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士傑 LIN, Shih-Chieh |
---|---|
論文名稱: |
合作學習應用於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The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小組合作 、異質性分組 、教師省思 |
英文關鍵詞: | Team work, Heterogeneous group, Teacher’s reflec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83 下載:5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應用於體育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面臨學生學習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策略及省思。研究參與者為研究者所任教2年之班級,男生10人、女生13人。本研究利用實施時研究參與者所填寫之學習單、開放式問卷、上課錄影觀察、晤談等資料來瞭解其學習歷程之改變;研究者亦利用教師教學省思札記來發現教學問題及省思教學之缺失。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實施9週之課程,由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歸納發現合作學習對學生體育課之學習有諸多正面影響,對運動技能、認知思考、人際關係及班級氣氛都有幫助;研究者也可以藉由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與學習問題,發現自己教學之缺失,進而修正教學策略並檢視解決教學問題之成效,提升教學之品質。研究結果如下:1.學生學習方面對小組討論、小組成績計算及分組方式會有反對意見,但透過教學策略修正後能有改善;學生在學習方面能獲得成長,特別是原本學習能力與學習動力較低的學生更有正面影響。2.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可強化教學自省與問題解決之能力,在教學單元原設計能因應學生之學習反應提出修正策略。3.教師省思藉由行動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策略、解決問題、檢視成果的歷程,可以讓教師檢視合作學習教學設計之適切性,並自我省思與成長。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在國中實施體育課合作學習之建議,以供未來教學應用與後續研究者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that teachers may face,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for those challenges, and the self-reflection for the teachers when applying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23 research participants (10 males and 13 females) in this study who are in the same class and have been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for two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worksheets, questionnaires, in-class video filming and interview records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s in participants’ learning processes. Also, the researcher uses teacher’s journals to self-reflect and discover flaws and problems in his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action research lasted for nine weeks and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worksheets,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teacher’s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many positive effects o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example, cooperative learning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learn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share their opinions and accept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t also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enables the teacher to advan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knowledge by observing students’ feedback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subsequently improving his/her te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tudents show disagreement on group discussions and grading policies, but this problem can be improved by modify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eachers can strengthen their abilities in self-reflection and teaching and students can learn better as well. Last, the researcher has also made great improvements in teaching by using action research to point out problems, propose hypotheses, solve problems and observe the results.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
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余民寧、陳嘉成(1998)。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自然科學習的促進效果之研
究。政大學報,77,201-235。
李育謙(2011)。運用合作學習於字母拼讀教學對國民小學學生英語音素覺識、認字與拼字能力
之成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雯婷(1998)。國二數學科合作中配對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昭憲(2003)。國小實驗課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嘉祥(1999)。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臺北市:天下雜誌。
林美琪(2009)。整合科學寫作與合作學習在國中自然課程之行動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信宏(2008)。合作學習對大專生批判思考能力的關聯性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2),17-28。
林靜萍(2005)。小組合作解題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私立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佩璇(1994)。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的教學設計。研習資訊,11(6),
22-25。
林佩璇、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五南。
林達森(2001)。合作學習與認知風格對科學學習之效應。教育學刊,17,255-279。
林信宏(2006)。國小學童動作技能表現、運動技能概念與學習動機之關聯。大專體育
學刊,8(1),47 -58。
邱稚瑋(2008)。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聖佳、郭重吉(2009)。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13,73-90。
韋金龍、陳美玉(1994)。國中常態編班教學困境之途徑:合作學習。教育研究雙月刊,
35,59-66。
紀安珍(2005)。合作學習在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
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岳聖(2008)。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籃球技能表現之影響。臺北巿立
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岳聖、陳堅錐(2004)。合作學習之TGT教學策略與籃球活動設計運用於思考訓練與
技能表現:以國小高年級健體課為例。大專體育,95,17-24。
陳傳吉(2005)。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國中學生體適能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啟明(民99年4月7日)。淺談「拼圖式」(Jigsaw)合作學習。取自
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236.html
陳昱宏、黃台珠(1999)。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中
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縣:彰化師大。
陳瓊森(1998)。從建構主義觀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39-50。
陳春蓮(2004)。從成就目標取向談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動機之道。大專體育,70,124-129。
陳佩雯(2004)。多準則決策方法之探討─圖書館效率與效能評估。中華大學科技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世忠(1998)。社會建構教學與科學概念。教育資料與研究,24,30-35。
張獻明(2002)。國一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新仁(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1,53-26。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曹美惠 ( 2008 )。國中國文科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曹健仲、張世聰、陳文成(2007)。中原大學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
調查研究。北體學報,15,322-333。
掌慶維、李勝雄、張美莉(1998)。體育合作學習與國小一般體育教學之教學效能比較。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集刊(1053-1064頁)。屏東師範學院:1998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
黃淑玲、張簡坤明(2008)。合作學習對排球低手傳球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運動休閒
餐旅研究,27-39。
黃美瑤、周建智(2006)。臺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運動技能表現與創造力之研究。國
立體育學院論叢,1(2),1-16。
黃台珠、李嘉祥(2000)。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學習動機之影響。科學與教育學報
,4,61-81。
黃詠仁、王美芬(2002)。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
發展,28,1-18。
黃政傑(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吳俊憲 ( 2006 )。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清雲(1998)。掌握有效合作學習要素創造體育教學新境界。台灣省學校體育,83(45),
4-13。
黃清雲(1999)。學習能力與組合方式對學習成就與互動行為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2),61-71。
黃建瑜(1999)。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懿蒨、廖邦伶(2004)。有效激發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方法。大專體育,70,117-123。
黃美瑤、楊宗文、周建智(2009)。以電腦影音多媒體介入體育課教學後對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休閒研究,1(2),1-16。
賴春金、李隆盛(1992)。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43(4),87-91。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究資訊,11(2),1-7。
楊宏珩、段曉林(2001)。合作學習-高中化學教學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學9(1),
55-77。
溫麗香、林玉瓊(2003)。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學校舞蹈教學上的應用。大專體育,69,
21-26。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熊明禮(1996)。傳統學習教學法與合作學習教學法在飛盤擲遠教學效果之比較。大專
體育,27,48-60。
熊明禮、王鍵慰(2004)。合作學習班與普通班在籃下一分鐘投籃與學習態度差異之研
究-以蘭陽技術學院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73-85。
鄭麗媛(2008)。合作學習與訊息策略運用對韻律體操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體育
學報, 41(3),69-80。
鄭金昌(2004)。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在排球技能學習之研究。體育學報,37,265-274。
鄭金昌(2004)。不同教學法在排球教學對班級氣氛影響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
11-20。
鄭金昌、王宗進(2003)。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在排球技能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中華
體育,17(2),20-27。
鄭子豪(2000)。運用合作學習探究國小學生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
以六年級體育班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劉義群(2004)。不同性質體育課程學生的知覺動機氣候自覺能力參與體育課動機與滿
意度之研究。北體學報,12,123-135。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其教學流程。教師之友,33(4),3-8。
英文文獻
Arends, R.I. (2004), Learning to teaching (6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Anderson, C., & Windeatt, D. (1995).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goal setting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of Art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Saint Xavi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nd IRI/Skylight. Retrieved March 9, 2003 from
ERIC.
Brown,L.,Grineski, S.(1992).Competi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 educational
contradiction?.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63(1),17-19.
Dyson, B. (2001).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n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0, 264-281.
Hannon, J., & Ratliffe, T. (2004)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deas for
teaching health related fitness. Strategies, 17(5), 29-32.
Johnson, R. T., Johnson, D. W., & Stanne, M. B. (1986). Comparison of computer-assisted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3), 382-392.
Slavin, (1990). Achievement effects of ability group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A
best-evidence synthe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0(3),471-499.
Slavin, R.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aerch, and Practice.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lavin, R.E. 1994. A Practical Guide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Bacon.
Sweeney, M., Everitt, A., & Carifio, J.(2003).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 paradigm
shif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J. Butler, L. Griffin, B. Lombardo, & R. Nastasi
(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113-121). Reston, 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