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碧卿
論文名稱: 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社會空間
指導教授: 吳進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釋迦台東平原社會網絡社會空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02下載:1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台東平原為範圍,探究其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釋迦產地的原因。並以農業糧食鏈為研究概念,說明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特色,及其呈現的社會空間。
    1980年代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發展,是農民在本地二、三級產業就業機會不多、交通獲改善的情形下,考慮市場需求、自然環境、其他縣市的優勢果樹等,最後根據農作物比較利益之下的選擇。而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新品種的發現、栽培技術的創新,則降低天災、交通不便、勞動力不足所帶來的限制,造成釋迦栽培面積迅速擴張,使其成為全台釋迦栽培最為集中的地區。
    由於台東平原是釋迦栽培的集中地,使釋迦農與釋迦農、農改場間具有非貿易性相依的連結,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獲得創新的技術、訊息,整個台東平原釋迦產區有共同的學習過程,形成一個集體學習的學習型區域,而此種在地性的互動集體學習所形成的優勢,難以被其他自然環境適合釋迦生長的縣市取代,因此成為台東釋迦產業在自然環境以外的另一項優勢。
    釋迦栽培的出現代表受國家力量影響的農業活動—鳳梨、甘蔗,轉變成受到市場經濟影響下的農業活動。為使釋迦產銷活動順利進行,個別農人和產銷班必須各自運用其社會網絡資源,獲得產銷過程中的各種訊息與支援,並以之建立與農糧鏈成員間的合作關係,產、銷活動才得以順利進行。
    農業投入方面:個別農人與肥料行、生產資材行、農藥行、種苗行等單位的互動落實在地表上,展現的是以鄉鎮為範圍的社會空間;產銷班的生產規模大,可與外縣市廠商合作,故社會空間擴及台東縣以外的地區。
    農場生產所需的勞力方面:主要來自家人,主要是因為工資高,農人希望自行吸收工資成本,必要時才雇工、換工。台東平原的雇工主要來自初鹿地區,雙方形成跨區域分工的合作關係,釋迦農的社會空間已不再限於所在的鄉鎮。
    糧食消費方面:釋迦農的產、銷常因應消費者需求而改變,如:裝箱方式、使用套袋以減少農藥的噴灑、推行吉園圃認證、生產履歷的制度。換言之,生產怎樣的產品,農民不再是唯一的主導者,必須適切回應在農業糧食鏈尾端的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要求,才能在眾多相似產品中脫穎而出。
    果品配送方面:與釋迦農有合作關係的貨運業者都在台東平原上,其形成的社會空間以台東平原為範圍。
    釋迦產出後,可販售鮮果或加工品。釋迦加工品的大宗為釋迦冰品,斑鳩產銷班和地區農會為區隔市場,分別有鳳梨釋迦和釋迦的冰品工廠可以生產,主要銷往地區農會的各超市或各觀光景點。鮮果的運銷則透過行口或攤商銷售、傳真或網路訂購再宅配到府、經貿易商販售到海外地區等方式。
    與釋迦農有合作關係的銷售單位,可依其所在位置分成兩大類:其一,產地(台東平原),包括產地市場、省道旁的攤商、東農超市等,與釋迦農的買賣關係形成以產地為範圍的社會空間。其二,台灣西、北部、海外地區,包括行口、貿易商、宅配到府等,與釋迦農的買賣關係形成超越產地的社會空間。
    上述產銷過程中,不論個別釋迦農或產銷班都將其產、銷活動鑲嵌於其既有的社會網絡之中,以便降低尋找過程中的成本、獲得較值得信賴的產銷連結。但個別釋迦農與產銷班的運銷社會空間有所差異,此即反映出支持個別農人與地區農會產銷班完成運銷的社會網絡之不同,前者主要靠地緣、血緣形成的社會網絡支持,後者對內可運用班員原有的地緣、血緣等社會網絡資源,對外可獲得農政單位、地區農會等社會網絡的支持,因此,其銷售社會空間較廣。
    然而,在全球化的時代,個別農人以地緣、親友關係建立起來的合作對象,無法與海外運銷所需的各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唯有透過產銷班可結合更多社會資源,讓農民只需單純生產,而行銷、運輸、資金流通等工作有其他企業化的組織可以代勞,才有可能拓展海外市場。目前產銷班海外運銷雖然可以順利進行,但仍屬剛起步階段,而且只靠部分產銷班負責提供貨源,在訂單量增加的情況下,恐有貨源不足的疑慮。如何整合全台東地區釋迦農,提供一個合作的機制,將是未來持續辦理外銷活動可以努力的一個方向。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研究概念與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台東平原的農業環境背景12 第一節 台東平原的自然環境12 第二節 台東平原的人文環境21 第三節 影響釋迦產業興起的環境背景31 第四節 小結37 第三章 台東平原釋迦栽培管理的特色39 第一節 釋迦品種的選育39 第二節 釋迦的農業投入與栽培管理44 第三節 釋迦農栽培管理過程中的人際互動59 第四節 小結72 第四章 台東平原釋迦運銷的特色73 第一節 釋迦的運銷過程73 第二節 釋迦農運銷過程中的人際互動85 第三節 釋迦農對運銷方式的選擇96 第四節 小結100 第五章 結論102 參考文獻106 附錄111 圖 次 圖1-1 2003年各縣市釋迦種植面積統計圖1 圖1-2 2003年各縣市釋迦產量統計圖2 圖1-3 台東縣釋迦產量及種植面積佔全國比例變遷圖2 圖1-4 台東縣歷年釋迦種植面積變化表4 圖1-5 農業糧食鏈的內涵10 圖1-6 受訪釋迦農的空間分布11 圖2-1 台東平原位置圖13 圖2-2 利嘉溪沖積扇圖14 圖2-3 斑鳩、台東市氣候圖15 圖2-4 颱風路徑圖16 圖2-5 台東平原水圳灌溉範圍圖23 圖2-6 卑南上圳灌溉範圍圖23 圖2-7 1995年台東平原土地利用圖25 圖2-8 1955~2003年台東平原主要果樹種植面積變化圖30 圖2-9 1981~2000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與每人每年糧食供給量關係圖31 圖2-10 台東縣歷年各級產業變遷圖33 圖3-1 C06 個案的產期調節模式示意圖50 圖3-2 2002年台東平原各地釋迦產量變化52 圖3-3 A04 授粉期間一日時空路徑圖55 圖3-4 釋迦栽培技術的發展歷程與釋迦面積變化關係57 圖3-5 釋迦種苗來源空間示意圖60 圖3-6 台東平原釋迦農雇工與換工的社會空間示意圖63 圖3-7 台東平原釋迦農購買農藥的社會空間示意圖65 圖3-8 釋迦農購買紙箱的社會空間示意圖66 圖3-9 台東平原釋迦農生產過程關聯模式圖71 圖4-1 農人寄行口的運銷通路75 圖4-2 農人賣給批發商的銷售管道75 圖4-3 農人賣給零售商銷售管道75 圖4-4 農人賣給產地市場行口的銷售管道76 圖4-5 台東地區農會釋迦的運銷管道80 圖4-6 2005年台東地區農會釋迦銷售管道比例圖83 圖4-7 農會釋迦加工生產與銷售管道84 圖4-8 斑鳩產銷班冰品加工廠與銷售管道84 圖4-9 產銷班集貨場空間分布圖86 圖4-10 台東地區農會釋迦運銷空間示意圖 (以2006年釋迦運銷各行口為例88 圖4-11 台東鳳梨釋迦海外運銷空間示意圖 (以2005年運銷情形為例)90 圖4-12 地區農會產銷班運銷過程的社會空間91 圖4-13 台東平原釋迦農運銷過程的社會空間94 圖4-14 台東平原釋迦農與貨運行社會空間圖96 表 次 表1-1 2004年台東縣各鄉鎮釋迦產量與種植面積5 表2-1 台東平原各沖積扇特性14 表2-2 台東與台灣各地平地氣溫比較表16 表2-3 台東與台灣各地降雨量比較表16 表2-4 台東平原主要河川流量表19 表2-5 1959~1979年間在台東縣誘發焚風之侵臺颱風19 表2-6 1989~1993年台灣東部焚風個案一覽表20 表2-7 台東平原主要水圳比較表22 表2-8 台東主要對外鐵公路興建時間表24 表2-9 台灣省公路局台東站行車時刻表32 表2-10 國光號行車時刻表33 表2-11 1986年台東縣各鄉鎮市工商業場所單位經營概況34 表2-12 台東市與卑南鄉工商業場所單位數及員工人數變動34 表2-13 釋迦的環境條件要求與台東平原自然環境的比較表36 表2-14 1984~1985年台東地區主要果樹損益表37 表3-1 番荔枝(釋迦)的產期調節模式48 表3-2 鳳梨釋迦的產期調節模式48 表3-3 1989~1993年台東焚風月份統計表50 表3-4 各品種釋迦授粉時間53 表3-5 台東平原釋迦農年中工作曆57 表3-6 1997年番荔枝每公頃生產成本58 表3-7 1992年鳳梨釋迦每公頃生產成本58 表3-8 台東地區釋迦農不同運銷方式的資材成本比較表65 表4-1 2006年台東地區農會產銷班銷售各縣市行口數量77 表4-2 2004年台東鳳梨釋迦試銷新加坡不同運輸方式比較表79 表4-3 2005年台東地區農會外銷鳳梨釋迦數量79 表4-4 2004~2006年青果社東台分社釋迦運銷台北果菜市場的數量81 表4-5 台東地區農會歷年用於加工的迦釋量83 表4-6 加入產銷班農人基本資料表97 表4-7 未加入產銷班的農人基本資料表99

    一、論文、期刊:
    王惠汝(2005),《楠梓加工出口IC封測產業群聚現象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王韻秋(1985),〈台灣的農地利用〉《台灣銀行季刊》36(1):261~381
    古關喜之(2007),《以農糧體系探討台灣果樹農家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以香蕉、芒果、高接梨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江瑞拱(2001),〈台東鳳梨今昔〉《農業世界》214:68~73
    余欣芳(2006),《龍潭地區茶產業的行動者網路分析》,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李卓穎(2004),《東方果實蠅對番荔枝經濟損失之分析》,
    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勳(2002),《不同時期剪枝及溫度對番荔枝開花之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木(1981),〈台灣鳳梨事業之回顧與展望〉《台灣銀行季刊》,32(1):233~261
    李建勳、楊正山,(2004)〈鳳梨釋迦果實保鮮技術之研究〉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5:29~40
    沈文福(1973),〈卑南溪河口地區之地理研究〉
    《台東師專學報》,第一期,頁293~344
    林信利(2002),《屏東縣林邊鄉產業景觀轉變歷程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林國榮編著(1995),《番荔枝(釋迦)產銷技術》,台東: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林宗然(1967),〈台東農場的進步實績〉《台糖通訊》42(13):10~12
    林國榮、陳孝全(2004),〈台東鳳梨釋迦外銷新加坡評估〉
    《台東區農業專訊》47:21~25
    林國榮(2005),〈台東鳳梨釋迦走出去〉《農友月刊》55(6):14~18
    林國榮、李珠連(2000),〈台東縣鳳梨產業之興衰〉
    《台東區農業專訊》第34期,23~26
    林萬輝(1968),〈台東糖廠自營農場石礫地甘蔗鳳梨輪作制度〉
    《台糖通訊》43(3):9~11
    邱俊霖(2003),《卑南平原之農業區域特性與鄉土地理教育》,
    國北師社會科教育學系碩論。
    孟祥瀚(1988),《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論。
    林伍生(2006),《以產品生命週期觀點探討番荔枝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明村個案農場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士程、何坤耀(1995),〈果實套袋技術〉《農藥世界》148:33~39
    范兆燻(1988),《台灣東部農業氣候資源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論。
    周瑞隆(1974),〈台東三角洲平原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基礎〉,
    《台東師專學報》,第三期,頁1~29。
    周瑞隆(1975),〈台東三角洲平原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台東師專學報》,3:296
    柯志明(1991),〈台灣農民的分類與分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107~150
    施長安(1994),〈台灣後移民族群的文化地景—屏東、花蓮、知本、台東的外省農莊〉《空間》63:91
    施添福 (1995),〈日治時期台灣東部的熱帶栽培業和區域發展〉,
    台灣史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
    郭嘉樹(2007),〈延長番荔枝產期的新方法〉《豐年》57(10):63~64
    陸之琳(1951),〈東部台灣農業生產問題的面面觀〉《台灣農林月刊》5(9):14~20
    陳秋仁(1985),〈台灣番荔枝(釋迦果)產銷枝經濟研究〉
    《農業金融論叢》,13:195~197
    陳榮波(1964),〈台東縣之農業利用〉《台灣銀行季刊》17(2):262
    陳榮波(1965),〈台東縣之農業經營型態〉《台灣銀行季刊》16(4):269~305
    陳秀芬(1985),《彰化平原鮮食葡萄栽培的擴散》,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陳奕先(2007),《從資源共享的角度探討地方產業之經營:以新港洋桔梗和大社、燕巢印度棗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陳紫娥(2002),〈卑南溪河谷沖積扇之自然環境、土地利用與土石流之研究〉,
    《地理學報》32:89~104,台灣大學地理資源學系出版。
    陳悅芬(1996),《台灣東部地區焚風的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基、傅緝明(1953),〈台東糖廠鳳梨業務(上)〉《台糖通訊》19(4):2~12
    陳青華(2007),《桃園印刷電路板(PCB)產業群聚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陳禹芳(2004),《產業群聚現象之研究----以製藥產業與生物技術產業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黃瓊慧(2001),《屏東平原農業土地利用的轉變:1950-1990年代-以蓮霧、檳榔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論。
    黃福祥(2004),《鳳梨釋迦採收後低溫儲藏與外銷可行性之探討》,
    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秀吟(1998) ,《玉井鄉芒果產業之地理研究---專業生產區的形成與運作機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楊正山(2005),《人工授粉對番荔枝及鳳梨釋迦著果之影響》,
    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欣怡(2000),《鳳梨釋迦及數種番荔枝果實採收後生理與儲藏之研究》,
    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麗娟(2002),《大樹鄉荔枝產業發展歷程與經營特性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張淑媚(2007),《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限制與社會資本的關係—以彰化縣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楊淑君(1996),《台灣沖積扇之地形學研究---以花東、蘭陽、高屏、陳有蘭溪等溪谷平原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楊正山、陳美蓉,(2001),〈由產銷班運銷看番荔枝產業〉
    《農業世界雜誌》,210:74~79
    楊正山(2004),〈番荔枝新品種台東一號之育成〉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5:9~28
    楊正山(2005),〈番荔枝與鳳梨釋迦之人工異花授粉作業〉
    《農業世界》268期:10~17
    蔡清寬(1997),《屏東隘寮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土芒果專業區之形成機制與族群經營特性》,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蔡雨汝(2007),《從產銷關係探討宜蘭地區金棗產業的經營變遷》,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論
    廖允伶(1992),〈台東縣利嘉溪沖積扇土地利用之變遷〉,
    《社會科教育學刊》,第二期,頁1~68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
    鄭全玄(1993),《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賴明村(2006),《不同施藥方式對番荔枝冬期果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防治效果及經濟效益之評估》,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 振(1989),〈卑南上圳通水試灌與營運管理〉《農田水利》,36(1):59-60
    謝進來(1991),《番荔枝(釋迦)斑冥蛾之生態與防治》,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研究所博士論文
    戴育桐(1970),〈台灣東部河川地之改良及經營方法之探討〉,
    《台銀季刊》,21(3):195~201
    戴聰敏(1998),〈台東釋迦大有看頭〉《豐年》48(4):4

    顏碧吟(2003),《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以屏東平原蓮霧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蘇婉菁(2002),《剛山區螺絲帽業時空發展歷程與產銷網絡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所碩論。
    蘇東生(2005),《番荔枝產銷班經營效率及策略之研究》,
    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
    謝繼昌(1975),〈埔里盆地道蔗雙作農村勞力之鳩集〉,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 143~166。
    邊泰明、麻匡復,(2005),〈南港軟體園區產業群聚與制度厚實〉《地理學報》40:45~67,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二、專書:
    王世慶(2001),《台東縣史開拓篇》,台東市:台東縣政府
    台糖公司(1976),《台糖三十年》,台北:台灣糖業公司
    台糖公司(1996),《台糖五十年》,台北:台灣糖業公司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2003),《鳳梨釋迦》,
    台東:行政院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2000),《番荔枝栽培手冊》,
    台東:行政院農委會農業改良場
    台東縣政府(1985),《台東縣綜合開發計畫(中)課題與對策》,
    台東市:台東縣政府
    台東農田水利會(1990),《台灣省台東農田水利會誌》,台東:台東農田水利會。
    李玉芬等(2003),《成功鎮志地理篇》,頁239~257。
    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報社
    林朝棨(1957),《台灣地形》,台北:台灣省文獻會。
    東開處(台灣東部土地開發處)(1961),《台灣東部河川地開發勘查規劃報告書》,
    台灣東部土地開發處。
    省東開會(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1971),《台灣東部開發建設研究報告》,南投: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
    施添福(2002),《關山鎮志(下)》,台東縣關山鎮:台東縣關山鎮公所。
    戚啟勳(1978),《台灣八十年來之颱風》,中央氣象局編行,文英印書公司。
    陳憲明(2003),《成功鎮志產業篇》,台東縣成功鎮:台東縣成功鎮公所。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下) ,台北:南天書局
    陳國川、林聖欽(2000),《台東縣史產業篇》,台東市:台東縣政府
    曾聖元(2000),《台東縣史觀光篇》,台東市:台東縣政府
    董郁嬪(2003),〈知本農場土地利用之變遷〉載於《知本農場---一個墾荒邊地的外省社群之歷史與文化》,頁24~45,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三、統計書:
    五萬分之一地形圖,聯勤總部測量署,民國8 4年實地測繪。
    台灣省農林廳(1981~2000),《農業統計年報》,南投:台灣省農林廳。
    《台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民國73、74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發行。
    台東縣政府主計室(1976~1982),《台東縣統計要覽》,
    台東市:台東縣政府主計室。
    行政院主計處(1987),《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台東縣。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