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平
Lin Pyng
論文名稱: 戰後臺灣廣播事業及其政治社會功能(1945-1962)-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中心
指導教授: 吳文星
Wu, Wen-Hs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廣播中國廣播公司心戰廣播戰後臺灣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5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章節架構除第一章「緒論」和第六章「結論」外,主要內容如下:
    第二章「戰後初期臺灣廣播事業之接收與重建」,旨在論述戰後臺灣廣播制度建立之起源,和戰後接收之歷程。1945年8月底戰爭結束,臺灣放送協會共設有臺北、臺南、臺中、嘉義、花蓮港五放送局,各局留存設備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派員進行接收,成為臺灣廣播事業延續發展的基礎設備。利用接收日治時期的機件設備,並承襲臺灣放送協會節目播送方式,使中廣接收專員抵臺後即於1945年10月底恢復正常播音,開始轉播中央臺節目,注入原有中央電臺之元素,開啟符合戰後初期臺灣社會需求之新局。本章也探討二二八事件中歷來對廣播電臺遭佔領的爭議,以及廣播電臺接收後的硬體設備,顯示中廣隨政府遷臺後重新營運的歷程。

    第三章「中國廣播公司之組織與經費」。首先探討中廣的組織沿革。其次,介紹中廣重要高層的經歷,闡明領導中廣營運之方針;最後,探討中廣經費來源問題,指出中廣透過和政府訂約,受其委託傳布政令,得以獲得補助維持營運,然而亦因此壓縮其他民營電臺的生存空間,衍生開辦商業廣告之糾紛。

    第四章「政治宣傳節目與反共政策之落實」。主要探討政府如何利用廣播媒介實施宣傳工作。政府藉由中廣的廣播劇宣揚愛國、反共意識,或在教育娛樂節目中穿插宣導,使宣傳形式趨於多元且求新求變;此外,隨著政府遷臺、兩岸對立之情勢,廣播媒體成為心戰宣傳的重要工具,隨著業務擴充,中廣另設「大陸廣播部」,負責製播各項節目,包括口號宣傳、諷刺短劇、新聞評論等,皆以批判共黨為主題。

    第五章「社會教育節目與社會改造」,探討政府如何利用廣播推動民眾教育,並強化符合社會需求的價值觀念。戰後初期廣播電臺在正規學校教育外輔助國語學習,並配合講座發行廣播教本,求其完備,顯示當時臺灣社會學習國語的熱潮;此後廣為開設播講居家、衛生、科學常識等節目,以拓展聽眾見聞,廣播觸及的知識層面更加擴大。本章中並透過評析熱門節目「夫婦之間」播稿,檢視戰後臺灣社會風氣和特殊現象。

    總括而言,戰後臺灣社會面臨執政當局的轉換,政府需要透過良好的管道傳播其施政理念和具體政策,廣播在當時屬於新興的傳播工具,也成為當局極力運用的媒介。本文有助於認識政府對引導社會風氣和形塑價值觀的意圖。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戰後初期臺灣廣播事業之接收與重建…………………… 13 第一節 戰前中國和臺灣之廣播事業………………… 14 第二節 戰後臺灣廣播之接收與重建…………………… 22 第三章 中國廣播公司之組織與經費……………………………… 37 第一節 中廣的組織沿革………………………………… 37 第二節 主要人事………………………………………… 41 第三節 經費來源分析…………………………………… 56 第四章 政治宣傳節目與反共政策之落實………………………… 75 第一節 一般政令宣導…………………………………… 76 第二節 廣播劇…………………………………………… 84 第三節 心戰廣播………………………………………… 90 第五章 社會教育節目與社會改造…………………………………104 第一節 國語教育節目……………………………………105 第二節 家庭衛生講座…………………………………… 119 第三節 「夫婦之間」節目………………………………… 125 第六章 結論…………………………………………………………132 附錄一 中央廣播電臺實景…………………………………………139 附錄二 中央廣播電臺收錄總統元旦、青年節播講文告………….139 附錄三 中央廣播電臺監聽中華人民共和國播音…………………140 附錄四 「反共義士」駕機來歸實錄……………………………… 142 附錄五 中央廣播電臺早期收音麥克風……………………………143 參考書目………………………………………………………………145 表 次 表3-1-1 1958年中國廣播公司員工員額分配統計表…………………… 39 表3-2-1 1949-1962年中國廣播公司歷屆董事會成員和議決事項表……52 表3-3-1 1934年中國電聲廣告社無線電播音廣告暫行徵費一覽表……63 表3-3-2 1948年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廣告價目表…………………… 64 表3-3-3 1928-1949年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業務統計概況………………66 表4-1-1 1928年中央廣播電臺播音時刻表………………………………76 表4-1-2 1945年11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臺灣臺節目表……………… 78 表4-1-3 1949-1956年中國廣播公司各類節目比例表……………………80 表4-3-1 1952年自由中國之聲大陸播稿舉隅…………………………… 97 表5-1-1 1945年《國語廣播教本》聲母發音表……………………………108 表5-1-2 1945年《國語廣播教本》韻母發音表………………………… 109 表5-2-1 1949-1952年中國廣播公司臺灣電臺節目成分表…………… 121 表5-2-2 1946-1956年中國廣播公司家庭衛生講座播稿內容…………123 表5-3-1 1948-1954年中國廣播公司「夫婦之間」節目播稿內容選錄…126

    一、 官方檔案與出版品
    (一)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
    1. 〈對於廣播事業前途之意見〉,黨史館藏(重慶,1945年6月,毛筆原件),檔案號:會議6.3/5.6-2。
    2. 〈籌辦經理黨營事業基金機構之初步計畫〉,黨史會藏(重慶,1942年3月,油印),檔案號:中1/50.7。
    3. 〈關於籌措黨費基金案各委員意見〉,黨史館藏(重慶,1942年6月5日,毛筆原件),檔案號:中1/50.13。
    4. 〈黨營事業計畫大綱草案〉,《五屆第二二五次常會附件》,黨史館藏(1944年5月15日,油印),檔案號:會議5.0/4。
    5. 〈本黨各項事業創辦經過及現況報告書〉,黨史館藏(廣州,1945年5月10日,油印),檔案號:會議6.3/195.13。
    6. 〈中國國民黨各有原辦事業實施企業化辦法〉,《中央財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紀錄》,黨史館藏(南京,1947年5月1日,毛筆及油印),檔案號:會議6.3/98.6。
    7. 〈請核定企業化直轄黨報增資分配數額案附表〉,《中央財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紀錄》,黨史館藏(南京,1947年4月17日,毛筆原件、油印),檔案號:會議6.3/96.21。
    8. 《中央財務委員會第62~64次會議紀錄》,黨史館藏(1949年3~5月,打字油印),檔案號:會議6.3/203.8。
    9. 〈關於廣播事業指導會存在改組問題意見〉,黨史會藏(重慶,1945年6月12日,毛筆原件),檔案號:會議6.3/5.6-3。
    10. 〈擬定管理廣播事業原則〉,黨史會藏(重慶,1945年9月29日,毛筆原件),檔案號:會議 6.3/22.3。
    11. 〈委座手令指示加強對奸黨組織與宣傳之鬥爭補充要點〉,黨史會藏(武漢,1946年9月,油印),檔案號:中1/30.18.3。

    (二)臺灣省政府公報
    1. 〈公告軍民各界凡裝設收音機者均應繳納廣播收聽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 署公報》夏字第18期附錄類公告(1947年4月19日)。
    2. 〈臺灣廣播無線電收音機收費暫行規則〉,《臺灣省政府公報》冬字第40期,法令類規則(1950年10月11日)。

    (三)臺灣省通志
    1.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文化事業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四)國史館藏
    1. 薛月順編,《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臺北:國史館,1996)。
    2. 「全省軍公民營廣播電臺安全調查檢查報告」(1966.3)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廣播安全會報,國史館檔案030.07/3780.01-01。

    二、 報紙、雜誌刊物
    1.《臺灣新生報》1945-1947
    2.《中央日報》1945-1961
    3.《廣播週報》1945-1948
    4.《聯合報》1945-1971

    三、 回憶錄、自傳
    1. 王鼎鈞,《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臺北:爾雅,2009)。
    2. 董顯光英文原著、曾虛白譯,《董顯光博士自傳》(臺北:臺灣新生報社,1973)。
    3.〈林忠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二二八事件專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4. 梁黎劍虹,《梁寒操與我》(臺北:黎明,1980)。

    四、專著
    1. 王豔秋,《我國廣播事業之研究》(臺北:國立藝專廣播電視學會,1976)。
    2.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廣播心戰》(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第六組,1974)。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四文化建
    設》(臺北:正中,1984)。
    4.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中國廣播公司大事記》(臺北:
    空中雜誌社,1978)。
    5. 中國廣播公司,《中廣五十年紀念集》(臺北:空中雜誌社,1978)。
    6. 中國廣播公司,《中廣六十年》(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88)。
    7.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廣播實務》(臺北:中華民國廣播事業協會,1983)。
    8. 北見隆,《中華民國廣播簡史(上冊)1922-1980》(雲林:神農廣播雜誌社,2008)。
    9. 竹中信子著、曾淑卿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大正篇
    1912-1925)》(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10.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五南,2008)。
    11.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12. 何容、齊鐵恨、王炬,《臺灣之國語運動》(臺北:臺灣書店, 1948)。
    13. 何義麟,《跨越國境線-近代臺灣去殖民化之歷程》(臺北:稻鄉,2006)。
    14. 李永健、展江主編,《新聞與大眾傳媒通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5. 李祖源等,《廣播電視年鑑》(臺北:廣播與電視雜誌社,1996)。
    16. 林忠,《國語廣播教本》第一冊(臺北: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5)。
    17. 林忠,《國語廣播教本》第二冊(臺北: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5)。
    18. 林忠,《國語廣播教本》第三冊(臺北: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6)。
    19. 林忠,《國語廣播教本》第四冊(臺北: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6)。
    20.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臺北:中廣,1968)。
    21. 周小普,《廣播新聞與音響報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2. 洪賢智,《廣播學新論》(臺北:五南,2006)。
    23. 郭緒印主編,《國民黨派系鬥爭史》(臺北:桂冠,1993)。
    24. 馬啟華主編,《主義與傳播》(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6)。
    25. 葉潤玉,《夫婦之間》第一集(臺北:真理世界社,1954年)。
    26. 張瑞成編輯,《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0)。
    27. 張道藩,《張道藩先生文集》(臺北:九歌,1999)。
    28. 張博宇編,《臺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
    29. 崔小萍,《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天下,2001)。
    30. 董顯光譯,《萬年長青》(臺北:華欣,1978)。
    31. 溫世光,《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臺北:三民,1983)。
    32. 教育部文化局,《中國廣播事業簡述》(臺北:教育部,1969)。
    33. 教育部廣播事業管理委員會,《各國廣播法規彙編》(臺北:教育部廣播事業管理委員會,1958)
    34. 陳本苞,《廣播概論》(臺北:中華日報社出版部,1977)。
    35. 陳江龍,《廣播在臺灣發展史1925-2004》(嘉義:作者自印,2004)。
    36. 陳飛寶,《當代臺灣傳媒》(北京:九州,2007)。
    37.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臺灣省國語教育實施概況》(臺北: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1946)。
    38.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1945-1960)》(臺北:國史館,2002)。
    39.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教育法令續編》(臺北: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1950)。
    40. 鄭貞銘編著,《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臺灣新聞傳播事業卷》(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1. 潘知常、林瑋,《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2.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中國廣播公司》(臺北:國民黨文工
    會,1972)。

    五、學位論文
    1. 王凌霄,《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1928-1945)》(臺北:國立政治
    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2)。
    2. 王隆華,《臺灣地區對大陸心戰廣播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
    學系碩士論文,1969)。
    3. 林果顯,《1950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4. 柯佳文,《日治時期官方對廣播媒體的運用》(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5. 曾詠悌,《以黨養黨-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初期發展之研究(1945-195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6. 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變局(1945-1949)》(臺北:國
    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2)。
    7. 鄭士榮,《抗戰前後中央文化宣傳方略之研究(1928-1945)-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功能之分析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8. 蔡明賢,《戰後臺灣的語言政策(1945-2008)-從國語運動到母語運動》(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六、期刊論文
    1. 川島真,〈戰爭與廣播:東亞的電波戰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5卷(2006.6),頁37-70。
    2. 王櫻芬,〈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為討論基礎〉,《臺大文史哲學報》61卷(2004.11),頁1-24。
    3. 呂芳上,〈廣播演說的魅力-從抗戰時期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美的演說講起〉,《近代中國》151卷(2002.10),頁36-46。
    4.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一九二八~一九四五)〉,《近代中國》151卷(2002.10),頁115-134。
    5. 李福鐘,〈威權體制下的國民黨黨營企業〉,《國史館學術集刊》18期(2008.12),頁189-220。
    6. 李瞻,〈臺灣廣播電視事業與廣播電視法〉,《報學》5:6(1976.6),頁54-55。
    7. 高肖梅,〈臺灣的天空-臺灣廣播事業的發展與演變〉,《臺灣文獻》53:4,(2002.12),頁225-238。
    8. 高郁雅,〈戰後國民黨新聞機構的企業化嘗試(1945-1949)〉,《輔仁歷史學報》16卷(2005,7),頁211-238。
    9. 程宗明,〈臺灣戰後廣播工業的控制與依附研究 (1947-1961)-抑制需求面與管制生產面的收音機產業〉,《傳播論文選集》(1997),頁319-370。
    10. 葉龍彥,〈臺灣廣播電臺的重建與發展(1945-1949)〉,《臺北文獻》96期(1991.6)頁149-167。
    11. 葉龍彥,〈臺灣廣播電臺的業務經營〉,《臺北文獻》120期(1997.6),頁23-41。
    12. 鄭梓,〈廣播在臺灣現代命運轉折中所起的關鍵作用-聲音的魅力:穿透歷史抑或塑造歷史〉,《近代中國》151卷(2002.10),頁29-35。

    七、工具書
    1. Della Thompson主編,《牛津現代簡明英漢雙解辭典》(臺北:旺文社,2009)。
    2. Peter J. O’Connell原著,彭懷真等譯,《社會學辭典》(臺北:五南,1991)。
    3. 林礽乾等編,《臺灣文化事典》(臺北:師大人文中心,2004)。
    4. 內田滿編著,徐興慶、蔡啟清編校,《現代日本政治事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
    5. 雷飛鴻主編,《新編辭海》(臺南:世一,2007)。
    6.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六十五年統計提要》(臺北:行政院,1976)。

    八、網路資料
    1. 2007年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年報
    http://www.rti.org.tw/RTI/RtiBroad_Annals2007.aspx
    2. 〈中廣創台元老吳道一逝世,享年一百一十歲〉(2003.1.20)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0/n267881.htm
    3. 教育廣播電臺開辦沿革
    http://www.ner.gov.tw/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39&article_id=22
    4. 〈我與中廣午夜奇譚之一--司馬中原說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kevin-cliff/article?mid=22&prev=25&next=21
    5.「共軍駕機來歸事件」(中央電臺記述) http://mypaper.pchome.com.tw/f14tomcat/post/1287622981
    6. 「黃金誘惑:解放軍叛逃到臺灣的人員今昔」http://geek.techweb.com.cn/thread-135952-1-1.html

    九、外文資料
    1. Marshall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NewYork : McGraw-Hill, 1964。
    2. Ralph Negrine,Politics and the mass media in Britain. London : Routledge, 199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