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惠玲
論文名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7
中文關鍵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戰國文字易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1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其流傳已近三千年。歷代對《周易》的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思想的演變,經歷不同的歷史階段。朱伯崑在《易學哲學史》把古代的易學發展分成五個時期:戰國時期、兩漢易學時期、晉唐易學時期、宋易時期、清代漢學時期 。每個時期的易學都有自己的易學特點,對《易》的解釋也各有偏重。《周易》的文字,十分古奧、簡鍊,所以歷代對卦爻辭的解釋,往往有很大的出入。但又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令人不知所從。
      幸運的是,近百年來地下出土考古材料,漸漸為我們提供了較多的考釋依據。2003年12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出版,內容包括〈周易〉、〈中弓〉、〈亙先〉、〈彭祖〉四篇。全書107支簡,《周易》即佔58支簡,涉及三十四卦內容。這是繼帛書本、阜陽本之後目前為止所發現最早的《周易》,其對易學研究及先秦經學研究的重要,不言可喻。
      本文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為研究專題,與今本《周易》互作對照,並採馬王堆帛書《周易》、阜陽漢簡《周易》版本作補充,希望能藉由戰國楚簡本《周易》的出土,對於今本《周易》的文字,更加確定,並且讓我們對於文字簡鍊、意義深遠的《周易》義理,有更多的了解與啟發。

    凡 例…………………………………………………………… 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 第二章 《上博(三)•周易》概論………………………… 3   第一節 楚簡本的概況…………………………… 3   第二節 首符尾符的意義………………………… 5 第三章 《上博(三)•周易》考釋………………………… 11   第一節 尨(蒙)卦……………………………… 11   第二節 (嗣/需)卦………………………… 34   第三節 訟卦……………………………………… 64   第四節 (師)卦……………………………… 97   第五節 比卦……………………………………… 122   第六節 大有卦…………………………………… 151   第七節 (謙)卦……………………………… 169   第八節 (豫)卦……………………………… 190   第九節 (隨)卦……………………………… 214   第十節 (蠱)卦……………………………… 241   第十一節 (復)卦……………………………… 257   第十二節 亡()忘(妄)卦…………………… 271   第十三節 大(畜)卦…………………………… 295   第十四節 頤卦……………………………………… 337   第十五節 欽(咸)卦……………………………… 374   第十六節 (恆)卦……………………………… 399   第十七節 (遯)卦……………………………… 420   第十八節 楑(睽)卦……………………………… 440   第十九節 訐(蹇)卦……………………………… 471   第二十節 繲(解)卦……………………………… 487   第二一節 夬卦……………………………………… 505   第二二節 (姤)卦……………………………… 527   第二三節 (萃)卦……………………………… 547   第二四節 困卦……………………………………… 569   第二五節 (井)卦……………………………… 588   第二六節 革卦……………………………………… 618   第二七節 艮卦……………………………………… 637   第二八節 (漸)卦……………………………… 660   第二九節 豐卦……………………………………… 680   第三十節 (旅)卦……………………………… 710   第三一節 (渙)卦……………………………… 728   第三二節 小過卦…………………………………… 748   第三三節 既濟卦…………………………………… 766   第三四節 未濟卦…………………………………… 782 第四章 結論…………………………………………………… 800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總結………………………… 800    一、楚簡本與今本的異同……………………………… 800     (一)首符尾符……………………………………… 800     (二)卦畫…………………………………………… 800     (三)卦名、卦辭、爻辭…………………………… 800  甲、與今本卦爻辭義相同或相通………………… 801  乙、與今本卦爻辭義不同………………………… 813    二、楚簡本與今本對讀後的啟發與問題……………… 815     (一)楚簡本的啟發………………………………… 815     (二)未能解決的問題……………………………… 817   第二節 研究價值與展望………………………… 818 參考書目 ………………………………………………………… 819

    參考書目
    一、古籍
    (依時代分類)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黎明文化事有限公司,1993.7,十版)。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台北:學生書局,1999.1三刷)。
    (唐)李鼎祚撰,李一忻點校《周易集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3)。
    (宋)朱熹編著《周易本義》,(台南:巨書局,1984.9)。
    (宋) 郭忠恕、夏竦編《汗簡、古文四聲韻》合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12)。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廣文書局,1963)。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1)。
    (清)阮元《經籍纂詁》,(北京:中華書局,1995.8)。
    (清)阮元整理、李學勤等標點之《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
                                                  
    二、現代書籍
    (依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思想中心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2.3)。
    于省吾《易經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9)。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12)。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12)。
    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2)。
    王雲五主編,南懷瑾、徐芹庭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5十五刷)。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4)。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修訂本,(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9)。
    朱淵清《再現的文明-中國出土文獻傳統學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5)。
    朱德熙著,裘錫圭、李家浩整理《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2)。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4)。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9)。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
    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語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李運富《楚國簡帛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7)。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3)。
    李零《上博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10)。
    周振甫譯注《周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4第5刷)。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上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10)。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下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11)。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6)。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7)。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待刊本)。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2003.12八刷)。
    屈萬里《讀易三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二刷)。
    金德建《經今古文字考》,(濟南:齊魯書社,1986)。
    俞敏監修、謝紀鋒編纂《虛詞詁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濟南:齊魯書社,1981)。
    容庚編 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11)。
    徐芹庭《易學源流》,(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8)。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台北:文笙書局,1981.3)。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局,2001.5)。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12)。
    張立文《帛書周易注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9)。
    張光裕、袁國華合編《包山楚簡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2.11)。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1)。
    張守中《郭店竹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5)。
    張善文《象數與義理》,(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1)。
    郭沫若《金文叢考•釋氏》,(北京:人民出版社,1932)。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
    陳師新雄《古音學發微》,(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一八七種,1972.1)。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
    黃沛榮《易學論著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10)。
    黃沛榮《易學乾坤》,(台北:學生書局,1998.8)。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一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10)。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三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5)。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研究論文集》,第四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5)。
    黃慶萱《周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1.3,二版二刷)。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8)。
    楊伯峻、何樂士合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楊寬《西周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
    楊寬《戰國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管燮初《西周金文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劉大鈞《周易概論》,(成都:巴蜀書社,2004.5)。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7)。
    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出版出社,1996.8,第二版)。
    賴貴三主編《台灣易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05.2)。
    韓自強《阜陽漢簡《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三、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于省吾〈釋气〉,《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11,四刷)。
    王振復〈上博館藏楚竹書《周易》初析〉,《周易研究》,第一期,2005。
    何有祖〈竹書《周易》補證一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6.6。
    何有祖〈楚簡四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5.29。
    何琳儀、徐在國〈釋及其相關的字〉,《中國文字》新二十七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站2003.1.14。
    何琳儀、程燕〈滬簡《周易》選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5.16。
    吳辛丑〈楚簡《周易》「不家而食」新解〉,簡帛研究網站2004.7.18。
    吳辛丑〈楚簡《周易》「而」字非衍文補證〉,簡帛研究網站2004.8.1。
    呂紹綱《周易闡微》,(吉林:吉林大學,1990.8)。
    李尚信〈楚竹書《周易》中的特殊符號與卦序問題〉,《周易研究》,第三期,2004。
    李家浩〈釋弁〉,《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4)。
    李家浩〈戰國竹簡〈緇衣〉中的「逯」〉,《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11)。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三聯書局,1999.8)。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
    李學勤〈釋郊〉,《文史》,第三十六輯,1992。
    李學勤〈論戰國簡的卦畫〉,《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周波〈竹書《周易》考釋三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6.6。
    孟蓬生〈上博竹書(三)字詞考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26。
    季師旭昇〈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周易》《左傳》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5.8-9》。
    季師旭昇〈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
    季師旭昇〈讀郭店、上博簡五題:舜、河滸、紳而易、牆有茨、宛丘〉,《中國文字》新二十七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12)。
    季師旭昇〈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3)。
    季師旭昇〈從《新蔡葛陵》簡談戰國楚簡「」字-兼談《周易》「十年不貞不字」〉,《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3.13)。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簡23「何天之逵」說〉,簡帛研究網站2004.4.18。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簡六「朝三褫之」說〉,簡帛研究網站2004.4.18。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零釋七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4.24。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需」卦說〉,簡帛研究網站2004.4.25。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簡26「欽其腓」說〉,簡帛研究網站2004.5.9。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比卦「有孚盈缶」「盈」字考〉,簡帛研究網站2005.8.11。
    房振三〈竹書《周易》彩色符號初探〉,簡帛研究網站,2005.5.27。
    林澐〈豊豐辨〉,《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姜廣輝〈上博藏楚竹書《周易》中特殊符號的意義〉,簡帛研究網站2004.5.16。
    徐在國〈釋楚簡「」兼及相關字〉,「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2003.12.19-20)。
    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站2004.4.24。
    秦樺林〈釋“”“t”〉,簡帛研究網站2004.9.10。
    高明〈從出土簡帛經書談漢代的今古文學〉,《考古與文物》,1997.6。
    張政烺〈殷墟甲骨文所見的一種筮卦〉,《文史》,第24輯,1985。
    張桂光〈郭店楚墓竹簡釋註續商榷〉,《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
    張新俊〈說饎〉,簡帛研究網站2004.5.8。
    陳仁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綜述〉,簡帛研究網站2004.12.19。
    陳仁仁<上博易特殊符號的意義與標識原則〉,簡帛研究網站2005.7.4。
    陳爻〈竹書《周易》需卦卦名之字試解〉,簡帛研究網站2004.4.29。
    陳偉〈楚竹書《周易》文字試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18。
    陳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語研究所主辦「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12)。
    陳耀森〈《周易‧艮卦》經、傳義理的探討與新釋〉,簡帛研究網站2005.2.15。
    馮勝君〈釋戰國文字中的「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10)。
    黃錫全〈讀上博《戰國楚竹書(三)》劄記六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4.29。
    黃錫全〈讀上博《戰國楚竹書(三)》札記數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6.22。
    楊澤生〈竹書《周易》劄記一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4.24。
    楊澤生〈竹書《周易》劄記(四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4.26。
    楊澤生〈上博竹書第三冊零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29。
    楊澤生〈周易中的二個異文〉,簡帛研究網站2004.5.29。
    裘錫圭〈讀上博簡《容成氏》札記二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10)。
    鄒濬智學長〈讀簡帛文獻偶得(四題)──包山簡「 」字再探;簡帛《老子》臆解二則;《上博(三).周易》「 」字考;楚竹書〈恆先〉思想體系試構〉,《第一屆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5.5.26》。
    廖名春〈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周易》管窺〉,《周易研究》,第三期,2000。
    廖名春〈楚簡《周易》校釋記(一)〉,簡帛研究網站2004.4.23。
    廖名春〈楚簡《周易》校釋記(二)〉,簡帛網站2004.4.23。
    廖名春〈楚簡《周易•大畜》卦再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24。
    廖名春〈楚簡《周易•頤》卦試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24。
    趙平安〈戰國文字的「」與甲骨文「」為一字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7)。
    劉信芳〈郭店楚簡〈緇衣〉解詁〉,《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劉桓〈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
    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簡帛研究網站2004.5.29。
    蕭漢明〈釋豐卦〉,簡帛研究網站2004.9.20。
    蕭漢明〈釋蠱卦〉,簡帛研究網站2004.11.14。
    禤健聰〈上博簡(三)小劄〉,簡帛研究網站2004.5.16。
    簡博賢〈王弼易學研究〉,《孔孟學報》,第三十七期。
    羅琨、張永山〈家字溯源〉,《考古與文物》,第一期,1982。
    四、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陳嘉凌學姐《楚系簡帛字根研究》,(台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2002.6)。
    陳霖慶學長《郭店〈性自命出〉暨上博〈性情論〉綜合研究》,(台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2003.6)。
    鄒濬智學長《《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台灣師大碩士論文1994.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