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恭任 Lin, Kung - Jen |
---|---|
論文名稱: |
日治前期家長對公學校教育反應之分析(1895~1922) |
指導教授: | 林玉体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前期 、公學校 、家長觀點 、臺灣教育史 |
英文關鍵詞: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al perspectives, Taiwan educational histor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1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究日治前期公學校教育時的家長觀點,日治時期之教育為臺灣新式教育起源,其教育制度規劃與實行影響深遠。有關日治時期之教育,在政策與制度、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建築結構與教師形象等之研究上著作頗豐,卻未見有關家長觀點之探究。因此,本論文將著眼於公學校教育機制的家長意見,進行理解與分析。
本研究著重探究因歷史轉換而衝擊強烈的前期,前期可再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95年至1910年,為公學校教育初登場之草創時期;第二階段為1911年至1922年,公學校教育進入醞釀時期,逐漸取代書房教育。
本論文研究發現,日治前期的家長觀點與民族意識、儒家思想之影響有密切關係,包含回歸清朝之期望、對異民族的不信任、讀書與功名的聯結、固有之習俗;另外,也與家長背景對子女受教之考量、社會情勢之演變、學校設備、地理因素等有關,內容有家長知識與經濟水準差異對子女入學考量、清朝滅亡、日本國際地位上升、民族自決風潮、教室收容量、學校位置等。
本論文研究努力達成目標主要有二,第一,填補日治時期教育研究的空白之處:在家長選擇權日益受到重視的現代社會,時人須將家長觀點納入教育決策之考量,可參考過往家長觀點與教育工作者之因應方法,提供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相關啟示,希望能協助現今臺灣教育改革順利推行。
其次,開展日治時期教育研究的視野:本文將日治時期的前期家長觀點進行釐清與探究,因而勾勒出家長觀點在當時教育領域的圖像與重要性,將有益於家長觀點在臺灣教育的發展。
In this thesis,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al perspective in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will be studied.
The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represents an origin of modern education in Taiwan. Its educational syste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impressively impacted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 However, though with great resources on the studies of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there are rare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parents’ view in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ill discuss the parents’ view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he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earlier stage of Japanese occupation which was much greatly impacted due to the governing shift. Also the earlier stag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is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stage of the public schools from 1895 to 1910. The second phase is the stage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schools which also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study of education from 1911 to 1922.
This thesis found that the parental perspective of Japanese rule was closely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 such as Confucianism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cluding the expectation for the retur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fear of the regime being converted again, the distrust in the foreign governors, the connection of studying and honor, inherent custom. And also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parents’ backgroun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situation, the school equipment, geography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the contents of the parents knowledge and economic standards, Qing dynasty downfall, the rise of Jap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wave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classrooms income capacity, school location.
The main contribution from this thesis is presented into two. Firstly, it fills in the gap of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urrent society, parents’ right to schooling is gradually emphasized. So the educational policy decision-makers shall take parental perspective into consideration,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historical views of parents, hoping to assist the convers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aiwan currently and a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nsition period.
Secondly, it expands the educational vision through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studying. This thesis makes a clarification and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preliminary views of parent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which further outlines an idea and importance of the parents’ perspective in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nd will benefit the futur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s’ perspective in Taiwan.
壹、公文、報紙、期刊雜誌
一、總督府檔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教育史料彙編與研究》
二、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1900-1915)
《臺灣民報》(1928)
《臺灣新民報》(1931)
《臺灣時報》(1909)
三、雜誌與教育期刊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123號(1902.7-1912.7)
《臺灣教育》第124號-230號(1912.8-1921.7)
《臺灣教育沿革誌》
貳、專書
一、中文書目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1986,頁283-295。
王白淵(著),陳才崑(譯),《王白淵-荊棘的道路》,彰化:彰縣文化,1995,頁253。
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2010,頁346。
王錦雀,《日治時期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臺北:臺灣古籍,200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據時期臺灣人赴大陸經驗》,《口述歷史第五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頁388。
石一寧,《真實的追問-吳濁流的文學、思想、人格》,臺北,人間,2008,頁27。
臺灣史研究會(編),《王敏川選集》,臺北:海峽學術,2002。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傳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199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正中,1992。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
吳玲青,《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997。
吳密察、吳瑞雲(編譯),《臺灣民報社論》,新北:稻鄉,1992。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臺北:玉山社,1996。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之初等教育》,高雄:復文,1983。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
林玉体,《台灣教育史》,臺北:文景,2003。
林正芳(譯),E.Patricia Tsurumi(著),《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2000,頁183。
宜蘭縣政府,《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縣史館,1996,頁179-180。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臺北:桂冠,1988。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著)、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0。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臺灣新式教育的誕生》,臺北:東村,2012。
許佩賢,〈近代學校的發軔與地方社會〉,《殖民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許雪姬、林文鎮(編著)。《澎湖早期的職業婦女:醫師與教師》,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3。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の同床異夢》,臺北:麥田,2006。
黃煌雄,《蔣渭水傳》,臺北,時報文化,2006,頁28。
張深切,《張深切全集-里程碑》,臺北:聖工,1961;臺北:文經,1998年複印。
張淑媚、蔡元隆、黃雅芳,《圖解臺灣教育史》,臺北:五南,2014。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註解,《水竹居主人日記(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頁146-147。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註解,《水竹居主人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頁287。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註解,《水竹居主人日記(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頁58。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頁243。
莊淑旂(口述),許雪姬(執筆)。《莊淑旂回憶錄》,臺北:遠流,2001,頁17-18。
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14卷資料卷》,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頁244。
程玉鳳,《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國史館,1997,頁120。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1988。
游鑑明(訪問),吳美慧、張茂霖、黃銘明、蔡說麗(紀錄)。《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楊渡,《簡吉:臺灣農民運動史詩》,臺北:南方家園,2014,頁40。
楊逢泰,《民族自決的理論和實際》,臺北:正中,1976。
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我的半生記》,臺北:三民,2011。
謝國興,《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1893-1982)》,臺北:允晨,2002,頁18-19。
戴寶村,《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臺北:玉山社,2008,頁180。
藍博洲,《臺灣好女人》,臺北:聯合,2001,頁82-83。
二、日文書目
上沼八郎,《伊澤修二》,東京 : 吉川弘文館,1980,三版,頁198-212。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南天,1937,頁330。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7年;臺北:南天,1997年複印。
幸田春義,《臺灣統治史》,臺北,南國出版協會;成文,1927,1985年複印,頁213-215。
鳥居兼文,《芝山巖史》,臺北:芝山巖史刊行會,1932。
參、期刊論文
一、中文期刊
金湘斌,〈運動慶典的形成-日治初期臺灣公學校運動會(1895~1911)〉《運動文化研究》第9期,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2009,頁109-150。
姜再鎬(著),王麒銘(譯),〈殖民地朝鮮的地方制度:以初等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14-4,頁67-82。
許佩賢,〈日治末期臺灣的教育政策:以義務教育制度實施為中心〉《臺灣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20-1,頁131。
二、學位論文
王明全,〈日治時期「高雄州枋寮公學校」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何治萱,〈從書院教育到公學校教育:清末到日治時期苗栗地方社會的變遷〉,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8。
李光智,〈「國定」課程之研究:臺灣日治時期公學校課程的形成與發展(1895-1945)〉,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佩瑄,〈從漢文讀本看日治時期公學校漢文教育的近代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李靜美,〈日治時期「高雄第二公學校」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何鳳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1945-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2。
林竹君,〈記憶的編纂─臺灣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培裕,〈日治時期鳳山公學校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周慧茹,〈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理科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洪郁嫺,〈日治時期「高雄第一公學校」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祝若穎,〈臺灣日治時期公學校修身科之德育與同化的取向研究〉,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祝若穎,〈日治時期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發展與對公學校教學法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胡博荏,〈日治時期桃園龍潭公學校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徐輝閔,〈日治時期舊城公學校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莊幸如,〈臺灣日據時代之教育敕語實行-以公學校修身科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1。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3。
陳志遠,〈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校歌之批判論述分析〉,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10。
陳虹文,〈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秋月,〈日治末期的學校教育與戰爭動員—以新竹公學校為中心(1937-1945)〉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游士德,〈公學校用漢文讀本教學詞彙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張中元,〈日治時期原住民初等教育之探究-以呂家公學校(1905-1945)為例〉,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藤實,〈日治時期臺北市「小學校」與「公學校」之創建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葉浩偉,〈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葉雅琦,〈殷海光對黨化教育的批判〉,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葉碧苓,〈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書法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溫承偉,〈日治時期的臺灣公學校教育-修身科教育讀本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翟芷萱,〈日治時期高雄第三公學校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蔡元隆,〈日治時期嘉義市公學校的思想掌控及學校生活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蔡蕙光,〈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鄭昱蘋,〈從「移植」到「重構」-論公學校五期國語教科書的「臺灣」教材〉,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11。
鄭梅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
謝佩錦,〈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2005。
三、網頁資料
中華百科全書,〈社會變遷〉。檢索日期:2015/01/12,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oc.asp?id=2275。
高強華,〈社會變遷理論〉《教育大辭書》。檢索日期:2015/01/11,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87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亞非民族自決運動〉,全人教育百寶箱。檢索日期:2014/12/01,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622。
維基百科,〈阿爾伯特.赫緒曼〉。檢索日期:2015/01/31,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88%BE%E4%BC%AF%E7%89%B9%C2%B7%E8%B5%AB%E5%B8%8C%E6%9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