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世嘉 ZHENG,SHI-JIA |
---|---|
論文名稱: |
台灣特有亞種白鼻心之生物學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穎
Wang, 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畢業學年度: | 7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4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 、亞種白鼻心 、生物學研究 、幼體成長 、闊葉林 、繁殖資料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瞭解台灣特有亞種白鼻心(Paguma larvata taivana)之行為、分布、羽性及養殖情
形, 自1990年9 月至1991年4 月進行野外及問卷調查; 另自1990年6 月至1991年1 月
於台北市立動物園, 對所展示的台灣白鼻心進行行為觀察, 並於養殖場及動物園, 收
集幼體成長之資料。
由動物園行為觀察的結果顯示, 園中台灣白鼻心自下午7 時以後至翌日清晨5 時以前
有較高的活動比例。由個體間使用同一地點休息、較多友好行為、交配行為及較少敵
對行為的情形來看, 園中台灣白鼻心有成群的現象。就不同雌體數及組成對雌、雄個
體的影響而言, 以加入新個體時造成的影響較大, 出現較高的行為包括敵對及注視行
為(X test,P<0.05) 。各項行為出現的地點, 以休息、修飾、排匯及直線運動, 有
固定及集中的情形。而夜行館的個體受燈光調控的影響, 呈現上午7 時以後至晚上21
時以前有較高的活動比例, 和戶外展示場中的台灣白鼻心有相反的日活動模式; 在行
為上, 因場為雄性個體, 而造成異常性行為(0.4%)的發生。
台灣白鼻心在野外的分布, 據63位林業人員眼見地點顯示, 從海拔50公尺到2000公尺
均有發現。林相的組成以闊葉林(66.67%)及針、闊葉混合林(17.40%)出現比例較高,
其次在針葉林(11.11%)及灌叢(4.76%) 亦有出現。以全省的地理分布而言, 由回函中
林業人員曾在野外見過台灣白鼻心的比例及平均每人所見只次的情形顯示, 以南部地
區數量較多, 其次依序為東部、中部及北部地區。
在養殖方面, 全省登記飼養台灣白鼻的人數為109 人, 飼養只數為5215只。飼養中數
以北部(45人)取多, 其次依序為南部(27人)、東部(22人)及中部(15人)。每人平均飼
養只數, 則以南部(156.2±490只/人)為最高, 其次依序為北部(14.1±36.9)、東部
(10.0±9.7) 及中部(9.5±15.4)。
在回收的38份問卷中, 有55.26%以繁殖販賣為目的, 其次當作寵物者占31.58%, 亦有
為展示收費(5.26%) 及教學研究(5.26%) 目的者。由養殖場(n =21)所提供之繁殖資
料, 台灣白鼻心自1 至9 月交配, 2 至10月生產; 其中交配的高峰出現在4 月, 生產
高峰在6 月。妊娠天數由51至62天, 其中以60-62天比例最高(46.51%) ; 一胎可產1
至6 只, 其中以3 只為最普遍(31.14%), 其次為2 只(29.66%)、4 只(22.95%), 而1
只(9.83%) 、5 只(6.55%) 及6 只(1.63%) 的比例則較小。在養殖場中, 同一只雌性
個體曾有的最高年繁殖數以2 次(11家)為最普遍, 其次依序為3 次(5 家)、1 次(3家
) 、亦有達4 次(2家) 。養殖業者, 有61.90%的人希望有關單位能夠合法開放台灣白
鼻心的養殖, 亦有28.57%的人希望能夠加以輔導, 使台灣白鼻心成為可供利用的野生
動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