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春錦 Lai Chun Chin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協商之研究 A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Negotiation Proces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張明輝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2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行政 、協商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Administration, negoti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協商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校行政協商之現況,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目前行政協商的運作歷程與困難。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作為改進學校行政與教師會及家長會協商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協商的理論基礎、學校組織的特性與教師會及家長會的定位、學校組織中的協商發展及相關研究;其次,根據文獻探討之結果,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協商現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藉以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與教師會、家長會協商的現況;第三,根據文獻探討之結果,架構訪談大綱,進行行政人員、教師會及家長會人員之訪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行政人員,共發出問卷342份,實得有效問卷224份,問卷採SPSS for Winodows 10.07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訪談對象為行政人員4人、教師會會長4人、家長會會長3人,共11人。
綜合調查研究之發現及訪談之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 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的協商內容廣泛,涵蓋學校重要政策及業務。
二、 學校行政人員肯定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之協商,有助於行政工作之推動,行政人員亦能主動與教師會、家長會協商。
三、 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協商困境主要為法令對協商的規定不明確及行政人員與教師、家長的認知不同。
四、 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均有誠意透過協商解決彼此間的問題,且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的協商最優先考慮之事項為學生權益,此為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協商時的最大優勢。
五、 學校行政協商主要層級為業務相關主任,或由各單位組成的協商小組進行協商,組長層的級協商情形很少。
六、 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協商僵局的處理方式,以休會擇期再協商為主,使用仲裁方式者少。
七、 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家長會之協商地點以會議室為主,非正式協商則以教師辦公室為協商場所。
八、 教師會會長認為教師的法律素養不足及協商意見不易整合,教師對於公共事務的不關心,造成教師會運作的困難。
九、 家長會對行政協商的最大的困難為對校務不瞭解及沒有時間參與。
根據文獻探討內容、調查研究發現,以及訪談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 行政機關宜修訂相關法令,明定學校行政單位、教師會、家長會的權責。
二、 行政機關宜辦理協商知能相關研習與提供仲裁諮詢協助。
三、 學校應改變決策歷程,讓教師、家長參與學校校務決定。
四、 行政人員及教師應相互體諒對方立場,減少不必要的對立衡突。
五、 學校宜辦理協商相關知能研習,以提升協商能力。
六、 學校教師會會員應定期召開會議,以了解會員需求作為協商之依據。
七、 進一步研究之建議,可擴及教育行政機關與全國教師會、市教師會協商之研究,增加研究對象。
關鍵字:學校行政、協商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administrative negoti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difficul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of negoti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negotiation and provi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negotiations among school administrative system,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parent associat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negotiation theories, studies on school organization, 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parent associations at school system,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gotiation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e second par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deriv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alidity of findings. A questionnaire to 342 administrative staff (with 65% return rate) and the semi-structure interviews to key informats (four administrative staff, three presidents of parent associations, and four presidents of teacher associ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third part conclusions, implications, and are provided.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Negotiation among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eacher associations, and parent associations cover major policies and 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2. Administrative staffs confirm that negotiation has assisted administration.
3.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iculty of negotiation is the differences on cognition on related negotiation regulations.
4. Due to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eacher association, and parents association put students’ benefits as their first priority, “sincerity” showed the least significant element on negotiation difficulty.
5. Participants of most school negotiation are directors or representatives of related departments, limited section-chief level of negotiation have conducted.
6. When negotiation staled, most schools chose to suspend and re-schedule the meeting, few cases chose arbitration.
7. Conference room/hall is the most preferred location for negotiation to take place. Informal negotiation tends to choose teacher’s office.
8. Presidents of teacher association indicated teachers’ lack of knowledge and care on laws and regulation and general public affairs have caused difficulty on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9. Limited understanding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ime become the barrier for parent participation on negotiation.
Impl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are as below:
1. Education bureau should provide related regulations to which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eacher associations, and parent associations sh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2. Education bureau needs to provide negotiation related skill training, conferences, and arbitration consultancy.
3. Decision making at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uld allow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participate.
4. Understanding on the role each negotiation member plays can lessen unnecessary conflicts.
5. Schools should provide related skill training to enhance negotiation ability.
6. Regular meeting among member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will ensure further negotiation based upon fully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 need.
7. Future research is suggested to include areas outside of Taipei city and to other related education bureaus.
Keyword : School-Administration negotiation
一、 中文部分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淩霄譯(1998),(Mayer,R.原著)。處處佔上風:談判贏家巧藝。臺北:麥田。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期,193-199。
白世文(1998)。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輝章(1998)。我國學校組織之研究-以教師會為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西寧譯(1993),(Pools,S.原著)。做個全方位談判高手。臺北市:方智。
吳清山(1994)。有興趣,大家一起來-談美國家長會組織。國立教育資料館訊,27期,6-9。
吳清山(1996)。大家一齊來關心學校教師會的成長。北縣教育,15期,頁12-14。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期,185-214。
李克難(2000)。國民中學校長政治模式領導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1995)。組織行為學六版。臺北市:華泰。
李逢堅(2000)。國民教育階段家長會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中等教育,51(6),74-88。
沈春生(1999)。美國教師組織運作方式之探討。教育研究,7期,77-82。
周文章(2001)。高雄市國民中學家長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愫嫻(1996)。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期,20-24。
周碩樑(1999)。從學校教師會興起談學校行政的運作。教師天地,99期,67-71。
林天祐(1996)。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教育資料與研究,8期,18-19。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學院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73期,40-41。
林淑華(2000)。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教師會的功能需求、運作策略興組織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邱紫穎譯(1993),(Forsyth,P.原著)。成功的談判祕訣。臺北:聯經。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侯禎塘(2001)。英國教師會組織之探究。屏東師院學報,14期,257-296。
柯進雄(1997)。學校行政領導。臺北市:商鼎。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Kumar R.原著)。研究方法。臺北市:學富文化。
徐振邦(2000)。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混沌現象之研究。臺灣師範學院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敏榮(2001)。從組織衝突談教師會與學校行政應有之觀念與作為。教育研究月刊,81期,63-67。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尚仁,伍錫康(1988)。組織行為學。臺北市:三民。
高義展(1998)。淺談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的發揮。教育社會學通訊,9期,7-9。
涂慶隆(1999)。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集體協商功能及其運作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及其因應策略。教育研究集刊,38期,1-21。
張明輝(2000)。學校行政溝通協調的因應作法。[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eb.cc.ntnu.edu.tw/~minfei/協商的意義與模式.html(上網查詢日期2001/10/10)。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清濱(1988)。學校行政。臺北市:臺灣書店。
張善智,謝馥蔓譯(2000),(Greenberg,J.原著)。組織行為。臺北市:學富。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覺明譯(1992),(Seltz,D.,Modica,A.原著)。談判贏家:達成協議的祕訣。臺北市:亞太。
張馨怡(2000)。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2001)。臺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八十九學年度。臺北市:教育部統計處。
曹芳齡(2002)。學校組織中集體協商運作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籐繼(2000)。學校組織權力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金泉(2002)。團體協商與團體協約講義。[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kcchen.com.tw/law/law04.htm(上網查詢日期2002/05/30)。
陳月娥(1993)。團體協商模式與原則。勞工之友雜誌,509期,14-17。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依萍(2001)。論教評會、學校教師會和校長的權責與衝突。學校行政雙月刊,13期,78-88。
陳慕華(2002)。國民中學家長參與校務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彭富源(2000)。校園權力結構重組中「教師會」角色的分析—期待與實際的差距及融通。臺灣教育,594期,47-53。
湯堯(200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黃鈴媚(2001)。談判與協商。臺北市:五南。
黃德祥(2002)。我國教師組織的「正」與「誤」。輯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學校行政論壇第九次研討會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楊美齡譯(1998)。談判其實很Easy。臺北:天下遠見。
葉連祺(1998)。小學教師會定位、運作問題與對策分析。教師天地,94期,23-28。
賈春琦(1999)。團隊型組織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賓靜蓀譯(1993),(Max H. Bazerman 原著)。樂在談判。臺北市:天下。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臺北:稻鄉出版社。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宗揚譯(1992),(Benson, J.,Kennedy,G. &McKennedy,G.原著)。談判技巧手冊。臺北:遠流。
蔡進雄(2000)。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衝突解決之道-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卷4期,82-87。
衛民(1994)。公共部門的集體協商──美國公務人員的經驗。勞資關係論叢,2期,81-121。
衛民(1999)。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卷2期,265-299。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羅竹茜譯(1994),(Fisher,R. &Ury,W.原著)。實質利益談判法-跳脫立場之爭。臺北市:遠流。
二、英文部分
Bogdan ,R.C. ,& Biklen,S.K. (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 Boston:Allyn &Bacon.
Gibson, J.W. ,& Hodgetts,R.M. (1991).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Hall, L.(1933). Negotiation strategies for mutual gain. CA:Sage Publications .
McRac, B.(1998). Negotiating and influencing skills: The art of creating and claiming value. CA: Sage.
Northem,A.H. (1992).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education. MA:Bacon.
Pruitt, D.G. ,& Carnevale, P.J. (1993). Negotiation in social conflict. CA: Open University Press.
Putnam, L.L. ,& Roloff, M.E. (1992).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CA:Sage.
Pace, R.W. & Faules,D.F. (1993).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NJ: Prentice Hall.
Ralph, A. J.(1993). Negotiation basics: Concepts,skills,and exercises .CA: Sage.
Lewichi,R.J., Sheppard,B.H.,& Bazerman,M.H. (1995). Research on negotiation in organizaions. Lodon: JAI Press .
Woodworth, R.T.,& Peterson, R.B. (1969). Collective negotiation for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 Illinois: S.F.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