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斐鈞
Tsay Feei Jiun
論文名稱: 複合意象圖形運用於環保海報設計之研究
The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ambiguous figure on environment protecting poster design
指導教授: 梁桂嘉
Liang, Kuei-Chi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複合意象圖形視覺雙關海報
英文關鍵詞: Ambiguous figures, visual pun, post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5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複合意象圖形是視覺雙關性的表現形式,透過以視覺傳達為目的,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可運用的辭彙或物像並列配置,獲得具有趣味性的排列組合之圖形。因複合意象圖形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藉由雙重意象或多義圖形,產生視覺混淆、幽默風趣或矛盾驚奇的視覺效果,故能引起觀者注意並樂於主動思索探究,進而接受設計的意念,達到視覺傳達之溝通與說服之的功能。
    本論文從文獻中歸納釐清複合意象圖形的定義及功能。複合意象圖形是視覺雙關的表現形式,故先探討視覺雙關於視覺傳達之應用類型,其類形有六(包括意義及形式):1.諧音的視覺轉換、2.諧義的視覺轉換、3.文字之雙關、4.對比雙關、5.錯視圖形、6.融合圖形,據此六種視覺雙關的類型,分析歸納海報設計作品。複合意象圖形是以形式為主的視覺雙關的表現形式,故歸納其類型為對比雙關、錯視圖形與融合圖形。
    將研究心得運用於環保海報設計,得到下面幾點結論:
    一、視覺雙關的複合意象圖形,透過兩種或兩種以上辭彙或物像組合,形成雙重意象或多義圖形,可作為有效的圖像創意思考與表達的策略。
    二、複合意象圖形依構成方法分析出的三種類別:對比雙關、錯視圖形、融合圖形,經創作實驗,建議僅作為美感構圖的參考,意念的傳達為主,再尋求構圖的適切美感使意念體現,否則易流於形式,不能藉複合意象傳達深刻的意涵。
    三、數位影像合成可以讓複合意象圖形快速有效實現,並且激發更多效果。但沒有目的的影像堆砌,不如依設計目的將圖像形成意義或形式具有隱含意或視覺雙關的意象,以有效發揮視覺傳達表達、溝通與說服的目的。

    Abstract
    The ambiguous figure is the form of visual pun. Taking visual transmission as the main purpose, we rearrange two to three items parallel to obtain an interesting combination of figures. The ambiguous figures combine with more than two meanings—an illusion of down pictures and a polysemous pun figures. It produces an optical effect that is eye-twisting, humorous and amazing. Therefore, it successfully draws viewers’ attention and further reaches its goal of persuas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func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ambiguous figures to discuss the model of optical pun figures that included—down pictures, polysemous figures, hidden painting, right and upside-down painting, and space and distance twist painting. There are six types of illusions—1. the optical changes of homonym; 2. the optical changes of polysemy; 3. contrasting pun; 4. words of pun; 5. illusion figures; 6. compoundindications imag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our models, we conducted a software study of digital image composition.

    By studying the poster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1. The ambiguous figure of optical pun is a meaningful combination of two or three elements that can match with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roduce a creative graphic design.
    2.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there are four forms of ambiguous figures. Through experimental creation, the author suggested to first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then to pursue a proper esthetic way of presentation. Or, it will show just a pattern itself rather than express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image.
    3.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igital image can realize an ambiguous figure rapidly and excite an optical effect as well.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of graphs with no meaning can never be as expressive, as persuasive and as communicable as a solid, integrated image.

    目 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謝誌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四節 研究的流程 第五節 名詞解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視覺傳達設計 一、意象與視覺傳達 二、「歐洲視覺詩人」之海報設計- 三、插圖的功能 第二節 複合意象圖形 一、複合意象圖形的界定 二、修辭學與視覺雙關 三、視覺符號的產製 四、視覺雙關圖形的類型 (一)諧音的視覺轉換 (二)諧義的視覺轉換 (三)文字之雙關 (四)對比雙關 (五)錯視圖形 (六)融合圖形 第三章 複合意象圖形運用於海報設計之研究 第一節 諧音的視覺轉換 第二節 諧義的視覺轉換 第三節 文字之雙關 第四節 對比雙關 第五節 錯視圖形 第六節 融合圖形 第四章 創作作品說明 第一節 創作的主題 第二節 創作理念 第三節 創作的過程 第四節 作品說明 一、創作作品(一):Lose forever- 二、創作作品(二):Take off & save it 三、創作作品(三):The Day After Tomorrow- 四、創作作品(四):沈思的垃圾 五、創作作品系列(五):1.No rights for nature-1 2.No rights for nature-2 3.No rights for nature-3 六、創作作品(六):The Bike Tree 七、創作作品(七):The Power of green- 第五節 展出實況 第五章 結論與永續發展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學術研究部份 二、創作部份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方向與建議 參考文獻 書籍部份: 一、中文書籍部份 二、英文書籍部份 學術論文 期刊論文

    書籍部份
    一、中文書籍部份:
    王其敏 譯(民90)Robin Landa 原著。創意的思考–以新方法解開你的視覺想像力。台北:六和出版社。( 原作出版年代:民84)。
    何政廣(主編)(2001) 。超現實主意大師—達利。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
    呂清夫 譯(民82)。朝倉直巳原著。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原作出版年代:1984年)。
    呂靜修 譯(民84)Nicholas Roukes 原著。設計的表現形式–想像力的激發。台北:六和出版社。(原作出版年代:1988年)。
    林東海(編輯)(民84)。海報設計:Reputed creative poster design。台北:新形象出版社。
    林美吟、黃俊綸(民93)。綠與生命國際平面設計研討會暨海報邀國際海報邀請展。台南: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視覺設計學院。
    林家陽、陳其(主編)(2000)。霍爾戈、馬蒂斯 Holger Matthies。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
    林家陽、陳其(主編)(2000)。金特、凱澤 G-KIESER。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
    林磐聳(民88)。台灣印象海報設計全集。深圳: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柯鴻圖(民92)。設計桌裡的春天。台北市:大計文化事。
    張金石(民93)。第十二屆廣告金犢獎 —兩岸11大品牌優秀廣告作品集。台北縣:北星。
    張金石(民93)。時報廣告獎創意精選2—平面得獎作品。台北縣:北星。
    陳放 (2000) 。世界大師設計意念。 深圳: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陳定安 (民85) 。英漢修辭語翻譯。 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
    陳俊宏、楊東民編著(民90)。視覺傳達設計概論 。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陳篤正(民89)。2000台北國際視覺設計展專輯 。台北市:藝術館。
    張碧珠主編(民88)。創意精選—海報設計篇。台北市:藝風堂出版部。
    張錫九等譯(2003)。艾倫.斯旺原著。英國平面基礎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新島實 1999年。新世界迎面設計家—新島實的設計世界。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 。
    楊裕富(民93)。創意思境:視覺傳達概論與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楊宗魁(2001)。台灣創意百科.創意設計年鑑。台北市:設計家文化事業事業。
    彭華生、王才宇(1999)。語言智慧分析。台北:智慧大學出版有限公司。
    潘東波(民87)。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台北縣: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東波(2003)。平面設計創意手法72變。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茂生譯(民76)Ronald G. Carraher , Jacqueline B. Thurston原著。錯視與視覺美術。台北市:大陸書局。

    二、外文書籍部份:
    Gregg Berryman,(1984)。《Notes on graphic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Los Altos, California:William Kaufmann, Inc.
    Julius Wiedemann, Cologne,(2003)。《TASCHEN》。Germany
    Ken Cato, (2003)。《First Choice》。Australia:The Images Publishing Group Pty Ltd。
    勝井三雄,(1989)。《33 rd Tokyo Art Directors Annual》。Atsushi Oshita:Bijutsu Shuppan-Sha

    學術論文
    李佳珍(民88)。複合意象圖形在平面廣告中運用與表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李根在(民90)。複數相加創意思考法之開發與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彭漢津(民91)。意象聯想的感動在平面設計之應用與研究–以旅遊海報為例。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陳美容(民90)。傳統圖像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之研究—以民俗文化活動海報為例。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劉凰彗(民89)。謊畫在平面設計之研究與應用。 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蘇麗琴(民91)。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以具超現實意象作品為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莊明振、鄒永勝(民87)。視覺傳達中視覺修辭的運用的探討。設計學報,3:1,頁101-119。(編號:A9839811)
    郭郁伶(民92)。視覺雙關之設計應用探討。商業設計學報,7卷,頁397-406。(編號:A032553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