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閨瑜
論文名稱: 荷西時代台灣的傳教事業
指導教授: 鄭瑞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9
中文關鍵詞: 傳教事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文以台灣原初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的內涵為背景,來作為荷西勢力進入東亞,以及進佔台灣的背景,並作為台灣在荷西統治後,文化轉變的對照。
    荷西統治期間,政治借助於宗教力量來管轄其領地,以穩定政治及地方的安定。在傳教士與原住民的接觸後,除了使其改宗,也改變了台灣的厡初文化。
    荷西在台傳教士的理念、傳教態度、手段與方式,又關係著其在台政權的興衰。故在文中,針對上述內容,及其興衰的原因做探究。.
    台灣原初文化的改變,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的架構上,及文化內涵的轉變,可說是肇始於荷西統治時期。故本文亦對此進行探討,進而對荷西兩國在台殖民狀況,做探討與比較。

    目 次 頁碼 第一章 緒 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相關文獻探討-------------------------------------2 三.論文架構與研究方法------------------------------17 第二章 背景:自然人文與西人之東來 第一節 台灣自然環境、物產及村社-------------------19 第二節 台灣原住民---------------------------------24 第三節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台灣-------------------53 第四節 西班牙入據雞籠、淡水等地始末----------------61 第三章 傳教的發軔期-------------------------------59 第一節 Candidius來台前之傳教問題 -----------------60 第二節 荷蘭政治、經濟主導的宣教─Candidius之傳教---67 第三節 西班牙宗教代替行政的宣教特色---------------81 第四章 傳 教 高  期-------------------------------------103 第一節 以武力擴展政教領域------------------------104 第二節 宣教方式:寓宗教於教育---------------------120 第三節 西班牙在北福爾摩莎之傳教------------------145 第五章 傳教之變革與結束--------------------------152 第一節 宣教的成果與政權的結束--------------------152 第二節 宣教面面觀--------------------------------176 第六章 結論--------------------------------------201 參考書目------------------------------------------227 附錄 荷治時期台灣長官表------------------------------------------242 巴達維亞總督表----------------------------------------------243 荷治時期荷蘭牧師表------------------------------------------244 荷治時期村落對照表------------------------------------------246 荷治時期台灣各級行政或宗教組織表----------------------------258 〈使徒信條〉------------------------------------------259

    參考文獻
    一、荷蘭檔案資料
    1. 江樹生註譯,《熱蘭遮城日誌》,第1~3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1999
    2. 村上直次郎譯註,中村孝志校注,郭輝、程大學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1~3冊,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70,1990
    3. 曹永和、包樂史、江樹生編,《臺灣史檔案、文書目錄(+):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臺灣檔案目錄》,臺北,臺大,1997
    4. 程紹剛譯註,《荷蘭人在福爾摩莎》,臺北,聯經,2000.10.

    二、專書
    1.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臺北:稻鄉,1998
    2. 六十七,《村社采風圖》乘屋圖, 臺北市 : 央圖臺灣分館, 1997
    3. 方豪,《臺灣早期史綱》,臺北:學生,1994
    4. 包樂史著,莊國土譯,《中荷交往史》,北京,荷蘭路口店,1999,
    5. 包遵彭主纂,《明史》,臺北,聯合,1963
    6. 臺銀經濟研究室編,徐學聚,〈初報紅毛疏〉,收錄於《明經世文編選錄》,第二冊,臺北,臺銀,1971
    7. 臺銀經濟研究室編,許孚遠,〈疏通海禁疏〉,收錄於《明經世文編選錄》,第二冊,臺北,臺銀,1971
    8. 甘為霖英譯,李雄揮漢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2003
    9. 田哲益譯,《臺灣原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臺北,武陵,2001
    10. 石再添,《臺灣北部海岸的地形學計量研究》,臺北,師大地理系,1970
    11. 石守謙,《福爾摩莎―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臺北,故宮,2003
    1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環境資訊》,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6
    13. 何春蓀,《普通地質學》,臺北,五南圖書,1986
    14.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誌》,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62
    15. 李光縉,〈卻西番記〉,載《閩海贈言》卷二,臺北縣,文海,1978
    16. 李政隆著,《臺灣基督教史》,臺北市,天恩,2001
    17. 李添春纂修,〈人民志.宗教篇、第四章基督教、第三節荷人之基督教及其成果〉,《臺灣省通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18.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
    19. 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 卷二, 人民志.宗教篇》臺北市 : 臺灣文獻委員會,1956
    20. 村上直次郎著,許賢瑤譯,《荷蘭時代臺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
    21. 沈有容,《閩海贈言》文叢56種,臺北縣,文海,1978
    22. 汪大淵,《島夷志略》,琉球傳,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23. 邦特庫著,姚楠譯,《東印度航行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
    24.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誌》,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50,
    25. 周憲文編,《臺灣經濟史三集》,臺灣研究叢刊第34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26. 周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1962
    27. 林金水,《臺灣基督教史》,北京,九州,2003.7.
    28. 林朝棨,《臺灣地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29. 林謙光撰,《臺灣紀略》,臺北,眾文,1979
    30. 姜善鑫,《臺灣環境可再生資源之現況》。「永續工業經濟的發展策略」,慶齡思庫計劃(7,)國立臺灣大學慶齡工業發展委員會出版,1993
    31. 施琅,《靖海紀事》,臺北,臺灣銀行,1958
    32. 查繼佐撰,《明書》,濟南,齊魯書社,2005.5.
    33. 范咸,《重修臺灣府誌》,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61
    34. 郁永河,《裨海紀遊》(七),臺北市,成文,1959
    35. 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36.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市,文海,1978
    37. 康培德,《殖民接觸語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17至19th的歷史變遷》,臺北縣板橋,稻鄉,1999
    38. 戚啟勳、陳孟青,《臺灣之氣候》,臺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出版,1995
    39.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1981年
    40.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 2000
    41. 曹永和等編著,《臺灣歷史人物與事件》,臺北縣蘆洲市:空大,2002
    42. 許孚遠,〈疏通海盡疏〉,《明經世文編》,第一冊,臺北,臺銀,1971
    43. 連橫,《臺灣通史》,卷7〈戶役志〉;卷29,〈顏思齊、鄭芝龍列傳〉,臺北,大通,1987
    44. 郭文鑠,《臺灣農業氣候研究》,臺北,中央氣象局,1987
    45. 陳文達,《臺灣縣志》,卷9,〈雜記志.寺廟〉,臺北市,臺灣銀行,1961
    46. 陳正祥,《臺灣地名辭典》,臺北,南天,1993
    47. 陳夢林,《諸羅縣志》,臺北,成文,1968
    48.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1110,〈臺灣府部.紀事〉,臺北,鼎文,1985
    49. 陳漢光,《臺灣詩錄》,卷五,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50. 陳學伊,〈諭西夷記〉,《閩海贈言》卷二,臺北縣,文海,1978
    51. 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55.6.
    52. 湯清編譯,《歷代基督教信條》,香港,金陵神學院託事部基督教輔橋出版社,1957
    53.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5,〈番俗六考〉,臺北縣,文海,1978
    54. 黃承玄,〈保議海防事宜疏〉,《明經世文編》,第二冊,臺北,臺銀,1971
    55. 楊彥杰,《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聯經,2000,
    56. 楊英,《從征實錄》,臺北,臺灣銀行,1958
    57. 詹素娟、劉益昌,《大臺北都會區原原住民歷史專輯》,臺北,臺北文獻,1999
    58. 雷爾著,《東南亞史》,北京,商務,1982
    59. 鄔新納、歐理輝,《海德堡教義問答》,香港,金陵神學院託事部基督教輔橋出版社,1955
    6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雍正硃批奏摺選輯》,臺灣銀行,1972
    61. 趙中輝譯,《歷代基督教信條精選》,臺北市,基督教改革宗教翻譯社,2002
    62. 劉棠瑞、路統信,《植物地理學,中山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植物學》,臺北市:商務,1972
    63. 劉業經,《臺灣木本植物誌》,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出版委員會,1972
    64. 蔣炳然,《臺灣氣候誌》,臺灣研究叢刊第26種,臺北,1954
    65. 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3
    66. 鄭勝華,《臺灣野生動植物及保育,地理科補充教材(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
    67. 鄭維中,荷蘭時代的臺灣社會:自然法的難題與文明化的歷程》,臺北,前衛,2004
    68. 黎傑著,《明史》,臺北市,九思,1978
    69. 穆啟蒙著,《天主教史》,臺北市,光啟,1969
    70. 賴永祥,《教會史話》,第1-5輯,臺南市,人光:臺灣教會公報社,1990,1994,1995,1997,1999
    71.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99,臺北市 : 新興, 1956

    三、論文
    72. J.L. Oosterhoff,江樹生譯,〈荷蘭人在臺灣的殖民市鎮-大員市鎮,1624~1662〉,《臺灣史料研究》3,1994.2
    73. Jose’Ma. Alvarez著,吳孟真、李毓中譯,〈西班牙道明會傳教士在福爾摩莎的傳教〉,《臺灣文獻》第54卷,第4期,2003.12
    74. Jose’Ma. Alvarez著,吳孟真、李毓中譯,〈荷蘭人、西班牙人、中國人在福爾摩莎,《臺灣文獻》第54卷,第3期,2003.9
    75. W.Ginsel著,翁佳音譯註〈臺灣基督教奠基者康德牧師─荷蘭時代臺灣教會史(一)〉,《臺灣文獻》第52卷,第2期,2001.6
    76. W.R.Ginsel著,林偉盛譯,〈荷蘭人在福爾摩莎的基督教教育(上)〉,《臺灣風物》,44卷、第4期,1994.12
    77. W.R.Ginsel著,林偉盛譯〈荷蘭人在福爾摩莎的基督教教育(下)〉《臺灣風物》45卷,1995.3.
    78. 中村孝志,許賢瑤譯,〈圍繞臺灣的日荷關係:濱田彌兵衛的荷蘭人攻擊〉,《臺灣風物》46:2,1996.5
    79. 中村孝志著,《天理大學學報》,第43號,1964
    80. 中村孝志著,賴永祥、王瑞徵譯,〈荷蘭人對臺灣原原住民的教育—以1659年中南部視察報告為中心而述〉,《南瀛文獻》3:3/4,. 1956
    81. 中村孝志著,賴永祥譯,〈近代臺灣史要〉,《臺灣文獻》,第9卷第1期,1955
    82. 王崧興,〈臺灣外島之人口〉,《臺灣銀行季刊》第18卷
    83. 冉福立(Kees Zanduliet),江樹生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老地圖,上、下》臺北:漢聲,1997
    84. 包樂史(J.LBlusse),江樹生譯,〈蕭壠城記〉,《臺灣風物》35:4
    85. 包樂史,(J.LBlusse),〈追尋被遺忘的臺灣社會之本源:一個荷蘭臺灣史學者的研究報告〉,《當代》103,1994.11
    86. 包樂史,〈明末澎湖史事探討〉,《臺灣文獻》,第24卷,第3期,1973.9
    87. 包樂史著,林偉盛譯,〈懲罰與悔恨:早期福爾摩莎的政教關係〉《臺灣文獻》,等49卷,第4期,1998.12,
    88. 石再添(1972):臺灣地形奇觀,中央月刊,第4卷第3期
    89. 石再添(1973),〈臺灣海岸地形奇觀〉,《中央月刊》,第5卷第7期
    90. 石再添(1979),〈臺灣西南部洲潟海岸的地形及其演變〉,《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5期
    91. 石再添(1980),〈臺灣西部海岸線的演變及海埔地開發〉,《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6期
    92. 石再添、張瑞津、張政亮、林雪美、連偵欽(1992),〈臺灣北部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8期
    93. 石再添、張瑞津、張政亮、林雪美、連偵欽(1992),〈臺灣北部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9期
    94. 石再添、張瑞津、張政亮、林雪美、連偵欽(1992),〈臺灣北部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1期
    95. 江樹生,〈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臺灣風物》35:4,1985.12
    96. 吳孟真、李毓中、吳奇娜、馬若庸、許壬馨譯,〈1632年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所寫「有關福爾摩莎島近況變化的報告」〉,《臺灣文獻》第55卷,第2期,2004.6
    97. 吳孟真、李毓中、李慧珍、周佑芷、許壬馨譯,〈前福爾摩莎長官阿隆索•賈西亞•羅美羅, (Alonso Garcia Romerro)致新西班牙(墨西哥)副王卡德列依塔侯爵(MarquesdeCadereita),告知他在該島時所遭遇的情況,並包括一份有關該島防禦概況的報告〉,《臺灣文獻》第55卷,第1期,2004.3
    98. 吳孟真、李毓中、李慧珍、周佑芷、許壬馨譯,〈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臺灣文獻》第55卷,第4期,2004.12
    99. 吳孟真、李毓中譯,〈Jose Maria Alvarez 的《福爾摩莎,詳盡的地理與歷史》〉,《臺灣文獻》第53卷,第4期,2002.12
    100. 吳孟真、李毓中譯,〈Jose Maria Alvarez 的《福爾摩莎,詳盡的地理與歷史》〉,《臺灣文獻》第53卷,第4期,2002.12
    101. 吳孟真、李毓中譯,〈Jose Maria Alvarez 的《福爾摩莎,詳盡的地理與歷史》第二章第二節〉,《臺灣文獻》第55卷,第1期,2004.3
    102. 吳僑生,〈荷蘭人在臺灣對漢人的統治政策〉,《臺灣文獻》直38,1976.12
    103. 李國銘,〈屏東平埔族群分類再議〉,《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籌備處,1995
    104. 李毓中,〈西班牙東亞殖民拓展政策下的菲律賓與臺灣(1565-1642)〉,《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2001
    105. 李毓中,〈西班牙與臺灣早期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文獻》,第52卷第3期,2001.9.
    106. 李毓中,〈西班牙與臺灣早期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文獻》第52卷3期,2001.9.,頁359
    107. 村上直次郎,王一剛譯,〈荷軍佔領基隆關係史料〉,《臺北文獻》直29
    108. 村上直次郎,石萬壽譯,〈熱蘭遮城築城始末〉,《臺灣文獻》26:3
    109.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一) 〉,《大陸雜誌》96卷,第1期,1998.1.
    110.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二) 〉,《大陸雜誌》96卷,第2期,1998.2.
    111.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三) 〉,《大陸雜誌》96卷,第3期,1998.3.
    112.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五) 〉,《大陸雜誌》96卷,第5期,1998.5
    113.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六) 〉,《大陸雜誌》96卷,第6期,1998.6
    114. 杜正勝,〈《村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四) 〉,《大陸雜誌》96卷,第4期,1998.4
    115. 辛經農,〈郭懷-抗荷事蹟考略〉,《臺灣風物》1:1
    116. 岩生成一,周學普譯,〈十七世紀末日本人之臺灣侵略行動〉,臺銀《臺灣經濟史》,8集
    117. 林仁川,〈明代大陸人向臺灣遷移及對臺灣開發〉,《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3)
    118. 林昌華著,〈殖民背景下的宣教〉,《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籌備處,1995
    119. 林偉盛,〈二十年來荷據時期臺灣史的研究介紹〉,《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學術討論會》,1999.9
    120. 林盛彬,〈1626年西班牙進佔臺灣北部及相關史料研究〉,《臺灣風物》47:3
    121. 姜添輝,〈荷蘭據臺時期的教育概況與特性〉,《原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8期,2000.5.
    122. 姜善鑫(1995)《臺灣西部地區都市熱島效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地理學報,18:23-24
    123. 翁佳音,〈地方會議─瞨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一)〉,《臺灣文獻》51:3,2000.9
    124. 翁佳音,〈道明會在北臺灣的宣教〉,《臺灣教會公報》2381,1997.10.19,第10,11版
    125. 翁佳音,〈臺灣近代初期史的研究與問題〉,《臺灣文獻》第45卷1期,1998.3.,頁79-89
    126. 翁佳音,1997,〈西班牙道明會在北臺灣的宣教〉,《臺灣教會公報》2381
    127. 康培德,〈荷蘭時期語清代平埔族群部份社會特質的比較〉,《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2001
    128. 張鏡湖、鄭斯中、劉明揚(1986)臺灣地區全年太陽輻射之分布。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4:15-16
    129. 張耀錡編,〈平埔族社名對照表〉,《文獻專刊》,第2卷1,2期另冊,臺北,臺灣文獻會,1951
    130. 曹永和,〈小琉球原原住民的消失—重拾失落臺灣歷史之一頁〉,《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131. 盛子棟,〈西班牙人竊據臺北始末〉,《臺北文獻》,
    132. 盛子棟,1976,〈西班牙竊據臺北始末〉,《臺北文獻》38
    133. 莊松林,〈荷蘭之臺灣統治〉,《臺灣文獻》10:3,1959,9,P1-26
    134. 莊雅仲,〈再現改宗與殖民抗爭十七世紀荷蘭統治下臺灣的殖民主義與傳教工作〉,《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5期,1993.11
    135. 許賢瑤譯,〈荷蘭人的村社教化〉,《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5,2000
    136. 陳國彥(1980),〈臺灣地區年降水量的長期變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6期
    137. 陳國彥(1980),〈臺灣的季節分類試論〉,《地理研究報告》,13期
    138. 陳國彥(1984),〈柯本氣候分類的方法與教學〉,《中等教育》,第35卷2期
    139. 曾有德,〈琉球嶼概況〉,《臺灣銀行季刊》,第184期1967
    140. 殖民地檔案,1125號,f,884-885,《臺灣研究集刊》,1988,第2期
    141. 楊森富,〈荷蘭統治下之臺灣基督教(上)(下) 〉,《臺南文化》,36/37,1994.2,3
    142. 廖漢臣,〈臺南縣下的教化事業——荷蘭的佈教及教育〉,《南瀛文獻》,第1卷第2期,1953.9.
    143. 劉翠溶,〈我們要如何研究臺灣的歷史〉,《臺灣文獻》第50卷2期,1999.6.,頁1-13
    144. 潘英海,〈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資料〉,《臺灣風物》第37卷2期,1987.6.,頁39-53
    145. 蔡承豪,〈此薯非彼薯-荷蘭時代的「馬鈴薯」〉,《臺灣文獻》,別冊8,2004.3
    146. 鄭瑞明,〈臺灣明鄭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14期, 民75.6
    147. 興瑟著,林偉盛譯,〈荷蘭人在福爾摩莎的基督教教育(下)〉,《臺灣風物》,第45卷,第1期,1995.3
    148. 興瑟著,翁佳音譯註,〈政治與教會—荷蘭時代臺灣教會史〉《臺灣文獻》,第52 卷,第4 期,2001.12
    149. 興瑟著,翁佳音譯註,〈荷蘭改革宗教會在臺灣的教育事工〉,《臺灣文獻》,第51卷第4期,2000.12
    150. 興瑟著,翁佳音譯註,〈荷蘭時代臺灣教會史(二)--戴雍牧師承先啟後〉《臺灣文獻》,第52卷,第1期,2001.3
    151. 賴永祥,〈明末荷蘭宣教師編纂之蕃語文獻〉,《臺灣風物》,第15卷第3期
    152. 鮑曉鷗著,李毓中譯〈有關臺灣的西班牙史料〉,《臺灣風物》第45卷3期,1995.9.,頁174-188

    四﹑相關荷蘭檔案資料

    153. H.T. Colenbrander,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V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31~1634,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898.
    154. H.T. Colenbrander, Dagh-re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36,’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899a.
    155. H.T. Colenbrander, Dagh-re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1637,’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899b.
    156. H.T. Colenbrander, Dagh-re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1~1642,’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900.
    157. J.A. Grothe, Archief voor de geschiedenis der Oude Hollandse Zending Utrecht:C, van Bentum, 1886,vol.3.
    158. J.A. Van der Chijs, Nederlandsch-Indisch Plakaatboek,1602~1811. Eerste deel:1602~1642, ‘s Hage:M. Nijhoff, 1885.
    159. J.A. Van der. Chijs,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0~1641, ‘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887.
    160. J.E. Heeres,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24~1629, ‘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896.
    161. J. Hullu,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1644~1645, ‘s-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903
    162. J.L. Blusse, M.E. van Opstall,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s-Graven hage:Martinus Nijhoff, 1986 , Vol.1(1629~1641).
    163. J.L. Blusse, W.E. Milde,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Den Haag :Institute voor Neederlandse Geschiedenis, 1995, Vol.2(1641~1648)
    164. J.L. Blusse, W.E. Milde,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Den Haag: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1996, Vol.3(1648~1655)
    165. J.L. Blusse, N.Everts, W.E. Milde,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Den Haag: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2000, Vol.4(1655~1662)
    166. J.L. Blusse, N.Evert, E.Frech, The Formosan Encounter:Notes on Formosa’s Aborigisters Society-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from Dutch Archival Sources, 1623~1635, Taipei:Shug Ye Museum of Fromosan Aborigines, 1999, Vol.1.
    167. J.L. Blusse, N.Evert, E.Frech, The Formosan Encounter:Notes on Formosa’s Aboriginal Society: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from Dutch Archival Sources, 1636~1645, Taipei: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2000, Vol.2.
    168. W.Campbell,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Taipei:SMC Pulishing Inc,1992.
    169. W.P. Groeneveldt, De Nederlanders in China. Eerste stuk:De eerste bemoeiingen om den handle in China en de vestiging in de pescadores (1601~1624), ‘s-Gravenhage:1898.
    170. W.Ph. Coolhaas, ed. Generale missiven van Gouverneurs-Generaal en Raden aan Heren XVII der 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s Gravenhage:Martinus Nijhoff,1960,vol.I.
    171. W.Ph. Coolhaas, ed. Generale missiven van Gouverneurs-Generaal en Raden aan Heren XVII der 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s 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64,vol.II.

    五﹑專書與論文
    172. Aduarte, Historia general de laprovin-cia del santisimo Rosario, Manila, 1693
    173. Christian Eckert, Alter und neuer Imperialismus, Jena, 1932
    174. Compendio de la Resena Biografica de los Religiosos de la Provincia del Santisimo Rosario, Manila, 1895
    175. Concepcion , Historia general de Filipinas. Manila,1788
    176.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s , 1493-1898( Cleveland:A. H. Clark, 1903-1909
    177. Jose Eugenio Borao, Spanish Presence in Taiwan, 1626~1642,《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17期(1992,12),頁315~330
    178. Jose Eugenio Borao, “The Aorigines of Norigines of Northern Taiwan According to 17th-Century Spanish Sources”,《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7期(1993,06),頁98~120
    179. Jose Eugenio Borao,The “Justification”of the Spanish Intrusion in Taiwan in 1626,《臺大文史哲學報》60, 民93.5,P339-372
    180. Jose Maria Alvarez, Formosa, Geografica e Historicamente considerada, tomo I I (Barcelona; Libreria Catolica Internacional, 1930
    181. John Will,〈西班牙文獻中臺灣早期開拓史初探〉,《臺灣地區開闊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聯經,1996
    182. Pedro Torres Lanzas, Pablo Pastells (etc), Catalogo de los Documentos Realativous a los Documentos Relativos a las Isalas Filipinas en elArchivo de Indias de Sevila, 9 Vols(Barcelona, Viuda de Tasso, 1925-1934)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34/12/3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