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仲達 Huang, Chung-Ta |
---|---|
論文名稱: |
移居新北市蘆洲區人口閩南語使用調查:以中部地區人口為核心 The research on the usage of min-nan dialect by migrant population in Luzhou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A Focus on population in central taiwan |
指導教授: |
姚榮松
Yao, Rong-S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5 |
中文關鍵詞: | 閩南語 、蘆洲 、移居人口 、方言調查 、方言接觸 、社會語言學 、方言地理學 |
英文關鍵詞: | Min-Nan Dialect, Luzhou District, Migrant Population, Dialectological Fieldwork, Dialect Contact, Sociolinguistics, dialect geograph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H.010.2018.A0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除結論外,共有五章,在緒論中針對「蘆洲地區閩南語的使用受到社會、地理影響」的假說設立了研究架構,便於論文研究,第二章「蘆洲地區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藉由爬梳蘆洲地區的歷史地理等背景,逐步推導並說明論文最根本假說中「蘆洲地區閩南語分佈有其規律」的由來,提出此一概念後,接著呈現中部地區移居蘆洲人口語言使用的調查。
第三章「中部地區移居蘆洲人口語言使用」除了針對中部移居人口世代間的語音進行比較外,也呈現世居蘆洲者兩代間語音的變化,兩相印證漳泉特徵對於彼此的影響。
第四章「蘆洲地區閩南語使用調查」則透過問卷調查分析,針對第三章論及的語音變化,以社會語言學中各種社會因素提出解釋。
第五章「方言地圖與方言詞彙差」則透過第三章發音人語音特徵繪製出方言特徵地圖,呈現部分閩南語受漳腔特徵影響的音韻,反映了蘆洲地區閩南語語音的現況,並藉地圖對於語音變化的結果提出解說;在蘆洲地區漳泉指數的地點方言接近率圖中,更直觀呈現蘆洲地區閩南語使用狀況,在偏泉腔的語言區之中,細分出漳泉變化的過程。
最後再回應第二章,揭示行政區的劃分、歷史的遺跡確實對於蘆洲地區的閩南語、中部移居人口閩南語的使用造成影響,確實回應了第一章的假說。
中部地區移居人口的閩南語使用確實受到當地新同安腔的影響,位於蘆洲中心地帶的移居人口,原本偏泉腔者能有更好的保存;偏漳腔者則增加更多泉腔特徵;重劃區中他區移居人口雜處,漳腔特徵對於世居蘆洲者的影響較大,不少青年層語音已偏向漳腔。此外在第五章透過詞彙方言差異表也證實了「漳泉濫」的狀況。
參考書目
一、字辭典(依時間排序)
小川尚義《臺日大辭典》,台北市:武陵出版社,1993年。
胡鑫麟《分類台語小辭典》,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許極燉《常用漢字台語詞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8年。
周長楫《閩南語詞典》,台南市:真平企業有限公司,2000年。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陳冠學《高階標準臺語字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7年8月。
二、專著(依時間排序)
丁聲樹、李榮《漢語方言調查簡表》,北京市:中國科學院語言所出版,新華書店,1956年。
丁邦新《臺灣語言源流》,台中市:台灣省新聞處,1970年。
普林斯頓大學編《方言詞彙調查手冊》,普林斯頓大學,1970年。
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81年12月新1版。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台閩地區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印,1982年6月。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市:語文出版社,1983。
盛清沂《臺北縣志.氏族志》卷六,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年。
翟時雨《漢語方言與方言調查》,重慶市: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王士元《語言與語音》,臺北市 : 文鶴出版社,1988年。
何大安《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市 :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專刊,1988。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市,語文出版社,1989年。
張振興《臺灣閩南方言記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一至第六年期──台灣閩南語方言調查報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1989-1997年。
羅肇錦《語言與文化》,台北市: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年。
洪惟仁《臺灣方言之旅》,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
陳章太、李如龍《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年。
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岑麒祥譯《外國語言學論文選譯》,北京市:語文出版社,1992年8月。
董忠司《臺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
張光宇《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市:南天書局,1996年。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台灣的傳播》,台北市:台笠出版社,1996年。
曹逢甫、連金發《新竹地區語言分佈和語言互動的調查期末報告》,新竹市文化中心委託研究計畫,1996年。
教育編印《閩南語字彙》,台北: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年。
陳其光《語言調查》,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
劉堅《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華南《實用臺語詞彙》,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盧廣誠《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市:南天出版社,1999年。
郝時運《田野調查實錄》,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許威漢《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山西太原市:書海出版社,2000年。
陳原《社會語言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0年。
羅安源《田野語音學》,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
洪惟仁、曹逢甫、王旭、何大安《台灣閩南語音韻演變趨向:基隆及汐止、桃園部份(1/3)調查報告》,行政院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 2000年。
洪惟仁、曹逢甫、王旭、何大安《台灣閩南語音韻演變趨向:新竹、清水、麥寮、鹿港部份(2/3)調查報告》,行政院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 2001年。
林慶勳《臺灣閩南語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洪惟仁、曹逢甫、王旭、何大安《台灣閩南語音韻演變趨向:宜蘭、澎湖部份及方言地圖(3/3)調查報告》,行政院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 2002年。
真田信治等著,王素梅、彭國躍譯《社會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
丁邦新、張雙慶《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
鍾榮富《台語的語音基礎》,台北市:文鶴出版公司,2002年。
侯精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賀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禮譯《漢語方言地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耿振生《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張惠英《語言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
項夢冰、曹暉《漢語方言地理學》,北京市: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李進億、楊蓮福《台灣環境發展歷史與蘆洲》,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5年。
楊蓮福,《蘆洲古厝的故事》,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6年。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纂《蘆洲市志》,台北縣:蘆洲市公所發行,2009年7月出版。
洪秀菊《國際跨語言與文化》,新北市,千華數位文化,商鼎數位出版,2014年10月1日。
三、單篇論文(依時間排序)
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期,1959年,頁729-1042。
陳漢光〈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1971年3月,頁85-104。
盧淑美〈臺灣閩南語詞彙考釋〉《台中師專學報》,第10期,1981年。
王士元〈語言變化的詞彙透視〉《語言研究》,第2期,1982年,頁34-82。
張瑞津、石再添、高麗珍、曾正雄〈淡水河下游的水文地理研究:第一年度研究報告〉《地理學研究》, 1987年6月,第11期,頁69-111。
董忠司〈臺北市臺南市鹿港宜蘭等四個方言音系的整理與比較〉《新竹師院學報》,第5期,1991年。
洪惟仁〈台灣閩南語方言調查的一些發現〉《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7期,1993年。
曹逢甫〈社會變遷與語言調適〉《當前語文問題論集》,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4 年,頁27-52。
洪惟仁〈漳泉方言在臺灣的融合〉《國語文教育通訊》,第11期,1995年,頁86-88。
張屏生〈臺北縣蘆洲方言紀略〉《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996年,頁10-18。
陳國章〈從地名可辨泉、漳語群的分布〉《地理教育》,第24期,1998年。
曹志耘〈漢語方言聲調演變的兩種類型〉《語言研究》,第1期,1998年,頁89-99。
曹志耘〈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語文研究》,第2期,1999年。
連金發〈方言變體、語言接觸、詞彙音韻互動〉《中國語言學的新拓展:慶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歲華誕》,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149-178。
洪惟仁〈結構擴散:以台灣話的音變為例〉第36屆國際漢藏語言暨語言學會議論文,2003年11月28-30日。
洪惟仁〈變化中的台灣話──真實時間的比較〉《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邊之四,2004年。
張光宇〈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察:韻母篇〉《清華學報》,新34卷第2期,2004年。
王遠新〈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總第159期),2005年,頁137-144。
吳福祥〈關於語言接觸引發的演變〉《民族語文》第2期,2007年,頁3-23。
洪惟仁〈台北地區閩南語的方言類型與方言分區〉《台灣語文研究》第三期,2009年。
陳淑娟〈台灣閩南語新興的語音變異──台北市、彰化市及台南市原因系統與陽入原調的調查分析〉《語言暨語言學》,第11卷第2期,2010年,頁425-468。
王志文〈台閩同安裔祖公會區域差異比較:台北淡水河岸與廈門環西海域為例〉,「台灣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會議論文,2010年,頁113-173。
林宛萱〈金門方言的語音變化及影響因素初探──以新北市雙和地區之金門移居為例〉《第六屆台灣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012年3月3日,頁25-73。
李淑娟〈台北社子方言的語音變異與變化〉《語言暨語言學》,第14卷第2期,2013年,頁371-408。
劉秀雪〈泉州腔閩南語的中性問句〉《語言暨語言學》,第14卷第2期,2013年,頁277-314。
曹逢甫〈台灣閩南語共同腔的浮現: 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探討〉《語言暨語言學》,第14卷第2期,2013年,頁457-484。
張以文〈同安腔閩南話的共時差異──以新北市蘆洲區為例〉《第四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市: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年,頁106-117。
四、學位論文(依時間排序)
詹惠珍《國語/z/在台灣的發展狀況:社會語言學研究》,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呂麗蓉《台灣地區語言態度、語言使用及族類認同之調查研究》,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林珠彩《臺灣閩南語三代間語音詞彙的初步調查與比較──以高雄市小港區林家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張屏生《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5年。
潘科元《大台北地區閩南語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佈》,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林郁靜《麥寮方言的調查與研究──語音及詞彙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嬿庄《臺灣永靖腔的調查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香儀《臺灣鹿港方言調查及方言地圖之編製》,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運用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洪惟仁《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陳錦增《臺灣臺中縣新里里臺語常用詞彙調查與詞頻之初步研究──與臺中市何仁里做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蕙菁《《臺語大成》詞彙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淑娟《關廟方言「出歸時」的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李進億《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素蓉《台中縣海線地區泉州腔的漸層分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劉建國《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研究之整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簡秀梅《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之地理與社會方言學研究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之地理與社會方言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李順涼《台灣閩南語次方言常用詞彙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詹詩園《蘆洲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684-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林恒昌《清領時期和尚洲開發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以丞《台灣閩南語漳泉方言音韻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顏秀妃《台灣閩南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涂文欽。《彰化縣閩南語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胡采鳳《雲林縣褒忠鄉語音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徐婉真《蘆洲市人口遷入決策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鄭安秀《台灣語言使用與態度初探──以台北、高雄兩地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仲民《從地理語言學論台灣閩南語語言地圖的編制觀念與方法──以臺灣東北部閩南語研究為樣本》,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
謝素珍《三重埔的中南部移民及其宮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蔡惠金《台北都會區都市人口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王桂蘭《台北縣淡水鎮閩南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怡君《台中市臺語海口腔的語言態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鍾宛旋《母語與第二語間的音韻互動干擾─以桃竹苗閩客接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2月。
李玟玟《影響臺灣民眾自認語言流利程度的因素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6月。
五、網路資源及工具(依筆畫順序排列)
google earth,https://goo.gl/XTvCzR
google maps,https://goo.gl/6Ua3xH
itaigi愛台語,https://itaigi.tw/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goo.gl/VkpoB1
台灣地震數位知識庫,goo.gl/uP1J16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goo.gl/Kxqi6j
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https://goo.gl/Rfpu8i
國家圖書館「台灣概覽」,https://goo.gl/fHrLaS
國科會數位典藏台灣眷村 GIS Online,https://goo.gl/eih4p8
新北市政府主計處,https://goo.gl/LC5ZHr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典,https://goo.gl/uCqhYS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典:方言差,https://goo.gl/K6c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