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佳琪 Jia-Chy Tsai |
---|---|
論文名稱: |
音樂結合劇場元素--音樂劇場《浮光掠影》—之創作理念 Music Combining with Elements of Theater—Producing Notion of Music Theater《Shadow and Dust》 |
指導教授: |
李文彬
Lee, Wen-P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劇場 、表演藝術 、劇場元素 、聽覺與視覺的結合 、時間與空間的應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5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中對於結合全方位的表演藝術作深入的探討;從聽覺與視覺,時間和空間,以及表演者乃至觀眾的參與等等,運用各種角度分析;進而介紹劇場當中各項元素,並就其重要的地位與呈現方式,帶入以音樂為主導的音樂劇場。
二十世紀以來,音樂劇場一詞,其狹義的意涵,不同於以往傳統歌劇型態,或是一般將音樂當作配角的劇場形式;二十世紀以來音樂劇場的發展,讓音樂的呈現方式不只是抽象的聽覺感受,而是結合劇場的其他元素,甚至位於主導其他元素的地位,讓音樂的動機更具方向性和空間感;音樂創作則必須採取多元化和多方面的考量,極具冒險性並期待觀眾回應的挑戰。
藉由劇場元素給予音樂創作的靈感與影響,闡述創作者如何結合劇場元素與音樂創作,表達音樂劇場作品之創作理念;從聲音與感覺的時間相對論,及運用舞台,光影、人聲、肢體、多媒體和表演者在空間流動的變化,讓此一音樂劇場的意念能完整表達,在舞台上呈現音樂新面貌。
一、外文參考書目:
Randel, Don Michael.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1999.
Eric, Gilder. Dictionary of Composers and Their Music
London: Warner Books, 1993.
Griffiths, Paul. Modern Music and After: Directions Since 19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Griffiths, Paul. Modern Music: The avant garde since 1945.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81.
Brindle, Reginald Smith. The New Music: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Schwartz, Elliott and Godfrey, Daniel: Music Since 1945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3
Morgan, Robert P. Twentieth-Century Music: 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1.
Palisca, Claude V. Norton Anthology of Western Music:Volume 2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8.
二、中文參考書目:
潘皇龍 著,《現代音樂的焦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72年。
潘皇龍 著,《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6年。
黎翁斯坦 著,潘皇龍 譯,《音樂的結構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67年。
赫洛德 荀伯格 著,陳琳琳 譯,《現代樂派》。台北:萬象,民國82年。
馬清 著,《二十世紀歐美音樂風格》。台北:揚智文化,民國89年。
羅基敏 著,《文話/文化音樂》。台北:高談文化,民國92年。
童道明 主編,《當代美學:戲劇美學》。台北:洪葉文化,民國82年。
詹竹幸 著,《表演技術與表演教程》。台北:書林,民國86年。
布羅凱特 著,胡耀恆 譯,《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台北:志文,民國88年。
三、學術論文
陳君宜,《劇場元素在音樂創作中之運用─音樂劇場<特技家族>之創作分析》。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9年。
楊嘉玲,《藝術感通理論在自我音樂創作中的運用》。
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9年。
王斐瑩,《空間 符號 轉換─兒童音樂劇的創作與教育的研究》。
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8年。
潘家琳,《音樂造形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台北:師大碩論,民國88年。
張家蘭,《音樂劇場<聖誕劇>之創作分析》。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7年。
張惠妮,《音樂劇場: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 台北:藝院論碩,民國86年。
柯櫻芷,《音樂劇場:阿貝爾吉斯<聲音的偵查者>之研究探討》
台北:東吳論碩,民國86年。
王麗芳,《音樂意象表現於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之研究》。
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9年。
郭怡婷,《色彩理論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台北:師大論碩,民國87年。
Jürmgen Maehder 著,羅基敏譯,《卡葛與實驗音樂劇場》。
台北:輔大音樂系所「音樂演出與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88年。
四、期刊
李茶,〈音樂、戲劇、影像三合一〉
《表演藝術》第58期,民國86年10月。
劉婉俐,〈劇場與音樂的對話:戲劇音樂概述〉
《表演藝術》第71期,民國87年11月。
范菁文,(聲音藝術:音樂乎?戲劇乎?)
《表演藝術》第88期,民國89年4月。
劉婉俐,〈影像與樂音齊飛,創意伴風格一色:Rhombus Media 打造表演新視界〉《表演藝術》第92期,民國89年8月。
賴惠娟,(傳統打擊樂在劇場的運用)《表演藝術》第115期,民國91年7月。
陳漢金,〈現代音樂節〉《表演藝術》第124期,民國92年4月。
陳漢金,〈後現代音樂〉《表演藝術》第125期,民國92年5月。
廖俊逞,(再現東風,跨界經驗)《表演藝術》第130期,民國92年10月。
林芳宜,(非常現代音樂節)《表演藝術》第132期,民國92年12月。
顏華容,(新耳新味蕾,嚐前衛舊音樂)《表演藝術》第134期,民國93年2月。
五、樂譜參考資料
Berio, Luciano: Circles: for female vice, harp, and 2 percussion players, 1960.
London: Universal Edition, 1961.
Crumb, George: Black Angels: Thirteen Images from the Dark Land for Electric String Quartet, 1970.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8.
潘皇龍:莊嚴的嬉戲,民國74年。
潘皇龍:緣‧角色‧萬花筒,民國76年。
潘皇龍:轉‧冥想‧萬花筒,民國77年。
潘皇龍:擊樂劇場─太極篇,民國91年。
張惠妮: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民國84年。
張惠妮:The Golden Sculpture,民國86年。
蔡淩蕙:鏡子,民國92 年。
六、網路資訊:
http://www.schoenberg.at
http://www.music.princeton.edu/~jwp/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cchiong/3/3007567/2003052819243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cchiong/
http://www.cloudgate.org.tw/brief/year/year1973.htm
http://viewpoint.pts.org.tw/~yoyoma/p1.htm
http://fruit.pts.org.tw/~pub/monthly/arch/0104/4-1.htm
http://www.cca.gov.tw/Culture/Resources/artgroup/dance/m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