 活動。上網日期:2013年8月20日,檢自:
    http://www.hkgnu.org/reboisement2013.htm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委員會(2014)。世界地球日之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樹木護理及種植日2014" 活動。上網日期:2014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hkgnu.org/reboisement2014.htm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1。
    張子超(2003)。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研究-政府部門環境教育目標。2003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6。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初版,揚智文化,台北。 楊明珠(2007)。日調查:溫室效應下蒙古永久凍土縮減-中央社。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25/n1913283.htm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7)。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頁12,1-10。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臺北市立師範學
    院。教育資料集刊,頁1-33。
    楊冠政(2003)。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國樞(2006)。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下冊)。台北市:五南。
    維基百科(2013)。蒙古國。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2%99%E5%8F%A4%E5%9B%BD#.E4.BA.BA.E5.8F.A3)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學富。
    劉儒淵(2002)。森林環境經營的生態考量與執行--社區林業實務。臺灣林業,28,10-13。
    劉繼和、田中實(1998)。日本中小學環境教育的發展和基本理念。外國教育研究
    1998年第4 期。
    聯合國(2012)。目標7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千年發展目標報告 2012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9)。環境署“10億棵樹運動”已植樹30億棵-聯合國新聞。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11407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9)。10億棵樹活動網站。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www.unep.org/billiontreecampaign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2)。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鑒2012,全球環境中的新興問題。上網日期:2014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unep.org/yearbook/2012/pdfs/UNEP_YB2012_Chinese.pdf
    霍文(2011)。環境問題日益凸顯 水資源短缺制約蒙古國發展-中新網。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自:http://big5.lrn.cn/media/hotspot/201111/t20111108_1022866.htm
    賴鵬智(2010)。蒙古系列1:蒙古大漠中的牲畜。上網日期:2013年9月20日,檢
    自:http://blog.xuite.net/wild.fun/blog/37602927-%E8%92%99%E5%8F%A4%E7%B3
    %BB%E5%88%971%EF%BC%9A%E8%92%99%E5%8F%A4%E5%A4%A7%E6%B
    C%A0%E4%B8%AD%E7%9A%84%E7%89%B2%E7%95%9C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2014)。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設置活動。上網日期:2014年8月20日,檢自:http://www.eqpf.org/cooltaiwan/campaign_01.html

    英文部分
    Edward R.(1974).Tufte,Data Analysis for Polities and Policy。Englewood Cliffs,NewJersey:Prentice-Hall, Inc.,p.1-2.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1993).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ofland, John & Lofland, L. H. (1984). Analysis Social Settings: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2nd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Morgan, D. L. (1988).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Merton, R. K., Fiske, M. & Kendall, P. L. (1990). The Focused lnterview: A Manual of Problems and Procedurs (2nd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almer,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Theory, practice,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 Routledge.
    Raymond Gold.(1969). 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bservation. in George McCall and J.L. Simmons, J.L. (eds.) Issues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nlo Park:Addison-Wesley,30-39.
    UNESCO-UNEP.(1976) .Belgrade Charter. Connect1(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1978). The World's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bilisi.Columbus, Ohio: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ED 179408.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Paris, France:Author.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