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鈴杰 |
---|---|
論文名稱: |
李白遊仙詩研究 |
指導教授: | 文幸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李白 、遊仙詩 、遊仙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5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遊仙詩是一種經由飛天歷山、神仙靈異景象的描寫,來表達追求長生、羡慕神仙之情的宗教題材的詩歌,爲我國詩歌中的一個獨特主題。此一主題導源於先秦、崛起於漢魏、發展於兩晉、綿延於南北朝,而唐代李白(701~762)更是繼承中的佼佼者。
遊仙詩在中古詩歌史上是足以與山水、田園、詠史諸體分庭抗禮,並對後代詩歌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初唐以前,遊仙詩之主要內容是「懷仙」,即表達想要進入神仙世界的願望。當詩人對神仙世界展開描述時,詩人自我不過是作爲一個凡夫俗子的旁觀者,游離於仙界之外,徒然表現出欣羡和傾慕。經過南北朝、初唐相對的沉積期,遊仙詩到盛唐時代更進入了它的鼎盛階段。
本文探討李白的遊仙詩,其主要有如下內容:對神仙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表現採藥煉丹、求仙飛昇的內容;抒發對現實生活不滿,揭露批判社會現實。遊仙詩是受道教影響形成的詩歌類別,李白是盛唐深受道教影響的詩人,他的遊仙詩創作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集中反映了「兼濟」與「獨善」、「出世」與「入世」、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遊仙在李白一生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正是在時代社會和李白獨特個性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了李白對遊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複雜態度。李白後期遊仙詩取得極大成就,其獨特個性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仲介作用;也正是由於其獨具魅力的個性的作用,使得李白的遊仙活動和遊仙詩的創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積極意義。李白在其遊仙詩中所發出的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自我實現的熱切呼喚,在無數讀者的心靈中激起強烈的共鳴,因爲他喊出了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的共同渴望,這才是李白遊仙的眞正魅力之所在。
一、專書類
(一)古籍(以時代先後為序)
(舊題)左丘明撰:《春秋左傳注》(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左丘明著:《國語》,台北:中華書局,1983,五版。
老子撰:《老子》(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莊周撰:《莊子》(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韓非子撰.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國家書店,1982,再版。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台北:商務印書館,1977。
漢司馬遷撰:《史記》(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注》,台北:廣文書局,1972。
漢班固撰.唐顏詩古注:《漢書》(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漢東方朔撰:《神異經》(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漢班固撰:《漢武故事》(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漢班固撰:《漢武帝內傳》(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漢郭憲撰:《洞異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漢劉向撰:《列仙傳》(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後魏酈道元注:《水經注》,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1979。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南朝宋.劉義慶著. 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1989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2。
前秦王嘉撰:《拾遺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張湛注:《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郭璞注:《山海經》(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晉干寶撰:《搜神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晉陶潛撰:《搜神後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舊題晉張華撰:《博物志》(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葛洪撰:《神仙傳》(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葛洪撰:《抱朴子》,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舊題梁任昉撰:《述異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晉葛洪撰:《抱朴子》,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唐張九齡等撰:《唐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1976。
唐歐陽詢等編撰:《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69。
唐徐堅等編撰:《初學記》,,台北:新興書局,1972。
後晉劉煦等奉敕撰:《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
宋歐陽修等奉敕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
宋王溥撰:《唐會要》,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宋計有功撰:《唐詩紀事》,台北:鼎文書局,1978,再版。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1979。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書局,1981。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元辛文房撰:《唐才子傳》,台北:世界書局,1985,五版。
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籤》,台北:世界書局,1985,五版。
(二)、近代專著 (依姓氏筆畫先後為序)
中國李白研究會編:《中國李白研究》1990~~2007年,江蘇:古籍出版社。
中國李白研究學會編:《中國李白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4。
王孝廉著:《神話與小說》,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
王國良著:《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王建章著:《歷代神仙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
王潤華編譯:《比較文學理論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
王進祥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王濟昌著:《美學散記》,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
王生平著:《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
王朝聞著:《美學概論》,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
王士菁著:《唐代文學史略》,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台北:華正書局,1989。
王運熙等著:《李白學刊》第一輯,上海:三聯書店,1989。
王運熙等編:《謝朓與李白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朱易安等著:《李白學刊》第二輯,上海:三聯書店,1989。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店,1958。
朱光潛著:《談美》,台北:德華出版社,1981。
朱光潛著:《美學、詩學與文學》,台北:康橋出版公司,1987。
朱金城.朱易安著:《李白的價值重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朱狄著:《當代西方美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安旗主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4月第一版。
安旗著:《李白年譜》,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
安旗等著:《李詩咀華-李白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4。
安旗等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上)、(中)、(下)》,成都:巴蜀書社,1990。
呂正惠編:《唐詩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
何美鈴著:《曠世謫仙李太白》,台北:莊嚴出版社,1982。
李白研究學會編:《李白研究論叢》,四川:巴蜀書社,1987。
李白研究學會編:《李白研究論叢》第二輯,,四川:巴蜀書社,1990。
李朋敘編:《李白傳》,台北:可筑書房,1991。
李澤厚著:《美學論集》,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
李澤厚主編.滕守堯著:《審美心理描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李豐楙著:《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
李豐楙著:《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6。
李豐楙著:《探求不死》,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87。
李豐楙著:《不死的探求-抱朴子》,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
李豐楙著:《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
李豐楙著:《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6。
谷風出版社編輯部著:《美學基本原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
谷風出版社編輯部著:《美學的思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肖馳著:《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杜而未著:《山海經神話系統》,台北:學生書局,1974。
杜而未著:《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台北:學生書局,1985,三版。
李繼唐:《談談李白的求仙學道》,《文學遺産增刊》十三輯所收,民五二(1963)
阮廷瑜著:《李白詩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
吳天任著:《中國兩大詩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吳正功著:《六朝美學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
周勛初著:《李白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周紹賢著:《論李杜詩》,台北:中華書局, 1975。
周紹賢著:《道家與神仙》,台北:中華書局,1970。
周次吉:《神異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
林庚著:《詩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新一版。
林惠祥:《神話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
林惠祥著:《神話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林明德著:《文學批評指間》,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9。
柯慶明著:《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
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一)》,台北:洪範書店,1987。
松浦友久著, 劉維治譯:《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
叔本華著:《愛與生的苦惱》,陳曉南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84,再版。
郁賢皓等著:《謫仙詩豪李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范鎮威著:《李白的身世、婚姻與家庭》,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胡經之著:《文藝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胡雲翼著:《唐詩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
胡菊人著:《文學的視野》,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6。
施逢雨著:《李白生平新探》,台北:學生書局,1999。
施逢雨著:《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
柳晟俊著:《唐詩論考》,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
夏敬觀等著:《李太白研究》,台北:里仁出版社,1985。
費爾巴哈:宗教的本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袁珂著:《神話論文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敏澤著:《中國美學思想史(一)、(二)、(三)》,濟南:齊魯書社,1989。
陳香編註:《歷代仙逸詩選(上)(下)》,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
陳宗賢著:《李太白詩述評》,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陳香編著:《李白評傳》,台北:國家出版社,1982。
陳文華著:《詩酒李太白》,北京:中華書局,2004。
張芝著:《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
張德璋編著:《從李白詩人體認李白其人》,台北:金華科技圖書,1988。
張成秋著:《先秦道道家思想研究》,台北:中華書局,1983。
張健著:《從李杜說起》,台北:南京出版公司,1979。
張法著:《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張步雲著:《唐代詩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張瑞君著:《大氣恢弘-李白與盛唐詩新探》,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張信國.金雅.李詠吟合著:《歐美現代主義文藝思潮新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許總著:《唐詩史(上)、(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許東海著:《詩情賦筆話謫仙-李白詩賦交融的多元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
莫洛亞著:《文學欣賞的樂趣》,李永熾譯,台北:志文出版社, 1985,再版。
莫達爾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新版。
莊嚴.章鑄著:《中國詩歌美學史》,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郭鼎堂著:《李白與杜甫》,台北:帛書出版社, 1985。
梁實秋著:《文學因緣》,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6。
揚帆主編、謝初發著:《李白的人生哲學:詩酒人生》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黃美鈴著:《唐代詩評中風格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游錢桂著:《民俗.文學.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黑格爾著.朱孟實譯:《美學(一)、(二)、(三)、(四)》,台北:里仁書局,1983。
葛景春著:《李白與唐代文化》,,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4。
葛景春著:《李白研究管窺》,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葛景春著:《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藝術探驪》,,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1。
楊辛.甘霖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楊海波著:《李白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楊文雄著:《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楊慧傑著:《詩中的李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下)》,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
賈文昭主編:《中國古代文論類編(上)、(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雷登.貝克等著,葉玄譯:《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
聞一多:《神話與詩》,台中:藍燈文化公司,1975。
廚川白村著:《苦悶的象徵》,林文瑞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84,三版。
蒲公英出版社編輯部:《比較文學導論》,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
裴斐著:《李白十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趙滋蕃著:《文學與美學》,台北:道聲出版社,1979。
趙士林著:《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概述》,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劉慶璋著:《西方近代文學理論史》,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劉述先著:《文學欣賞的靈魂》,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
劉介民著:《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0。
劉安海著:《文學創作-系統的心靈創造工程》,武昌:華中師範大學,1993。
劉憶萱.管士光著:《李白新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歐麗娟著:《唐詩的樂園意識》,台北:里仁出版社,2000。
閻國忠著:《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
鄭樹森等合編:《中西比較文學論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6。
謝楚發著:《李白的人生哲學-詩酒人生》,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
蕭文苑著:《唐詩情韻》,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顏進雄著:《唐代遊仙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顏元叔著:《社會寫實文學及其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8。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台北:里仁出版社,1981。
羅伯特.蕭爾斯著:《結構主義-批評的理論與實踐》,高秋雁譯,台北:結構出版群,1989。
蘇雪林著:《唐詩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92。
龔鵬程著:《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修訂版。
Wiffred L. Guerin等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91。
二、論文
(一) 期刊論文 (以出版先後為序)
曹樹銘:<李白清平調修辭與作法之分析>,新加坡,南大中文學報一(一二五〜一二九)1962。
孫殊青:<李白詩歌中的自然形象>,《李白詩論叢》,香港,文苑書屋,1962。
李繼唐:《談談李白的求仙學道>,《文學遺産增刊》十三輯所收,1963。
金學智:<在李白筆下的自然美>,《文學遺産增刊》十三輯所收,1963。
淩子鎏:<唐詩選本李白詩采選統計>,香港:《崇基學報》四卷一期,1964,11。
王書瑞:<略論李白作品的精神>,新加坡:《大學中文學會學報七》,1966.8。
袁金書:<泛論李白的詩>,台北:《大陸雜誌》三七卷五期 ,1968。
李正治著:<李白的釣鱉意識>,《中外文學》,第四卷第六期,1975。
喬象鍾:<李白的風格、思想特點及其社會根源<,北京:《文學評論》,1979,4。
薛天緯著:<李白遊仙醉問題初涉>,《西北大學學報》,第二期,1980。
斐斐著:<談李白的遊仙詩>,《江漢論壇》,第五期,1980。
安旗著:<從「廬山謠」看李白遊仙出世思想之實質>,《人文雜誌》,第四期,1982。
Paul W. Kroll著,蔡振念譯:<李白詩中的仙言道語>,《大陸雜誌》,第七十三卷第二期,1986.8。
施逢雨著:<李白的隱逸求仙生活>,《清華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1989。
孟修祥著:<論李白的飲酒詩>,《中國文化研究》第四期,1989。
賀秀明:<論李白山水詩的內在意蘊>,《廈門大學學報》,第四期,1989。
李豐楙著:<曹唐及其大遊仙詩-從神話與文學試作考察>,1990年12月發表於大陸唐代文學會議。
朱啟新著:<從李白詩中的酒具談漢唐的飲酒方式>,《歷史月刊》,第五十三期,1992。
余鋒:<論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原因>,《九江師專學報》,哲社版,1993.2。
李浩著:<李白詩文中的鳥類意象>,《文學遺產》,第三期,1994。
王友勝著:<李白遊仙訪道的思想契機>,《吉首大學學報》,第一期,1994.3。
葛景春著:<李白與唐代酒文化>,《河北大學學報》第三期,1994。
邱燮友:<李白詩中的仙話>,《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五期,1994.10。
孟二冬著:<論以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五期,1995。
林繼中著:<李白詩歌的悲劇精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二期,1995。
周天令著:<李白與酒>,《嘉義農專學報》第四十二期,1995。
孟二冬:<論以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五期,1995。
晁福林著:<試論春秋時期的祖先崇拜>,《陜西師大學報》(社科版),第二十四卷第二期,1995。
林繼中:<李白詩歌的悲劇精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二期,1995。
王輝斌著:<建國以來的李白研究述要>,《齊魯學刊》,第三期,1995。
傅錫壬著:<李白古賦中的神話運用>,《淡江學報》,第三十四期,1995.2。
傅紹良:<論李白人格悲劇的文化意蘊>,《晉陽學刊》,第三期,1996。
傅紹良著:<論李白人格悲劇的文化意蘊>,《晉陽學刊》,第三期,1996。
盧明瑜著:<從神話運用看李白的性格與自我象徵>,《中國文學研究》,第十期,1996.5。
龔維英著:<屈原與神仙家思想的糾葛>,《荊州師專學報》,第三期,1997。
農學冠著:<神仙文化與人類的生存信仰>,《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1997。
(荷蘭)德格魯特著:<論古代中國的巫術信仰>,龐政梁譯,《淮北煤師院學報》(社科版),第二期,1997。
李福軍著:<酒與李白詩歌藝術>,《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五期,1997。
黃任遠著:<自然神話與自然崇拜-對赫哲族神話的思考之二>,《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四期,1998。
盧明瑜著:<李白神話詩歌自我象徵之探討>,《德明學報》,第十四期,1999.3。
李星著:<李白思想的複雜性與其個性光彩>,《社科縱橫》,第二期,1999。
李星:<李白思想的複雜性與其個性光彩>,《社科縱橫》,第二期,1999。
李希運著:<論葛洪對神仙道教發展的貢獻>,《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第四期,1999。
沈美庚著:<李白詩中的仙道思想>,《天中學刊》,第十四卷第六期,1999.12。吳興勇、成麗合著:<論巫術的起源和發展>,《懷化師專學報》,第十九卷第
三期,2000。
徐紅著:<論中國早期的自然崇拜>,《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第二十一卷,2000。
唐文德著:<李白將進酒的人生境界及其他>,《語文教育通訊》第二十四期,2000。
劉峰、肖國棟著:<李白飲酒詩與酒神精神>,《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三期,2000。
史炳軍著:<秦始皇與神仙思想>,《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六卷第五期,2001。
孫時進、鄒昊平合著:<巫術心理學分析與批判>,《心理學探新》,第二十一卷第四期,2001。
張強著:<從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人與自然對話的走勢>,《南京師大學報》,第四期,2001。
李永平著:<盛唐李白的遊仙詩>,《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第十卷第二期,2001。
余和祥著:<論祖宗祭祀禮的倫理思想根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二十二卷第五期,2002。
黃永健著:<從李白的觴詠看唐代的酒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2002。
朱雪里著:<李白飲酒詩的文化闡釋>,《焦作工學院學報》(社科版),第三卷第一期,2002。
朱雪里著:<李白飲酒詩的文化意蘊詮析>,《青海社會科學》,第一期,2003。
田桂民著:<早期中國神仙信仰的形成與演化>,《南開學報》(社科版),第六期,2003。
金尚理著:<從祖先崇拜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關懷>,《復旦學報》(社科版),第三期, 2003。
姚興富著:<上帝崇拜與祖先崇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六期,2003。
徐穎瑛:<論李白和李賀的遊仙詩>,《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6。
(二)學位論文(以得學位先後為序)
許世旭著:《李杜詩比較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3。
康萍著:《魏晉遊仙詩研究》,輔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
呂興昌著:《李白詩研究》,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李豐楙著:《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關係》,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
林貞玉著:《李白文學之研究》,台灣師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莊美芳著:《李太白詩探源》,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吳淑玲著:《唐詩中的仙境傳說研究》,東海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張鈞莉著:《六朝遊仙詩研究》,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張容基著:《李白樂府詩之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麗娜著:《李白詠物詩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李艷梅著:《唐詩中月神話運用之研究》,輔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楊文雀著:《李白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以仙道神話為主體》,輔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王天麟著:《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呂明修著:《李白古風十九首研究》,輔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蔡榮凱著:《漢魏六朝道教的罪罰觀及其解罪方式》,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清俊著:《盛唐詩時空意識研究》,台灣師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孫鐵吳著:《李白詩歌中植物意象研究》,台灣師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楊靜宜著:《李白詩歌感時傷逝情懷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鄭佳倫著:《瀋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詩觀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
盧明瑜著:《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徐玉舒著:《李商隱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以仙道神話為主體》,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吳秋慧著:《唐代宴飲詩研究》,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陳燕翔著:《唐代文人遊仙詩研究》,安徽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1。
陳怡秀著:《李白五古詩中的仙道語言析論》,彰化師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魯華峰著:《唐代遊仙詩略論》,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2。
余瑞如著:《李白飲酒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李穎利著:《論唐代的遊仙詩》,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
栗春娜著:《論唐代的遊仙詩》, 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