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進成 Cheng-Cherng Wang |
---|---|
論文名稱: |
應用鷹架學習理論及派翠西網路技術在網路化輔助學習模式之研究—以「電腦硬體裝修丙級學科技能檢定」為例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Learning Theory and Petri-Net Technique on the Network-based Assisted Learning (NAL) Models – “C Category Computer Hardware Skill Testing”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李基常
Lee, Ji-Charng 戴建耘 Dai, Jiann-Y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7 |
中文關鍵詞: | 鷹架學習理論 、派翠西網路技術 、網路化輔助學習 、技能檢定 |
英文關鍵詞: | Scaffolding Learning Theory, Peri-Nets, Network-based Assisted Learning (NAL), Skill Tes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9 下載:3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電腦網路日趨普及,網路化的電腦輔助學習(NAL),將會成為未來輔助學習的主流。但網路化系統及網狀式的NAL結構,會使得各畫面的流向變得更為複雜及難以控制;另外,如何整合實體教師及網路系統的虛擬教師,亦是NAL成敗與否的重要關鍵。本研究嘗試應用派翠西網路(Peri-Nets)技術,規劃NAL系統及分析NAL軟體畫面流向控制,並應用鷹架學習理論建構一個整合實體及虛擬的學習環境。
鷹架學習理論植基於「建構主義論」,強調知識的獲得,是由個人建構而成,而此一建構之過程是藉由同儕之間的水平式學習,或是教師與學習者的垂直式學習,再轉化為個人的知識。本研究應用此理論,作為NAL系統之規劃方法。
派翠西網路(Peri-Nets)技術,是一種兼具有數學及圖型的模式,本研究應用此技術,作為模組化系統分析及發展的工具。此技術使NAL的設計、除錯、更新、及維護更容易達成,特別是應用在發展NAL紀錄與追蹤系統,紀錄學習者學習進度、學習狀態、學習路徑、與動態行為,或是追蹤比對系統的控制基礎時。
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分析及專家會議,確立研究的主要架構與方法之後,研究者再依此設計專用網站及「電腦硬體裝修丙級學科技能檢定輔助學習系統」,將之整合成為NAL之實例。
研究者期望,本研究建構的鷹架學習模式及派翠西網路(Peri-Nets)流向控制模式,可提供作為未來NAL之系統規畫、系統畫面,及NAL軟體畫面之流向控制管理之參考。
The Network-based Assisted Learning (NAL) will be the main stream of the assisted learning for net-surfing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by days. The web system and NAL structure, however, will complicate the flow of frame and it will get out of our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integrate “real” teacher and the “virtual” teacher on the net is also a key to the success of NAL. In this research it was tried to apply Peri-Nets technology in designing the NAL system and analyzing the flow control of software frames. It was also tried to set up a real and virtual learning integrated environment with Scaffolding Learning Theory.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Scaffolding Learning Theory puts emphasis on that knowledge is set up by the individual, by internalizing the horizontal learning among peers and the vertical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 and learner. In this research, the designing method of NAL system was based on this theory.
Peri-Nets is a model containing mathematical and graphic functions.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is technology in analyzing and developing model system. It performs quite well in the designing, debugging, refreshment, and maintaining of NAL, especially when applied in developing the NAL record and trace system, recording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states, learning methods, and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learners, or tracing the control foundation of comparing system.
The structure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were established certainly after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s meetings. Based on the above structure and methodology, web sites and “C Category Computer Hardware Skill Testing Assisted Learning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integrated as the example of NAL
It is the researcher’s hope that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Scaffolding Learning Theory and Peri-Nets structured in this research may trigger some inspiration in the designing of the system and frame of NAL,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flow control of software frames on NAL.
一、 中文部份
L.S. Vygotsky著,李維譯(1998),思維與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台北:桂冠出版公司。頁177-220。
八十八學年度高屏區四技二專的進修部及夜間部聯招會招生簡章(民89),[線上]。網址:http://admquery.nkimt.edu.tw/88-Exam.htm
八十九學年度技術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推薦甄選入學招生簡章彙編(民89年11月),台南:南台科技大學,頁23-30。
王千倖、吳天方、林美純、林振盛、施勇誌、郭秋勳、陳美紀、莊智鋒、陳錦章、湯清二、黃裕煒(民87)電腦與教學。台北:正中書局。頁267-287。
朱湘吉(民81),新觀念、新挑戰---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台北:教學科技與媒體,2,頁15-20。
朱錦鳳(民83),電腦網路的應用及在教學上的評估。台北:教學科技與媒體,17,頁24-28。
朱孝龍(民84),多媒體教學軟體介面設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頁1。
朱則剛(民85),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台北:教學科技與媒體,26,頁3-12。
行政院(民81),加強技能檢定建立技術士職業證照制度實施計畫。台北:行政院,頁1-8。
行政院(民82),技能檢定制度改進方案。台北:行政院,頁9-14。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民88),原住民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獎勵要點。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線上]。網址:http://www.apc.gov.tw/apc05/0505-001-02.html。
江文雄(民88),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頁46。
李基常、韓豐年(民89),植基於鷹架學習理論之職業學校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台北:科技創作力培育理論與實務研討會,頁112-134。
谷瑞勉(民88),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心理出版社,頁178。
何壽川(民85),終身教育。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理念與終身教育組會議記錄一),頁68-70。
余民寧(民86),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頁415-463。
沈兆陽(民90),資料倉儲與Analysis Service-SQL Server 2000的OLAP解決方案,台北,文魁資訊。
林清江(民85),建構終生教育體制,邁向學習社會。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理念與終身教育組會議記錄二,頁16-20
邱貴發(民85),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頁1-16
林國泰、余國正(民86)電腦技能檢定之現況與建議。台北: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8期,頁62-65。
周嘉宜、李瑞真,(民88),利用電腦模擬協助專科學生釐清拋體運動之迷思概念。跨世紀的全球網路學習論文摘要集,頁77-78。
洪榮昭(民74),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有限公司,頁1-27。
孫茂鑫(民86),以派翠西網路為基礎之數學解題系統──高中數學之「圓」單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頁12-13。
許金葉(民88),以派翠西網路為基礎的數學解題診斷矯正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頁15-20。
徐樁梁(民89),以鷹架學習理論所建構的教學策略之研究。台北:二○○○年兩岸技術職業教育研討會,頁45-62。
徐樁樑(民90),鷹架學習理論在專業技術教學的成效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頁69。
教育部(民86),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台北:教育部,認定標準第二條~第三條。
郭生玉(民88),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頁50-124。
陳昭雄(民77),電腦輔助教學概論。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有限公司,。(頁2-27)
陳貴生(民90)我國辦理技職學校工業類在校生丙級專案技檢定之探討。台北:就業與訓練雙月刊,5,頁7-17。
郭煌政、黃仁鵬(民88),電腦輔助測驗動態命題之試題間相關性分析研究。跨世紀的全球網路學習論文摘要集,頁164。
張昆平(民82),派翠西網路應用在教學軟體流向控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頁18。
張菀珍(民87)從終身學習的觀點論鷹架理論在培養關鍵學習能力教學實務之應用。台北:松高學報,頁145-159。
張輝雄(民89),語意網。[線上]。網址:http://www.nii.org.tw/CNT/
張坤維 (民90)。我思我見-技能檢定實務作業回顧。台北:就業與訓練雙月刊,5,頁22-26。
溫嘉榮、邱乾輝(民77),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程式設計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有限公司,頁1-9。
經濟部(民82),冷凍空調工程業管理規則。台北:經濟部,管理規則第四條~第五條。
楊振嘉(民89),鷹架理論在國小酸鹼化學網站的應用研究。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頁26-27。
資策會(民90年8月),1996年起台灣歷年上網人口統計。台北:資策會推廣服務處網際網路情報中心,[線上]。網址:http://www.find.org.tw/howmany.asp。
壽大衛(民90),資訊網路教學。台北:師大書苑,頁13-25。
賴水欽(民88),邁向技術士職業證照社會的現況與展望。台北:就業與訓練雙月刊,6,頁21-26。
蕭鍚錡(民88),技能檢定的效用推廣與發展取向。台北:就業與訓練雙月刊,3,頁17-20。
總統府(民77),大眾捷運法。台北:總統府,法規第三十條。
職業訓練局(民86),電腦硬體裝修規範。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頁1-6。
職業訓練局(民89),技術士技能檢定相關法令彙編。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頁8,頁20~27。
職業訓練局(民91a),統計指標。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職業訓練局(民91b),技術士職業證照相關目的事業管理法規。台北:職業訓練局,[線上]。http://www.evta.gov.tw/
戴建耘(民81),一種運用Petri Nets的CAI交談式流向控制定義模式。南投:中華民國第六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發表手冊,頁110。
戴建耘、饒達欽、邱清文、陳世旺(民84),建構一種多媒體派翠西網路系統之延遲處理模型。台北:師大學報,40期,62-63頁。
戴建耘、王進成(民90a),鷹架學習理論在電腦軟體應用丙級術科技能檢定解題策略之研究。高雄市:工業暨科技教育論文發表會,頁1-10。
戴建耘、張國恩、謝仙進、王進成(民90b),資訊科學年學分制新課程適切性與實施時衍生問題探討。台北: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1期,頁47-50。
戴建耘、王進成(民90c) ,電腦軟體應用丙級學科技能檢定之網路化輔助教學模式研究。台中:2001年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
戴建耘、王進成(民90d),高職學年學分制資訊科新課程與電腦硬體裝修乙級技術士術科測驗之技能學習內涵關係分析研究。花蓮: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11~20。
戴建耘、王進成(民90e),高職學年學分制資料處理科新課程與電腦軟體應用乙級技術士術科測驗之技能學習內涵關係分析研究。深圳:2001年兩峽兩岸技職教育研討會,頁243~253。
羅秀芬(民74),CAI電腦輔助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5-27。
饒達欽、田振榮、翁上錦(民86)亞太地區技能檢定標準相稱性與差異性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頁1。
二、 英文部份
Fogarty,R.(1991).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ol49,No.2,p61-65.
James V. Wertsch( 1985). Vygotsky and the Social Formation of Mind.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U.S.A. ,p145-165.
L.S. Vygotsky(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dge, U.S.A. p79- 91.
Luis C. Moll( 1990).Vygotsky and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sociohistorical psychology].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New York, U.S.A. p175- 205.
Peterson,James Lyle.(1981).Petri net theory and the modeling of systems, Prentice-Hall, Inc., U.S.A.p7-p30.
Peter Lloyd and Charles Fernyhough (1999) .Lev Vygotsky [Critical Assessments] Volume I: Vygotsky’s theory. Routledge , Lonton. p261- 281.
Rene Van der Veer and jaan Valsiner ( 1991). Understanding Vygotsky [A quest for synthesis]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Inc. p328- 348.
Robert W. Rieber( 1987).The Collected Works of L.S. Vygotsky Volume 4: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Functions Rusion Author’s society [R.A.O], New York. P.241-P.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