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于弘
Lin Yu-hung
論文名稱: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指導教授: 邱燮友
Qiu, Xie-You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8頁
中文關鍵詞: 解嚴後新詩現象研究詩學理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4下載:10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係以「解嚴」為時間區隔,以「臺灣」為觀察場域,以「新詩」為研究對象。一方面透過觀察、討論、分析、研究以彰顯解嚴後的時代特質,同時也將標舉隸屬臺灣本土的文化特色,此外也將面對新詩的實際趨向加以耙梳,期盼經由作品的內容意涵、思考模式及表現手法等諸多面相,嘗試建構屬解嚴以來臺灣新詩的演化特性,以及其與社會動盪變遷的交互作用。
    而全篇計分十三章,另含附錄及參考書目。首章先略敘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並兼論解嚴以來政經文化遞嬗轉變之種種現象。第二至四章則探討詩社、詩刊、詩集、詩史和詩論等相關要素,以及文學獎和年度詩選這兩項典範的特殊徵狀,與對詩作詩風產生的直接影響。第五至第十二章遂依序分別研析政治詩、都市詩、生態詩、母語詩、女性詩、小詩、後現代詩和網路詩等八種,在題材、風格、意念、技法、均有所歧異的不同詩作,以及其於源起、發展、轉變、展望等視野上,所具體呈顯的面貌。而末章則總結全文,歸納解嚴後臺灣新詩的種種特色,強調其邊緣性與不確定性。最後並附錄「世紀末臺灣詩壇大事簡表」及參考書目,以為相互對照。
    至於在研究基礎上,除了借重文學社會學的理論之外,也特別著重歷史研究、文化研究、量化統計及現象分析等策略,期以兼顧文學與社會之內外在因素,以及其與特殊時空背景的對應關係,務求以切實的證據推斷解釋解嚴後臺灣新詩所映現之種種現象。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目 次…………………………………………………………………………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政經文化的遞嬗………………………………………………………6 第二章 詩社與詩刊………………………………………………………11 第一節 詩社(刊)的生態背景…………………………………………11 第二節 跨越的危機與轉機………………………………………………15 第三節 新世紀的期待……………………………………………………23 第三章 詩集、詩史與詩論………………………………………………25 第一節 堅持與妥協——詩集的出版……………………………………25 第二節 回顧與拼湊——詩史的整理……………………………………29 第三節 研究與推廣——詩論的風潮……………………………………37 第四章 文學獎與年度詩選………………………………………………43 第一節 文學獎的典範與追求……………………………………………43 第二節 年度詩選的譜系與建構…………………………………………62 第五章 政治詩的轉型與擴展……………………………………………75 第一節 政治詩的萌發與成長……………………………………………75 第二節 政治詩的表現與技巧……………………………………………79 第三節 政治詩的精神與內容……………………………………………89 第四節 政治詩的發展與轉變……………………………………………95 第六章 都市詩的觀察與批判……………………………………………100 第一節 都市詩的源起與確立……………………………………………100 第二節 都市詩與生活空間………………………………………………103 第三節 都市詩與飲食休閒………………………………………………112 第四節 都市詩的思索與轉變……………………………………………122 第七章 生態詩的萌發與茁壯……………………………………………128 第一節 生態詩的產生與確立……………………………………………128 第二節 生態詩的表現與內涵……………………………………………131 第三節 生態詩的經營與展望……………………………………………145 第八章 母語詩的發聲與堅持……………………………………………150 第一節 河洛之音——台語詩………………………………………………150 第二節 中原正聲——客語詩………………………………………………177 第三節 原音再現——原住民詩……………………………………………192 第四節 母語詩的省思與期待………………………………………………210 第九章 女性詩的存在與思考……………………………………………213 第一節 女性詩的源起與意義………………………………………………213 第二節 女性詩的發展與演變………………………………………………215 第三節 女性詩的風格與特色………………………………………………225 第四節 女性詩的瞻望與未來………………………………………………239 第十章 小詩的嘗試與開拓………………………………………………243 第一節 小詩的源起與傳承………………………………………………243 第二節 小詩的成長與茁壯………………………………………………246 第三節 小詩的界定與格律………………………………………………252 第四節 小詩的未來與展望………………………………………………257 第十一章 後現代詩的實驗與創新…………………………………………260 第一節 後現代詩的產生與發展…………………………………………260 第二節 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內涵…………………………………………268 第三節 後現代詩的展示與啟發…………………………………………271 第四節 後現代詩的成就與期待…………………………………………279 第十二章 網路詩的產生與啟示…………………………………………281 第一節 網路詩的興起與茁壯………………………………………………281 第二節 網路詩的定義與分類………………………………………………283 第三節 網路詩的風格與特色………………………………………………287 第四節 網路詩的期待與瞻望………………………………………………293 第十三章 結論……………………………………………………………296 附錄 世紀末臺灣詩壇大事簡表…………………………………………301 參考書目……………………………………………………………………321 表一‧1996~1998詩集出版數量分列統計表………………………………26 表二‧臺灣地區戰後新詩相關研究博碩士論文一覽表……………………39 表三‧「時報文學獎」新詩類得獎者與得獎作品相關資料一覽表………45 表四‧「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類得獎者與得獎作品相關資料一覽表……47 表五‧兩大報文學獎新詩類得獎者得獎年齡分類統計表(1987~2000)48 表六‧兩大報文學獎新詩類得獎者平均年齡暨學歷統計表………………49 表七‧兩大報文學獎重複得獎統計分析表…………………………………49 表八‧兩大報文學獎新詩類得獎作品形式統計一覽表……………………51 表九‧《年度詩選》歷年主編及編輯委員一覽表…………………………66 表十‧《中國詩歌選》編輯組成一覽表……………………………………67 表十一‧各版本「年度詩選」錄詩總數對照表……………………………68 表十二‧1992~1998(81~87)《年度詩選》年年入選作者及其相關背景72 表十三‧1993~1998《台灣文學選》(詩)主要入選作者及其相關背景72 表十四‧1994~1999《中國詩歌選》年年入選作者及其相關背景………72

    參考書目【順序悉依作(譯)者姓名筆劃排列】
    Ⅰ‧創作(含編選)
    女鯨詩社編(1999)《詩壇顯影》,台北市:書林
    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編(1999)《詩迎千禧年》,台北市:文建會
    尹玲(1997)《一隻白鴿飛過》,台北市:九歌
    公木主編(1991)《新詩鑑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
    卞之琳(1989)《十年詩草》,台北市:大雁
    文曉村、潘皓編(1997)《中國詩歌選》(1997年版),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文曉村編(1992)《葡萄園30周年詩選》,台北市:文史哲
    方群(1994)《進化原理》,宜蘭縣羅東鎮:凱拓
    方群(1997)《文明併發症》,台北市:文史哲
    王幻編(1996)《中國詩歌選》(1996年版),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王添源等,(1997)《(後)現代風景‧台北/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1996》,台北市:文鶴
    王添源等,(1998)《戲逐生命‧台北/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1997》,台北市:台明文化
    王添源等,(1999)《詩的人間‧台北/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1998-99》,台北市:台明文化
    王祿松、文曉村主編(1999)《兩岸女性詩歌三十家》,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王祿松編(1994)《中國詩歌選》(1994年版),台北市:漢藝色研
    王麗華(1988)《他們對著我的窗口演講》,作者自印
    丘緩(1990)《掉落頭皮屑的陷阱》,作者自印
    代橘主編(2000)《詩路1999年詩選》,台北市:台明文化
    台大文學院、幼獅公司編輯部主編(1995)《古金屬文明:1993青年優秀作品選》,台北市:幼獅
    瓦里斯‧尤幹(1994)《山是一座學校》,台中縣豐原市:中縣文化
    瓦歷斯‧尤幹(1995)《想念族人》,台中市:晨星
    瓦歷斯‧諾幹(1999)《伊能再踏查》,台中市:晨星
    白雨(1989)《一場雪》,作者自印
    白家華(1994)《群樹的呼吸》,桃園縣桃園市:桃縣文化
    白靈主編(1998)《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新詩二十家》,台北市:九歌
    伊斯瑪哈單‧卜袞(1999)《山棕月影》,台中市:晨星
    向明、白靈編(1997)《可愛小詩選》,台北市:爾雅
    向明、張默主編(1993)《八十一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向明編(1991)《七十九年詩選》,台北市:爾雅
    向陽(1979)《銀杏的仰望》,台北市:故鄉
    向陽(1984)《十行集》,台北市:九歌
    向陽(1985)《土地的歌》,台北市:自立晚報
    向陽編(1987)《七十五年詩選》,台北市:爾雅
    朵思(1990)《窗的感覺》,作者自印
    朵思(1994)《心痕索驥》,台北市:創世紀
    朵思(1997)《飛翔咖啡屋》,台北市:爾雅
    江文瑜(1998)《男人的乳頭》,台北市:元尊文化
    江文瑜編(1998)《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台北市:書林
    余光中(1998)《余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台北市:洪範
    余光中、蕭蕭編(1997)《八十五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利玉芳(1996)《向日葵》,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吳晟(2000)《吳晟詩選》,台北市:洪範
    吳錦發編(1987)《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台中市:晨星
    吳錦發編(1992)《願嫁山地郎》(台灣山地散文選),台中市:晨星
    巫永福(1993)《爬在大地的人》,台北市:笠詩社
    李元貞(1995)《女人詩眼》,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
    李昌憲(1993)《生態集》,台北市:笠詩社
    李敏勇(1993)《傾斜的島》,台北縣新店市:圓神
    李敏勇(1997)《綻放語言的玫瑰:20位台灣詩人的政治情境》,台北市:玉山社
    李敏勇(1999)《心的奏鳴曲》,台北市:玉山社
    李敏勇編(1997)《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台北市:玉山社
    李喬(1995)《台灣,我的母親》,台北市:草根
    李喬等編(1997)《一九九五‧九六台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李勤岸(1987)《一等國民三字經》,台北市:前衛
    李勤岸(1995)《李勤岸台語詩集》,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李勤岸等(1996)《台灣詩神》(蕃薯詩刊7),台北市:台笠
    李瑞騰編(1986)《七十四年詩選》,台北市:爾雅
    李瑞騰編(1992)《八十年詩選》,台北市:爾雅
    李魁賢(1993)《黃昏的意象》,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
    李魁賢等主編(1997)《一九九五/一九九六‧臺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杜十三(1994)《火的語言》,台北市:時報文化
    杜十三(2000)《石頭悲傷而成為玉》,台北市:思想生活屋
    杜潘芳格(1986)《淮山完海》,台北市:笠詩社
    杜潘芳格(1990)《朝晴》,台北市:笠詩社
    杜潘芳格(1993)《青鳳蘭波》,台北市:前衛
    沈花末、梁正居主編(1987)《鏡頭中的新詩》,台北市:漢光文化
    辛金順(1997)《最後的家園》,台北市:文史哲
    辛鬱、白靈主編(1996)《八十四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辛鬱等編(1994)《創世紀詩選(二)(1984-1994)》,台北市:爾雅
    周伯乃編(1995)《中國詩歌選》(1995年版),台北市:文史哲
    周定邦(1999)《起厝兮工儂》,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季季主編(1988)《美麗》(第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季季主編(1989)《語錄狂》(第十二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岩上(1997)《岩上八行詩》,高雄市:派色文化
    拓拔斯(1987)《最後的獵人》,台中市:晨星
    林于弘等(2000)《眾生》(第二屆臺灣省文學獎新詩、短篇小說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文建會
    林央敏(1997)《故鄉台灣的情歌——台語歌詩集》,台北市:前衛
    林央敏等(1992)《若夠故鄉的春天》(蕃薯詩刊2),台北市:台笠
    林央敏主編(1998)《台語詩一甲子》,台北市:前衛
    林亨泰(1990)《跨不過的歷史》,台北市:尚書文化
    林宗源(1986)《濁水溪》,台北市:笠詩社
    林宗源(1988)《林宗源台語詩選》,台北市:自立晚報
    林宗源(1991)《鹹酸甜的世界》(蕃薯詩刊1),台北市:台笠
    林宗源(1995)《林宗源台語詩精選集》,台南市:南市文化
    林泠(1982)《林泠詩集》,台北市:洪範
    林建隆(1997)《林建隆俳句集》,台北市:前衛
    林建隆(1997)《菅芒花的春天歌詩集》,台北市:草根
    林建隆(1998)《生活俳句》,台北縣新店市:探索文化
    林建隆(1999)《動物新世紀》,台北市:關懷生命協會
    林建隆(1999)《鐵窗的眼睛》(林建隆俳句集Ⅲ),台北市:月旦
    林彧(1986)《單身日記》,台北市:希代
    林彧(1988)《戀愛遊戲規則》,台北市:皇冠
    林群盛(1988)《聖紀豎琴座奧義傳說》,台北市:自印
    林豐明(1995)《怨偶》,花蓮縣花蓮市:花蓮文化
    林雙不(1996)《台灣新樂府》,台北市:草根
    林燿德(1987)《銀碗盛雪》,台北市:洪範
    林燿德(1988)《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麼一回事》,台北市:書林
    林燿德(1988)《都市終端機》,台北市:書林
    林燿德(1989)《一九九0》,台北市:尚書文化
    林燿德(1989)《都市之甍》,台北市:漢光文化
    金筑主編(1997)《葡萄園小詩》,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阿米巴詩社編(1985)《阿米巴詩選》,台北市:前衛
    雨弦(1996)《籠中無鳥》,台北市:文史哲
    非馬(1984)《白馬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非馬(1986)《路》,台北市:爾雅
    侯吉諒(1987)《城市心情》,台北市:漢光文化
    侯吉諒(1989)《星戰紀念》,台北市:海風
    侯吉諒(1994)《詩生活》,台北市:麥田
    柯順隆等(1986)《日出金色》,台北市:文鏡文化
    洪素麗(1981)《十年詩草》,台北市:時報文化
    洪素麗(1986)《盛夏的南台灣》,台北市:前衛
    洪素麗(1990)《流亡》,台北市:自立晚報
    洛夫(1988)《因為風的緣故》台北市:九歌
    洛夫(1993)《雪崩——洛夫詩選》台北市:書林
    洛夫(1998)《洛夫小詩選》,台北市:小報文化
    洛夫(1999)《雪落無聲》台北市:爾雅
    洛夫、杜十三編(1995)《八十三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洛夫、沈志方編(1994)《創世紀四十年詩選》(1954-1994),台北市:創世紀
    胡民祥等(1993)《台灣製》(蕃薯詩刊5),台北市:台笠
    胡民祥編(1989)《台灣文學入門選》,台北市:前衛
    苦苓(1986)《每一句不滿都是愛》,台北市:前衛
    苦苓(1991)《苦苓的政治詩》,台北市:書林
    夏宇(1986)《備忘錄》,作者自印(再版)
    夏宇(1991)《腹語術》,台北市:現代詩
    夏宇(1995)《摩擦‧無以名狀》,台北市:現代詩
    夏宇(1999)《夏宇詩集Salsa》,作者自印
    孫維民(1997)《異形》,台北市:書林
    席慕蓉(1999)《邊緣光影》,台北市:爾雅
    秦嶽、金筑編(1998)《中國詩歌選》(1998年版),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高麗鳳編(1999)《向新詩季出發——88年台北公車、捷運詩文》,台北市:市政府新聞處
    涂靜怡編(1989)《盈盈秋水——秋水詩選》,台北市:秋水詩刊
    涂靜怡編(1993)《悠悠秋水——秋水二十週年詩選》,台北市:漢藝色研
    商禽、焦桐編(1999)《八十七年詩選》,台北市:創世紀
    張芳慈(1993)《越軌》,台北市:笠詩社
    張芳慈(1999)《紅色漩渦:張芳慈詩集》,台北市:女書文化
    張信吉(1997)《我的近代史》,台北市:書林
    張朗編(1996)《小詩瑰寶》,台北市:詩路
    張漢良編(1988)《七十六年詩選》,台北市:爾雅
    張默(1988)《愛詩》,台北市:爾雅
    張默(1990)《光陰‧梯子》,台北市:尚書文化
    張默、白靈、向陽編(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1970~89‧臺灣),台北市:九歌
    張默、蕭蕭編(1995)《新詩三百首》(上、下),台北市:九歌
    張默編(1981)《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台北市:爾雅
    張默編(1982)《感月吟風多少事》(現代百家詩選),台北市:爾雅
    張默(1987)《小詩選讀》,台北市:爾雅
    梅新、鴻鴻編(1994)《八十二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莫那能(1991)《美麗的稻穗》,台中市:晨星
    莊柏林(1995)《莊柏林台語詩集》,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莊柏林等(1993)《苦楝若開花》,台北市:台笠
    莊柏林等(1993)《郡王牽著我的手》(蕃薯詩刊4),台北市:台笠
    許正勳(1999)《阮若看著三輪車》,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許悔之(1991)《家族》,台北市:號角
    許素蘭等編(1998)《一九九七台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陳千武(1990)《寫詩有什麼用》,台北市:笠詩刊
    陳玉玲等編(1999)《一九九八台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陳克華(1993)《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台北市:圓神
    陳克華(1993)《與孤獨的無盡遊戲》,台北市:皇冠
    陳克華(1995)《欠砍頭詩》,台北市:九歌
    陳克華(1997)《美麗深邃的亞細亞》,台北市:書林
    陳明仁(1992)《走找流浪的台灣》,台北市:前衛
    陳明仁等(1994)《油桐花若開》(蕃薯詩刊6),台北市:台笠
    陳家帶(1999)《城市的靈魂》,台北市:書林
    陳斐雯(1986)《陳斐雯詩集》,作者自印
    陳斐雯(1988)《貓蚤札》,台北市:自立晚報
    陳義芝編(1997)《向時間下戰帖》(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七卷),台北市:聯經
    陳義芝編(1998)《華年放異采》(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八卷),台北市:聯經
    陳義芝編(1999)《新的寫作時代》(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九卷),台北市:聯經
    陳義芝編(2000)《再現文學垂天大翼》(聯合報文學獎二000卷),台北市:聯經
    陳黎(1992)《親密書》,台北市:書林
    陳黎(1993)《小宇宙——現代徘句一百首》,台北市:皇冠
    陳黎(1995)《島嶼邊緣》,台北市:皇冠
    陳黎(1998)《陳黎詩集Ⅰ(1973-1993)》,台北市:書林
    陳黎(1999)《貓對鏡》,台北市:九歌
    鹿耳門漁夫(1998)《臺灣白話史詩》,台南市:台笠
    彭瑞金等編(1995)《一九九四台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斯人(1995)《薔薇花事》,台北市:書林
    曾淑美(1987)《墜入花叢的女子》,台北市:人間雜誌
    棕色果(1996)《喜緣》,台北市:詩之華
    渡也(1995)《我是一件行李》,台中市:晨星
    焦桐(1988)《咆哮都市》,台北市:漢光文化
    焦桐(1999)《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時報文化
    馮青(1983)《天河的水聲》,台北市:爾雅
    馮青(1989)《雪原奔火》,台北市:漢光文化
    馮青(1990)《快樂或不快樂的魚》,台北市:尚書文化
    黃勁連(1991)《雉雞若啼》,台北市:台笠
    黃勁連等(1992)《抱著咱的夢》(蕃薯詩刊3),台北市:台笠
    黃恆秋(1990)《擔竿人生》,台北縣樹林鎮:匯流詩社
    黃恆秋(1998)《見笑花》【有聲書】,台北縣新莊市: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樹根(1998)《鯨,自由了》,高雄市:高市文化
    楊牧(1985)《楊牧詩集Ⅱ》(1974~1985),台北市:洪範
    楊牧、鄭樹森編(1989)《現代中國詩選》(一、二),台北市:洪範
    楊澤主編(1991)《手槍王》(第十三、十四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1992)《異鄉人》(第十五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1993)《耶穌喜愛的小孩》(第十六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1994)《送行》(第十七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1995)《魚骸》(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1999)《狂飆八0——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市:時報文化
    葉日松(1998)《酒濃花香客家情》,台中市:文學街
    詹澈(1998)《西瓜寮詩輯》,台北市:元尊文化
    路寒袖(1995)《春天花蕊》,台北市:平氏
    零雨(1990)《城的連作》,台北市:現代詩
    零雨(1992)《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台北市:時報文化
    零雨(1996)《特技家族》,台北市:現代詩
    零雨(1999)《木冬詠歌集》,作者自印
    廖永來(2000)《廖永來詩選》,台北市:草根
    蓉子(1989)《只要我們有根》,台北市:文經
    趙天儀等編(1992)《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市:春暉
    齊邦媛主編(1983)《中國現代文學選集》(詩),台北市:爾雅
    劉克襄(1983)《松鼠班比曹》,台北市:蘭亭
    劉克襄(1984)《漂鳥的故鄉》,台北市:前衛
    劉克襄(1985)《隨鳥走天涯》,台北市:洪範
    劉克襄(1986)《在測天島》,台北市:前衛
    劉克襄(1988)《小鼯鼠的看法》,台北市:當代
    劉建化、莊雲惠編(1999)《中國詩歌選》(1999年版),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鄭良偉編(1992)《台語詩六家選》,台北市:前衛(二刷)
    鄭清文等編(1994)《一九九三台灣文學選》,台北市:前衛
    敻虹(1976)《敻虹詩集》,台北市:新理想
    敻虹(1987)《紅珊瑚》,台北市:大地
    蕭蕭(1982)《悲涼》,台北市:爾雅
    蕭蕭(1989)《一行兩行情長》,台北市:漢光文化
    蕭蕭(1989)《毫末天地》,台北市:漢光文化
    蕭蕭(2000)《皈依風皈依松》,台北市:文史哲
    蕭蕭(2000)《凝神》,台北市:文史哲
    鍾肇政主編(1994)《客家台灣文學選》(1),台北縣新店市:新地文學
    簡政珍主編(1998)《新世代詩人精選集》,台北市:書林
    簡政珍等編(1990)《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上、下),台北市:書林
    顏艾琳(1994)《抽象的地圖》,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
    顏艾琳(1997)《骨皮肉》,台北市:時報文化
    羅任玲(1990)《密碼》,台北市:曼陀羅詩社
    嚴藹珠、張春榮(1996)《英美名詩欣賞》,台北市:文鶴
    羅任玲(1998)《逆光飛行》,台北市:麥田
    羅門(1984)《羅門詩選》,台北市:洪範
    羅門(1988)《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台北市:光復
    羅門(1990)《有一條永遠的路》,台北市:尚書文化
    羅門(1995)《都市詩》,台北市:文史哲
    羅門(1999)《在詩中飛行:羅門詩選半世紀》,台北市:文史哲
    羅門、張健編(1986)《星空無限藍》(藍星詩選),台北市:九歌
    羅門、蓉子(1988)《羅門、蓉子短詩精選》,台北市:殿堂
    羅青(1988)《錄影詩學》,台北市:書林
    羅青(1999)《一本火柴盒》,台北市:民生報
    羅青編(1979)《小詩三百首》(一、二),台北市:爾雅
    嚴凱泰編(1997)《裕隆新詩路》,苗栗縣三義鄉:裕隆汽車
    嚴凱泰編(1998)《台灣詩鄉》(第七屆裕隆藝文季),苗栗縣三義鄉:裕隆汽車
    龔萬灶、黃恆秋編選(1995)《客家台語詩選》,台北縣新莊市:客家台灣雜誌社
    弦(1981)《弦詩集》,台北市:洪範
    弦、陳義芝編(1998)《八十六年詩選》,台北市:現代詩
    弦主編(1992)《小說潮》(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暨附設新詩獎、報導文學獎作品集),台北市:聯經
    弦主編(1992)《小說潮》(聯合報第十四屆小說獎暨附設報導文學獎、新詩獎作品集),台北市:聯經
    弦主編(1993)《小說潮》(聯合報第十五屆小說獎暨附設報導文學獎、新詩獎作品集),台北市:聯經
    弦等主編(1984)《創世紀詩選(1954-84)》,台北市:爾雅
    弦編(1994)《飛翔之光》(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四卷),台北市:聯經
    弦編(1995)《我寫故我在》(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五卷),台北市:聯經
    弦編(1996)《美麗新世界》(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六卷),台北市:聯經
    Ⅱ‧評論、史料
    子宛玉編(1988)《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北市:谷風
    中央圖書館編(1984)《現代詩三十年展覽目錄》,台北市:中央圖書館
    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編(1998)《兩岸詩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國詩歌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1989)《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市:中國論壇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1999)《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台北市:台原
    文建會主編(1994)《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
    文訊雜誌社主編(1994)《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台北市:文訊
    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文學中的社會》(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台北市:文建會
    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文學出版》(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三】),台北市:文建會
    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文學發展現象》(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市:文建會
    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市:文訊
    文訊雜誌社編印(1999)《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1999》,台北市:文建會
    文曉村(2000)《文曉村自傳‧從河洛到台灣》,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文曉村編(1997)《葡萄園詩論》,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毛峰(1997)《神秘詩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王志健(1987)《文學論》,台北市:正中
    王東亮、王晨陽譯,Tzvetan Todorov著(1990)《批評的批評——教育小說》,台北市:久大文化、桂冠圖書
    王浩威(1995)《台灣文化的戰鬥邊緣》,台北市:聯合文學
    王國維(1968)《宋元戲曲史》,台北市:商務
    王逢振(1995)《女性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
    王雅各(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市:巨流圖書
    王溢嘉(1994)《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市:野鵝
    王夢鷗、許國衡譯,韋勒克、華倫著(1976)《文學論》(Theory of Literature),台北市:志文
    王德威(1988)《眾聲喧嘩》,台北市:遠流
    王震寰(1996)《誰統治台灣?》,台北市:巨流圖書
    古遠清(1991)《詩歌分類學》,高雄市:復文圖書
    古遠清(1998)《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詩賞析》,台北市:文史哲
    古繼堂(1993)《臺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瀋陽市:春風
    古繼堂(1994)《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新詩大詞典》,瀋陽市:瀋陽出版社
    古繼堂(1996)《台灣青年詩人論》,台北市:人間
    古繼堂(1997)《臺灣新詩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增訂再版)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1995)《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市:前衛
    白靈(1991)《一首詩的誕生》,台北市:九歌
    白靈(1994)《煙火與噴泉》,台北市:三民
    白靈(1998)《一首詩的誘惑》,台北縣新店市:河童
    皮述民等(1997)《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任一鳴(1997)《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
    向明(1997)《新詩五十問》,台北市:爾雅
    向明(1998)《新詩後五十問》,台北市:爾雅
    向陽(1985)《康莊有待》,台北市:東大
    向陽(1996)《喧嘩、吟哦與嘆息——台灣文學散論》,台北縣新店市:駱駝
    年度評論編輯小組編(1988)《一九八七台灣年度評論》,台北市:圓神
    成令方(1993)《抓起頭髮要飛天:嘻笑怒罵的女性主義論述》,台北市:時報文化
    朱元鴻等譯,Stvten Best & Douglas Kellner著(199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Postmodern theory : critical interrogations),台北市:巨流圖書
    朱光潛(1988)《文藝心理學》,台北市:開明
    朱剛(1995)《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台北市:生智
    朱剛(1997)《薩伊德》(Edward W.Said),台北市:生智
    羊子喬(1983)《蓬萊文章臺灣詩》,台北市:遠景
    羊子喬(1995)《神秘的觸鬚——羊子喬文學評論集》,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何金蘭(1989)《文學社會學》,台北市:桂冠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台北市:皇冠
    何穎怡譯,Joy Magezis著(2000)《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市:女書文化
    余光中(1980)《掌上雨》,台北市:時報文化
    吳奔星主編(1988)《中國新詩鑑賞大辭典》,江蘇:江蘇文藝
    吳政上、陳鴻森主編(1995)《笠詩刊三十年總目》,台北市:笠詩社
    吳新發譯,Terry Eagleton原著(1994)《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 : an introduction),台北市:書林(二刷訂正)
    吳潛誠(1994)《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台北市:允晨文化
    吳潛誠(1999)《島嶼巡航:黑倪和台灣作家的介入詩學》,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吳潛誠總編校(1997)《文化與社會》,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呂正惠(1992)《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市:新地文學
    呂興昌主編(1999)《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市:前衛
    呂興昌編(1994)《林亨泰研究資料彙編》(上、下),彰化縣彰化市:彰縣文化
    呂興昌編(1995)《臺灣現代詩‧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市:南市文化
    宋田水(1994)《「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論吳晟)》,台北市:前衛
    李仕芬(2000)《女性關照下的男性》,台北市:聯合文學
    李永熾(1993)《世紀末的思想與社會》,台北市:萬象圖書
    李敏勇(1994)《戰後台灣文學反思》,台北市:自立晚報
    李瑞騰(1991)《台灣文學風貌》,台北市:三民
    李瑞騰(1997)《新詩學》,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李瑞騰主編(1995)《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四冊),台北市:文建會
    李瑞騰編(1998)《台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評論二十家》,台北市:九歌
    李魁賢(1992)《詩的反抗》,台北縣新店市:新地文學
    李歐梵(1996)《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台北市:正中
    沈奇(1996)《臺灣現代詩人散論》,台北市:爾雅
    周英雄、劉紀蕙編(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市:麥田
    周偉民、唐玲玲編(1991)《日月的雙軌——羅門蓉子合論》,台北市:文史哲
    周偉民、唐玲玲主編(1994)《羅門蓉子文學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史哲
    周鳳五(1988)《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中),台北縣蘆洲鄉:空中大學
    周慶華(1996)《臺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孟樊(1989)《後現代併發症——當代台灣社會文化批判》,台北市:桂冠
    孟樊(1992)《台灣世紀末觀察》,台北市:皇冠
    孟樊(1994)《台灣文學輕批評》,台北市:揚智文化
    孟樊(1995)《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孟樊、林燿德主編(1990)《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孟樊主編(1993)《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4,新詩批評》,台北市:正中
    岡崎郁子(1996)《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台北市:前衛
    岩上(1996)《詩的存在:現代詩評論集》,高雄縣鳳山市:派色文化
    岩上主編(1997)《笠下影——笠詩社同仁著譯書目集》,台北市:笠詩社
    林水福、林燿德主編(1997)《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台北市:時報文化
    林水福主編(1998)《兩岸後現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外語學院
    林央敏(1996)《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市:前衛
    林亨泰(1994)《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市:彰縣文化
    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市:時報文化
    林煥彰編(1976)《近三十年新詩書目》,台北市:書評書目
    林嘉誠(1982)《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台北市:黎明文化
    林燿德(1986)《一九四九以後》,台北市:爾雅
    林燿德(1988)《不安海域》,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燿德(1991)《重組的星空》,台北市:業強
    林燿德(1991)《羅門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燿德(1995)《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市:羚傑
    林燿德主編(1993)《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2‧文學現象卷》,台北市:正中
    邱振瑞譯,下村作次郎著(1997)《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市:前衛
    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市:元尊文化
    金筑編(1997)《葡萄園詩論》,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姚一葦(1973)《藝術的奧秘》,台北市:開明
    施敏輝編(1995)《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市:前衛
    柯慶明(1970)《一些文學觀點及其考察》,台北市:雲天
    柯慶明(1993)《文學美綜論》,台北市:長安
    洪田浚(1997)《台灣原住民籲天錄》,台北市:台原
    洛夫(1976)《洛夫詩論選集》,台南市:金川
    胡聲朴譯,John D. Jump 著(1973)《模擬嘲諷》(Burlesque),台北市:黎明文化
    唐小兵譯,F.Jameson著(1986)《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奚密(1998)《現當代詩文錄》,台北市:聯合文學
    孫大川(1991)《久久酒一次》,台北市:張老師
    孫昌武、鄭天剛譯,松浦友久著(1993)《中國詩歌原理》,台北市:洪葉文化
    徐文博譯,Harold Bloom著(1990)《影響的焦慮——詩歌理論》,台北市:久大
    徐望雲(1991)《帶詩蹺課去》,台北市:三民
    徐漢斌譯,江運貴著(1996)《客家與台灣》,台北市:常民文化
    馬森等(1997)《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2000)《解嚴以來台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萬卷樓
    尉天聰主編(1980)《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市:遠景
    張文智(1993)《當代文學的台灣意識》,台北市:自立晚報
    張艾弓(1998)《羅門論》,台北市:文史哲
    張君玫、黃鵬仁譯,Robert Bocock著(1996)《消費》(Comsumption),台北市:巨流圖書
    張保民(1996)《台灣的迷惘——理想與現實》,台北市:商務
    張健(1984)《中國現代詩》,台北市:五南
    張健(1989)《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
    張漢良(1992)《文學的迷思》,台北市:正中
    張漢良、蕭蕭編(1979)《現代詩導讀》(導讀篇三),台北市:故鄉
    張漢良‧徐麗琴譯,G. S. Fraser 著(1973)《格律、音韻與自由詩》(Metre,Rhyme and Free Verse)台北市:黎明文化
    張肇祺(1997)《從詩想走過來:論羅門蓉子》,台北市:文史哲
    張默(1996)《台灣現代詩編目(1949-1995修訂篇)》,台北市:爾雅(二版)
    張默(1998)《夢從樺樹上跌下來:詩壇鉤沉筆記》,台北市:爾雅
    張默、張漢良編(1994)《創世紀四十年總目(1954-1994)》,台北市:創世紀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1999)《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學生
    莫渝(1999)《笠下的一群——笠詩人作品選讀》,台北縣新店市:河童
    許世旭(1998)《新詩論》,台北市:三民
    許俊雅(1994)《台灣文學散論》,台北市:文史哲
    許津橋、蔡詩萍編(1987)《一九八六台灣年度評論》,台北市:圓神
    陳千武(1997)《詩的啟示》,南投縣南投市:南投文化
    陳千武(1997)《臺灣新詩論集》,高雄市:春暉
    陳大為(1998)《存在的斷層掃瞄:羅門都市詩論》,台北市:文史哲
    陳幸蕙編(1985)《七十四年文學批評選》,台北市:爾雅
    陳幸蕙編(1988)《七十六年文學批評選》,台北市:爾雅
    陳東榮、陳長房編(1995)《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台北市:比較文學學會
    陳秉璋(1989)《社會學方法論》,台北市:環球
    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市:麥田
    陳炳良編(1994)《中國現當代文學探析》,台北市:書林
    陳義芝(1993)《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台北市:幼獅文化
    陳義芝(1999)《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市:台灣學生
    陳義芝編(1999)《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聯經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燕谷譯,Elizabeth Freund著(1994)《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陶本一、王宇鴻主編(1993)《臺灣新詩鑑賞辭典》,湖南:北岳文藝
    麥穗(1998)《詩空的雲煙——台灣新詩備忘錄》,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傅東華主編(1978)《文學手冊》,台北市:大漢
    彭小妍主編(1996)《漂泊與鄉土——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
    彭瑞金(1994)《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
    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市:前衛
    彭瑞金(2000)《驅除迷霧找回祖靈》,高雄市:春暉
    游勝冠(1996)《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市:前衛
    游喚等編著(1998)《現代詩精讀》,台北市:五南
    渡也(1995)《新詩補給站》,台北市:三民
    焦桐(1998)《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台北市:時報文化
    童慶炳主編(1995)《文學概論新編》,北京市:北京師範
    舒蘭(1998)《中國新詩史話》(一、二、三、四),台北市:渤海堂
    費勇(1994)《洛夫與中國現代詩》,台北市:東大圖書
    黃恆秋(1993)《客家台灣文學論》,高雄市:愛華
    黃恆秋(1998)《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台北縣新莊市: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重添等(1992)《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市:稻禾
    黃重添等(1992)《臺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縣新莊市:稻禾
    黃粱(1997)《想像的對話》,台北市:唐山
    黃維樑編(1994)《璀璨的五彩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1979-1993》,台北市:九歌
    楊昌年(1982)《新詩賞析》,台北市:文史哲
    楊昌年(1991)《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台北市:文史哲
    楊牧(1989)《一首詩的完成》,台北市:洪範
    楊牧(1991)《完整的寓言》,台北市:洪範
    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市:聯合文學
    楊照(1997)《Café Monday》,台北市:聯合文學
    葉石濤(1990)《走向台灣文學》,台北市:自立晚報
    葉石濤(1991)《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
    葉淑燕譯,Rebort Escarpit著(1990)《文學社會學》(Sociologie de la litterature),台北市:遠流
    廖咸浩(1995)《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市:聯合文學
    廖炳惠(1990)《形式與意識型態》,台北市:聯經
    廖棟樑、周志煌編(1997)《人文風景的鐫刻者——葉維廉作品評論集》,台北市:文史哲
    彰化師大編(1997)《第三屆現代詩學會議論文集》,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師大
    趙滋蕃(1987)《文學與藝術》,台北市:三民
    趙滋蕃(1988)《文學原理》,台北市:東大
    劉心皇(1981)《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市:天視
    劉自荃譯,Linda Hutcheon著(1996)《後現代主義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劉登翰等(1993)《台灣文學史》(下),福州市:海峽文藝
    劉菲(1999)《評詩論藝》,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劉慧英(1996)《走出男性傳統的藩籬》,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劉豫譯,Robert Scholes著(1995)《文學結構主義》,台北市:桂冠
    潘麗珠(1997)《現代詩學》,台北市:五南
    潘麗珠(1999)《臺灣現代詩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源煌(1994)《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市:雅典(修訂10版)
    蔡源煌等(1991)《門羅天下》,台北市:文史哲
    談瀛洲譯,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著(1997)《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上海市:上海人民
    鄭明娳主編(1993)《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鄭明娳主編(1994)《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鄭明娳主編(1995)《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鄭炯明編(1989)《臺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高雄市:文學界
    鄭祥福(1999)《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樹森(1994)《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市:三民
    鄭樹森編(1984)《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市:書林
    蕭蕭(1987)《現代詩學》,台北市:東大
    蕭蕭(1989)《青少年詩話》,台北市:爾雅
    蕭蕭(1991)《現代詩創作演練》,台北市:爾雅
    蕭蕭(1997)《現代詩遊戲》,台北市:爾雅
    蕭蕭(2000)《現代詩縱橫觀》,台北市:文史哲
    蕭蕭主編(1995)《永遠的青鳥——蓉子詩作評論集》,台北市:文史哲
    蕭蕭編(1991)《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台北市:詩之華
    蕭蕭編(1994)《詩痴的刻痕——張默詩作評論集》,台北市:文史哲
    蕭蕭編(1994)《詩儒的傳奇——弦詩作評論集》,台北市:文史哲
    蕭蕭編著(1999)《中學生現代詩手冊》,台北市:翰林
    賴益成編(1997)《葡萄園目錄》,台北縣新店市:詩藝文
    錢俊譯,Hubert L. Dreyfus Paul Rabinow著(1992)《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市:桂冠
    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龍彼德(1998)《一代詩魔洛夫》,台北市:小報文化
    鍾玲(1989)《現代中國繆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市:聯經
    鍾慧玲主編(1997)《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市:里仁
    韓韓、馬以工(198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市:九歌
    簡政珍(1991)《詩的瞬間狂喜》,台北市:時報文化
    簡政珍(1999)《詩心與詩學》,台北市:書林
    顏元叔主編(1991)《西洋文學辭典》,台北市:正中
    顏銀淵譯,D. C. Muecke 著(1973)《反諷》(Irony),台北市:黎明文化
    羅宗濤、張雙英(1999)《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1988-1996),台北市:萬卷樓
    羅青(1978)《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市:爾雅
    羅青(1988)《詩人之橋》,台北市:五四
    羅青(1988)《詩人之燈》,台北市:光復
    羅青(1994)《詩的風向球》(從徐志摩到余光中 第三冊),台北市:爾雅
    羅青(1994)《詩的照明彈》(從徐志摩到余光中 第二冊),台北市:爾雅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中市:南天
    顧炎武(1978)《日知錄》,台北:商務
    顧燕翎、鄭至慧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市:女書文化
    顧燕翎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
    龔鵬程(1997)《臺灣文學在臺灣》,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龔鵬程編(1995)《台灣的社會與文學》(中正大學台灣經驗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市:東大
    弦、陳義芝編(1997)《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市:文建會
    弦、簡政珍編(1994)《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1954-1994)》,台北市:創世紀
    Ⅲ‧詩刊
    大海洋(1975.10創刊,2000.11出版第62期)
    中國(1993.1創刊,停刊)
    四度空間(1985.5創刊,停刊)
    地平線(1985.5創刊,停刊)
    南風(1985.1創刊,停刊)
    春風(1984.4創刊,停刊)
    秋水(1974.1創刊,2000.11出版第107期)
    海鷗(1955創刊,1991.8復刊,2000.7出版復刊第21期)
    草根(1975.5創刊,停刊)
    乾坤(1997.1創刊,2000.10出版第16期)
    曼陀羅(1987.9創刊,停刊)
    現代詩(1982.復刊,停刊)
    笠(1964.6創刊,2000.12出版第220期)
    創世紀(1954.10創刊,2000.12出版第125期)
    掌門(1979.1創刊,1997.10復刊,2000.4出版第31期)
    植物園(1985.1創刊,停刊)
    象群(1986.9創刊,停刊)
    陽光小集(1979.12創刊,停刊)
    匯流(1986.8創刊,停刊)
    新陸(1987.3創刊,停刊)
    葡萄園(1962.7創刊,2000.11出版第148期)
    臺灣詩學(1992.12創刊,2000.12出版第32期)
    薪火(1987.3創刊,停刊)
    藍星詩學(1999.3創刊,2000.12出版第8期)
    雙子星(1985.1創刊,1999.3出版第8期)
    Ⅳ‧期刊
    eyetoeye,〈BBS詩界生態漫談〉,《乾坤》第16期,2000年10月,頁111-113。
    丁威仁,〈消費文化結構中的當代臺灣現代詩現象觀察〉,《創世紀》第112期,1997年10月,頁74-83。
    文曉村,〈談現代詩的觀念問題〉,《葡萄園》第12期,1965年4月,頁2。
    古添洪,〈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後現代」?〉,《海鷗》復刊第21期,2000年7月,頁5-8。
    古繼堂,〈充滿生活哲理的詩篇——評岩上詩集《岩上八行詩》〉,《笠》第204期,1998年4月,頁90-95。
    司馬新(張默),〈打開天窗說真話——對一九九七詩壇某些現象之檢驗與省思〉,《創世紀》第114期,1998年3月,頁129-135。
    白靈,〈閃電和螢火蟲——淺論小詩〉,《台灣詩學》第18期,1997年3月,頁25-34。
    白靈,〈畢竟是小詩天下——詩獎在行數上的迷思〉,《台灣詩學》第14期,1996年3月,頁135-141。
    成令方,〈學術?運動?台灣婦女研究生態環境的解析〉,《島嶼邊緣》第1卷第2期,1992年1月,頁77-83。
    米羅‧卡索(蘇紹連),〈BBS網路詩版反思〉,《台灣詩學》第19期,1997年6月,頁90-93。
    米羅‧卡索(蘇紹連),〈網路詩人的地下城〉,《臺灣詩學》第26期,1999年3月,頁128-129。
    吳達芸,〈變色龍的性別為何?——女詩人杜潘芳格研究〉,《臺灣文藝》第170期,2000年6月,頁63-82。
    宋澤萊,(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樹根、黃勁連影響下的兩條台語詩路線—閱讀「台語詩六家選」有感),《台灣新文藝》第9期,1997年12月,頁272-280。
    李元貞,〈為誰寫詩?——論台灣現代女詩人詩中的女性身分〉,《中外文學》第302期,1997年7月,頁49-74。
    李元貞,從「性別敘事的觀點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我」之敘事方式〉,《中外文學》第295期,1996年12月,頁4-41。
    李永熾,〈十九世紀末的文化轉型〉,《聯合文學》第80期,1991年6月,頁118-123。
    李順興,〈網路文學形式與「讀寫者」的出現〉,《文訊》第162號,1999年4月,頁40-42。
    李瑞騰,〈逐漸建立一個自然寫作的傳統——李瑞騰專訪劉克襄〉,《文訊》第134期,1996年12月,頁93-97。
    杜十三,〈詩的第三波——從宏觀角度談詩的演變與未來〉,《臺灣詩學》第11期,1995年6月,頁168-180。
    杜國清,〈俳句與俳論〉,《笠》第137期,1987年2月,頁66-73。
    杜國清,〈網路詩學:二十一世紀漢詩展望〉,《文學臺灣》第35期,2000年4月,頁128-140。
    沈謙,〈立足本土,胸懷傳統,放眼天下——二十世紀臺灣文學批評的考察〉,《文訊》第170期,1999年12月,頁33-39。
    孟樊,〈後現代主義在台灣的反思〉,《台北評論》第6期,1988年8月,頁337-343。
    孟樊,〈臺灣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創世紀》第100期,1994年9月,頁47-59。
    林婷,〈寂寞的聲音,期待迴響〉,《文訊》第104期,1994年6月,頁22-24。
    林群盛,〈後現代詩潮初探〉,《台北評論》第6期,1988年8月,頁50-65。
    林燿德,〈九0年代前期臺灣現代帶詩傳播情境〉,《文訊》第104期,1994年6月,頁13-16。
    林燿德,〈人類的十個世紀末——一個被擴充的隱喻〉,《聯合文學》第80期,1991年6月,頁11-14。
    林燿德,〈重建詩史的可能〉,《聯合文學》第79期,1991年5月,頁94-105。
    邱一帆,〈台灣客語文學創作阻礙lau困境〉,《客家》第121期,2000年7月,頁26-28。
    非馬,〈漫談小詩〉,《台灣詩學》第18期,1997年3月,頁18-19。
    孫大川,〈文學的山海 山海的文學〉,《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第9期,2000年10月,頁6-11。
    孫隆基,〈世紀末思潮——前無去路的理想主義〉,《二十一世紀》第27期,1990年10月,頁31-42。
    徐望雲,〈解嚴,與八0年代後期年輕詩風概觀〉,《文訊》第100號,1999年4月,頁13-16。
    浦忠成,〈原住民文學選擇的發展道路〉,《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第9期,2000年10月,頁2-6。
    張漢良,〈世紀末、頹廢與海峽兩岸〉,《當代文學》第6期,1986年1月,頁28-38。
    張誦聖,〈當代臺灣文學與文化場域的變遷〉,《中外文學》,第281期,1995年10月,頁128-132。
    張默,〈臺灣新詩大事紀要〉(1900-1999)《文訊》第166號,1999年8月,頁37-51。
    陳去非,〈一片晦暗的九0年代臺灣現代詩壇——一個年輕人的觀察報告〉,《台灣詩學》第12期,1995年9月,頁17-20。
    陳玉玲,〈臺灣八0年代的政治詩——以《笠》詩刊為主的觀察〉,《文訊》第166號,1999年8月,頁67-70。
    陳宛蓉,〈文學網站分類目錄〉,《文訊》第162號,1999年4月,頁51-67。
    陳康宏〈一二二八還我母語運動十年的回顧與省思〉,《客家》第102期,1998年12月,頁15-18。
    游喚,〈網路詩話〉,《臺灣詩學》第28期,1999年9月,頁161-163。
    須文蔚,〈「網路文學」論評目錄〉,《文訊》第162號,1999年4月,頁68-70。
    須文蔚,〈網路詩創作的破與立〉,《創世紀》第117期,1998年12月,頁80-95。
    楊宗翰,〈重構詩史的策略〉,《創世紀》第124期,2000年9月,頁132-143。
    葉笛,〈戰後台語詩的發展〉,《台灣新文藝》第9期,1997年12月,頁227-237。
    葉蕙芳‧林群盛整理,〈網路詩職場/BBS/朱雀詩團~跨換日線豪華浪漫譚〉,《臺灣詩學》第22期,1998年3月,頁53-60。
    鄒建軍,〈試論小詩的美學特質〉,《台灣詩學》第18期,1997年3月,頁117-121。
    廖毓文,〈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下)〉,《台北文物》第4卷第1期,1955年5月,頁88-104。
    廖輝英,〈八0年代女性創作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文訊》第89期,1996年5月,頁42-43。
    蔡秀菊,〈岩上八行詩作品研討會紀錄〉,《笠》第203期,1998年2月,頁151-180。
    鄭慧如,〈小而冷,小而省?——三部小詩選讀後〉,《台灣詩學》第18期,1997年3月,頁90-100。
    鄭慧如,〈狂戀福爾摩沙(下)——詩社‧詩選與族群認同〉,《台灣詩學》第21期,1997年12月,頁108-120。
    鄭慧如,〈狂戀福爾摩沙(上)——詩社‧詩選與族群認同〉,《台灣詩學》第20期,1997年9月,頁42-57。
    簡政珍,〈當代詩的當代性省思〉,《創世紀》第100期,1994年9月,頁23-37。
    顏崑陽,〈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素描〉,《文訊》第170期,1999年12月,頁40-42。
    Ⅴ‧論文
    余翠如,《楊喚其人其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吳夙珍,《陳克華新詩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吳家君,《臺灣原住民文學研究》,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李癸雲,《詩和現實的辯證:蘇紹連、馮青、簡政珍之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李桂芳,《逆聲與變奏的雙軌?——現代詩語言觀的典範化與延變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李祖琛,《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李細梅,《一九四九到一九九二臺灣文學發展》,文化大學東語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阮美慧,《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林孟萱,《洛夫詩的用字及句式特色》,清華大學語言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林淇瀁,《文學傳播與社會變遷之關聯性研究——以七0年代臺灣報紙副刊的媒介運作為例》,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柯夌伶,《林亨泰新詩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張文智,《從族類(ethnicity)的角度分析當代本土文學的「臺灣意識經驗」》,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莊宜文,《《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小說獎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莊淑芝,《臺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清華大學語言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許惠玟,《巫永福生平及其新詩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陳大為,《存在的斷層掃瞄:羅門都市詩論》,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89年。
    陳全得,《台灣《現代詩》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88年。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陳瑞芳,《臺灣現代詩的文學社會學考察:洛夫、羅門作品中的美學意識形態初探(1954-1972)》,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陳巍仁,《台灣現代散文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曾進豐,《周夢蝶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女烏、利玉芳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湯玉琦,《詩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論洛夫、余光中、簡政珍的詩語言》,清華大學文學所外文組碩士論文,民國83年。
    黃郁婷,《現代詩論中「詩語言」的探討》,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楊素芬,《台灣報導文學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鄒桂苑,《拼貼當代臺灣情/色文學地景-陳克華詩作文本探勘1981-1997》,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廖慧萍,《林宗源及其詩作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劉淑玲,《論現代詩中的工業化意象》,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劉維瑛,《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潘文祥,《洛夫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潘進福,《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蔡明展,《臺灣「散文詩」研究》,暨南大學中語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台灣》,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84年。
    蕭義玲,《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戴寶珠,《「笠詩社」詩作集團性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藍博堂,《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及其餘波》,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