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依茜 |
---|---|
論文名稱: |
教科書開放政策下的自由與規範-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審查歷程為例 The Study of Freedom and Regulation in the Open Textbook Policy-Taking the Senior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 Review Process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甄曉蘭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教科書開放政策 、教科書審查 、公民與社會 、論述分析 |
英文關鍵詞: | textbook, textbook reform, Civics and Societ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6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科書開放政策的理想與實際狀況,以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審查歷程為例,透過論述分析,了解編審雙方如何透過審查歷程影響教科書文本的形塑,進而思考教科書審查歷程中存在的規範與自由。
為達到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論述分析為主,採用下列三種研究方法:1.理論探究:透過結構規範與行動自主、論述與權力等相關理論,了解結構規範與行動者之間的關係。2.文件分析:主要應用在教科書開放政策與審查歷程的相關文件上,針對立法院公報、教科書開放政策官方文件、課程綱要、審查規定、教科書文本、審查意見、報紙新聞評論等文件進行分析與整理。3.訪談:訪談教科書編者與審查委員共13位對於教科書審查的相關看法。
透過教科書開放政策的立論探討,了解到教科書開放政策是基於政治(專制-民主)與經濟(市場化)兩種論述為主軸,而教科書審查是結構規範與參與者自主行動的辨證歷程,編者與審委在審查歷程中面對結構規範透過論述與具體的因應行動,使教科書結構與文本內容產生改變。本研究乃分別從教科書審查歷程所牽涉到的不同相關對象,提出具體作法供參考。最後並就本研究不足之處,提供建議,以資未來相關研究。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ideal of the open textbook policy and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The author took senior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 review process as an example for analysis. By applying the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how the textbook editors and review committee members have their influences on textbook formation, and to examine how the freedom and regulations be exercised in the textbook review process.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goals,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1)literature review-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ed structure and autonomy of action; (2) document analysis-to analysis policy statements, meeting minutes, official documents, scholarly reports, newspaper articles, editorials, and etc., to grasp an over all picture of the contextual background and the review process; (3)interviews-to understand the opinions and thoughts of the related issues from the textbook review committee members and textbook editors.
The arguments of the open Textbooks policy are composed of two main axis, one of political aspect (authoritarian - democracy) and the other of economic aspect (market).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t turns out that textbook review is actually a dialectical process of regulated structure and autonomous action. In the process, both review committee members and textbook editors exercise their discursive power and actual responsive action to make the change of the textbook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context.
Based on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not only for the enactment /improvement of the new textbook policy, but also for future studies.
中文部分
丁儷容(2005)。從編輯者的觀點談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審定制度之分析。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094TMTC0611023。
王麗雲(譯)(2002)。M.W.Apple著。意識形態與課程。台北縣:桂冠圖
書。
王雅玄(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的重建。教育研究
集刊,51(2),67-97。
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2007)。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課綱修訂公聽會
資料。2007年1月 15日, 取自
http://www.tnfsh.tn.edu.tw/course/course/a002.pdf
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2008)。「公民與社會」(含必、選修)課程綱要修訂
重點與特色修訂。2008年1月20日, 取自
http://center.tnfsh.tn.edu.tw/civics/index.php? option=
com_content&task=view&id=57&Itemid=103
立法院(1994/10/12)。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3(67),404-451。
立法院(1996/04/25)。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5(21),320-322。
立法院(1996/12/04)。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5(67),207-242。
立法院(1997/04/17)。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6(20),152-173。
立法院(2002/10/30)。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91(74),361。
立法院(2002/04/15)。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91(40),143-201。
行政院(2006)。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定辦法。行政院公報,012(250)。
卯靜儒(2001)。台灣近十年來課程改革之政治社會學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
研究,1(1):79-102。
卯靜儒(2004)。從新馬克斯到後結構主義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再概念化。教育
研究集刊,50(1): 119-142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台灣課程改革論述的
擺盪,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 :39-76 。
朱敬一、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教改叢刊AA01)。台北:行
政院教改會。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林玉体(1988)。自由化,教育的正軌。中國論壇 ,312,15-17。
林文瑛,王震武(1996)。台灣教育的管制、規範或扭曲-「鬆綁原則」整合
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康、李猛(譯)(2002)。Giddens, Anthony著。社會的構成。台北:
左岸。
呂達(2006)。大陸中小學教材制度的改革發展。載於國立編譯館主辦之「教
科書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49-77),台北市。
周淑卿(2003)。今是昨非,亦或是昨是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
國立編譯館館館刊,31(復刊號),12-21。
周珮儀(2002)。國小教師解讀教科書的方式。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報,15,
115-138。
周珮儀(2003)。教科書的意識型態批判途徑。教育研究,106,132-142。
周祝瑛(2003)。從一綱多本看教改迷思。教育研究月刊,112,4-13。
洪孟珠(2003)。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定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092NTPTC611035。
扶志凌(2005)。教科書內容多元化與意識型態關係的探討-以審定本高中歷
史教科書第二冊為例。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
士論文資訊網,093NHU05665009。
倪炎元(1999)。批判論述分析與媒介研究之初探--兼論其在華文媒介上的
應用。傳播管理學刊,1(1),205-233。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
北:韋伯文化。
高強華(1994)。教育自由化的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創刊號,24-25。
陳明印(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制度。2007年1月15 日,
取自 http://www.trd.org.tw/history/active.asp?
UnitID=3&ID=23
陳明印(2004)。美國中小學教科書採用制度研究-以加州、德州和佛州為
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2)1,2-31。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2003)。國中小教科書相關問題檢討與因應專案報告。2007年1月
15 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
/sub05/01050008b.htm#A43。
教育部(200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委員會組織運作要點。
2007年1月15 日,取自http://dic.nict.gov.tw/%
7Etextbook/dic/regulation/committee.htm
教育部(2005a)。高級中學各科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會設置要點。2007年1月
15日,取自 http://dic.nict.gov.tw/~high/dic/950426.pdf
教育部(2005b)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忠銘(2006)。日本教科書管理制度的探討。載於國立編譯館主辦之「教科
書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79-91),台北市。
凌赫(2005)。教科書審定的憲法爭議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KU5194018。
柳本真理子(1994)。戰後日本教科書問題之研究-探討學習指導要領及教科
書檢定、採用制度。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
網,083TKU00078012。
張小雯(1993)。日本教科書制度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
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2TKU00078003。
張君玫等譯(1995)。C. Wright Mills著。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張佳琳(2000)。課程改革:政治社會學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學富文化。
張淵菘(2004)。國民小學教科書自由化之政策網絡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
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FCU05055008
翁福元(2007)。教育政策社會學:教育政策與當代社會思潮之對話。台北
市:五南。
彭詩文(2003)。艾波合法化知識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安立(1995)。日本教科書檢定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
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4PCCU0078005。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的虛實探究。臺北縣:冠學文化。
黃政傑(1998)。建立優良的教科書審定制度。課程與教學季刊,1(1),
1-16。
黃奕碩(2005)。教科書開放之探究。教育研究13,105-114。
康瀚文(2002)。臺北縣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市:高等。
楊國賜(2002)。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台北:學富文化。
楊國揚(2006)。台灣地區教科書審定制度評述。載於國立編譯館主辦之「教
科書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67-78),台北市。
詹寶菁(2006)。專書評介:Norman Fairclough之《論述分析:文本分析在
社會研究上之應用》。初等教育,24,87-92。
詹美華(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教科書開放主要議題之論述分析。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鈞文。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科書市場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葉啟政(1991)。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北:三民。
葉啟政(1992)。當代社會思想巨擘。台北:正中書局。
葉啟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 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
話。台北:三民。修訂二版
歐用生(1995)。落實教科書審定制度。國立編譯館通訊,8(4),11-14。
歐用生(2006)。臺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4(2),
1-26。
賴光真(2000)。教科書審定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089NCCU0332003。
錢俊(譯)(1992)。德雷福斯/拉比諾著。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
臺北:桂冠圖書。
蔡璧煌(1988)。論「 教育自由化 」的方向。研習資訊,65,12-23。
謝紫菱(2006)。臺灣與日本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審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
編譯館館刊,34(3),13-20。
藍順德(2001)。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定政策之執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系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CCU0332043。
藍順德(2003a)。教科書審定制度運作之問題檢討與改進建議。課程與教學
季刊,6(1),13-26。
藍順德(2003b)。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館
刊,31(復刊號),3-11。
藍順德(2005)。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市:五南書局。
蘇峰山(2004)。論述分析導論。教育社會學通訊,54,18-31。
蘇峰山(2003)。教育市場化論述分析:教育鬆綁雙重詮釋。南華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主編),市場、國家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的分析(頁1-26)。嘉
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西文部份
Apple, M. W. (1993). Official knowledge: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a conservative Age.New York:Routledge.
Apple, M. W. (1998). The culture and commerce of the
textbook. In L. E. Beyer &
M. W. Apple (Eds.). The curriculum: Problems, politics,
and possibilities (2nd ed.). (pp.157-176). NY:SUNY
Press.
Apple, M. W. (2006). Education, politics ,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Blommaert, J. & Bulcaen, C. (2000).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nual Review,29,447-66.
Chambliss, M. J. & Calfee, R.C. (1998). Textbooks for
learning: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 Malden, M.A.
Blackwell.
Creswell, J. 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s
Oaks, CA: Sage.
Cherryholmes, C. (1988). Power and criticism:
post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in education.
Ch2 “Thinking about Education Poststructurally”.
Carabine, J. (2001) ‘Unmarried motherhood 1830–1990 – a
genealogical analysis’ in Wetherall, M. (ed.) Discourse as Data: A Guide for Analysis, pp.267–310,
London,:Sage.
Cuban, L. (1992). Curriculum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216-247). NY: Macmillan.
Eggleston, J.(1977). The sociology of school curriculum.
London:RKP.
Eisner, E. W.(ed.) (1971). Confronting curriculum
reform.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Fairclough, N. (2001). The discourse of new labou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n Margaret
Wetherell,Stephanio Taylor,Simeon J.Yates
(Eds.),Discourse as data
(pp.229-266).London:Sa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Fullan, M.G.&Miles, M. B. (1995).Getting reform right. In
A. C. Ornstein&Ornstein& L. S. Behar(Eds.) ,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pp.403-411). Boston:
Allyn & Bacon.
Goodland, J.I. (1979). Curriculum inquiry: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tices.New York:McGraw-Hill.
Kliebard, H. M. (2002). Changing Course – America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20th Century.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Mills, S. (1997). Discourse. London: Routledge.
Popkewitz, T. S.(1991). A politic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reform. NY: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opkewitz, T. S. (ed.) (1993). Changing patterns of power:
social regul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lbany,
NY:SUNY.
Paechter, C. (2000). Changing school subjects: power,
gender and curriculum. Bucking 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Spivey, N. N. (1995). Written discourse: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n L. P.
Steffe & J. Gale (Eds.),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pp.
313-330).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usan, L.R. (2007).Approach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Theory and Analytical Categories。載於國立編譯館主辦
之「教科書再現:2007教科書研究方法工作坊」會議論文手冊(一)(頁
2-13),台北市。
Waks, J. (2007). The concept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change. Educational Theory, 57(3):277-295.
Wexler, P. (1982).Sociology of education: major
themes“structure,text, and subject”.
Young, M.F.D.(Ed.)(1971).Knowledge and control: new
direc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London:
Collier-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