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傅偉諦
Fu, Wei-Ti
論文名稱: 鏡裡鏡外-相聲藝術的幽默笑點與嘲諷借鑑之社敎義涵
Mirror inside the mirror - The humorous laughter and the ridicule of the comic art
指導教授: 李明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相聲包袱逗笑幽默逗笑
英文關鍵詞: Cross talk, laugh, humor and laugh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ACE.005.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8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政黨惡鬥以致政壇亂象頻生,司法的口頭正義以及惟利是圖的媒體宣染,已使得國民的人生價值觀發生相當大的負面變化,年輕一代受害尤深。在社會亂象層出且背德、驚悚的社會事件與日俱增的今天,一群群良知尚存的社會人士,憑藉著一己之力,成立了些許公益機構,希望能喚回眼看即將滅絕的社會「正義」和「公理」。惟缺乏有力之宣導工具和技巧,振臂高呼之後反而被評定為宣導成果「成效不彰」。本文作者曾以相聲藝術表演方式協助該等機構,進行冰冷的社教議題宣導而成效卓著。現欲更精進地以相聲藝術進行推廣社教議題,藉由相聲「笑」的藝術魅力,順利推行社教議題的宣導,以求盡己可能為社會道德重整有所貢獻。同時亦期許藉由相聲藝術「笑」的研究,引發民眾對藝術觀賞的興趣,提昇大眾對表演藝術欣賞的素養,得以為復興傳統文化盡己一份心力。
    本文作者本身係相聲演員,歷有三十餘年播音、配音、舞台話劇、相聲藝術現場展演的舞台經驗,曾獲頒「青年劇展」最佳男演員「金鼎獎」獎項,更於民國75年12月拜於台灣相聲藝術宗師魏龍豪先生門下為徒,承習正統相聲藝術傳授,將所習得之相聲藝術精隨與社教議題結合,成功的將冷硬之各類社教議題寓教於樂地廣為宣導。從經驗中得知,作者諸多屢獲好評的相聲社教宣導作品,關鍵繫於相聲藝術幽默笑點與諷刺技巧之靈活、巧妙運用。現欲將該項藝術特色更形擴大,運用到各項社教議題的宣導,希求對現今社會的混亂能加以勸導、匡正。且於宣導的同時,同步地復興傳統文化,提升國人觀賞藝術表演的素養,將傳統相聲藝術介紹給群眾,將傳統相聲藝術推廣、傳承下去。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生命故事敘述與文本資料分析及幽默、逗笑手法的詮釋、比對方式進行研究,再將研究心得凝聚成具體之成果作品,希望能作為日後社教議題宣導之參考。

    The struggles of Taiwan’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led to frequent chaos in the political arena. The verbal justice of the judiciary and the media’s declaration of the media have caused considerable negative changes in the values of the people’s lives.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day, with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haos and the growing social events of horror and horror, a group of conscience-minded people have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with their own strength, hoping to recall the society that is about to become extinct. And "axiom." However, the lack of powerful propaganda tools and techniques, after being screamed, was assessed as a result of the "effectivenes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as assisted these institutions with the way of cross-talking art performances, and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the icy social education topic. It is now more advancing to promote social education topics with cross-talk art. With the artistic charm of "smile",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issues is promoted in order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ocial mora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of "smile" by the comic art will trigger people's interest in art viewing and enhance the public's appreci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so a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rejuve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is a comic actor with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roadcasting, dubbing, stage drama and cross-talking live performances. He was awarded the "Golden Ding Award" by the best actor in the "Youth Drama Exhibition". In December 1986, he worshipped under the door of Taiwanese comic singer Wei Longhao, and taught the orthodox cross-talk art. He combined the learned comic art with social education topics, and succeeded in chilling social education issu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widely publicized. It is known from experience that the author's many well-received comic dialogues and propaganda works are based on the flexible and ingenious use of humorous laughter and satire techniques. It is now intended to expand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apply it to the various social and educational issues, and hope to persuade and correct the chaos of today's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ropaganda,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reviv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quality of Chinese people watching art performances will be promoted. The traditional cross-talk art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masses, and the traditional cross-talk art will be promoted and passed down. This study studies the life story narrative and textual data analysi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or, teasing techniques, and the way of comparison, and then condenses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into concrete results, hoping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issue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相聲藝術的特點與演變 一、文史的片段 9 二、清代的承繼 11 三、民初的轉變 12 四、政權變革期 13 五、動盪的年代 15 六、文革的摧殘 16 七、受林彪事件影響的70年代 16 八、相聲藝術的浴火重生 17 九、政府遷台後的相聲藝術 19 第二節 「相聲」的藝術特色 一、相聲與舞台劇的差異 23 二、相聲的種類 25 三、相聲腳本的種類 26 四、相聲腳本的結構 27 五、相聲藝術的靈魂─「包袱」 30 六、相聲的基本功─說學逗唱 31 七、相聲的服裝道具 33 八、相聲演員的藝術修養 35 第三節 相聲藝術的幽默與諷刺 一、相聲的幽默 37 二、相聲的諷刺 40 第四節 相聲藝術的社教義涵 一、社會教育即是價值教育 42 二、社會教育的傳播媒介 43 三、實際以相聲藝術從事社教宣導的機構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和選擇 48 第二節 研究步驟 49 第四章 與社教相聲的不解之緣 第一節 前世殘影的甦醒 51 第二節 成形與觸碰 53 第三節 「鏡裡」的歷練與「鏡外」的考驗 55 第四節 「鏡裡」的再現與「鏡外」的再成長 59 第五節 與龍共舞 64 一、擇徒 64 二、解惑 65 三、傳藝與研習 66 第六節 傅諦來一下 68 一、龍騰 68 二、龍盤 70 三、龍躍 73 第五章 相聲結合社教後的宣導之讑 第一節 相聲的包袱 77 第二節 相聲笑料的構成因素 78 第三節 相聲笑料構成的包袱類形 一、不協調類形的相聲包袱 1、三番四抖 80 2、先褒後貶 82 3、性格語言 84 4、違反常規 85 5、詞意錯覺 86 6、自相矛盾 88 7、顛倒岔說 89 二、「醜」的暴露類形的相聲包袱 1、吹捧奉承 91 2、故意自嘲 93 3、借助形聲 95 三、誤會巧合類形的相聲包袱 1、故弄玄虛 96 2、陰錯陽差 97 3、運用諧音 98 4、誤會曲解 100 四、荒誕畸形類的相聲包袱 1、荒誕誇張 102 2、邏輯混亂 104 3、引申發揮 106 4、強詞奪理 108 五、機智巧妙類形的相聲包袱 1、機智巧辯 110 2、亂用詞語 112 3、歪講歪唱 115 4、用俏皮話 117 第六章 社教相聲作品的呈現與分析 作品分析:翹臀哪吒 119 參考書目 128 附 錄 附錄一、大肚芙蓉(避免婚前性行為) 131 附錄二、兩相好(雙簧) 139 附錄三、他、她、它(性侵害防治) 143 附錄四、舅子萬歲(愛滋病防治) 153 附錄五、太子府喜筵(點化現今廟前文化) 166

    參考書目:
    中華青少年純潔協會。http://www.purelove.org.tw/content/檢索日期2017年7月。
    王友蘭〈2009〉。相聲的前世今生—以「相聲與戲劇」的關聯為主。戲曲學報,國立台灣戲曲學苑,2006,6,第五期。
    丑倫彰〈2011〉。相聲表演風格之「帥壞賣怪」。台北曲藝團文教資料,2011年5月。
    方裕民 林銘煌 廖軍豪( 2006,6月)。「失諧–解困」理論與設計邏輯中的幽默理解歷程。設計學報,11,2,65-81。
    田芳華。自傳記憶與事件─生命史調查之應用與前瞻。調查研究/第6 期。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dcr=0&source=hp&ei=yPYUW6KeDsns8AXD4I7wDQ&q=檢索日期2017年10月。
    台視電視週刊載拜師報導,民75年12月。
    李翔〈2015〉。雅俗共賞「說」相聲。藝術人生,安徽文學2013年第8期。
    台北曲藝團曲藝概論。裝文扮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戲。1996。
    何展旭。鳥籠式司改 不符民意。106.08.03.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 http://www.npf.org.tw/1/13804檢索日期2017年9月08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106.08.03.
    汪景壽 王決 藤田香〈1995〉。中國相聲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6〉。
    汪景壽 王決 藤田香〈1995〉。中國相聲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6〉第三篇附錄〈三〉相聲師承關係表。
    季羨林〈2012〉。中國人的幽默人生。幽默與笑話,中國知網。2012第8期。
    吳亞梅〈1987.3〉。北方相聲在台灣的發展。民俗曲藝46期43-50,財團法人施和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林啟禎。價值觀與社會亂象。成大醫學院教授、成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http://ortho.clmed.ncku.edu.tw/~cjlin/othernote/134.htm檢索日期2017年9月15日。
    林太乙〈1994〉。林語堂「論幽默:語堂幽默文選(上)」,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臺北。
    武敏( 2010,3月)。《京華煙雲》中的幽默及對林語堂幽默觀的再認識。長江師範學院院報,26,2。
    金芳( 2014)。相聲的諷刺功能與劇場性。藝術廣角,百度文庫,2014,4月。
    周麗穎( 2009)。《非誠勿擾》幽默語言分析。電影評介 江南大學文學院,2009,14 , 43-44
    侯寶林 薛寶琨 汪景壽 李萬鵬〈1981〉相聲藝術論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侯寶林 薛寶琨 汪景壽 李萬鵬〈1982〉。 相聲朔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侯寶林 薛寶琨 汪景壽 李萬鵬〈1981〉相聲藝術論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29-145。
    秦世森〈2014〉。相聲演員肚子是「雜貨舖」。中國知網,2014年第1期。
    陳清秀。社會動盪不安,應從淨化人心救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 2017.07.04. http://www.npf.org.tw/1/13804檢索日期2017年9月13日。
    陳清河。政府公關與行銷。T&D飛訊第25期,發行日期:93年9月10日
    孫福海〈2007〉。逗你沒商量。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
    孫延洲〈2010〉。相聲小品的地域特徵。改革與開放月刊,2010年2月。
    馬季〈1980〉。相聲藝術漫談。廣東人民出版社發行。
    游於藝民國74年6月演出節目表。
    黃裕峯、孫瑋洁〈2015〉。2014年台灣地區新聞傳播學研究綜述。東南傳播,總第135期。
    曾永義〈1988〉。參軍戲及其演化之探討。臺大中丈學報。
    張娟( 2009)。從關聯理論初探中國相聲中的幽默。中南門族大學,語文學刊,2009,8月。
    張春興( 1980)。「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臺北。
    張世慧、蔣明珊( 1991)。心像創造在解決問題上的運用。創育思考教育,第三期,38-48。
    趙凡宜〈2014.8〉。從踏步獨舞走向和諧共舞的美感體驗之生命敘說。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樊光耀〈2001.6〉。魏龍豪、吳兆南相聲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梓鈺〈1990〉。相聲藝術的奧秘。百花文藝出版社,新華書店天津發行所發行。
    衛寧〈2013〉。新時期涉台新聞報導特點及傳播效果特析。東南傳播,總第105期。
    蔣慧明〈2009〉。相聲藝術的重要特質─「是我非我。」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研究,2009年1月。
    盧毅 谢超凡 崔婷婷( 2013)。淺論相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今日中國論壇,陝西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院,2013第17期。
    薛平〈2016年6月〉。相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特別報導,中國知網。2017年6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