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曹杏一 |
---|---|
論文名稱: |
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Pan, Li-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5 |
中文關鍵詞: | 張愛玲 、通感 、小說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20 下載:9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寫作主旨在探析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對其小說文本進行視覺、聽覺及嗅、味、觸覺的通感藝術手法考察,探究其心理與美感的表現,分析各種通感出現次數,及整理其三種通感類型的表現次數。茲將六章摘要,略述如下: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探討張愛玲小說藝術與通感藝術的相關研究,規畫研究範圍,提出研究方法,陳述研究進路,以及概論通感的界說與審美表現,分從心理機制和認知語言學現象,重要文論和修辭學的通感辭格,作說法的比較與意義的闡明,小結出通感定義,列舉文學上通感的例證、美感表現,歸納其類型。
第二章與第三章,以視覺通感中色彩、人與景物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闡明視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的關聯,再從張愛玲小說中諸多的色彩意象,考察其心理與美感意涵。整理出張愛玲小說中,短篇、中篇、長篇的各感官通感次數,與三種通感類型出現次數一覽表。針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視覺通感手法,選出三篇代表作品,深入考察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其視覺通感表現為人與景物的感覺挪移、人與景物的意象疊加、人與景物的心象互通,細擇文例以代表、說明。
第四章以聽覺通感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說明聽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有何關聯,再考察張愛玲小說的聽覺通感藝術手法。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聽覺通感手法,挑出三篇代表作品細梳文本,分析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其聽覺通感表現為聲音的感覺挪移、聲音的意象疊加、聲音的心象互通,精擇可資代表文例加以探討。
第五章以嗅、味、觸覺通感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說明嗅、味、觸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有何關聯,再考察張愛玲小說的嗅、味、觸覺通感藝術手法。針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嗅、味、觸覺通感手法,揀定三篇代表作品詳察文本,分析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為嗅、味、觸覺的感覺挪移、意象疊加、心象互通,揀選文例加以品鑑。
第六章總結「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的整體研究成果。
參考書目
一、張愛玲作品(依皇冠出版《張愛玲全集》之序號排列)
《張愛玲全集(一):秧歌》,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典藏版27刷。
《張愛玲全集(二):赤地之戀》,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典藏版19刷。
《張愛玲全集(三):流言》,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典藏版21刷。
《張愛玲全集(四):怨女》,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典藏版20刷。
《張愛玲全集(五):回顧展Ι》,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8月典藏版初版。
《張愛玲全集(六):第一爐香》,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典藏版28刷。
《張愛玲全集(七):半生緣》,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典藏版31刷。
《張愛玲全集(八):張看》,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典藏版14刷。
《張愛玲全集(九):紅樓夢魘》,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典藏版14刷。
《張愛玲全集(十二):惘然記》,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4月典藏版17刷。
《張愛玲全集(十三):續集》,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9月典藏版2刷。
《張愛玲全集(十四):餘韻》,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典藏版13刷。
《張愛玲全集(十七):同學少年都不賤》,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2月初版1刷。
《張愛玲全集(十九):重訪邊城》,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2刷。
《張愛玲典藏:小團圓》,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初版1刷。
二、專書(依作者或編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文學類(含評論及修辭)
水晶著:《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出版社,1978年初版,2004年2月3版2刷。
水晶著:《張愛玲未完──解讀張愛玲的作品》,台北:大地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王夢鷗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11月3日初版1刷。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1刷。
李元洛著:《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1刷,2007年7月2版1刷。
李歐梵著:《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
沈天鶴著:《現代詩學──形式與技巧30講》,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余斌著:《張愛玲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刷。
吳曉東著:《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9月第1次印刷。
宗守雲著:《修辭學的多視角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1次印刷。
周芬伶著:《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10日初版1刷。
周芬伶著:《孔雀藍調》,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1日初版1刷。
周振甫著:《詩詞例話》,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1987年9月再版。
胡亭亭著:《張愛玲的世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1刷)。
胡蘭成著:《今生今世》,台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0月3版。
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第十五章張愛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11月15日新版。
唐文標著:《張愛玲研究》,台北:聯經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2月第2版。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2刷。
馬振方著:《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第2次印刷。
陳汝東著:《當代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4次印刷。
陳光磊著:《修辭論稿》,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2次印刷。
蔡鳳儀編:《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3月1日初版。
陳靜宜著:《張愛玲長篇小說的女性書寫》,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4月初版1刷。
陳滿銘著:《意象學廣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
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2005年9月初版3刷。
雷可夫﹠詹森(Lakoff, George/ Johnson, Mark)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初版2刷。
楊昌年著:《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7月15日初版。
楊澤編:《閱讀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日初版1刷。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8月初版13刷。
黃永武著:《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97年4月6日印。
黃武忠著:《小說經驗》,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 月第1版第1刷。
黃麗貞著:《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3月增訂初版。
劉勇、陳婕編著:《蒼涼寫就的華美──走進張愛玲的傳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1 年 12 月 3 版。
劉琅、桂苓著:《女性的張愛玲》,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5年6月第1刷。
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編:《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黎運漢‧張維耿編著:《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2刷。
錢鍾書著:《七綴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5月初版。
錢鍾書著:《談藝錄‧補訂本》,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2月2刷。
嚴紀華著:《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BOD1版。
蘇偉貞著:《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52~1955)小說》,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1刷。
蘇偉貞著:《張愛玲的世界(續編)》,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10日初版。
(二)心理學類
Isaac Asimov 著,狄朝明譯述:《聲音與聽覺》,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5月再版。
Richard Gerrig,Philip Zimbardo著,游恆山編譯:《心理學》,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4版1刷。
千千岩英彰著:《不可思議的心理與色彩》,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2002年9月初版。
丹尼爾‧譚米特(Tammet,Daniel)著,錢莉華譯:《星期三是藍色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30日第1版第1次印行。
瓦倫汀(Walentine)著,潘智彪譯:《實驗審美心理學(音樂‧詩歌篇)》,(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年10月5 日第1版。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10日平版2刷。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心理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刷。
金開誠著:《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4次印刷。
約瑟夫‧李竇(Joseph Le Doux)著,洪蘭譯:《腦中有情》,台北:遠流出版事業,2001 年 3 月 1 日初版 1 刷。
張春興著:《心理學原理》,台北:臺灣東華書局,2003年3月初版。
張春興編著:《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2002年10 月修正版6刷。
勝守堯、滕滕合著,李澤厚主編:《審美心理描述》,樹林鎮:漢京文化事業,1987年3月1日活印1 刷。
溫世頌編著:《心理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初版1刷。
達利、格魯茲堡、金吉拉著(J.Darley、S.Glucksberg、R.Kinchla),楊語芸譯:《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12月初版1刷。
葉重新著:《心理學》(簡明版),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6月初版1刷。
劉雨著:《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德‧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著,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上册》,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刷。
魯樞元、童慶炳、程克夷、張皓主編:《文藝心理學大辭典》,武漢: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戴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莊安祺譯:《感官之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4年8月 18 日初版20 刷。
蘇義彬著:《聽覺學概說》,台北:美亞書版股份有限公司,1971 年 9 月10日初版。
(三)美學、哲學類
J.J.de Lucio-Meyer著,王建柱譯:《視覺美學》,台北:視覺文化公司,1987年初版。
王生平著:《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朱光潛著:《談美》,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5 月10日3 刷。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5年7月第4次刷。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郭小平、翟燦譯:《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台灣初版第5刷。
克羅齊(Benedetto Croce)著,朱光潛譯:《美學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次印刷。
李長俊著:《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李長俊出版,1980年2月再版修訂。
李普斯‧戴納(Hippolyte Taine)著:《美學概論與藝術哲學》,台北:正文出版社,1969年3月1日初版。
吳仁芳著:《色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中華色研出版社,1992 年 5 月初版。
林書堯著:《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1981 年 11 月 3 版。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4次印刷。
姚一葦著:《審美三論》,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1月初版。
桑塔耶那(Santayana)著,杜若洲譯:《美感》,台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1月30日初版。
康丁斯基(Kandinsky)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5年9月10日出版。
郭宏安編:《波特萊爾美學論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年 9月1版。
陳育德著:《靈心妙悟──藝術通感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1日第1版。
陳望衡著:《當代美學原理》,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1次印刷。
張紅雨著:《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初版1刷。
張明主編:《解讀繽紛的色彩世界──色彩心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次印刷。
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2版,2007年8月第9次印刷。
蔣孔陽著:《美學新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次印刷。
蘇珊‧朗格(Susanne.K.Lange)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千華圖書出版事業,1991 年 10 月 5 日臺灣初版。
(四)語言學類(辭典)
三民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周何總主編:《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3版8刷。
斯圖爾特‧B.弗萊克斯納﹝美﹞主編:《藍登書屋韋氏英漢大學詞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北京:中國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第二次印刷。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或編者姓名筆畫排序)
石梅琳著:《張愛玲小說與《紅樓夢》之詞語、詞匯、時空比較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朱育纓著:《張愛玲小說中的感官書寫》,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朱雯彥著:《張愛玲小說人物之變態心理研究》,嘉義: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綉亭著:《張愛玲小說風格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林增文著:《李清照詩詞中的譬喻運作:認知角度的探討》,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4月。
吳淑鈴著:《張愛玲小說意象研究》,台北: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許天治著:《藝術感通之研究》,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87 年 6 月初版。
黃立己著:《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彭玉康著:《現代漢語通感的句法、語義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1日。
彭筠蓁著:《對照記──張愛玲的傳統與現代》,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傅嘉琳著:《張愛玲小說色彩與配色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純婷著:《中文裡的聯覺詞:知覺隱喻與隱喻延伸》,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2000年7月。
溫毓詩著:《張愛玲文本中的人物心理與殖民文化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趙路得著:《李賀與李商隱詩歌中的通感表現手法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1月。
劉靜宜著:《隱喻理論中的文學閱讀──以張愛玲上海時期小說為例》,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鄭慧妮著:《張愛玲小說書寫服裝寫作策略的探討──以〈金鎖記〉和〈怨女〉為例》,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鍾正道著:《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或編者姓名筆畫排序)
仇小屏著:〈論移覺格中的「主要知覺」與「輔助知覺」〉,收錄於《中國語文》,2004年4月,562期。
仇小屏著:〈論心覺在通感中的作用〉,收錄於《中國語文》,2004年5月,563期。
王林義著:〈論張愛玲的意象營造〉,收錄於《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9月,第4卷第5期。
王志紅著:〈通感隱喻的認知闡釋〉,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129期,2005年,第3期。
王泉根著:〈論色彩描寫〉,收錄於《廣西民族學報》,1983年4月。
王彩麗著:〈通感現象的理據及功能特點分析〉,收錄於《外語教學》,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
王豔、張智宏著:〈論通感在詩歌中的語言功用〉,收錄於《黑龍江大學學報》,總第93期,1998年,第3期。
伍敬芳、趙湘波著:〈英、日、漢語中的通感現象──從心理學到認知語言學〉,收錄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6年1月,第17卷第1期。
汪少華著:〈移覺的認知性闡釋〉,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106期,2001年,第4期。
辛金順著:〈文本、影像與女性符號的再複製──論張愛玲的小說電影〉,收錄於《中外文學》,總385期,2004年6月,第33卷第1期。
余斌著:〈談談通感之美〉,收錄於《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余志平、黎翠萍著:〈論張愛玲小說創作的音樂描寫〉,收錄於《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月,第33卷第1期。
余寶娟著:〈論張愛玲創作的語言風格〉,收錄於《齊魯學刊》,總第196期,2007,第1期。
李金蘭著:〈味覺隱喻化的認知結構及語義特徵〉,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129期,2005年,第3期。
李勇著:〈論文學通感的「哲」性向度〉,收錄於《社會科學》, 2007年,第1期。
李國南著:〈論「通感」的人類生理學共性〉,收錄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總第103期,1996年,第3期。
李順春著:〈詩人感物,聯類不窮──中英詩歌中感覺通感分類比較〉,收錄於《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6卷第3期。
李潮、吳佛英著:〈錢鍾書《通感》與synaesthesie藝術修辭特色研究〉,收錄於《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月。
李曉著:〈視覺的盛宴──評張愛玲小說的色彩語言〉,收錄於《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9月,第20卷第3期。
拉瑪錢德朗(Vilayanur S. Ramachandran)、哈伯德(Edward M. Hubbard)著,潘震澤譯:〈你可以聽見顏色嗎?〉,收錄於《科學人》,2003年, 6月號。
胡憲著:〈「通感」的來源與運用〉,收錄於《修辭學習》,1996年,第6期。
林虹著:〈繼承與超越──張愛玲對中國現代小說的貢獻〉,收錄於《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11月,第30期第6卷。
吳進著:〈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語言〉,收錄於《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周芬伶著:〈咦!孔雀綠〉,收錄於《自由時報》, 1997年4月30日第33版。
周蕾著:〈玫瑰的故事──再讀張愛玲的寫作技巧及其中之種種利害關係〉,收錄於《中外文學》,2002年3月,第30卷第10期。
姚智勤著:〈張愛玲作品中比喻的動感世界〉,收錄於《山西忻州師院學報》,2005年。
姜守暘著:〈淺談藝術通感的類型及作用〉,收錄於《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3期,2001年第1期。
昝娟娟著:〈弦內之音弦外聽──淺析張愛玲《傳奇》中的通感藝術〉,收錄於《江蘇徐州高等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
范昕著:〈《傳奇》中的服飾‧服飾中的傳奇〉,收錄於《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7月,第34卷第4期。
唐桂蘭著:〈論通感的認知結構及語義特徵〉,收錄於《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8月,第17卷第4期。
徐麗霞著:〈從色彩修辭解讀張愛玲〈金鎖記〉〉,收錄於中國修辭學會主編《修辭論叢》,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1刷。
陶淑霞著:〈通感補說〉,收錄於《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6年2月。
陳育德著:〈靈心妙悟 感而遂通〉,收錄於《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8月,第28卷第3期。
陳國恩著:〈論張愛玲小說的藝術聯想〉,收錄於《貴州社會科學》,總第206期,2007年2月,第2期。
陳憲年著:〈從感覺到心覺〉,收錄於《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4月,第18卷第2期。
陳憲年、陳育德著:〈通感論〉,收錄於《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第6期。
陳慶漢著:〈通感格研究述評〉,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109期,2002年,第1期。
郭焰坤著:〈通感的歷史演變及心理基礎〉,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89期,1998年,第5期。
郭焰坤著:〈80年代以來通感研究綜述〉,收錄於《黃岡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10月,第19卷第5期。
陸小玲著:〈通感與音樂〉,收錄於《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1996 年,第 1 期。
陸漢軍著:〈色彩人生:論張愛玲小說的色彩語言〉,收錄於《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4期。
張曉菲著:〈小說的描寫觸覺藝術〉,收錄於《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3月,第14卷第1期。
張麗潔著:〈試論張愛玲作品中的色彩描寫〉,收錄於《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3月,第13卷第1期。
傅惠鈞、王麗玲著:〈浮世圖中的紅色調──論張愛玲作品紅色詞的使用〉,收錄於《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45期,2006年,第4期第31卷。
惠轉寧著:〈張愛玲與傳統文學中的「意象」〉,收錄於《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29期,2005年,第3期第29卷。
鳳文學著:〈藝術通感研究的新拓展──讀《靈心妙悟──藝術通感論》〉,收錄於《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月,第35卷第1期。
雷淑娟著:〈通感意象言語呈現策略探微〉,收錄於《修辭學習》,總第113期,2002年,第5期。
覃光文著:〈論審美通感〉,收錄於《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7月,第25卷第4期。
楊師昌年著:〈百年僅見一星明──《傾城之戀》的藝術〉,收錄於《書評‧第二期》, 1993年2月版。
楊波著:〈對通感作為修辭的閾限質疑──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一〉, 收錄於《喀什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3月,第 24 卷第 2 期。
楊波著:〈藝術通感的生理──心理學發生探源──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二〉,收錄於《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3 年3月,第 24 卷第4 期。
楊波著:〈文學接受活動中的藝術通感特徵解說——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三〉,收錄於《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 24 卷第 5 期。
楊波著:〈藝術通感:一種統覺性創造性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的審美闡釋〉,收錄於《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3 年 12 月,第 31 卷第 4 期。
楊波著:〈闡釋涉險:以審美統覺破譯藝術通感的密碼——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四〉,收錄於《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 月,第 25 卷第1 期。
閨秀平著:〈試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運用〉,收錄於《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8月,第16卷第4期。
褚孝泉著:〈通感考〉,收錄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廖小勤著:〈略談張愛玲小說的奇喻〉,收錄於《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3月,第21卷第3期。
廖麗霞著:〈論藝術通感的表達功能〉,收錄於《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2月,第25卷第1期。
劉宇紅著:〈通感現象的身體化特徵〉,收錄於《文史博覽》, 2005年12月。
劉宇紅著〈從通感現象看自然語言音、形、義的產生〉,收錄於:《湘潭大學學報》, 2005年11月,第29卷第6期。
趙京立著:〈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意象〉,收錄於《天津職業學校聯合學報》,2007年7月,第9卷4期。
趙愛萍著:〈通感過程中的隱喻思維〉,收錄於《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5月。
劉科新著:〈「紅色」在中西文化中的聯想對比〉,收錄於《集美大學學報》,2006年1月。
劉軍著:〈論張愛玲小說的夢魘藝術〉,收錄於《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3月,第6卷第1期。
劉蘊璇著:〈通感及其心理機制〉,收錄於《前沿》,1994年,第10期。
瞿明剛著:〈通感的心理美學分析〉,收錄於《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