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純如
論文名稱: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性別平權教育之研究-教科書分析與教室觀察
指導教授: 董秀蘭
Doong, Shiow-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性別平權教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教室觀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6下載:1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檢視九十三學年度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文本中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遭刪略的重要性別議題,並選擇宜蘭縣內二所國民中學七年級社會科教室進行實地觀察研究,以了解教師實際授課情形。除了意欲真實地呈現教科書文本中的現況與教師之實際教學情形之外,也希冀能對性別平權教育之教科書編製和教師教學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是以,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所得到之結論如下:
    一、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多元平權的性別觀點不足
    整體而言,在受檢視之南一、康軒與翰林三版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圖(照)片及文字敘述中兩性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及其所從事的職業與活動均較以往活潑且具多樣性:在部分職業與活動上所呈現的工作特質與專業程度亦相似;在圖(照)片與文字敘述亦考量到性別比例的均衡,編者之用心值得稱許。然而,進一步深究教科書背後隱藏之性別意識型態,依舊潛藏以男性意識主導之性別意識型態,欠缺多元而持平的性別觀點,對於社會文化的多元樣貌呈現仍嫌不足,包括:
    (一)呈現以男性意識主導之性別意識型態,明顯漠視女性的存在與貢獻
    (二)呈現獨尊異性戀的論述,欠缺多元性別議題的相關論述
    (三)凸顯生殖主義的完美家庭意象,欠缺客觀、公平呈現多元家庭型態樣貌
    二、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室存在違反多元平權原則的性別學習經驗
    本研究發現,參與研究的教師雖能透過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之結合,提供學生與生活經驗共鳴之性別知識內容與教學實踐;然而在課堂上卻也有部分可能對女學生不利之性別學習經驗。例如:
    (一)教師偶有形塑學生性別意識型態的教學實踐
    (二)學生呈現偏差的性別認知
    (三)師生互動的性別差異
    (四)貶低女性的同儕互動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性別平權教育中的課程綱要、教科書編寫和教師教學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性別平權教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教室觀察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解釋……………………………………………………………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角色認同之理論基礎…………………………………………11 第二節 性別刻板印象之理論基礎…………………………………………20 第三節 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型態…………………………………………23 第四節 教室中的教學轉化與隱性課程……………………………………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53 第二節 確定研究對象………………………………………………………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58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68 第五節 分析資料與檢核……………………………………………………70 第六節 研究倫理之關注……………………………………………………75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77 第二節 教師對教科書文本之性別意識型態的教學轉化 ………………113 第三節 學生在社會學習領域課堂上的性別學習經驗 …………………13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1 第二節 建議 ………………………………………………………………157 參考文獻…………………………………………………………………………163 附錄一……………………………………………………………………………174 附錄二……………………………………………………………………………176 表目錄 頁次 表2-3-1 國外學者對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研究結果一覽表………………26 表2-3-2 國內學者對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研究結果一覽表…………32 表2-3-3 國內學者對國中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研究結果一覽表…………37 表3-2-1 九十三學年度宜蘭縣立國民中學七年級社會科教科書版本統計一覽表 ……………………………………………………………………………55 表3-3-1 國內教科書檢視指標歸類表……………………………………………60 表3-3-2 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內涵歸類表-國外研究…………………………61 表3-3-3 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內涵歸類表-國內研究…………………………62 表3-3-4 方朝郁之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檢核規準表……………………………63 表3-5-1 教科書檢核意見歧異部分一覽表………………………………………71 表3-5-2 編碼後之逐字稿檢核意見一覽表………………………………………73 表4-1-1 單獨以男性或女性出現之圖片次數統計總表…………………………78 表4-1-2 兩性共同出現的圖片次數與人數統計表………………………………80 表4-1-3 主角人物之圖片次數統計總表…………………………………………81 表4-1-4 主角人物為男性或女性出現之圖片次數統計總表……………………82 表4-1-5 封面人物為男性或女性人數統計表……………………………………83 表4-1-6 圖片人物從事職業和活動之性別差異一覽表…………………………85 表4-1-7 教科書圖(照)片中的政治人物分佈狀況……………………………91 表4-1-8 圖(照)片傑出人物之性別分配統計表………………………………92 表4-1-9 教科書文字內容中的政治人物分佈狀況 ……………………………103 表4-1-10 文字內容人物之性別分配統計表 ……………………………………105 圖目錄 頁次 圖3-1 研究流程圖…………………………………………………………………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朝郁、謝臥龍(1999)。教科書性別偏見現象與其檢視準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77-86。
    方朝郁(2000)。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朝郁、謝臥龍、方德隆(2002)。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頁89-114)。台北市:五南。
    方德隆(2000)。校園夫子性別意識型態的重塑。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頁345-378)。台北市:五南。
    方德隆(2002)。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頁115-149)。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合著)(2004)。內容分析法。載於教育研究法(第八版)(頁403-425)。台北市:五南。
    王雅各主編(1999)。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市:心理。
    田俊龍(1997)。國小學生同儕團體與兩性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灣教授協會(1993)。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市:前衛。
    李元貞(1993)。體檢小學教科書-主題體檢:兩性觀。台北市:台灣教授協會。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研究倫理(頁1-29)。台北市:三民。
    佘曉清(1998)。科學教育與性別差異的省思。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1-57。
    吳雅玲(2002)。檢視國中英語教科書是否符合性別平等原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92-99。
    吳嘉麗(1998)。從性別角度看國中數理化教科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8-65。
    林昱貞(200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碧雲(2000)。數字在說話:從國小社會科教科書(4-6冊)檢視教科書中兩性的不平等。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102-106。
    林艷琳(2003)。國小社會科教材性別意識型態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久賢(2001a)。教師性別教育專業成長之分析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2),213-232。
    洪久賢(2001b)。兩性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中等教育,52(3),4-17。
    袁汝儀(1998)。國小學童兩性現象之觀察與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5-29。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婦女新知基金會(1988)。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的性別歧視系列。載於婦女新知,71、72、76、77、78期。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暫行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作者。
    許祝齡(2001)。存在學校兩性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對待-一所茶鄉迷你小學觀察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如慧(2002)。民族與性別之潛在課程-以原住民女學生為例。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玨、白慧娟、王舒芸(1998)。體檢國小教科書-小一道德與健康篇。教育研究集刊,41,17-50。
    張欣戊(1990)。性別角色的形成。載於賴保禛、張欣戊、幸曼玲編著,發展心理學(再版)(頁205-231)。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張春興(1996)。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載於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頁377-419)。台北市:東華。
    張盈(2001)。性別與教育:批判教育學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酒雄(1999)。學生身心的發展與特徵。載於李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第二版)(頁17-80)。台北市:五南。
    莊明貞、林碧雲(1997)。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1),7-20。
    莊明貞(1998)。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0-50。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2004)。教育與性別。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第二版)(頁379-408)。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永宏(2001)。檢視小學體育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現象。中華體育,15(3),99-10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建志(1999)。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性別階層化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昭曄(2003)。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從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問題談起。教育研究,11,171-180。
    陳皎眉(1996)。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載於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合著),兩性關係(頁3-29)。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F. P. Rice, & K. G. Dolgin著。青少年心理學(The Adolescent: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e)。台北市:學富文化。
    黃政傑(1988)。國小生活與倫理課本的內容分析。載於婦女新知基金會(主編):兩性平等教育手冊(頁31-36)。台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
    黃政傑(1994,5月)。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辦之「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市。
    黃政傑、張嘉育(1998)。消除性別偏見的課程與教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25-38。
    黃婉君(1998)。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毅志(1990)。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28(1),93-125。
    黃毅志(1999)。社會階層、社會網路與主觀意識。台北市:巨流圖書。
    游美惠(2001)。性別意識&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游恆山譯(2001)。C. K. Sigelman, & D. R. Shaffer 著。發展心理學(Life-span human development)。台北市:五南。
    楊宜憓、高之梅譯(2002)。Burr, V.著。性別與社會心理學(Gender and social psychology)。台北市:五南。
    溫麗雲(2002)。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觀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潘志煌(1997)。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潘慧玲(1998)。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41,1-16。
    潘慧玲(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兩性教育議題的融入與轉化。載於洪九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頁27-50)。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
    潘慧玲(2003)。性別議題導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仲冬(1999)。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7-55)。台北市:心理。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Basow, S. A.著。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美慧(1999)。多元文化取向的社會科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2002)。Schaefer, R. T. 著。社會學(Sociology, 7th ed.)。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蔡惠娟(1998)。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 --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班級實務。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蔡端(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歐用生(1994)。兩性平等的道德課程設計。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辦。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台北市:師大書苑。
    戴淑敏(2004)。國中國文科融入性別教育教科書判讀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美秀(1993)。父母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和同儕態度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小芩(1992)。性別與教育機會-以二所北市國中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2(2),179-201。
    謝小芩(1994)。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謝小芩(1999)。「檢視國中一年級教科書是否符合兩性平等原則」專案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謝美年(2003)。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一、二年級國語課本圖畫性別角色偏見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臥龍、駱慧文(1995,11月)。婦女研究在台十年發展歷程中婦女與教育相關議題之回顧與省思。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的「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
    謝臥龍、駱慧文(1997,12月)。科學教育教學方法與課堂互動中之性別差異。本文發表於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台大公衛所承辦「性別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7(1),57-80。
    魏惠娟(1994,5月)。國中國文科教科書兩性形象與角色之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等承辦的「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市。
    羅燦英(2000)。從媒體的性別到性別的媒體。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1,26-37。
    蘇芊玲、吳嘉麗、彭宛如、張玨(主編)(1996)。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書。
    蘇芊玲(1997,9月4日)。哥哥爸爸真偉大-檢視國小新教材裡的性別歧視。中國時報,43版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女書文化。
    蘇芊玲、劉淑雯(2002)。檢視國小一年級國語科新教材兩性觀。載於蘇芊玲著,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頁152-165)。台北市:女書文化。
    嚴祥巒(1996)。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1)。台北市:巨流圖書。
    顧瑜君(1997)。從實務工作者的立場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套裝。載於郭實渝(主編),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Ⅱ(頁109-16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英文部分:
    Bazler, J. A., & Simons, D. A. (1991). Are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gender fair?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4(4), 353-362.
    Bussey, K., & Bandura, A. (1992).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gender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63, 1236-1250.
    Conti, N. E., & Kimmel, E. B. (1993, March). Gender and cultural diversity bias in developmental textbook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tlanta, GA.
    Evans, L., & Davies, K. (2000). No sissy boys here: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masculin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reading textbooks. Sex Roles, 40, 255-271.
    Finn, J. D., Reis, J., & Dulberg, L. (1980). Sex difference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proces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June, S33-S52.
    Frasher, R., & Walker, A. (1972). Sex roles in early reading textbooks. The Reading Teacher, 25, 741-749.
    Giroux, H. A. (1983). 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 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 South Hadley, MA: Bergin & Garvey.
    Giroux, H. A. (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 South Hadley, MA: Bergin & Garvey.
    Golombok, S., & Fivush, R. (1994). Gender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od, T. L. A., & Brophy, J. E. (1984). Looking in classrooms (3r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Gooden, A. M. (2001). 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notable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1995-1999. Sex Roles, 45, 89-101.
    Goss, G.. (1996). Weaving girls into the curriculu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Chicago.
    Grant, L. (1992). Race and the schooling of young girls. In J. Wrigley (Ed.), Education and gender equity (pp. 91-113). 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Grossman, H., & Grossman, S. H.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bermas, J. (1972).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 London: Heinemann.
    Hall, E. J. (2000). Packaging poverty as an intersection of class, race, and gender in introductory textbooks: 1982-1994. Teaching Sociology, 28, 299-315.
    Hayibor, B., & Peterat, L. (1995). Gender equity and secondary school home economic textbooks. Canadian Home Economics Journal, 45(3), 102-108.
    Helgeson, V. S. (2002). The psychology of gende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ogben, M., & Waterman, C. K. (1997). Are all of your students represented in their textbooks? A content analysis of diversity issues in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textbooks.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4, 95-100.
    Jones, M. A., Kitetu, C., & Suderland, J. (1997). Discourse roles, gender and
    language textbook dialogues:Who learms what from John and Sally?Gender and Education, 9(4), 469-490.
    Kohlberg, L. (1966). A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x-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s. In E. E. Maccoby (Ed.), 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s (pp. 82-173).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eo, R. J. & Cartagena, M. T. (1999). Gender bias in psychiatric texts. Academic Psychiatry, 23, 71-76.
    Manitaba Dept. of Education. (1985a). Confronting the stereotypes. Vol. Ⅰ: kindergarten to grade 4. Winnipeg, Canada: Manitaba Dept.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ranch.
    Manitaba Dept. of Education. (1985b). Confronting the Stereotypes. Volume Ⅱ: grade 5-8. Winnipeg, Canada: Manitaba Dept.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ranch.
    Michigan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1984). A study of selected eighth grade United States history textbooks: 1982-83 Michiga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study, Vol. 1. Lansing, MI: Author.
    Mitchell, J., & Rhyne, P. (1989, November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rtraval of adults in elementary science textbook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stern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San Antonio, TX.
    Ning, N. (1992). Sex discrimination in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25(1), 44-47.
    Osler, A. (1994). Still hidden from history?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recently published history textbook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2), 219-35.
    Peterson, S. B., & Kroner, T. (1992). Gender biases in textbooks for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16(1), 17-36.
    Potter, E. F., & Rosser, S. V. (1992). Factors in science textbooks that may deter girl¢s interest in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9(7), 669-686.
    Renzetti, C. M., & Curran, D. J. (1999). Women, men, and society (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adker, M., & Sadker, D. (1986). Sexism in the classroom: From grade to graduate school. Phi Delte Kappan, 66, 885-892.
    Sadker, M., Sadker , D., & Long, L. (1989). Gender and education equality.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 106-123). Boston: Allyn & Bacon.
    Sadker, M., & Sadker, D. (1991). Sexism in America education: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L. R. Wolfe (Ed.), Women, work, & school (pp. 57-76). San Francisco: Westview.
    Sadker, M., & Sadker, D. (1994). Failing at fairness: How America’s schools cheat girls.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Schau, C. G.., & Tittle, C. K. (1985). Educational equity 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In S. S. Klein (Ed.),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pp. 78-94).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cott, K. P., & Schau, C. G.. (1985). Sex equity and sex bia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In S. S. Klein (Ed.),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pp. 218-232).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utherland, N. B. (1981). Sex bias in educa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Titus, J. J. (1993). Gender messages in education foundation textbook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1), 38-44.
    Trecker, J. L. (1971). Women in U.S. history high school textbooks. Social Education, 35, 248-260.
    Vander Zanden, J. W. (1990). The social exper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Waite, R. R., Blom, G., Ziment, S. F., & Edge, S. (1967). Firstgrade reading textbook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67, 366-374.
    Weitzman, L. & Rizzo, D. (1976). Images of males and females in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s. Washington, DC: Resource Center on Sex Roles in Education.
    Wellesley Colleg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an (1995). How schools shortchange girls: The AAUW report. New York: Marlowe & Company.
    Yanowitz, K. L. & Weathers, K. J. (2004, July). Do boys and girls act differently in the classroom? A content analysis of student character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extbooks. Retrieved July 8, 2005, from http://www.findarticles. com/p/articles/mi_m229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