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鄞以玟
Yin, Yi-Wen
論文名稱: 張愛玲《傳奇》創作研究
A Study of Writing Style in the Novel ”Legend” by Eileen Chang
指導教授: 李志宏
Li, Chi-Hung
口試委員: 李志宏
Li, Chi-Hung
林偉淑
Lin, Wei-Shu
胡衍南
Hu, Yan-Nan
口試日期: 2024/05/2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張愛玲《傳奇》近代上海時代意義
英文關鍵詞: Eileen Chang, “Legends”, Modern Shanghai,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25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5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張愛玲出生成長於中國政治上和文化上變動最劇烈的時期,而她身為貴族後代、遺老家庭的家世背景,也給了她與眾不同的成長經驗。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新潮流思想在她身上得到了巧妙的融合,而創作出了一篇篇既華麗又蒼涼的小說作品。
    本論文將探討:「近代上海」這樣特殊的時空背景,對張愛玲的《傳奇》創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進一步從文本中梳理,張愛玲如何將時代對她的影響呈現在作品中?張愛玲的小說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親疏遠近關係的相互拉扯,所構築出的文本張力,她是如何藉由文本鋪陳來呈現她所感知的這個時代?在這些故事之中,呈現了她什麼樣的世界觀?以及,張愛玲如何運用特定的寫作手法,去強化讀者對於她想呈現的世界觀的閱讀感知?
    經由探討上述問題,來回應「近代上海」這個特殊的場域,如何影響張愛玲的創作成就以及後來她所期盼的成名。因此論文將扣緊「時代」作為核心,分析張愛玲及其《傳奇》文本所呈現出的時代意義。

    Eileen Chang was born and raised in China during a period of intens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Her family background of noble lineage and antiquity resulted in a distinctive upbringing. She skillfully interweav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new Western concepts to create beautiful and bleak novels.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particula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ext of “modern Shanghai” on Eileen Chang's novel, “Legends,” and further discuss how Eileen Chang depi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era on her work. Eileen Chang's novels emphasize the textual tension created by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both intimate and distant. How did she present the era she perceived through the texts? What kind of worldview did she present in these stories? How did Eileen Chang employ specific writing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readers’ perception of the worldview she attempted to convey?

    By investigating the above questions, we can begin to answer how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 of 'modern Shanghai' influenced Chang Eileen's creative achievements and her subsequent reputation.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era" as the core to analyze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Eileen Chang and her novel, Legend.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2 第二章 上海淪陷時期與張愛玲《傳奇》的問世27 第一節 上海淪陷時期之歷史背景及社會風氣27 第二節 上海淪陷時期之文藝發展狀況37 第三節 張愛玲《傳奇》的問世57 第三章 《傳奇》的思想內涵72 第一節 尋求生命的安定自由72 第二節 解消人際的恆常疏離88 第三節 渴求長久的安身立命99 第四章 《傳奇》的創作美學111 第一節 「留白」手法的運用111 第二節 「虛實」交錯的轉換122 第三節 「天象」意象的象徵135 第五章 結論146 參考書目149 附錄156

    (一)《傳奇》版本
    張愛玲《張愛玲小說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二版。

    (二)張愛玲《傳奇》以外的著作
    張愛玲:《半生緣》,臺北,皇冠出版社,1969年。
    張愛玲:《續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
    張愛玲:《對照記──看老照相簿》,臺北:皇冠出版社,1994年。
    張愛玲:《流言》臺北:皇冠出版社,2001年典藏17刷。
    張愛玲著,陳子善編:《沉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張愛玲:《小團圓》,臺北:皇冠出版社,2009年。
    張愛玲:《惘然記》(散文集二.1950~80年代),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愛玲:《色,戒》(短篇小說集三.1947年以後),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愛玲:《秧歌》,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愛玲:《雷峰塔》,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張愛玲:《易經》,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年。

    (三)專書
    孔範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第1
    版。
    孔慶茂:《傳奇與流言──張愛玲評傳》,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于青:《張愛玲傳--從李鴻章曾外孫女到現代曹雪芹》,臺北:世界書局,1993年9月初版,1995年9月二版三刷。
    水晶:《拋磚記》,臺北:三民,1969年7月初版,1970年12月再版。
    水晶:《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臺北:大地出版社,1973年9月初版,1994年7月。
    水晶:《張愛玲未完:解讀張愛玲的作品》,臺北:大地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0與八0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1993年6月初版,1996年6月三刷。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10月初版一刷。
    王德威主編:《中國現代小說的史與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王文英主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鵬程等著:《上海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
    王軍:《上海淪陷時期《萬象》雜誌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古蒼梧:《今生此時今世此地 : 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香港:牛津大學,2002年。
    朱棟霖:《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成遠鏡:《文學理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
    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報,2000年。
    李歐梵:《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岩煒:《張愛玲的上海舞臺》,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年。
    李洪華:《上海文化與現代派文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沈小青主編《張愛玲蘇青散文精粹》,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年。
    呂士朋:《中國現代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6月初版。
    吳福輝:《都市漩渦中的海派小說》,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余斌:《張愛玲傳》,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1月修訂版。
    林道發、蔣文瀾主編:《中國現代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林幸謙:《張愛玲:文學、舞臺、電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年
    林幸謙:《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周芬伶:《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元尊文化,1999年2月初版刷。
    周文傑編著:《文壇四才女:曠世淒美的關露、潘柳黛、張愛玲、蘇青》,黑龍江:
    人民,2004年。
    胡蘭成:《今生今世》,台北:遠景,1986年3月再版。
    胡辛:《最後的貴族──張愛玲》,台北:國際村,1995年9三刷。
    夏志清著,劉紹銘等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臺北:聯合文學,2013年。
    夏志清:《夏志清文學評論集》,臺北:聯合文學,1987年。
    夏普麟:《上海租界問題》,上海:中國太平洋國際學會,1932年。
    馬長林、黎霞、石磊:《上海公共租界管理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唐文標:《張愛玲雜碎》,臺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5月初版。
    唐文標:《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5月初版,1983年12月增定新版。
    唐文標:《張愛玲卷》,臺北:遠景出版社,1983年。
    唐文標:《張愛玲資料大全集》,臺北:時報出版社,1984年。
    孫康宜等編:《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7年9月初版。
    符立中:《上海神話 : 張愛玲與白先勇圖鑑》,臺北:印刻文學出版,2009年。
    陳炳良:《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85年。
    陳其國:《畸形的繁榮—租界時期的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年。
    陳子善編:《私語張愛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
    陳子善編:《記憶張愛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陳子善:《從魯迅到張愛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陳子善:《張愛玲的風氣:1949年前張愛玲評說》,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年。
    陶菊隱:《孤島見聞——抗戰時期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陳青生:《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許子東:《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年。
    許子東:《許子東細讀張愛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
    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臺北:時報文化,1996年。
    張亭亭:《張愛玲的世界》,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張健編:《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84年。
    馮祖貽:《百年家族──張愛玲》,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8年。
    黃心村著,胡靜譯:《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楊劍龍:《上海文化與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楊澤主編《閱讀張愛玲》,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昌年:《張愛玲小說評析:百年僅見一星明》,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蒯世勛等編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盧漢超《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編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蔡鳳儀編:《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96年。
    鄭樹森編選:《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趙園:《論小說十家》,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5月。
    劉鋒杰、薛雯、黃玉蓉、夏中義:《張愛玲的意象世界》,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劉鋒杰:《想像張愛玲:關於張愛玲的閱讀研究》,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劉安海:《文學理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劉惠吾編著《上海近代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1月。
    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編:《再讀張愛玲》,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閻嘉:《文學理論基礎》,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
    盧正珩:《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臺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譚正璧:《當代女作家小說選》,上海:太平出版社,1944年。
    蘇偉貞:《孤島張愛玲 : 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52~1955)小說》,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嚴紀華、鍾正道:《張愛玲與《傳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
    嚴紀華:《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7年

    (四)論文
    1.期刊論文
    于青:〈張愛玲與中國當代文學〉,《文學自由談》,1996年04期。
    王曉明:〈張愛玲文學模式的意義及其影響〉,《明報月刊》第30卷第10期,1995
    年10月。
    王劍叢:〈張愛玲上海時期小說創作述評〉,《廣州中山大學學報》,1988年3期。
    王茜:〈傅雷的文學批評個案研究──《論張愛玲的小說》〉,《哈爾濱學院學報》第32卷第12期,2011年11月
    史書美:〈張愛玲的慾望街車—重讀《傳奇》〉,《二十一世紀》24卷,1994年,。
    宋家宏:〈張愛玲的「失落者」心態及創作〉,《文學評論》1988年第一期。
    何杏楓:〈記憶‧歷史‧流言──重讀張愛玲〉,《台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六期,2007年5月。
    林柏燕:〈從張愛玲的小說看作家地位的論定〉,《文學探索》,1980年版
    林幸謙:〈張愛玲少作論──壓抑符碼與文本的政治含義〉,《當代》,第109期,1995年5月
    胡凌芝:〈蘇青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第1期
    范伯群:〈論張愛玲前期小說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卷期10,1998年。
    南方朔:〈從張愛玲談到漢奸論〉,《明報月刊》,第30卷第10期,1995年10月。
    高全之:〈上海「孤島」與「上海孤島」──抗戰期間張愛玲的寫作環境〉,《當代》第174期,2002年2月。
    高全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張愛玲如何三思「五四」〉,《當代》第176期,2002年4月。
    梁慕靈:〈論1943至1949年上海文學場域中報刊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想像和形塑〉,《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8期,2020年。
    許逖:〈鴛蝴文學平議〉,《東海中文學報第7期》,2012年5月。
    張小虹:〈上海與張愛玲〉,《聯合文學》第17卷第12期,2001年10月。
    張小虹:〈文本裡有蹦蹦戲花旦嗎?〉,《中外文學》第48卷第3期,2019年。
    郭玉雯〈張愛玲小說與紅樓夢〉,《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006年2月。
    陳岸峰:〈亂世、「大」話與「小」說──論張愛玲「小」說在現代文學史上的意義〉,《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卷期12,1998年12月。
    陳思和:〈張愛玲現象與現代都市文學──對五四情結的叛逆〉,《明報月刊》卷期30,1995年10月。
    陳建忠:〈「流亡」在香港──重讀張愛玲的《秧歌》與《赤地之戀》〉,《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3期,2011年10月。
    楊照:〈借來時間中的空虛感──細讀張愛玲的〈封鎖〉〉,《INK文學生活誌》第拾柒卷第一期,2020年9月。
    傅正玲:〈俯照的眼眸──談張愛玲的人間觀照〉,《鵝湖》卷期23,1997年9月。
    彭珮貞:〈她的眼淚比我的同情高貴得多-從〈手〉論蕭紅小說的留白藝術與自然美感〉《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39期,2017年9月。
    趙順宏:〈張愛玲小說的錯位意識〉,《華文文學期刊》,1990年7月
    劉鋒杰〈創作個性與文學轉型的誤讀──重讀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說〉〉,《文藝理論研究》第四期,2000年。
    鍾正道〈女兒的自我療癒──論《小團圓》中「木彫的鳥」〉,《東華漢學》第26期,2017年12月。
    蘇偉貞:〈不斷放棄,終於放棄──張愛玲奇異的自尊心〉,《明報月刊》第30卷第10期,1995年10月。
    蘇偉貞:〈鴉片床與診療椅:張愛玲〈金鎖記〉、歐文‧亞隆《診療椅上的謊言》心理治療圖示〉,收於《東吳中文學報》第16期,2008年
    蘇偉貞:〈私語雷峰塔〉,收於《淡江中文學報》第27期,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系,2012年12月

    2.學位論文
    王欣怡:《張愛玲《傳奇》小說之諷喻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2007年
    王媛:《張愛玲小說的美學特徵研究》,陝西: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王利君:《張愛玲小說技巧分析》,黑龍江:黑龍江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8年
    王桂梅:《張愛玲傳奇意象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王雯雯:《一個海派作家的誕生──張愛玲的上海經歷與上海書寫》,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23年11月。
    吳淑鈴:《張愛玲小說意象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林韻潔:《潮流之外:論張愛玲的小說理論及其文本之現代性反思》,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林姿梅:《張愛玲《傳奇》之精神分析顯影》,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紀婉清《張愛玲《傳奇》之「奇」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溫毓詩:《張愛玲文本中的人物心理與殖民文化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曹杏一:《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許秋蓮:《張愛玲《傳奇》悲劇意識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陳勁甫:《張愛玲的異族書寫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23年7月。
    黃方琪:《張愛玲《傳奇》世界中的人性書寫》,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楊佳嫻《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楊美芬:《論張愛玲小說的悲劇意蘊》,陝西:西北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7年
    楊安東《境域轉換:東西繪畫創作之融合與再思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創作理論組博士論文。
    鍾嘉玲:《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韓雄飛《矗立的「象」─—蕭紅、張愛玲小說意象比較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魏曉苗《論張愛玲小說的女性悲劇意識》,湖南: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2009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