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秋月
ZENG, Qiu-Yue
論文名稱: 探析1920年代「道爾頓制」在中國的實踐經驗─三所中等學校
An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 Dalton Plan " in China in the 1920s : Three second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劉蔚之
Liou, Wei-Chih
口試委員: 單文經 湯仁燕 劉蔚之
口試日期: 2021/07/16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作業室帕克赫斯特道爾頓制新教育學科制
英文關鍵詞: laboratory, Parkhurst, Dalton Plan, new education, subject system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72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帕克赫斯特女士的道爾頓制與中國學者試行的道爾頓制,進行整體的深入理解及掌握。主要採歷史研究取向,透過相關教育學者所撰的專著、期刊、論文等文獻,進行綜合與分析的理解,並期冀能藉由探討道爾頓制(Dalton Plan)的發展歷史脈絡及在民國初期的實踐情況,期能做一深度反思並探析道爾頓制其核心精神,以能適切地轉化至臺灣教育情境中,提供臺灣教育改革方針參考。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與方法、研究範圍及名詞釋義。第二章介紹目前國內外對道爾頓制相關主題的研究,提供本研究做此研究之基礎。第三章從帕克赫斯特女士的專著及相關史料,論述道爾頓制在美國的形成與發展。第四章為道爾頓制傳入中國之歷史背景,以及道爾頓制在吳淞中學、東南大學附中及北京藝文中學的實施情況。第五章為結論與省思,為本研究作一總結及省思。
      本研究從道爾頓制在中國的實踐經驗發現,在帕克赫斯特訪華前,實行的成效不盡理想。很大的原因在於理想和現實之間仍有一段距離,且實行道爾頓制的學校教師人力安排、空間設備或教材的編制等因素,使得實行道爾頓制困難重重,並無法達成帕克赫斯特道爾頓制的理想藍圖。有鑑於中國實行道爾頓制的經驗,本研究以教師、軟硬體設備、教育時勢與改革方案等面向提出六項要點,以供台灣在推動新教育時參考,並從中體會若未能掌握道爾頓制的教育精髓及深刻體認所處社會背景,恐怕難以在改革浪潮下得到好的成效。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Ms. Parkhurst's Dalton Plan and the Dalton Plan tried out by Chinese scholars for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It mainly take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makes comprehensive and analytic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monographs, periodicals, papers and other documents written by relevant educational scholars, and hopes to make a deep reflection and explore the core spirit of the Dalton Plan by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Dalton Plan and its practic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refore, it can be appropriately translated into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in Taiwa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olicy in Taiwa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 the research scop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Dalton Plan related topic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is study.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lton Pla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Ms. Parkhurst's monograph and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Dalton Plan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lton Plan in the Wusong Middle School,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Beijing Art Middle School.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which is a summary and reflection for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alton Plan in China,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Dalton Plan was not ideal before Parkhurst's visit to China.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still a distance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and the Dalton Plan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becaus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teacher manpower arrangement, space equipment and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the ideal blueprint of Parkhurst Dalton Plan cannot be achieved. In light of China for its experience of Dalton plan, this study with teachers,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education time and reform plan to put forward six main points, such as in promoting new education reference for Taiwan, and realized that the failure to grasp Dalton plan education essence and profound awareness of social background, it may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under the tide of refor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道爾頓制相關研究之回顧 9 第一節 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的回顧 9 第二節 學術期刊研究成果的回顧 13 第三章 道爾頓制在美國的形成與發展 19 第一節 帕克赫斯特女士的生平及教育理念 19 第二節 道爾頓制的理想原則與實施條件 22 第三節 道爾頓制學校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32 第四章 道爾頓制傳入中國之歷史背景及其實踐經驗 35 第一節 道爾頓制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1921~1930) 35 第二節 吳淞中學試行道爾頓制的歷程 37 第三節 東南大學附中實驗道爾頓制的歷程 50 第四節 北京藝文中學實行道爾頓制的歷程 60 第五節 帕克赫斯特女士訪華對中國實行道爾頓制之指導與批評 71 第五章 結論與省思 81 第一節 中國實行道爾頓制三所中學之背景及實行結果與困境 81 第二節 道爾頓制在中國實行後的特點 82 第三節 在中國實行道爾頓制不盡理想之因 84 第四節 道爾頓制在臺灣實行的可行性 87 第五節 省思臺灣教育改革 87 第六節 未來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2

    一、中文部分
    于述勝(2007)。學術與人生——解讀舒新城和他的道爾頓制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04),頁108-117+187。
    王瓊(2010)。舒新城與道爾頓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南大學。
    王少麗(2014)。廖世承在東大附中的教育改革研究(1919-1927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
    王建軍(2005)。盲目趨新與教學改革——舒新城對道爾頓制教學實驗的憂慮。課程教材.教法(05),頁89-91。
    王保星(2009)。美國話語與中國語境:道爾頓制中國化命運的一項詮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頁130-135。
    北京藝文中學(1933)。道爾頓制實施概況。藝文中學校。
    無作者(無日期)。整理自帕克赫斯特(美國教育實驗家),百度百科。2021年1月8日,取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95%E5%85%8B%E8%B5
    %AB%E6%96%AF%E7%89%B9/9257890
    任一明(2002)。關于道爾頓制實驗中國化歷程的再認識。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5),頁86-90。
    朱文富、劉雙喜(2018)。道爾頓制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3),頁38-44。
    吳武典(2005)。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以九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為例。當代教育研究(01),頁35-68。
    汪海龍(2003)。20世紀初學生本位教學法變革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
    汪明帥(2011)。“班級教學”與“個別教學”的博弈——以私塾、道爾頓制和現代私塾為分析對象。上海教育科研(09),頁4-7+23。
    李偉(2014)。日本道爾頓式自主學習模式研究。教育評論(11),頁159-161。
    余丹(2011)。道爾頓制在中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沈仲九(1922)。國文科試行道爾頓制的說明。教育雜誌(14),頁20701-20735。
    周亮(2007)。道爾頓制新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周鵬飛(2012)。民國時期道爾頓制實驗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
    周穎(2017)。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柏克赫斯特來華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重慶西南大學。
    范婕、張斌賢(2016)。教育實驗室:帕克赫斯特的道爾頓制。教育科學研究(11),頁74-80。
    無作者(無日期)。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校概況,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校網站。2021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nsfz.net/Press/SchoolProfile.aspx
    高仁山(1930)。道爾頓制教學法。上海商務印書館。
    高翔、張偉平(2010)。20世紀20年代道爾頓制實驗回顧與思考-以東南大學附中為例。教學研究(01),頁28-32。
    國家教育研究院(無日期)。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網站。取自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7
    國家教育研究院(無日期)。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網站。取自https://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
    張文哲(201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學富文化。
    張哲人(2015)。西方教改的本土實踐:“道爾頓制”在吳淞中學。上海教育科研(01),頁84-87。
    陳菲菲(2014)。20世紀上半葉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浙江寧波大學。
    陳金芳(2004)。在自由與合作中健康成長——道爾頓計劃的啟示。人民教育(23),頁38。
    許興凱(1925)。柏女士講演討論集。晨報社叢書。
    喻永慶(2011)。〈中華教育界〉與民國時期教育改革(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湖北華中師範大學。
    黃曉莉(2016)。舒新城教學思想與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遼寧瀋陽師範大學。
    彭艷萍(2016)。沈仲九初中國文教學思想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舒新城(1922)。什麼是道爾頓制?。教育雜誌(14),頁20631-20678。
    舒新城(1923)。關於道爾頓制的幾種新表格。教育雜誌(15),頁21913-21930。
    舒新城(1923)。道爾頓制功課指定概說〉。教育雜誌(15),頁22401-22418。
    趙艷紅、黃少英、趙艷玲(2008)。舒新城與道爾頓制在中國的傳播,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4),頁72-75。
    廖世承(1924)。東大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上海商務印書館。
    鄭國民(2003)。道爾頓制教育在中國實驗的啟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頁48-55。
    劉偉香、楊鵬(2013)。朱光潛與中國公學的“道爾頓制”英語教育。蘭臺世界(34),頁150-151。
    劉勍(1922)。社會常識科試行道爾頓制的說明。教育雜誌(14),頁20737-20751。
    盧全民(2017)。舒新城試行道爾頓制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湖北華中師範大學。
    謝長法、周穎(2016)。20世紀20年代柏克赫斯特的訪華。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6),頁230-234。
    謝長法、周穎(2020)。道爾頓制的“中國之旅”:柏克赫斯特1925年在華活動年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2),頁130-138。

    二、西文部分
    Dalton International(2021). Helen Parkhurst. https://daltoninternational.org/helen-parkhurst/
    Helen Parkhurst (1887-1973): A Biographical Sketch.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80, 14(2).
    Larry,C. (1994). The Dalton School: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Progressive School.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34(3), 380.
    Lucy, L. W. (1926). Educating for Responsibility : 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 in a Secondary School. The Macmillan Company.
    Parkhurst, H. (1922). Education on the Dalton Plan. Dutton.
    Lang, P. (2006). Schools of tomorrow. In S. F. Semel & A R. Sadovnik (Eds.), schools of today : what happened to progressiv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Parkhurst, H. (1951). Exploring the Child’s World. Appleton-Century-Crofts, Inc.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6/09/1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