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張瑜 |
---|---|
論文名稱: |
郭雨新與國內外台灣政治運動(1977~1985) |
指導教授: | 張炎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郭雨新 、省議會 、《快訊》 、「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 、「台獨聯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4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郭雨新自替補呂永凱擔任省參議會參議員後,開啟他個人長達二十多年的省議員生涯,這段期間內郭雨新致力於改善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地方自治等方面的問題,並且追求消弭存在於台灣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平現象,如政府部門省籍分配不均以及農民、漁民、勞工等弱勢族群缺乏生活保障等。另外,郭雨新在宜蘭地區建立起深厚的民主基礎以及和「黨外新生代」間的傳承關係,皆為促進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重要基石。
郭雨新在幾經波折下總算在1977年突破了國民黨政府對其出境的限制,完成前往美國的旅程。然而離開台灣從表象而言似乎是他與黨外運動關係的結束,甚至有可能會被解讀成對黨外人士的背叛!究竟海外時期的郭雨新與島內的黨外人士之間的聯繫是斷裂,或是延續?相較於台灣島內節節高升的反對意識,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身處海外的郭雨新又是否對島內的諸多政治事件置之不理呢?而郭雨新於海外發行的《快訊》半月刊,替海外台灣人建立了一條認識島內黨外活動的橋樑。然而《快訊》的內容幾乎都為島內的黨外人士提供,是以從《快訊》的內容,正好可以看出黨外人士如何面對政治環境詭譎莫測的1970年代後期。最後,當郭雨新挾帶著極高的聲勢前往美國,對於行之有年的美國海外台灣人團體又造成怎樣的影響?而郭雨新和這些海外台灣人團體間的關係更是本文試圖呈現的部份。
郭雨新個人及相關著作
郭雨新,《青果文集》,(台北市:台灣青果月刊社),1955年。
郭雨新,《議壇二十年》,(台北市:郭雨新),1969年。
郭雨新,《議壇縱橫集》,(台北市:郭雨新),1972年。
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台北市:前衛),1988年。
郭惠娜、許芳庭編,《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
張文隆、陳儀深、許文堂訪問,《郭雨新先生行誼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
專書
Claude Geoffroy著,黃發典譯,《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45年以後的發展》,(台北市:前衛),1997年。
王美琇編,《夢想台灣國:張燦鍙三十年的台獨運動生涯》,(台北市:前衛),1995年。
艾琳達,《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台北市:前衛),1998年。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台北市:政大歷史系),1999年。
朱德蘭,許雪姬,黃富三,吳文星,《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檔案、出版資料、報紙人名索引》,(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林義雄、姚嘉文合著,《虎落平陽?》,1977年。
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1987年。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1987年。
風雲論壇社編,《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社),1983年。
吳文星、許雪姬,《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台北市:前衛),1997年。
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記─三十五年之夢》,(台北市:前衛),1996年。
范泓,《民主的銅像──雷震先生傳》,(台北市:威秀資訊科技),2008年。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自覺與認同──1959~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市: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5年。
張炎憲、黃秀政、陳儀深、陳翠蓮、李筱峰、何義麟、陳志龍、黃茂榮,《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年。
張炎憲、溫秋芬主編,《台灣之音》,(台北市: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6年。
張炎憲、沈亮編,《梅心怡(Lynn Miles)人權相關書信集》,(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8年。
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編,《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
陳正修、王康陸、黃嘉光,《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上)》,(台北市:前衛),1991年
陳正修、王康陸、黃嘉光,《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下)》,(台北市:前衛),1991年。
陳婉真,《啊!黑名單》,(台北市:前衛),1992年。
陳銘城,《海外台獨四十年》,(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年。
陳銘城,《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台北市:前衛),2000年。
陳佳宏,《海外台獨運動史:美國「台獨」團體之發展與挑戰:50年代中至90年代中》,(台北市:前衛),1998年。
陳世宏、張建隆主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台北縣:國史館),2000年。
黃富三,《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檔案與口述歷史》,(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蔡同榮,《我要回去》,(高雄市:敦理),1990年。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台北市:前衛),1988年。
陶五柳,《彭明敏旋風》,(台北市:大村),1995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小組,《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台北市:時報),1999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小組,《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市:時報),1999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小組,《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台北市:時報),1999年。
陳世宏編,《楊青矗與美麗島事件》,(台北縣:國史館),2007年。
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7年。
游錫堃,《民主路.鄉土情》(宜蘭羅東:作者自印),1989年。
薛化元等,《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蘇瑞鏘,《戰後台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台北縣:稻鄉),2005年。
史料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十次大會特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0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2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二屆臨時省議會第一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4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二屆臨時省議會第四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6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一屆省議會第一次大會專輯》,1959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二屆省議會第四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2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二屆省議會第五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2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三屆省議會第一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3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三屆省議會第三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4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三屆省議會第六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6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三屆省議會第十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8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四屆省議會第一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8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四屆省議會第二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9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四屆省議會第六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71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四屆省議會第七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71年。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第四屆省議會第九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72年。
期刊論文
王震寰,〈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二卷一期,1989,頁71-116。
宋江村,〈黨外政治體質的蛻變──黨外運動的反省與整合〉,《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社出版,1983,頁15-19。
張炎憲,〈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轉折〉,《邁向21世紀台灣國家論文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1。
黃富三,〈國民政府威權統治的轉捩點──美麗島事件的歷史意義〉(未刊稿),收錄於「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國際研討會,1999.4.1-2.,頁1-40。
薛化元:〈中央民意代表延任與台灣本土政治精英的態度:以「五龍一鳳」為中心(1950-1969)〉,《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研討會論文》,台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9年。
瞿海源,〈探討台灣社會運動組織分裂與多元的現象〉,《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台北:自立晚報,1992,頁255-278。
學位論文
古淑芳,《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沈亮,《梅心怡(Lynn Miles)與台灣政治犯救援運動(1971-1984)》,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9。
吳介民,《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1980》,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吳煥章,《台灣民主轉型之結構與策略互動分析(1949-1997)》,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
李肇悅,《台灣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何振盛,《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個發展途徑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林婉蓉,《相片與集體記憶初探──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1999。
林佳龍,《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1983-1986)》,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唐怡德,《從黨外到民進黨的政治抗爭策略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張佑宗,《民主轉型與台灣政治文化的變遷──一九八○年代》,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張文隆,《郭雨新與戰後台灣黨外民主運動》,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雪雲,《我國新聞媒体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陳嘉宏,《階級結構的轉型與台灣政治反對運動(1950-1993)》,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孟元,《台灣一九八○年代黨外運動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陳益倫,《民進黨派系發展之研究》,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陳郁馨,《臺灣主要報紙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黃家興,《民進黨提名制度與黨內派系》,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劉念夏,《民主轉型期反對黨政治抗議行為之研究──以民進黨為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潘啟生,《台灣地區政治抗爭之研究(1977-1988) 》,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蔡裕仁,《黃信介與戰後台灣民主運動》,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
顏志榮,《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經驗:一九七二─一九八三》,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顏志榮,《光復後台籍民選精英政治反對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報章雜誌
《公論報》
《中國時報》
《台獨月刊》
《自立晚報》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