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念穎
Wu, Nien-Ying
論文名稱: 書目療法融入國小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Bibliotherapy in Elementary Reading Instruction
指導教授: 曾品方
Tseng, Pin-Fang
口試委員: 陳書梅
Sheih, Chen Su-may
柯皓仁
Ke, Hao-Ren
曾品方
Tseng, Pin-Fang
口試日期: 2023/01/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_Online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書目療法閱讀教學閱讀理解情緒療癒
英文關鍵詞: Bibliotherapy, Reading Instruc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motional Healing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3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書目療法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研究目的為:(一)探討書目療法融入國小二年級閱讀教學之實踐歷程。(二)分析書目療法融入國小二年級閱讀教學之學生學習狀況。(三)探究教師在行動歷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及解決方式。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使用CARE模式閱讀教學教案,經由收集教學札記、課堂錄音、訪談紀錄與學生學習單,持續反思並修正行動方案,最後分析前述質性資料與「情緒量表」的前後測分數,評鑑研究結果,最終得出以下研究結論:(一)書目療法結合閱讀理解是可行的教學設計。(二)在書目療法方面,學生經歷認同、淨化與領悟的歷程,有助於提升情緒覺察與表達。(三)在閱讀理解方面,學生能進行閱讀理解的學習。(四)增進研究者與教學者的專業成長。
    最後,研究者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五項建議,作為課程實施者及未來研究之參考:(一)運用書目療法融入閱讀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二)書目療法與閱讀理解的相輔相成,可深化小學階段的閱讀教育。(三)以CARE模式為基底,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四)充實教師的書目療法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知能。(五)建立教師共同備課的夥伴關係,共同精進專業能力。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bibliotherapy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re are three main purposes:
    1.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integrating bibliotherapy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2.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tatus of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the courses.
    3.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faced by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action.
    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s actio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rms, sound recordings of the classes, works of the students, the pre and post test data from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Scale ".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Bibliotherapy combined with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a feasible instructional design.
    2.In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undergo a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catharsis, and insight which helps to enhance their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3.In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grow and develop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4.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1.Incorporating bibliotherapy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2.Complementing bibliotherap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o deepen reading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3.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CARE model.
    4.Enriching teachers'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bibliotherap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5.Establishing a partnership for shared lesson preparation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skills togeth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書目療法的基本概念 9 第二節 閱讀理解的評估 14 第三節 閱讀教學設計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行動研究法 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0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規劃設計期 35 第二節 實施教學期 42 第三節 反省評鑑期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7 附錄 85 附錄一 情緒量表 85 附錄二 原始教案與學習單 87 附錄三 調整後教案與學習單 104 附錄四 家長同意書 123

    Bang, M. (2016)。菲菲真的很受傷(黃筱茵譯)。三之三。(原著出版於2015年)
    Llenas, A. (2016)。彩色怪獸(李家蘭譯)。三采文化。(原著出版於2012年)
    Mourlane, D. (2015)。心理韌性訓練:德國心理教練帶你平靜面對每天的挑戰(莊仲黎譯)。究竟。(原著出版於 2013年)
    于志濤、牟曉青(2019)。國際閱讀療法領域研究演變。圖書館論壇,2019(8),124-137。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2019)。心閱讀:共創韌性新世代。https://mhliteracy.mha
    王丹怡(2021年9月11-12日)。生氣王子教案[教案發表]。臺灣燈塔教育節,基隆市。https://lighthouse.kl.edu.tw/Lesson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五南書局。
    王波、傅新(2003)。閱讀療法原理。圖書館,3(1),27。
    王梅玲、曾湘怡(2013)。兒童閱讀教學活動成效評估。國家圖書館館刊,102(2),83-110。
    王萬清(1999)。讀書治療。心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式閱讀。心理。
    王麗斐(主編)(2020)。國民小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第二版)。教育部。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與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4-11。
    王麗雯(2014)。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生之不表達情管理策略對其生活適應之影響: 以完美主義與問題解決態度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se2dz5
    吳文綺(2022)。多元智能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社會與情緒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https://hdl.handle.net/11296/68w89d
    吳明宗(2002)。班級讀書治療對促進國小高年級兒童利社會行為之成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dr2x63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https://doi.org/10.6768/JSE.200209.0065
    吳敏而(2013)。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研發。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3,123-157。
    周士茹(2018)。成人繪本對成年初期族群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幾米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512
    林巧敏(2009)。 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49-67。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第一版)。高雄復文。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jucy54
    林慧玲(2012)。 語文閱讀教學策略(Vol. 50)。秀威。
    施常花(1988)。臺灣地區兒童文學作品對讀書治療適切性的研究。復文。
    柯玟青(2017)。運用繪本提升學童情緒智力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https://hdl.handle.net/11296/jemvpy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天下雜誌。
    柯華葳(2010)。千呼萬喚始出來 。載於柯華葳(主編),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頁Ⅰ- Ⅲ)。教育部。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6(2),185-200。https://doi.org/10.6251/BEP.20041008
    洪蒨薇(2009)。運用交互教學法指導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2262j8
    涂秋英(2007)。桃竹苗地區閱讀卓越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對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dx2br4
    教育部(2021)。全國各級學校因應疫情停課居家線上學習。教育部學校衛生資訊網。https://cpd.moe.gov.tw/page_two.php?id=34832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gpr74a
    陳木金、許瑋珊(2012)。 從PISA閱讀評量的國際比較探討閱讀素養教育的方向。教師天地,181,4-15。
    陳明蕾(2010)。閱讀心理學對國小閱讀理解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99,53-63。
    陳昭珍、趙子萱(2010)。圖書教師的角色及任務。圖書教師電子報,1。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index.php?id=13
    陳書梅(2008)。圖書館與書目療法服務。大學圖書館,12(2),15-41。
    陳書梅(2009a)。八八水災與兒童繪本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9,7-10。
    陳書梅(2009b)。兒童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書梅(2013)。國小兒童之情緒療癒閱讀。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0(3),69-79。
    陳書梅(2014)。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與兒童之心理健康。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主編),王振鵠教授九秩榮慶論文集(255-270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https://doi.org/10.6491/WCK.2014.255
    陳書梅(2018)。從迷惘到堅定:中學生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旺文社。
    陳書梅(2022)。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指引。國家圖書館。https://www.ncl.edu.tw/periodicaldetail_305_1103.html
    陳書梅、程書珍(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療癒閱讀之質化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83,1-18。
    陳書梅、盧宜辰(2005)。我國公共圖書館施行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54,58-83。https://doi.org/10.6575/JoLIS.2005.54.04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師大書苑。
    陸怡琮(2010)。摘要策略。載於柯華葳(主編),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頁41-96)。教育部。
    彭詩師(2020)。6萬多名學生參與晨讀MSSR計畫培養終身閱讀能力。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0BB33B15664D453
    曾亞竹(2012)。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86ffvd
    曾品方(2021a年9月11-12日)。心閱讀教學盒教案手冊[教案發表]。臺灣燈塔教育節,基隆市。https://lighthouse.kl.edu.tw/Lesson
    曾品方(2021b年9月11-12日)。菲菲真的很受傷教案[教案發表]。臺灣燈塔教育節,基隆市。https://lighthouse.kl.edu.tw/Lesson
    曾陳密桃(1990)。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fpbqtx
    程書珍(2009)。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ve3zxu
    黃玫溱、林巧敏(2009)。推動閱讀計畫之構想與建議。圖書與資訊學刊,70,48-60。https://doi.org/10.6575/JoLIS.2009.70.04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1)。臺灣PISA2009結果報告。心理。
    齊若蘭(2002)。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天下雜誌,263,26-36。
    劉佩雲(2019)。 多元閱讀策略教學對摘要與閱讀理解能力效果之研究。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3),1-27。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五南圖書。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1)。健康促進學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174/s
    蕭瑞玲(2002)。國小學童情緒調整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25uh8c
    賴玉敏(2021年9月11-12日)。彩色怪獸教案[教案發表]。臺灣燈塔教育節,基隆市。https://lighthouse.kl.edu.tw/Lesson
    賴怡君(2016)。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t66a7q
    賴馬(2015)。生氣王子。親子天下。
    龍芝寧(2021)。2-1健康促進學校。載於陳富莉等(著),健康促進工作手冊(頁143-160)。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謝佳純(2019)。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aa7rv6。
    魏勝賢(2021)。PIRLS閱讀理解層次運用於小說文本提問與混齡教學示例-以〈最後一片葉子〉為例。語教新視野,12,18-55。https://doi.org/10.6751/NVLA.202109_(12).02
    蘇伊文(2008)。閱讀教學。載於王衍等合著編著,國語文教理論與應用,頁219-25。洪葉文化。
    蘇岱崙、方翊涵(2014)。《親子天下》情緒力大調查:面對負面情緒,孩子束手無策。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995
    蘇盈綺(2011)。讀書治療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https://hdl.handle.net/11296/qwu4r4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The road to resilience. http://www.apa.org
    Benard, B. (1995). Foster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ERIC Digest. https://eric.ed.gov/?id=ED386327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Harcourt Brace.
    Chisholm, G. B. (1951). Outline for a study group on World Health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human race: material drawn from articles and speech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ole, J. A. (2000). Explicit and implicit instruction in comprehension. In B. M. Taylor, Foster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middle grade (pp. 1-31). Teachers College.
    Dominguez, B. (2021). New Stanford study finds reading skills among young students stalled during the pandemic. Stanford News. https://news.stanford.edu/2021/03/09/reading-skills-young-students-stalled-pandemic/
    Engzell, P., Frey, A., & Verhagen, M. D. (2021). Learning loss due to school closur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17).
    Grotberg, E. H. (1995a).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labama University. https://eric.ed.gov/?id=ED383424
    Grotberg, E. H. (1995b). A guide to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Strengthening the human spirit. Bernard Van Lee Foundation.
    Guterres, A. (2020).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is here. The United Nations. https://www.un.org/en/coronavirus/future-education-here
    Hynes, A. M., & Hynes-Berry, M. (1986). Bibliotherapy —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A handbook. Westview.
    Lack, C. R. (1985). Can bibliotherapy go public? Collection building. Spring, 27-32.
    McNiff, J., & Whitehead, A. J. (2002). 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ed.). Routledge.
    Mullis, I. V., Martin, M. O., & Sainsbury, M. (2016). PIRLS 2016 Assessment Framework (2nd ed.). Boston College,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http://timssandpirls.bc.edu/pirls2016/framework.html
    Pehrsson, D., & McMillen, P. S. (2005). A bibliotherapy evaluation tool: Grounding counselors i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literature.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32(1), 47.
    Rosenshine, B., & Stevens, R. (1984).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reading. In P. D. Pearson, R. Barr, M. L. Kamil, & P. B. Mosenthal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pp.745- 798). Longman.
    Rumelhart, D. E. (1977).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S. Dornic (Ed.), Attention ang performance, 6, 573-603. Erlbaum.
    Russell, D. H., & Shrodes, C. (1950).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in bibliotherapy to the language arts program. School Review, 58(6), 335-34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