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健次
論文名稱: 地方性在現代性衝擊之下的轉變─以蘆洲市信仰為例
指導教授: 潘朝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蘆洲現代性地方性宗教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1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宗教在漢人世界之中,代表著象徵該民族文化的宇宙觀與世界觀,漢人藉由儀式、寺廟的座落中展現出中心四方的宇宙觀念。藉由這種宇宙觀的空間顯現,使人民能在聚落之中有安居的感覺。
    然而面對今日人口快速流動之下,漢人宗教信仰的意義遭到扭曲、質變。漢人的儀式、寺廟座落所表現中心四方神聖空間的意義遭到變動,筆者試圖去探究現代都市化底下,信仰空間會遭到何種改變。而台北縣蘆洲市正是快速都市化底下的最佳代表地方,由傳統的農村短短數十年之間,產業由第一級產業轉變為以二、三級為主的土地,空地快速縮減,外來移入人口大增,蘆洲傳統地方性遭到消解。蘆洲本屬於一級產業為主,且血緣意識濃厚的地區,到了民國60年代面臨快速都市化之下,外來大量人口移入,對於蘆洲的宗教信仰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筆者發現到蘆洲在快速都市化底下,蘆洲宗教空間產生了以下現象:1.寺廟祭典節慶化。2.寺廟運作透明制度化。3.湧蓮寺信仰圈脫域化。4.政治力介入。5.中心廟宇跟地方廟宇信仰發展極端化。6.舊有廟宇角頭的破壞。
    這些宗教信仰現象的轉變的關鍵時間點就在於民國74年的二重疏洪道的興建。政府對於蘆洲、三重淹水問題雖然因為此項重大建設而徹底解決,但是卻對於蘆洲的地方性產生重大的影響。自民國74年此時間點以後,蘆洲的產業發展、宗教發展都脫離了蘆洲的地方性,取而代之是包容且多元的宗教信仰文化。外地信仰的輸入蘆洲、蘆洲中心信仰湧蓮寺的信仰脫域化、濃厚地方性角頭寺廟的沒落,種種信仰現象都顯示出現代化底下的蘆洲寺廟必須吸收多元的信徒,廟宇需呈現出神聖性格,信仰圈脫域化方能生存。
    然而這項信仰空間的轉變乃為不可逆的現象,也不能說此項的信仰空間轉變就是不好,但最重大的差異乃在於導致蘆洲的地方性不在濃厚,取代的是多元的價值信仰文化,廣為吸收信眾。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區位選擇……………………………………………………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文獻回顧…………………………………………………………………5 壹、 蘆洲相關研究整理……………………………………………………5 貳、 學者對地方性的定義 ………………………………………………10 參、 學者對現代性的定義 ………………………………………………16 肆、 論文使用的相關理論 ………………………………………………22 第四節 研究概念流程圖和架構 ………………………………………………27 第五節 預期成果 ………………………………………………………………29 第二章 蘆洲傳統地方性的形塑 第一節 早期蘆洲環境概述………………………………………………………30 第二節 農村時期蘆洲信仰狀況…………………………………………………39 第三節 蘆洲早期的神聖空間性…………………………………………………51 第三章 外在環境對寺廟的衝擊與影響 第一節 蘆洲快速都市化、經濟成長 ……………………………………………61 第二節 政府政策對寺廟地理、意義的影響 ……………………………………64 一、 五股洲後村的抗爭事件─忠義廟搬遷 …………………………………66 二、 蘆洲水神信仰的清海宮信仰圈縮小 ……………………………………73 第三節 蘆洲現代民眾對寺廟的看法與祭祀行為………………………………79 第四章 寺廟內在營運管理上的改變 第一節 湧蓮寺信徒的脫域化與寺廟運作上的改變……………………………84 一、湧蓮寺組織分工 …………………………………………………………87 二、信徒的來源與資格認定日益健全 ………………………………………89 三、湧蓮寺行政管理組織變革 ………………………………………………90 第二節 繞境、陣頭組織、遶境的變遷 …………………………………………92 第三節 新的祭祀活動產生─湧蓮寺觀音文化節誕生…………………………98 第四節 寺廟營運、宣傳管道的多樣化…………………………………………103 第五節 結論 一、在蘆洲早期的信仰空間…………………………………………………104 二、外在環境對寺廟的衝擊影響……………………………………………106 三、寺廟內在營運管理上的改變……………………………………………108 四、小結………………………………………………………………………109 參考文獻……………………………………………………………………………113 附錄…………………………………………………………………………………118 謝辭 圖 次 圖1-1 蘆洲人口成長趨勢圖 ………………………………………………………3 圖1-2 蘆洲人口成長狀況 …………………………………………………………3 圖1-3 研究區域圖─蘆洲市 ………………………………………………………4 圖1-4 本文的研究概念流程圖……………………………………………………28 圖2-1 蘆洲五大庄頭分布圖………………………………………………………31 圖2-2 2008年和尚港現狀…………………………………………………………35 圖2-3 日治時代湧蓮寺外觀………………………………………………………37 圖2-4 蘆洲寺廟分布圖……………………………………………………………39 圖2-5 民國48年蘆洲人口姓氏比例………………………………………………40 圖2-6 保和宮角頭分佈圖…………………………………………………………42 圖2-7 湧蓮寺角頭分佈圖…………………………………………………………45 圖2-8 日治時期蘆洲湧蓮寺遶境路線……………………………………………52 圖2-9 2006年湧蓮寺遶境路線圖…………………………………………………53 圖2-10 九十六年國姓醮位置(農曆10月15日)……………………………………55 圖2-11 民國96年蘆洲九芎公廟之豎燈篙…………………………………………59 圖3-1 二重疏洪道設計圖…………………………………………………………65 圖3-2 忠義廟位置示意圖…………………………………………………………71 圖3-3 2007年蘆州忠義廟…………………………………………………………72 圖3-4 清海宮現狀 (民國97年1月28日拍攝) …………………………………74 圖3-5 清海宮位置圖………………………………………………………………76 圖3-6 蘆洲產業數量變遷圖………………………………………………………77 圖3-7 蘆洲市土地利用圖…………………………………………………………78 圖3-8 李先生的祭拜路線圖………………………………………………………80 圖3-9 王先生的祭拜路線圖………………………………………………………81 圖3-10 蘇同學的祭拜路線圖………………………………………………………83 圖4-1 今日湧蓮寺外觀……………………………………………………………84 圖4-2 湧蓮寺三角頭丁口錢制度演進表…………………………………………86 圖4-3 湧蓮寺農曆七月十五丁口錢制度演進表…………………………………87 圖4-4 湧蓮寺管理委員會組織架構表……………………………………………88 圖4-5 湧蓮寺分組明細表…………………………………………………………89 圖4-6 靈天宮外觀…………………………………………………………………97 圖4-7 觀音文化節夜市活動地點…………………………………………………99 圖4-8 蘆洲2006年觀音文化節夜市活動表演 …………………………………100 圖4-9 楊蓮福推出觀音文化節神將公仔 ………………………………………100 圖4-10 民國95年觀音文化節傳單 ………………………………………………100 圖4-11 蘆洲廟口形象商圈 ………………………………………………………101 圖4-12 民國97年農曆九月十八日馬英九先生來到蘆洲湧蓮寺參拜 …………103 圖4-13 湧蓮寺捐贈清潔車 ………………………………………………………104 圖5-1 蘆洲信仰空間轉變示意圖 ………………………………………………111 表 次 表1-1 蘆洲研究簡表 ………………………………………………………………8 表2-1 蘆洲庄頭的演變……………………………………………………………33 表2-2 日據台北州時期各街庄物品販賣業者分布表……………………………38 表2-3 湧蓮寺三角頭之祭祀日期與祭祀範圍……………………………………46 表2-4 蘆洲早期知名寺廟整理……………………………………………………47 表2-5 蘆洲國姓醮位置圖…………………………………………………………56 表2-6 蘆洲市八十七年二朝建醮(農曆十月) ……………………………………56 表2-7 延平郡王祭祀程序表………………………………………………………58 表3-1 蘆洲歷年農地面積與建築面積變化表……………………………………61 表3-2 訪談對象表…………………………………………………………………79 表4-1 蘆洲陣頭組織整理…………………………………………………………92 表4-2 蘆洲湧蓮寺各年農曆9月18日遶境排序表………………………………9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永偉
    2003 《蘆洲繞境活動對街道空間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王志文
    2000 《淡水河岸同安人祖公會角頭空間分布─以燕樓李、兌山李、西亭陳、郭子儀會為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弘
    1998 《文化概念的探討─空間之文化分析的理論架構》,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王志弘等譯,Edward W.Soja著
    2004 《第三空間》,台北:桂冠出版有限公司。
    王志弘等譯,Tim Cresswell著
    2006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田禾譯,Giddens, A.著
    2000 《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余光弘
    1988 《媽宮的寺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十九號。
    沈清松
    1984 《解除世界魔咒》,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池永歆
    1996 《嘉義沿山聚落的「存在空間」:以內埔仔「十三庄頭、十四緣」區域構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2000 《空間、地方與鄉土:大茅埔地方的構成及其聚落的空間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李進億
    2003 《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英
    1978 〈蘆洲的寺廟與聚落〉,《臺灣文獻》,29-1,176-180。
    林美容
    1983 《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郁永河
    1996 《裨海遊記》,臺灣省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高傳棋
    1996 〈蘆洲百年來土地利用變遷與其都市化過程之研究-1-〉,《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0:19-26。
    1997a〈蘆洲百年來土地利用變遷與其都市化過程之研究-2-〉,《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1:64-71。
    1997b〈蘆洲百年來土地利用變遷與其都市化過程之研究-3-),《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1:72-76。
    陳憲明
    1973 《台北市近郊蘆洲鄉之土地利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岫傑
    1998 〈蘆洲之經濟變遷與區域發展〉,《地理教育》,24:17-36。
    許鈞等主編,David Harvey著
    2003 《後現代的狀況》,北京:商務印書館。
    管志民
    1989 〈都市化過程中市郊城鄉結構轉型之研究─臺北縣蘆洲鄉變遷案例之 探討〉,《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7,77-95。
    溫振華
    1996 〈蘆洲湧蓮寺—一座鄉廟的形成〉,《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0:4-9。
    趙永富
    1998 《「大肚」地方性的構成─文化歷史地理的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蓮福
    2001 《戀戀蘆洲情─鄧麗君在蘆洲的歲月》,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 《蘆洲古厝的故事》,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英毓
    1985 《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二重疏洪道案拆遷戶拆遷反應之研究- 台北縣五股鄉洲後村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朝陽
    1994 《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裏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蔡文芳
    2001 《跨國娛樂資本的空間生產─以台北星巴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鍾振坤
    2005 《蘆洲的大神將》,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謝宗榮
    1998 《湧蓮寺─丁丑年五朝慶成祈安福醮志》,湧蓮寺管理委員會。

    英文部分
    Heidegger,M.
    1971 “poetry、Language、Thought(trans by A.Hofstadter)”,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s Inc.
    Massey, D.
    1994 “Space, Place, and Gende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9 Geography Matters in a Globalised World, Geography, Vol.84(3), pp.261-265.
    Relph, E.
    1976 “Place and Placelessness”, London:Pion.
    Seamon, D.
    1979 “A Geography of the Lifeworld” ,London: Croom Helm Press.
    Tuan, Yi-Fu.
    1971 “Man and Na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74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and Valu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5 “Place: An Experiential Perspective”,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65(2):151-165.
    1977 “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9 “Space and Plac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in Gale, S. & G. Olsson(eds.) Philosophy in Geography, London: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Passing Strange and Wonderful: Aesthetics, Nature, and Culture Washing, A.A.A.G., 81(4):684-6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