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仁展
論文名稱: 覺浪道盛禪學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 王開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覺浪道盛明末佛教禪學五家會通三教會通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0下載:18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討覺浪道盛禪師 (1592-1659,本文一律稱「道盛」) 之禪學思想。首先從相關史料與傳記中整理出道盛所處的時代背景(明太祖的佛教政策、明末佛教風氣)、佛教思想背景(禪教一致、禪淨雙修、三教融合、居士佛教盛行、遺民逃禪之風)、道盛的生平、師承、僧友、著作等。深入探析道盛的禪學思想如心性思想、參禪心態、論火、論怨、論文字著述等。進而探討道盛會通五家的歷史淵源、師承背景、會通五家的根據與模式及其如何將此思想落於實際的禪門教學之中,並歸納出道盛最具特色的八種教學方式。繼而討論道盛三教會通思想,解析其會通模式、會通的原因以及會通的困難與理論上的問題。復次,更進一步研究道盛在復明活動及思想、禪法及教學方式、三教會通、詩學四個方面對後世的影響。最後,本論文最後一章以先前的討論為基礎,整理本論文的研究結論,並從禪宗發展與禪宗風潮、道盛的禪學思想、道盛會通五家的思想與教學方法、三教會通思想、道盛對弟子的影響等部分論述,並藉此尋求道盛在禪學史上的定位。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近人研究成果.........................................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5 第四節 本文結構.............................................5 第二章 道盛的背景、生平與著作 第一節 時代背景.............................................7 一、太祖的佛教政策.........................................7 二、佛末佛教風氣..........................................10 第二節 佛教思想背景.........................................13 一、禪教一致、禪淨雙修....................................13 二、三教融合..............................................16 三、居士佛教盛行..........................................19 四、遺民逃禪之風..........................................21 第三節 道盛的生平..........................................22 一、祖父往生,猛然有省....................................23 二、參訪高僧,元鏡印可....................................25 三、說法救國,居士景從....................................27 四、戍子冤獄,從容如常....................................29 第四節 道盛的師承..........................................31 一、無異元來..............................................32 二、晦臺元鏡..............................................33 三、壽昌無明..............................................34 第五節 道盛的僧友..........................................36 一、木陳道忞..............................................37 二、三宜明孟..............................................37 三、繼起弘儲..............................................38 第六節 道盛的著作..........................................39 一、《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40 二、《天界覺浪盛禪師嘉禾語錄》............................41 三、《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41 四、《藥地炮莊》.........................................41 第三章 道盛的禪學思想 第一節 心性思想............................................43 第二節 參禪心態............................................50 第三節 論「怨」............................................54 第四節 論「火」............................................57 第五節 論文字與著述........................................62 第四章 道盛會通五家思想及教學方法 第一節 會通五家的歷史淵源..................................67 第二節 會通五家的師承背景..................................70 第三節 會通五家的根據......................................71 第四節 會通五家的模式......................................75 第五節 會通五家的教學方式..................................79 一、自問自答................................................79 二、以詩說法................................................81 三、答非所問................................................82 四、喝佛罵祖................................................84 五、棒喝齊施................................................85 六、展手....................................................88 七、圓相....................................................89 八、善用拄杖................................................90 第五章 道盛的三教會通思想 第一節 道盛之由儒轉佛與三教會通著作..........................93 第二節 論三教會通的歷史典範..................................94 第三節 論三教................................................99 第四節 以《易經》會通儒佛...................................103 第五節 以《莊子》會通儒道...................................106 第六節 道盛會通三教思想之檢討...............................109 第六章 道盛的影響─以方以智為中心 第一節 對復明活動及思想的影響...............................111 第二節 對禪法及教學方式的影響...............................114 第三節 對三教會通思想的影響.................................115 第四節 對詩學的影響.........................................118 第五節 結語.................................................121 第七章 結論.................................................123 參考書目.....................................................133 附錄一:道盛年譜.............................................143 附錄二:道盛法系傳承表.......................................147

    說明:
    一、先列道盛師徒之著作,其餘古籍按照四部分法,再依作者(或編者、譯者)年代為序。專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則以姓名筆劃列出。專書和期刊論文之編排順序依序為:中文、譯著、日文。若一人多部著作,則依著作年代為序。
    二、學位論文以專書形式出版者,列於當代專書一欄。
    四、引用藏經的版本及略號:
    《大正藏》:新文豐影印版,1983年,略號T。
    《卍續藏》:中國佛教會影印版,1967年,略號卍。
    《嘉興藏》:新文豐影印版,1987年,略號J。
    五、經部部分的《毛詩正義》、《周易正義》、《論語正義》均採用台北:藝文出版社之《十三經注疏本》。
    一、道盛師生著作
    無明慧經 《無明慧經禪師語錄》 卍125
    無異元來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 卍125
    晦臺元鏡 《晦臺元鏡禪師語錄》 卍125
    永覺元賢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 卍125
    覺浪道盛 《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 J34
    覺浪道盛 《天界覺浪盛禪師嘉禾語錄》J34
    覺浪道盛 《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J25
    方以智 《青原愚者禪師語錄》 J34
    方以智 《藥地炮莊》 (台北:廣文)1975
    方以智著,龐樸注釋 《東西均注釋》 (北京:中華書局)2001
    倪嘉慶、方以智等編 《青原志略》 (台北:丹青圖書)1985
    石濂大汕 《海外紀事》 (台北:廣文書局)1969
    石濂大汕 《離六堂集》 (台北:漢聲出版社)1987
    二、經部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 《毛詩正義》
    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正義 《周易正義》
    何晏集解,邢昺疏 《論語正義》
    朱熹集注 《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學海出版社)2001
    三、史部
    司馬遷 《史記》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劉昫等撰 《舊唐書》 (北京:中華書局)1997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北京:中華書局)1991
    黃宗羲 《宋元學案》 ﹝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
    陳毅著,汪志伊刪補 《攝山志》 (台北:明文書局)1980
    劉明芳 《寶華山志》 (台北:明文書局)1980
    四、子部
    佛陀耶舍譯 《佛說長阿含經》 T2
    鳩摩羅什譯 《維摩詰所說經》 T14
    鳩摩羅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14
    般刺蜜帝譯 《楞嚴經》 T19
    慧遠 《大般涅槃經義記》 T37
    章安 《大般涅槃經疏》 T38
    真諦譯 《大乘起信論》 T32
    宗寶編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T48
    宗密 《原人論》 T45
    僧祐 《弘明集》 T25
    玄奘譯 《辯中邊論》 T31
    洞山良价 《洞山大師語錄》 T47
    洞山良价 《瑞州洞山良价禪師語錄》 T47
    慧然集 《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 T47
    契嵩 《鐔津文集》 T52
    原妙撰 《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卍122
    大慧宗杲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T47
    紹隆等編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T47
    圜悟評唱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T48
    志昭 《人天眼目》 T48
    無門慧開 《無門關》 T48
    雪竇重顯 《明覺禪師語錄》 T47
    楚圓集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 T47
    志磬 《佛祖統記》 T49
    道原 《景德傳燈錄》 T51
    贊寧 《宋高僧傳》 T50
    朱元璋 《明太祖御製文集》 (臺北:學生書局)1965
    圓澄 《慨古錄》 卍114
    紫柏真可 《紫柏尊者全集》 卍126
    幻輪 《釋氏稽古略續集》 卍133
    彭際清 《居士傳》 卍149
    雲棲祩宏編 《淨土或問》 T47
    雲棲祩宏編 《禪關策進》 T48
    周汝登 《東越證學錄》 (台北:文海)1970
    憨山德清 《憨山老人夢遊集》 (台北:新文豐)1973
    雲棲祩宏 《蓮池大師全集》 (台南:和裕出版社)1999
    王龍溪 《龍谿王先生全集》 (臺北:廣文書局)1975
    木陳道忞 《天童弘覺忞禪師北遊集》 J26
    郭慶藩編 《莊子集釋》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
    楊伯峻撰 《列子集釋》 (臺北:明倫出版社) 1971
    五、集部
    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 (臺北:新興書局)1976
    王元翰 《凝翠集》 (臺北:新文豐)1989
    錢謙益 《錢牧齋全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施閏章 《施愚山集》 (合肥:黃山書社)1992
    歸莊 《歸莊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黃彰健 《明太祖實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
    六、當代專書
    (一)中文部分
    水月齋主人
    《禪宗師承記》 新店:圓明出版社 1990
    王志躍
    《分燈禪》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印順法師
    《無諍之辯》 新竹:正聞出版社 1992
    《華雨集》 新竹:正聞出版社 1992
    《中國禪宗史》 新竹:正聞出版社 1998
    《印度佛教史》 新竹:正聞出版社 1999
    何冠彪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 1991
    何國銓
    《中國禪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
    杜繼文、魏道儒
    《中國禪宗史》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5
    吳立民主編
    《禪宗宗派源流》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余英時
    《方以智晚節考》 台北:允晨文化 1986
    周裕鍇
    《禪宗語言》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1999
    姜伯勤
    《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
    洪修平
    《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
    陳垣
    《明季滇黔佛教考(附外宗教史論八種)》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刷) 2002
    陳永革
    《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01
    黃連忠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初版) 2001
    聖嚴法師
    《明末佛教研究》 台北:法鼓文化(二版) 2000
    張曼濤主編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5冊 臺北:大乘文化 1980
    趙圓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楊曾文等編
    《佛教與歷史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楊惠南
    《禪史與禪思》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5
    劉君燦
    《方以智》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8
    劉果宗
    《禪宗思想史概說》 台北:文津 2001
    謝明陽
    《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 2001
    潘桂明
    《中國居士佛教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
    謝正光等編
    《明遺民錄彙輯》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二)譯著部份
    荒木見悟著、周賢博譯
    《近世中國佛教的曙光》 臺北:慧明文化 2001
    許理和著、李四龍等譯
    《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3
    (三)日文部分
    長谷川幽蹊
    《明清佛教教團史研究》 東京:同明社 1993
    間野潛龍
    《明代文化史研究》 東京:同朋社 1980
    荒木見悟
    《憂国烈火褝─褝僧覺浪道盛のたたかぃ》 東京:研文出版(初版) 2000
    七、期刊論文
    (一)中文部分
    王開府 〈憨山德清儒佛會通思想評述〉
    《國文學報》第28期 1999
    〈宗密〈原人論〉三教會通平議〉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7期 2002
    毛文芳 〈晚明「狂禪」探論〉
    《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 2004.12
    李利安 〈明末清初中國漢傳佛教各宗派的基本特點〉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期(總98期) 1998
    黃麗月 〈晚明「崇奢」思想隅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 1991.6
    黃國清 〈宗密和會禪宗與會通三教之方法的比較研究〉
    《圓光佛學學報》第3期 1999.2
    商傳 〈晚明社會轉型的畸形因素〉
    《歷史月刊》第105期 1996.10
    廖肇亨 〈雪浪洪恩初探〉
    《漢學研究》第14卷第2期 1996.12
    〈禪門說戲─一個佛教文化史觀點的嘗試〉
    《漢學研究》第17卷第2期 1999.12
    〈明末清初叢林論詩風尚探析〉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 2002.3
    謝明陽 〈明遺民覺浪道盛與方以智「怨」的詩學精神〉
    《東華人文學報》第3期 2001.7
    〈覺浪道盛師生莊子詮釋中的「怨」、「群」精神〉
    中研院「明清文學與宗教」研討會會議論文 2003.11.14
    (二)譯著部份
    荒木見悟講,高正哲整理 〈明末楞嚴經的流行〉(上)、(中)、(下)
    《人生雜誌》123-125期 1993.11-1994.1
    荒木見悟著,楊白衣譯 〈易經與楞嚴經〉
    《佛光學報》第3期 1978.8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 〈覺浪道盛初探〉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4期 1999.12
    〈鄧豁渠的出現及其背景〉
    《大陸雜誌》第97卷第4期 1998.10
    (三)日文部分
    廖肇亨 〈明末清初の詩禪交涉研究序說〉
    《中國哲學研究》第17號 2002.11
    八、學位論文
    王秀花(釋見曄)
    《洪武時期佛教發展之研究─以政策、僧侶、寺院為中心》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明末佛教之發展:以晚明四大師為中心》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
    王志楣
    《從弘明集看佛教中國化》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
    王鳳珠
    《永明禪師禪淨融合思想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4
    邱茂波
    《從「內聖外王」談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
    連瑞枝
    《錢益謙與明末清初的佛教》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范佳玲
    《紫柏大師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陳運星
    《儒道佛三教調和論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會通思想為例》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
    陳松柏
    《憨山禪學之研究─以自性為中心》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
    陳明彪
    《王龍溪心學《易》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廖肇亨
    《明末清初遺民逃禪之研究》
    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蔡榮婷
    《景德傳燈錄之研究-以禪師啟悟弟子之方法為中心》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
    薛良元
    《洞山良价禪學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蕭玫
    《臨濟義玄禪學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蘇欣郁
    《雲門文偃禪學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