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婉如 |
---|---|
論文名稱: |
《公論報》與戰後初期台灣民主憲政之發展(1947~1961) |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Wu, Wen-Hs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5 |
中文關鍵詞: | 公論報 、戰後初期 、台灣戰後 、民主憲政 、李萬居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01 下載:19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緒論〉:《公論報》秉持民主、自由、進步的辦報信念,創刊後成為台灣代表性民營報紙,不但銜接了中國自由派知識份子辦報的餘續,亦為台灣戰後自由報業開創另一新局。在此期間,該報佔有怎樣的地位?有何具體表現?另一方面,1947年憲法施行,然而,隨著國共內戰擴大、政府遷台,國民黨政府為鞏固政權,對抗共黨侵略,乃藉由非常時期的名義,逐步建立威權統治。對此變局,當時自由派輿論界,基於維護民主憲政的理念,該如何對應?言論內涵為何?有無局限?其中不乏許多問題值得深究。以上是本文的研究動機。
第二章〈《公論報》的創立與經營〉:《公論報》的發展狀況可分為三期。1.前期(1947~1951);2.中期(1952~1956);3.後期(1957~1961)。最能代表《公論報》言論立場的是每日的社論,除社長李萬居對之具主導性外,總主筆倪師壇亦為重要人物,倪師壇被捕後,若干與李萬居親近的青年黨人如朱文伯、張希為等曾執筆數篇,專論方面則常登出謝漢儒等民社黨人士之文,後來因為組黨運動,該報更與《自由中國》核心人士如雷震、殷海光,及青年黨、民社黨、無黨派組黨人士十分接近,至雷案後,則明顯與《民主潮》及《民主中國》兩份在野黨黨刊連成一氣。
第三章〈《公論報》對自由民主之基本主張〉:《公論報》相當崇尚自由主義,在政治主張上,始終堅持民主憲政的價值,鼓吹法治人權,具有濃厚政治自由主義的色彩。在此理念下,該報對於反共問題,亦自然形成「民主反共」的態度。「民主反共」意謂著基於民主憲政的信仰所以反共,反共的必要性根植於民主憲政之存立,實現民主憲政才是最終目標。
第四章〈《公論報》與憲政發展〉:第一節談行憲問題。《公論報》創刊之初正逢行憲,該報一再呼籲必須依照程序盡早行憲。另一方面,行憲亦意謂著民主政制的推行,該報十分著重人民行使政權的意義,對於以黨領政的訓政抱持否定的態度。
第二節談言論自由問題。該報非常強調言論自由之重要性,尤其注重批評自由。該報並不贊成出版法,認為如果出版法必須存在,必須著重在積極鼓勵的意義,至1958年時,內政部不顧反對,提出出版法修正案,乃引起海內外輿論的軒然大波,《公論報》在此論戰當中為反方要角,大力駁斥修正案。至於書刊查扣問題,由於查扣書刊並無法例可循,該報則直指其違法與違憲,但其抗議雖烈,卻無法產生實際上約束力。
第三節談修憲與總統三連任的問題。1947年行憲後,修憲爭議不斷,關於部份國代為擴大職權而蘊釀修憲的問題,該報則大加躂伐,強調憲法不可輕易修改。然至1959年第二任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之際,該報立場卻變得十分艱難,該報只有登出專文,表示總統三連任勢在必行時,必須以合法途徑修憲以達連任目標,但中央仍由大法官解釋國代總額的方法,使蔣中正連任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對此結果,該報雖表遺憾,卻不敢公開反彈,可見當時自由派輿論在言論上的底限。
第五章〈《公論報》與地方自治〉:第一節談《公論報》對地方自治之倡導。該報自始即定義自己為「地方性」的報紙,社長李萬居更長期擔任省議員,因而該報極重視自治議題。行憲之初即一再要求台灣的地方自治須盡快實現。同時,該報亦十分注重地方均權的概念,曾再三呼籲地方均權是時代潮流,要求政府必須改變中央集權的傾向。
第二節談地方議會職權問題。1951年底臨時省議會成立,該報期許議會增強監督功能,然而,各級政府始終漠視議會職權尤其是議決權乃是事實,該報則呼籲當局實行自治必須尊重議會議決權,不可濫事修改議會決議之單行法規。另一方面,該報十分重視議會言論自由,50年代後期,政府控制議會言論企圖益加明顯,該報對此嚴加批判,卻始終不為當局接受。
第三節談地方選舉問題。該報自始十分強調「自由競爭」之重要性,反對政府給予任何干涉,然而隨著當局的控制逐漸加強,地方選舉隨之出現問題。迨至1957年舉行地方選舉,在野黨及無黨派人士開始串連,召開選前座談會與選後檢討會,選舉監察問題成為討論的重心,該報與之呼應,並將希望寄託於1958、1959年地方自治法規的修訂。1960年的地方選舉依舊弊端百出,自由派人士的不滿達至高點。
第六章〈《公論報》與組黨運動〉:1957年以後,組黨的想法已隨之勃興,《自由中國》推出多篇鼓吹反對黨之文章,掀起輿論風潮,此時《公論報》亦積極呼應。至1960年,蘊釀多時的組黨運動乃正式展開籌組工作。《公論報》社長李萬居係新黨重要人物,《公論報》因而成為反對黨機關報,針對組黨問題,展開一系列專訪,積極宣傳推廣。
但是9月4日卻發生了雷震案,第二節主要談雷案發生後,《公論報》對政府處置措施的批判。另一方面,10月初雷案初審判決宣布,雷震等人皆被判重刑,《公論報》更登出多篇文章,為雷震等人申辯,其中登出作者名為望天的三篇文章,內容犀利,直指警總所控罪名乃是「莫須有」之罪,因此遭警總以「侮辱公署,觸犯刑章」移送法辦。11月以後《公論報》因本身官司問題,對雷案不再多所論述,隔年3月1日即宣告停刊。
參考書目
(依編著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報紙
《大公報》
《中央日報》
《公論報》
《台灣新生報》
《民族晚報》
《民報》
《自立晚報》
《星島日報》
《徵信新聞報》
《聯合報》
二、期刊
《人間世》
《民主中國》
《民主潮》
《自由中國》
三、官書
《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
《台灣省議會公報》
四、專書與論著
Brian McNair著,林文益譯:《政治傳播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1月再版。
Isaiah Berlin著,陳曉林翻譯:《自由四論》,台北:聯經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John Gray著,傅鏗、姚欣榮譯:《自由主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5月初版)。
卜幼夫:《台灣風雲人物》,香港:新聞天地社,1962年。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初版。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61年。
王文裕:《李萬居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王麗美:《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1994年7月初版。
左舜生:《左舜生選集(政論集)》,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1968年元月初版。
民族文化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編:《自由中國名人實錄》,台北:民族文化出版社,1953年。
朱文伯:《朱文伯回憶錄》,台北:民主潮,1985年。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初版三刷。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年1月一版。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7月初版。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3月台灣版。
呂光等:《中國新聞法概論》,台北:正中,1961年4月台三版。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87年10月初版。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社,1993年3月修正版。
阮毅成:《八十憶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11月初版。
周世輔、周陽山:《國父思想》,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8月三修訂初版。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年10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朝陽大學法律評論社,1977年8月重訂卅二版。
林紀東等編:《新編六法全書》,台北:五南,1992年11月修訂版。
海耶克著,殷海光譯:《到奴役之路》,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8月初版。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1988年10月九版。
張佛泉:《無法出讓的權利》,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711月初版。
張佛泉:《憲法與人權》,台北,商務出版社,年月出版。
張忠棟:《胡適五論》,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0年8月三版。
張忠棟:《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年12月一版。
張炎憲等編:《台灣近代名人誌》,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月。
張健生:《良心話》,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63年12月初版。
戚長誠:《新聞法規通論》,台南:僑光,1966年11月。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10月台初版。
陳明通:《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12月。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月版。
陳國祥、祝萍:《台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0月。
陳儀深著:《《獨立評論》民主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5月初版。
陶百川:《困勉強狷八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8月初版。
陶百川:《知識份子的十字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年5月初版。
陶百川:《為人權法治呼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年6月初版。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81年3月三版)。
曾虛白:《曾虛白自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月初版。
黃朝琴:《我的回憶》,台北,黃陳印蓮出版,1981年12月初版。
黃順興:《走不完的路─黃順興自述》,台北:自立晚報,1990年。
楊瑞光:《珠沉滄海─李萬居先生傳》,台北:文海,1968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1968年12月,第2版。
楊錦麟:《李萬居評傳》,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葉明勳:《滌去的陰影》,台北:財團法人大同文化基金會。
葉明勳:《憶事懷人》,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雷震:《第一個十年(雷震日記)》,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初版。
雷震:《雷震日記》,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初版。
管歐:《地方自治》,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初版。
劉建明主編:《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9月出版。
蔣勻田:《民主的理想與實踐》,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5月初版。
蔡崇憲:《鑼聲若響》,台北:作者自印,1983年11月初版。
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0月初版。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1994年3月初版。
鄭梓:《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台中,作者自印,1993年5月增訂二版。
蕭公權:《憲政與民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12月初版。
賴光臨:《七十年中國報業史》,台北:中央日報社,1981年3月初版。
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11月出版。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謝東閔:《歸返》,台北:聯經,1988年8月初版。
謝漢儒:《(1948-1952)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台灣省參議會與我》,台北,唐山出版社,1998年月出版。
謝漢儒:《民間對國是問題之意見》,台北,作者自印,1988年出版。
五、論文
王凌霄:《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吳兆鵬:《台灣省參議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吳純嘉:《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中央大學歷史所碩論,1999年7月。
呂婉如:〈一九五○年代台灣新聞出版政策之形成與輿論─以《公論報》之議論為例〉,收錄於《第六屆全國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討論會會議論文集》(下冊),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00年5月。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遷台前後的改造與創新(1949-1952)〉,《近代中國》,第87期,1992年2月。
沈雲龍:〈沈雲龍遺作:初到台灣〉,《傳記文學》,第51卷第6期。
沈雲龍:〈追懷我的朋友李萬居〉,《八十年代》,第1卷第5期,1979年10月。
沈雲龍:〈陳儀的為人、為政及治台班底〉,《傳記文學》,第45卷第2期。
洪桂己:〈光復以前之台灣報業〉,收入李瞻主編,《中國新聞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9月初版。
耿瀑志,〈介紹國際新聞學會對台灣新聞自由的報告〉,《自由中國選集三─言論自由》,台北:八十年代,1979年。
陳儀深:〈自由主義的兩種類型──《獨立評論》與《自由中國》的比較〉,《中國論壇》,第31卷第1期,1990年10月。
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1994年6月,頁244。
楊淑梅:〈光復初期台灣的社會精英(1945-194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葉明勳:〈光復以來的台灣報業〉,《中央日報》,1957年3月12日,第四版。
廖風德:〈台灣光復與媒體接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1995年5月)。
蔡茂寅:〈地方自治之基礎理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
薛化元:〈「自由中國」「反對黨」主張的歷史考察〉,《台灣風物》,第45卷第4期,民國84年12月。
薛化元:〈「自由中國」雜誌自由民主理念的考察─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研究〉,《台灣史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4年6月。
薛化元:〈中華民國憲法藍圖的歷史演變─以行政權為中心的考察〉,《現代學術研究》,第8期,民國86年9月。
薛化元:〈台灣自由主義者對國家定位思考的歷史探討─以雷震及「自由中國」為例〉,《台灣風物》,第48卷第1期,民國87年3月。
薛化元:〈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1960):以反對黨問題為中心〉,《思與言》,第34卷第3期,民國85年9月。
薛化元:〈從「反共擁蔣」掛帥到人權意識的抬頭─「自由中國」與執政當局互動關係的一個歷史考察〉,《法政學報》,第5期,民國85年1月。
薛化元:〈從反共救國會議到陽明山會談(1949-1961):對朝野互動的一個考察〉,《法政學報》,第7期,民國86年1月。
薛化元:〈戰後台灣西憲主張的歷史考察〉,
薛化元:〈選舉與台灣政治發展(1950-1996)──從地方自治選舉到總統直選〉,《近代中國》,第135期,2001年2月,頁35。
羅敬典:〈台灣報業發行〉,《報學》,第1卷第3期,195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