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夫婦關係是一個充滿多元色彩的時代。在主婚權上,則有父母之命、長輩主婚、自主擇偶,其中仍以父母之命為大宗;在擇偶條件方面,考慮家族利益與個人品貌都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多以利益為主要取向。在初婚年齡方面,或早婚、或晚婚、或不婚,其中又以早婚為時代的風尚。在婚姻的限制與禁忌方面,同姓不婚在西晉曾引發討論;中表婚則在北方政權中受到矚目;收繼婚出現在中土,在漢族多是基於淫樂或利益,在北朝鮮卑族群,則是其固有的婚姻文化;受到戰事頻繁、社會經常巨幅變動的影響,居喪不婚的禁忌也加以放寬,而有「拜時婦」與「三日婚」的變通做法;在通姦不婚的禁忌方面,漢民族多堅守此一原則,而北方較開放的性關係中,存在著與通姦者婚媾的情形。
在夫婦結構方面,主要還是受到大逆之罪,或戰事頻繁、社會變動的影響,受到波及的婚姻也相當的多,前妻因各種因素被迫離開丈夫,丈夫再娶,而後,前妻得以歸返時,便造成「二嫡」的問題。男子納妾呈現兩種極端的情形,有動輒成千成百的的伎妾,也有舉朝盡皆無妾的情形,此時盛行的家伎實與妾甚無分別,在風鼎盛的時代,也有不容許丈夫置妾的風尚。
在夫婦關係方面,有些夫妻情感甚篤,超越禮法的規範;而婦女可以大方公開表達意見,也受到時人的肯定;至於忌成風,也同時是夫妻重情的反應。婦女的貞節問題,也有貞淫互見的情形,婚外性關係則只見於北朝,戰爭、種族、門第、思想、宗教、刑罰,都對這個時期的夫婦關係產生影響,也都反映出時代的軌跡。
重要資料書目
一、古籍(依四部分類法)
(一)經
(清)阮元刻本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尚書》,《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儀禮》,《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公羊傳》,《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清)阮元刻本 《孟子》,《十三經注疏》本,藝文,1993
(二)史
(春秋)左丘明 《國語》,商務,1983
(漢)司馬遷等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鼎文,1987
(漢)班固等;(唐)顏師古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鼎文,1986
(漢)劉向 《列女傳》,廣文,1987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 《新校本三國志注附索引》,鼎文,1990
(晉)干寶 《晉紀.總論》,收於《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1991
(南朝宋)范曄 《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鼎文,1987
(梁)沈約 《新校本宋書附索引》,鼎文,1987
(梁)蕭子顯 《新校本南齊書》,鼎文,1980
(北齊)魏收 《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鼎文,1990
(隋)姚察、(唐)魏徵、姚思廉合撰 《新校本陳書附索引》,鼎文,1986
(隋)姚察、謝炅、(唐)魏徵、姚思廉合撰 《新校本梁書附索引》,鼎文,1990
(唐)令狐德棻 《新校本周書附索引》,鼎文,1987
(唐)李百藥 《新校本北齊書附索引》,鼎文,1990
(唐)李延壽 《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鼎文,1980
(唐)李延壽 《新校本南史附索引》,鼎文,1981
(唐)房玄齡等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鼎文,1990
(唐)魏徵 《新校本隋書附索引》,鼎文,1987
(唐)杜佑 《通典》,北京中華,1988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鑑》,中華,1966
(宋)歐陽修 《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鼎文,1991
(清)趙翼 《廿二十史劄記》,中華書局,1972
(三)子
(周)墨翟 《墨子》,中華,1981
(周)荀況 《荀子》,中華,1981
(戰國)韓非 《韓非子》,中華,1981
(漢)戴德 《大戴禮記》(收於清王謨:《增訂漢魏叢書》(一),景清乾隆五十六年金谿王氏刻八十六種本,大化,1983)
(漢)班固 《白虎通》(收於清王謨:《增訂漢魏叢書》(一),景清乾隆五十六年金谿王氏刻八十六種本,大化,1983)
(漢)荀悅 《申鑒》,(收於清王謨:《增訂漢魏叢書》(三),景清乾隆五十六年金谿王氏刻八十六種本,大化,1983)
(漢)劉熙 《釋名》,商務,1966
(魏)王弼 《王弼集校釋》,華正,1992
(魏)王肅 《孔子家語》,(收於《新編諸子集成》(二),世界,1978)
(南朝)陸修靜 《陸先生道門科略》,(收於《正統道藏》第41冊(太平部),新文豐,1988
(晉)葛洪 《抱朴子》(收於《新編諸子集成》(四),世界,1973)
(四)集
(晉)干寶 《新校搜神記》,世界,1979
(晉)陶淵明 《搜神後記》,收於《搜神記.搜神後記》,木鐸,1985
(南朝宋)劉義慶 《幽明錄》(收於《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1999)
(南朝宋)虞通之 《妒記》,(收於魯迅《古小說鉤沈》中。參見《魯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學,1973)
(南朝梁)蕭統 《文選》,文津,1987
(唐)段成式 《酉陽雜俎》,源流,1983
(宋)李昉等奉敕編 《太平廣記》,新興,1962
(清)陳元龍奉敕編 《御定歷代賦彙》,商務,1979
(清)嚴可均校輯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1991
二、近代專書
顏之推著 王利器集解 《顏氏家訓集解》,明文,1990
王國良 《顏之推冤魂志研究》,文史哲,1995
劉義慶編 余嘉錫 《世說新語箋疏》,華正,1993
莊周著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編理 《莊子集釋》(上)(下),群玉堂,1991
列禦寇著 莊萬壽註譯 《新譯列子讀本》,三民,1979
魯迅 《古小說鉤沈》上冊,香港新藝,1967
董仲舒著 賴炎元註譯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商務,1984
林安梧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幼獅,1996
林啟彥 《中國學術思想史》,書林,1994
林聰舜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大安,1991
姜生 《漢魏兩晉南北朝道教倫理論稿》,四川大學,1995
韋政通 《董仲舒》,東大,1986
莊萬壽 《嵇康年譜》,三民,1981
許抗生 《魏晉南北朝哲學思想研究概論》,天津教育,1991
湯一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北京人民,1988
湯一介 《郭象與魏晉玄學》,谷風,1987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學,1997
劉大杰 《魏晉思想論》,上海古籍,1998
毛漢光 《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
王伊同 《五朝門第》,香港中文大學,1978
史鳳儀 《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
朱大渭、劉馳、梁滿倉、陳勇著 《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
何啟民 《中古門第論集》,臺灣學生,1977
余英時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聯經,1980
袁濟喜 《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十的孤獨意識》,河南人民,1995
張建國 《兩漢魏晉法制簡說》,河南大象,1997
趙超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古籍,1992
趙鳳喈 《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附補篇,稻鄉,1993
王和主編 《二十六史大辭典》(三)人物卷,吉林人民,1993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中華,1963
唐長儒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1983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北京三聯,1987
張承宗、田澤濱、何榮昌等 《六朝史》,江蘇古籍,1991
李鑒 《姻緣.良緣.孽緣》,四川人民,1993
孟昭華、王明寰、吳建英 《中國婚姻與婚姻管理史》,北京中國社會,1992
岳慶平 《婚姻志》,上海人民,1998
施永南 《納妾縱橫談》,中國世界語,1998
祝瑞開主編 《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1999
張樹棟、李秀領 《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浙江人民,1990
陳顧遠 《中國婚姻史》,湖南岳麓,1998
黃仕忠 《婚變、道德與文學》,北京人民文學,2000
董家遵 《中國婚姻史研究》,廣東人民,1995
董家遵 《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人民,1998
劉增貴 《漢代婚姻制度》,華世,1980
戴偉 《中國婚姻性愛史稿》,北京東方,1992
蘇冰、魏林 《中國婚姻史》,文津,1994
顧鑒塘、顧鳴塘 《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商務,1994
王書奴 《中國娼妓史》,湖南岳麓,1998
徐天嘯 《神州女子新史》,食貨,1978
高世瑜 《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商務,1998
陳東原 《中國婦女生活史》,北京商務,1998
劉士聖 《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出版,1991
劉寧元主編 《中國女姓史類編》,北京師範大學,1999
鮑家麟編著 《中國婦女史論集》,稻鄉,1999
鮑家麟編著鮑家麟編著鮑家麟編著 《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1991《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1993《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稻鄉,1995
霞爾.魯妥努原著(CharlesLetourneau)、衛惠林譯。 《男女關係的進化》,自立晚報社,1990
李小江主編 《華夏女性之謎》,北京三聯,1990
任繼愈主編 《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商務,1996
三、博碩士論文(按照出版年月排序)
李豐楙 1978 《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78
陳韻 1980 《魏晉婚禮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0
王翠貞 1986 《佛教的女性觀》,文化印度所碩士論文,1986
馬以謹 1993 《魏晉南北朝的婦女緣坐》,臺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
唐兆君 1994 《《白虎通》禮制思想研究》,輔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
陳雅玲 1996 《唐代妓女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6
陳美惠 1997 《《世說新語》所呈現魏晉南北朝之婦女群像研究》,高雄師大國文碩士論文,1997
李憶湘 1999 《兩漢魏晉女教「四德」觀研究》,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閰鴻中 1997 《先秦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臺大歷史所博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筆畫排序)
孔毅 1996 〈論魏晉名士關於理想人格的理論與實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2期。
孔繁 1983 〈劉勰與佛學〉,《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4期。
尤雅姿 1993 〈顏氏家訓倫理思想述要〉,《興大中文學報》6卷,1993年1月。
牛亞君、馬曉鋒、操曉理 1996 〈1995年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4期。
王中江 1993 〈從價值重估到價值認同——郭象與莊子哲學的一個比較〉,《中州學刊》1993年6期。
王連儒 1995 〈東晉陳郡謝氏婚姻考略〉,《中國史研究》,1995年4期。
王曉毅 1994 〈漢魏之際士族文化性格的雙重裂變〉,《史學月刊》1994年6期
白英 1980 〈從出土文物看魏晉南北朝士族門閥制度〉,《南京博物院集刊》1980年2期
朱紹侯 1997 〈濟陽蔡氏郡望的歷史追溯〉,《許昌師專學報》,1997年1期。
牟鐘鑒、林秀茂 1998 〈論儒道互補〉,《中國哲學史》,1998年4期。
何德章 1994 〈讀《南齊書.王融傳》論南朝時期的瑯琊王氏〉,《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3輯,1994年12月
吳成國 1996 〈論東晉南朝婚姻禮制的地域差異〉,《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3期。
吳成國 1997 〈從婚姻東晉南朝門閥制度的盛衰〉,《江漢論壇》,1997年9期。
吳杏全、高朝英 1994 〈館藏佛教造像銘文研究〉,《文物春秋》1994年1期
吳曉青 1998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的人倫鑒識活動〉,《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31之2期,1998年9月。
宋曉梅 1994 〈麴氏高昌國張氏之婚姻〉,《中國史研究》,1994年2期。
李曰剛 1982 〈梁劉勰世系年譜(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五卷第九期,1982年9月。
李聰、趙志堅 1997 〈魏晉南朝婦女婚姻散論〉,《齊魯學刊》,1997年5期。
李豐楙 1983 〈六朝道教與遊仙詩的發展〉,《中華學苑》第28期,1983年12月。
周兆望 1997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兵〉,《江西社會科學》,1997年2期。
周兆望 侯永惠 1995 〈魏晉南北朝婦女的服飾風貌與個性解放〉,《中國史研究》,1995年3期。
周健 1994 〈東晉和後秦佛教界的交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3輯,1994年12月
林麗真 1991 〈魏晉人對傳統禮制與道德之反省——從服喪論、同姓婚論與忠孝論談起〉,《臺大中文學報》第四期,1991年6月。
林麗雪 〈白虎通「三綱」說與儒法之辨〉,《書目季刊》第十七卷第三期
南京市博物館雨花區文化局 2000 〈南京司家山東晉、南朝謝氏家族墓〉,《文物》,2000年7期。
容建新 1996 〈80年代以來魏晉南北朝大族個案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4期。
容建新 1996 〈80年代以來魏晉南北朝大族個案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4期。
高華平 1999 〈阮籍、嵇康與酒及道釋宗教之關係〉,《江漢論壇》,1999年10期。
高詩敏 1998 〈有關北朝博陵崔氏的幾個問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5期。
高詩敏 1993 〈南朝琅琊王氏的婚宦與地位的嬗變〉,《江海學刊》,1993年4期。
張宇 1993 〈東晉南朝士大夫與佛教的關係(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2輯,1993年8月
張承宗、孫立 1995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及南北民俗的交流〉,《江海學刊》,1995年6期。
張承宗、孫立 1995 〈魏晉南北朝婚俗初探〉,《浙江學刊》,1995年6期。
張國鈞 1994 〈儒道互補:義利論比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2期 。
張嚴 1960 〈劉彥和身世考察〉,《大陸雜誌》第二十卷第四期,1960年2月。
莊華峰 1993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個性解放〉,《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1期
莊華峰 1994 〈北朝時代鮮卑婦女的生活風氣〉,《民族研究》,1994年6期。
莊萬壽 1994 〈公羊大一統與西漢政治思想〉,《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5月21、22日。
陳文聯 1993 〈先秦儒、法社會整合觀異同論〉,《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1993年3期。
陳晚玉 〈兩漢至宋初寡婦再嫁之社會觀〉,《史苑》第35期
陳華文 1997 〈論魏晉南北朝風俗演變及趨向〉,《浙江師大學報》,1997期。
陳瑞龍 1984 〈從易經的觀點談論家人之道〉,《屏東師專學報》2期,1984年4月。
陳邁子 1969 〈倫理哲學講話之一——夫婦之道〉,《中國世紀》145期,1969年11月。
陳韻 1992 〈論魏晉之拜時禮與三日禮〉,《淡江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1992年3月。
寒萍 1995 〈魏晉南北朝婚姻文化述要〉,《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995年2期。
曾文樑 1989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當時之婚姻現象〉,《輔仁學誌》18期,1989年6月。
曾春海 1989 〈從儒道樂論析論嵇康的「聲無哀樂論」〉,《輔仁學誌》18期,1989年6月。
程裕禎 1994 〈河東裴氏論略〉,《山西師大學報》,1994年4期。
楊明 1985 〈魏晉文學批評對情感的重視和魏晉人的情感觀〉,《復旦學報》,1985年1期。
廖健琦 1998 〈北朝社會婚姻狀況芻議〉,《史學月刊》,1998年2期。
趙稀方 1994 〈中西「回歸自然」的不同道路〉,《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1994年1期。
趙雅博 1980 〈易經中的倫理思想〉,《中華易學》4期,1980年6月。
劉馳 1987 〈從崔、盧二氏婚姻的締結看北朝漢人士族地位的變化〉《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2期。
劉翰宇 1998 〈由吾國固有法上單意離婚制度論我國古代婦女在親屬法上之地位〉,《台北商專學報》51期,1998年12月。
劉靜夫 1993 〈京兆杜氏研究——魏晉南北朝士族門閥個案研究之二〉,《許昌師專學報》,1993年3期。
蔣維喬 1935 〈六朝文學與佛教影響〉,《光華大學半月刊》第四卷第三期,1935年11月。
鄭訓佐 1992 〈論魏晉南北朝婦女人格的蛻變〉,《東岳論叢》,1992年2期。
魯才全蔡幸娟 19961995 〈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係考——以墓志為中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4輯,1996年6月歷史學報(成大),1995年12月
操曉理 高峰 1995 〈1998年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2期。
盧國龍 1998 〈論道教的民族性〉,《中國道教》1998年2期。
戴杏林 〈人倫之始,王化之原——論夫婦之道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孔孟月刊》第三十三卷第十期
謝文學 〈穎川長社鍾氏家族研究〉,《許昌師專學報》,1991年2期。
謝德瑩 〈三從四德新議〉,《孔孟月刊》第34卷第3期
謝寶富 1998 〈北朝魏、齊、周宗室女性的通婚關係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3期。
鍾國發 1991 〈試論南朝道教締造者陸修靜〉,《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1輯,1991年6月。
韓國河 〈魏晉時期喪葬禮制的傳承與創新〉,《文史哲》(濟南),1999年1期。
羅宗真 1980 〈略論江蘇地區出土六朝墓誌〉,《南京博物院集刊》,1980年第2期。
羅宗真 1979 〈六朝墓陵及其實刻〉,《南京博物院集刊》197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