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怡方 Wang, Yi-Fang |
---|---|
論文名稱: |
IBDP 中文 A 文學課程研究與設計—以莊子作品為例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hinese A Literature Course in IBDP—Taking Literatures of Zhuangzi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林振興
Lin, Jen-S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1 |
中文關鍵詞: | IBDP 、IBDP中文A 、課程研究 、課程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IBDP Chinese A Literature Course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89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29 下載:6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針對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簡稱 IB)之大學預科項目(Diploma Programme, 簡稱 DP)中的中文A文學課程進行課程分析及研究,並提出可供參考的課程設計範本。此課程設計範本是以莊子的作品為例,一共分為四大課程單元,附有課程架構表、課程環節表,以及兩大單元詳細的課程綱要與課程學習單。
隨著國境情境的變動與科技高度的發展,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勢必要具備高度靈活的適應能力。由於傳統教育強調知識技能學習,難以培育出符合時代洪流的全方位人才。也因此,強調多學科整合能力培養、探索與思維啟發的國際學校教育,逐步受到全球教育界所關注。
然而,IBDP課程項目本身未有實際的教材可供教師使用,教師們必須依據國際文憑組織給予的教學與學習方法(ATL ,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設計出符合組織教學理念的課堂教材,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不小的負擔。不僅如此,現今與IBDP課程項目相關的研究也相當缺乏,少數與IBDP相關的研究主題也都侷限在「中文B課程」與「中文A語言與文學課程」。較晚納入IBDP項目的「中文A文學課程」少有人討論。
因此,本研究期望能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整合,設計出一個完整的、可供參考的IBDP中文A文學課程設計範本,期望能為IBDP中文A文學課程教師們帶來一些方向與幫助。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sis course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 literature course in the IBDP and present a course design template. This course design template takes literatures of Zhuangzi for example.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ourse units, with course structure table, course key link table and course outline, worksheets of two units.
As the changes of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alents needed in the future society must have a highly flexible adaptability. But traditional education emphasizes knowledge and skill learning, it is difficult to cultivate all-round talents who meets the need of this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bility, inspires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graduall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global education community.
However, the IBDP course doesn’t have actu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eachers to use. Teachers must design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AT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given by the IB, undoubtedly, this is a burden for teacher. No more than that, there is also lack of research which related to IBDP course program today, a few research topics which related to IBDP are also limited to “Chinese B course” and “Chines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urs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hopes to design a complete IBDP Chinese A literature course template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hopes to bring some directions and help to the IBDP Chinese A literature course teachers.
尹芳(2010)。道家教育哲學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寧夏大學學報,4,178-188。
尹振環(1993)。儒家道家兩種相反相成的治國思想。東岳論叢,2,53-57。
牛東亞(2005)。莊子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晉中學院學報,6,78-81。
王正、張巍(2007)。儒家教育思想及對現代社會教育的影響。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13(3),59-62。
付俊賢(2003)。對儒家教育思想當代意義的思考。西安教育學院學報,3,27-28。
吉華(2019)。IBDP中文B大主題單元創作(簡體版)。香港:香港三聯書店。
朱繼英(2000)。儒家, 道家生死觀之比較。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30-33。
吳佳蓉(2013)。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昱昊(2014)。IBDP 中文文學課程的課程架構與學習要求。江蘇教育研究,16,37-41。
吳盈臻(2017)。IBDP 中文 A 語言與文學之課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舜(2008)。淺析儒家和道家哲學的生死觀。湘潮(下半月),10,60。
李博(2019)。IBDP中文A:文學學習與考試指南(簡體書)。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萍、蘇媛(2016)。IBDP中文A文學課程書面作業及試卷(2)7分範文點評(簡體版)。香港:香港三聯書店。
邵秀玲、劉國強(2005)。道家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泰山學院學報,5,92-95。
洪振方(2003)。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高雄師大學報,15,641-662。
胡弼成、廖梅(2000)。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徵與當代教育改革。教育與現代化,4,3-7。
栗艷(2010)。儒家, 道家和政治。學論,27,55-56。
張文彥(2003)。先秦儒家與道家自然觀之比較。學術交流,5,7-10。
許志賢(2004)。建構主義應用在國小資訊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高年級建置個人美術館網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大超、韓立君(1994)。儒, 道教育價值觀比較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5,60-63。
陳來(2005)。論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北京大學學報,5,198-204。
陳南寧(2019)。探究式教學應用在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解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陳偉、種海燕(2006)。儒家社會生態美學思想與道家自然生態美學思想比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6),45-50。
陳國球(2013)。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文學批評、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陶健敏(2012)。IB “文憑項目”中文課程大綱及相應教材編寫策略探討,華文教學與研究,2,1-8。
曾祥佑(2002)。建構式教學對概念形成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教月刊,66,44-56。
黃皓伶(2011)。不同探索式遊戲學習策略對國小流感防治概念學習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玉嬌(1974)。概念的學習。教育文粹,3,54-56。
鄒文(2005)。教育本土化:向中國古老哲學尋找智慧—兼論莊子的教育之道。山東師範大學學報,3,136-140。
廖妍南(2006)。儒家與道家自然美文藝思想之比較。湖南第一師範學報,3,108-111。
劉恆昌(2018)。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新北市:心理。
劉璟頤(2016)以 ADDIE 模式所設計的新進人員數位教材之概念建構—美妝保養產業為例。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3(2),39-56。
蔡雅薰、余信賢(2019)。IB國際文憑與中文教學綜論。臺北市:新學林。
鄭凱耀(2018)。數學探究式教學對商科高中一年級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二、 英文文獻
Brooks, J., & Brools, M. (1993).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 ASCD.
三、 網路資源
Hill I. (1994).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olicy Process in Education (University if Tasmania, PhD thesis).
Peterson, A. (1987). Schools across frontiers: the 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and the united world colleges. Illinois: Open Court.
Renaud, G. (1991). IBO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1967-77; IBO director general 1977-83. Interview in Geneva 10th November.
王韻齡、賓靜蓀、黃建賓周映璇(2016)。蕭敬騰:是他們,拯救我的人生。36個「重要他人」送我的生命禮物--逆境抵抗力。台北市:親子天下。
吳品瑤 、 周郁蘋。傅達仁生前追思會直播結束 喻「喜樂再見」【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27003118-260404?chdtv
胡婉玲(製作人)(2016)。搖滾天王蕭敬騰。台灣演藝。台南市:民視電視公司。
楊心怡。蕭敬騰:成就感救回叛逆兒【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015
劉子維。記者手記:見證「安樂死」的傅達仁生命最後半年【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4410684
盧素梅。接見傅達仁 蔡英文:很多人捨不得你離開【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