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詒鈞
論文名稱: 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超現實風格圖畫書創作研究
指導教授: 周賢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兒童圖畫書超現實風格插畫認知發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6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兒童圖畫書因不同的插畫創作者,運用想像力豐富的圖像語言,表現出不同的插畫風格,除了傳達特別的美感和趣味,也突顯插畫創作者其圖畫風格的價值性。其中,超現實風格的圖畫書最為特殊,插畫家們往往將內心的幻想及潛意識,透過插畫圖像的閱讀過程,把詩境轉化為視覺意象,並運用具有特殊涵意的「暗號」藏在圖像中而非表面所見,蘊含豐富的趣味。
    本研究即於文獻探討中,透過仿間以超現實插畫風格為表現的兒童圖畫書為研究參考,分析歸納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的表現手法,並從中找出插畫風格的特質與價值;再研究高年級學童的認知發展及審美心理,發現正值皮亞傑「形式運思期」的兒童,其認知發展有助於閱讀超現實風格的圖畫書,既能理解超現實風格繪本中的想像層次,又能感受插畫家明示甚至隱含於圖象中所欲傳達的意念,以及大部分兒童偏向喜好並追求寫實表現的審美結論。
    為了實際瞭解高年級兒童對超現實風格的理解度度與喜好度之實際情形,研究者於第三章以深入訪談法進行創作前的質性研究,發現幻想的故事情節及多元的表現手法皆能吸引高年級兒童,但過於誇張而不切實際時,則容易使認知心理發展較成熟的兒童排斥。
    具備前面研究的奠基,第四章中研究者運用自身的想像及創造,創作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眼睛裡的秘密》,因為「想像」本身即帶來娛樂、興奮和愉快,非常吻合兒童心理,期望兒童在閱讀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的過程中,能激發想像潛能,提昇視覺審美的智慧。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研究限制 1.3.1 訪談研究的限制 1.3.2 創作研究的限制 1.4研究步驟及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兒童圖畫書表現形式與特質 2.1.1 兒童圖畫書的定義 2.1.2 兒童繪本的表現形式 2.1.3 兒童圖畫書的特質 2.2超現實風格繪本之表現 2.2.1藝術中超現實風格之表現 2.2.2繪本中超現實風格之界定 2.2.3超現實風格代表之繪本插畫家 2.2.4超現實風格表現手法於藝術與繪本 2.3高年級兒童之認知發展與繪畫發展心理 2.3.1 高年級兒童之認知發展 2.3.2高年級兒童之繪畫發展心理 第三章 觀察與訪談 3.1研究方法與實施 3.1.1文獻整理 3.1.2深入訪談法 3.2研究實施與流程 3.2.1資料的選取 3.2.2資料之圖像分析 3.2.3訪談對象的選取 3.2.4訪談過程的紀錄 3.2.5訪談結果分析 3.3訪談研究結果與分析 3.3.1超現實風格繪本的理解度差異 3.3.2高低成就學童差異原因之探討與分析 3.3.2超現實風格繪本的喜好度差異 3.3.3對超現實風格繪本的理解度與喜好度之關係 3.4訪談研究結論 3.4. 1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的圖文表現 3.4. 2兒童的差異性 第四章 創作方法與說明 4.1 創作發想與策劃 4.1.1 創作原則與重點 4.1.2 創作流程 4.2策劃階段 4.2.1故事發想 4.2.2基本設定 4.2.3文字設定 4.2.4圖像設定 4.2.5人物設定 4.2.6分鏡腳本圖表 4.3製作階段 4.3.1鉛筆線稿與掃描 4.3.2畫紙複印 4.3.3色彩計畫與實驗上色 4.3.4上色完成 4.4完成階段 4.4.1掃描作品 4.4.2圖文配置與編輯完稿 4. 4.3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眼睛裡的秘密》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創作心得與檢討 5.2創作之後續發展

    (一)圖書、期刊
    一、中文部分
    丁凡、許琳英(2003)。性別優勢學習法--為男女還打造理想教室,城邦:台北。
    王其敏(1997)。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台北市:正中。
    杜聲鋒(1988)。皮亞傑及其思想遠流。台北。
    何三本(1995)。兒童故事學。台北:五南。
    李美蓉(1996)。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李長燦(1997)。後皮亞傑學派對國小思考教學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國語日報,。
    林良(1995)。認識幼兒讀物。出版社:天衛文化。
    幸佳慧(民88)。兒童圖畫書的藝術散步─藝術風格介紹。美育,113 期。
    松居直(1995)。幸福的種子。台北:台英。
    洪蘭(2006)。養男育女大不同。遠流,台北。
    徐素霞(1996)。插畫是綜合所有藝術表現方式的藝術。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
    徐素霞(民87)。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91期,31~36頁。
    高山正喜久、王秀雄(1974)。立體構成之基礎。臺北市:大陸。
    陳龍安(1991)。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蔡金柱,李叡明譯,霜田靜志著(1993)。兒童畫的心理與教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蘇振明(民79)。「兒童讀物插畫」的導賞教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期,389-412頁。
    蘇振明(民87)。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期,1~10頁。
    (二)碩士論文與學報
    王瓊芬(2004)。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於圖畫書之研究與創作-以「兒童負面情緒」為例。
    孔令建(2003)。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於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佩綺(2004)。超現實風格應用在數位元影像中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冠玉(2002)。安東尼布朗圖畫書中插畫之超現實主義風格研究,屏東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侯明秀(2004)。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事藝術研究,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張申溥(2002)。超現實表現手法於電腦插畫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淮麟(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Bybee, R.W. & Sund, R.B. (1982). Piaget for educators. Columbus, OH: Merrill.
    (三)網路資料
    兩性大腦功能互異 男性擅長理解女性擅長管理。中國時報電子報中央社。2005.10.29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hinet/0,1137,110110+112005102900709,00.html
    童書榨汁機網站http://books.wownet.net/
    格林繪本館網站http://www.grimmpress.com.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