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佳華 |
---|---|
論文名稱: |
《說苑》歷史寓言研究 |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0 |
中文關鍵詞: | 說苑 、寓言 、歷史寓言 、劉向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8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說苑》歷史寓言研究》為題,乃基於自身教學經驗的觸發、修習研究所課程的啟迪,與對劉向著述《說苑》的敬服,而引發研究動機。欲藉此達到拓展對漢代寓言研究的領域、建構研究《說苑》歷史寓言的體系、彰顯《說苑》歷史寓言的價值之研究目的。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方法與步驟,並回顧前人研究文獻,以確定本論文的研究價值。第二章為《說苑》編著背景與劉向生平事略,旨在說明《說苑》編著的政治和學術背景,並分析劉向生平經歷中影響《說苑》創作的成分。第三章為《說苑》寓言的歷史性與寓言性,旨在說明《說苑》歷史寓言的取材,與《說苑》從「歷史」到「歷史寓言」的轉化,並分析《說苑》歷史人物的寓言化。第四章為《說苑》歷史寓言的表述方式與寓意呈現,在表述方式上,主要可分為:純粹對話、兼有敘事與個人藉事抒論、兼有敘事與對話三類;在寓意呈現方面,有直書寓意和隱藏寓意二類。第五章為《說苑》歷史寓言的思想內涵,分天人關係和政治之理詳述。第六章為《說苑》歷史寓言的藝術特色,試圖勾勒《說苑》寓言的表現手法。第七章為結論,先敘述研究成果,並對本論文不足或未能深究之處加以評析,闡述未來展望。
一、古籍
(一)《說苑》相關著作(按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漢】劉向撰,趙善詒疏證:《說苑疏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漢】劉向撰,盧元駿註譯、陳貽鈺訂正:《說苑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漢】劉向撰,左松超注譯:《新譯說苑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漢】劉向撰,左松超集證:《說苑集證》(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漢】劉向撰,程翔譯注:《說苑譯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漢】劉向撰,羅少卿注譯、周鳳五校閱:《新譯說苑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二)其他(按原著者朝代先後排列,若時代相同,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周】列禦寇:《列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周】左丘明原著,韋昭注:《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周】莊子原著,郭慶藩編,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周】左丘明原著,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周】韓非:《韓非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周】莊子原著,張松輝注譯:《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秦】呂不韋編著,朱永嘉、蕭木注譯;黃志民校閱:《新譯呂氏春秋》下冊(臺
北:三民書局,2009年)。
【漢】韓嬰原著,賴炎元註譯:《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漢】班固原著,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漢】劉向撰,盧元駿註譯:《新序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
【漢】劉向撰,黃幼明注譯,黃沛榮校閱:《新譯新序譯本》(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漢】司馬遷原著,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1997年)。
【漢】劉向:《新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漢】王充原著,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梁】劉勰撰,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唐】劉知幾原著,姚松、朱恒夫譯注:《史通》(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唐】劉知幾原著,【明】郭孔延評釋:《史通釋評》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宋】葉大慶:《攷古質疑》(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宋】王堯臣等編次,錢東垣輯釋:《崇文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
年)。
【宋】高似孫:《子略》卷四(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宋】司馬光編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臺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
二、近人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文傑等主編:《寓言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年)。
王啟敏:《劉向《新序》、《說苑》研究》(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年)。
王煥鑣:《先秦寓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吳秋林:《世界寓言史》(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8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林淑貞:《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言論詮》(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林淑貞:《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臺北:里仁出版社,2007年)。
姚秀彥:《秦漢史》(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徐建委:《說苑研究──以戰國秦漢之間的文獻累積與學術史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光磊、王俊衡著;鄭子瑜、宗廷虎主編:《中國修辭學通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卷】》(長春:吉林出版社,1998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徐興無:《劉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張遠山:《寓言的密碼》(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許素菲:《說苑探微》(臺北:太白書屋,1989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年),頁130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蒲清:《世界寓言通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板橋:駱駝出版社,1992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
劉燦:《先秦寓言》(臺北:國文天地,1990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韓兆琦:《史記博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永和: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王啟敏:〈論《新序》、《說苑》材料加工的特點──以引《詩》為例〉,《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8年),頁88-90。
王黎:〈寓言的藝術特色〉,《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3期(1983年),頁58-62。
古苔光:〈試探劉向災異論(列仙傳的研究之三)〉,《淡江學報》第25期(1987年1月),頁167-192。
左松超:〈論劉向編撰「說苑」〉,《香港浸會書院學報》第13期(1986年),頁51-56。
左松超:〈關於《說苑》成書的一些考察〉,《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1997年12月),頁25-35。
何敏:〈劉向的政治法律觀〉,《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1年),頁91-94。
吳春山:〈中國寓言文學的特色〉,《蘭陽學報》第3期(2004年7月)頁121-129。
吳福相:〈《韓非子》與《呂氏春秋》寓言題材之比較研究〉,《實踐博雅學報》第12期(2009年7月),頁85-107。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之創作〉,《警專學報》第三卷第三期(2003年6月),頁300-327。
李戎:〈陰陽、五行學說的縱向傳播與歷史演變〉,《英才高職論壇》,第2期(2006年),頁33-36。
汪惠敏:〈先秦寓言的考察:兼評李奕定著《中國歷代寓言選集》〉,《文學評論──第五集》(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8年),頁1-51。
肖明、劉蓓然:〈《說苑》引《詩》特點及其修辭作用〉,《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93-195。
邢培順:〈劉向《新序》、《說苑》、《列女傳》材料來源及加工取舍方式探索〉,《濱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1-15。
林葉連:〈《說苑》弘揚「孔子」之研究──思想方面〉,《漢學研究集刊》第12期(2011年6月),頁23-80。
姚娟:〈從《說苑》看漢志「小說家」命名〉,《殷都學刊》第3期(2008年)頁78-82。
范能船:〈說《說苑》〉,《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1988年),頁28-32。
徐復觀:〈劉向新序說苑的研究〉,《大陸雜誌》55卷2期(1977年8月),頁1-24。
馬振方:〈《新序》、《說苑》之小說考辨〉,《文藝研究》第4期(2008年),頁46-56。
高月:〈昧死以進諫──論劉向編撰《說苑》的心態及其成因〉,《涪陵師範學院
學都報》第22卷第2期(2006年3月),頁105-110。
高月:〈論劉向《說苑》的歷史意識──兼論《說苑》在中國小說文體形成過程
中的作用〉,《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9年),174-178。
張冰:〈《說苑》引《詩》略考〉,《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109期(2005年,第3期),頁39-41。
張烈:〈論漢宣帝中興〉,《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0年),頁59-65,
張錦池:〈志人小說論綱──中國小說探源〉,《北方論叢》第128期(1994年第5期),頁77-88。
程翔:〈劉向與《說苑》〉,《文史知識》09期(2009年),頁73-78。
黃震云:〈《潛夫論》《說苑》中神話的歷史化與讖緯化〉,《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報)》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頁74-77。
楊波:〈論《說苑》、《新序》同題材料的運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4期(2007年7月),頁83-86。
賈冬月:〈劉向《新序》《說苑》《列女傳》〉的小說特徵〉,《綏化學院學報》06期(2006年),頁66-69。
劉蓓然:〈從《說苑》一書看劉向的修辭觀〉,《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02期(2011年),頁152-154。
盧元駿:〈說苑與其作者〉,《中央月刊》5卷3期(1973年1月),頁135-142。
賴哲信:〈說說《說苑》──有關《說苑》的思想內容、編輯體例和其他〉,《中山女高學報》,第1期(2001年12月),頁63-74。
謝祥娟:〈淺析劉向《說苑》的小說性質〉,《綏化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8年6月),頁52-54。
顏瑞芳:〈唐人擬人傳體寓言探究〉,《古典文學》第14期(1997年5月),頁127-148。
羅恰:〈由《說苑》引《詩》和上博簡《孔子詩論》再看孔子詩學〉,《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3期(2011年9月),頁78-84。
譚家健:〈《戰國策》的寓言故事〉,《棗莊學院學報》第1期(1986年),頁1-7。
嚴靈峰:〈劉向「說苑敘錄」研究〉,《大陸雜誌》56卷6期(1978年6
月),頁37-42。
四、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安秉咼:《中國寓言傳記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王思齊:〈《新序》《說苑》小說價值研究〉(遼寧: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吳淡如:《郁離子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吳德育:《戰國諸子寓言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秀香:《莊子寓言及其美學義涵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林金龍《韓非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金世煥:《莊子寓言及其功用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邱碧霞:《孟子寓言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姚娟:《《新序》《說苑》文獻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
論文,2009年)。
洪志明:《隱藏與揭露──寓言的寫作技巧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孫敏惠:《擬人傳體寓言析論──以《廣諧史》為研究對象》,(臺中: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年)。
徐瑞旻:《以著述為諫:劉向《新序》寓言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袁本秀:《柳宗元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連清吉:《莊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陳方濟:《宋濂生平及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寶玉:《晚明詼諧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黃明慧:《劉基郁離子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黃美煖:《列子神話、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經慧玲:《韓愈、柳宗元寓言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詹蕙林:《柳子厚寓言探微》,(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賈冬月:《論劉向的三部書與小說的關係》,(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寧冠男:《論中唐寓言創作》,(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翟曉慧:《從寓言的獨立到文體的全面成熟——柳宗元、蘇軾寓言的比較研究》,(山西: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趙依玲:《韓非子寓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鄭振復:《南華經寓言釋義》,(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賴旬美:《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謝祥娟:《《說苑》的成書及其文學價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
藺小英:《《孔子家語》與《說苑》關係考論》(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專門史,2010年)。
謝翠娟:《莊子寓言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簡永宗:《戰國策寓言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羅賢淑:《莊子書寓言故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藺小英:《《孔子家語》與《說苑》關係考論》(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專門史,2010年)。
櫻井薰:《韓非子之散文與寓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