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曉微 Wang, Hsiao-Wei |
---|---|
論文名稱: |
銀髮族網路社群貼圖設計創作研究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Seniors Internet Community Sticker Design |
指導教授: | 劉建成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5 |
中文關鍵詞: | 銀髮族 、網路社群 、貼圖 、情感 、情緒 |
英文關鍵詞: | seniors, internet community, sticker, affective, emo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2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普及,使用者已經習慣透過通訊軟體與朋友、家人、親戚進行日常生活的溝通,在通訊軟體中,「貼圖」可用來做為一種視覺上快速傳達訊息的方式,豐富、細膩且生動的貼圖漸漸受到使用者的喜愛,在亞洲已蔚為風潮的趨勢。高齡化是為現今國際社會普遍的狀況,銀髮族人口比率年年攀升,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需求也將受到影響,貼圖設計中鮮少甚至忽略銀髮族群的潛在需求,銀髮族市場勢必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商機。
本研究經由網路社群、貼圖與銀髮族相關的學理、文獻做綜合分析與歸納,並透過設計案例研究,其彙整出貼圖設計之創作指標,本研究具體有三:一為歸納貼圖情緒的類型。二為探討銀髮族在網路社群對貼圖的需求類型性。三為建構銀髮族網路社群貼圖設計之模式。
透過生活物品擬人化的概念,選用茶壺、茶杯做為貼圖主角,輔以蠟筆技法的效果,並將個人情感融入,呈現台灣客家獨特的文化特性與族群精神,設計出三種情感類型的貼圖,以滿足銀髮族對網路社群貼圖之需求,達到設計之審美性與獨特性之建構,經由上述的創作實證,獲致以下四點之結論:
一、網路社群溝通模式不斷地推陳出新。現今貼圖已有動態有聲的設計模式,不會再侷限於靜態平面的貼圖設計。
二、情感總類多,表達方式皆不相同,掌握特定族群的認知,方能有效的溝通與傳達。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環境,都擁有著不同的情感反應與情感認知。
三、難以圖像表達情感常以趣味化文字的方式呈現。文字可以明確地描述詞彙上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但貼圖在這微小的差異性卻不一定能明確的表達出來。
四、造型富有鮮明的個性貼圖角色,較能引起關注與共鳴。多數的貼圖角色以人物為題材,角色應該更具備鮮明的個性,挖掘許多具有特色的角色為創作出發點。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in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users are used to having a daily conversation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hrough communication software. Within th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stickers” can be used as a visual way to deliver messages in a short time. Diverse, exquisite, vivid stickers are becoming the users’ favorite, and using sticker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Asia. Nowadays,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the percentage of the senior population increases every year. As people grow older, their demand upon living would be affected. However, designers of these stickers often neglect or even ignore the potential demand of the seniors. It is sure that the senior market still has plenty room for development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and generalizes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internet community, sticker, and seniors. Through the design of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sorts out the sticker design indicators. This research has three purposes: 1)categorizes different types of emotion in sticker design; 2)discusses types of demand of the seniors according to stickers within the internet community; and 3)develops the model of senior internet community sticker design.
In the case study, the researcher uses the idea of personifying daily necessities to design a set of stickers which chooses a teapot and a teacup as main figures. With the effect of cray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involving personal affections, the stickers present the unique cultural features and ethnic spirit of Hakka in Taiwan. The stickers included three kinds of affections 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the senior upon internet community stickers, and achieve aesthetic and uniqueness of sticker desig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creative ways listed above, the following four conclusions are made:
1)The communication mode on internet community keeps innovating. Stickers nowadays have animated and sound designs; designer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static sticker designs.
2)There are a lot of categories of affections, and each of them has different ways to express its idea. To know the cognition of a certain group of people can facilita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eople who come from a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ll have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 and emotional response.
3)Affecti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express through stickers are often delivered through interesting texts. Language can explicitly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hrases, while stickers cannot always distinguish the subtle differences clearly.
4)Stickers with impressive and stylish figures can draw more attention and responses. Most of the stickers use human figures as the subject matter; designers should make the figures have mor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nd discover more interesting figures for creation.
專書
Atchley, R.C.,(1994),Social Forces and Aging,7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George, A. Covington.,& Bruce, Hannah.(1998),親近性設計(賴志純),台北市:六合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Gillian, Rose.(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王國強),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John, Fiske.(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臺北市:遠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LeDoux J.(2001),腦中有情(洪蘭),台北市:遠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6)
Mace, Ronald. L.(1998),The universal Design for people of Age and Abilities,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NC State University. (原著出版年)
Steinfeld, E.(1994),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design,Buffalo.(原著出版年)
Strongman K.T.(1993),情緒心理學(游恆山),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87)
Strongman K.T.(2002),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透視(游恆山),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87)
中川 聰(2006),通用設計教科書(張旭晴),臺北市:龍溪國際圖書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佐口七郎(1990),設計概論(藝風堂出版社編輯部),臺北市:藝風堂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原著出版年)
余虹儀(2008),愛.通用設計: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概念,臺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李茂政(1981),傳播學,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
李硯祖(2010),視覺傳達設計欣賞,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臺北市:藝風堂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高橋正人(1992),視覺設計概論(編輯部),臺北市:藝風堂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陳俊宏、楊東民(200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章莉莉(2008),視覺符號完全手冊,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張錦華、柯永輝(1995),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上),台北市:碩人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馮永華、邱宗成(2010),設計概論,新北市五股區: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奧利佛‧赫維格(2010),通用設計 無障礙生活的解決方案,臺北縣永和市:龍溪國際圖書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張一岑(2004),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Ergonomics,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趙毅衡(2012),符號學,新北市:新銳文創。(原著出版年)
劉建成(2003),符號.傳達—視覺設計創作報告,台北市:七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原著出版年)
勵忠發(1997),記號.藝術.情報,臺北市:中正書局。(原著出版年)
期刊
Karvonen, K.,& Parkkinen, J.(2001),Signs of trust: a semiotic study of trust formation in the Web.Smith MJ, Salvendy G, Harris D, Koubek RJ (eds)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1076-1080 。
Shore, C.(1994),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21th Century Social Thought: Community in William Outhwaite and Tom Bottomre,25,98。
Shaver, P., Schwartz, J., Kirson, D., & O’Conner. C.(1987),Emotion knowledg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a prototype approach,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2(6),1061-1086。
李曄淳、楊翰宗(2012),探討互動式遊憩設施對銀髮族自我價值之建立,台灣老人保健學刊,8(2),110-129 。
陶振超(2011),情緒在媒介訊息處理中扮演的角色:認知取徑媒體研究之觀點(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交通大學竹北六家校區客家文化學院。
張繼文(1995),從認知心理觀點探討記號設計,屏東師院學報,8,471-501。
顏雅娟(2013),揭開LINE成功「收買人心」的3大密碼,今周刊,871,88-91。
顏雅娟(2013),執行董事舛田淳:我們的對手是臉書,今周刊,871,92-93。
論文
王佳麟(2010),全民國防教育網路社群化輔助學習行為效益研究-以高級中等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
石德鴻(2014),貼圖角色代言人特性對品牌權益與購買意願之影響性研究-以LINE App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李昕儒(2014),通訊軟體貼圖購買意圖之探討—以LINE 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邱奕品(2015),分享、媒介豐富度與知覺有用性對於品牌效果之研究-以LINE企業贊助貼圖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余虹儀(2006),國內外通用設計現況探討與案例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吳泰毅(2009),中高齡者對數位相框使用者介面按鍵功能提示與動態回饋設計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洪畹秋(2011),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銀髮族對手機接受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林怡伸(2003),吉祥物臉部構造認知與偏好度關係之研究-以奧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
林佳樺(2010),以「之間」概念應用於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林政緯(2010),「意識形態風格」之台北市形象廣告設計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林真蒂(2015),LINE貼圖表達情緒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
易善馨(2011),台灣神明公仔視覺符號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侯任祐(2012),動畫聲音文本的符號與情感探索-以[飛越藍調]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
紀翔元(2011),以符號學角度詮釋恐怖電影海報之圖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范綱仁(2015),以LINE貼圖之符號學分類探討顧客價值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秦汶賢(2006),通用化概念模式運用於手機介面及使用性驗證(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徐承毅(2011),符號學於平面設計之運用-以環境議題海報為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
徐俊良(2009),台中市城市形象推廣之海報創作研究(碩士論文),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徐鳳霙(2009),禪意觀在視覺傳達設計之創作研究以漢字筆墨趣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
陳明珠(2009),網路臉部表情符號之符碼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陳重安(2011),紅毛港故事性文化創意商品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陳盈如(2014),影響美妝網路社群口碑可信度之研究:以獲得商品方式與訊息類型為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陳美蓉(2002),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陳祐嘉(2008),不同性別消費者在正負面心情狀態下對於零食類型的選擇差異─心情修復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梁佩慧(2012),以符號學觀點探究超現實繪畫圖像的象徵性(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曹雅晴(2011),銀髮族家庭休閒消費支出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許慈方(2015),新興人類-角色設計之網路貼圖創作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莊旭芹(2014),可愛角色意象語彙之視覺傳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
莊雅筑(2014),T恤設計與人際互動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
黃怡禎(2014),展覽活動APP主題視覺與圖像符號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黃美禎(2012),銀髮族對行動裝置應用軟體潛在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資訊傳播學系。
黃俊維(2010),以通用設計探討手輪馬達驅動可折疊電動輪椅之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所)。
黃桂梅(2014),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與親子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黃群智(2005),企業對「通用設計」概念於產品開發管理之認知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楊立偉(2014),智慧型手機在銀髮族照顧產業之應用(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萬軒詔(2009),高齡者多功能手杖之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所)。
廖珈吟(2010),高齡者使用智慧型手機文字輸入模式之使用性研究(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數位內容與動畫設計研究所。
鄭美燕(2001),中文成語情緒意象與構成形式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鄭家瑜(2012),銀髮族休閒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對心流體驗與幸福感之影響─以休閒阻礙為干擾(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鄭湘菱(2014),老人共餐與健康(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鄭策篷(2014),以使用者體驗流程設計符合高齡者需求之緊急服務介面設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黎彥伶(2015),感官輔療應用於機構式照顧女性銀髮族之服飾設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碩士班。
蔡孟侖(2010),資訊圖像形式詮釋金門縣戰地文化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蔡明憲(2007),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法發展通用設計產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
蔡語慧(2014),貼圖在情緒感知與溝通涵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班。
劉千齊(2015),視覺暫留應用於傳達情感圖像之設計-以通訊軟體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劉純妃(2009),居家空間牆面壁貼圖像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劉麗真(2007),台灣網路表情符號的分析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盧又榕(2012),「九歌@臺北城市新繹」─符號學解析《楚辭.九歌》之插畫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蘇素如(2009),漸層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上之應用創作與研究─以2010年墾丁春天音樂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網站
AIGA,2015,http://www.aiga.org/symbol-signs/,取用日期:2015年10月。
Dososo,2013,「LINE產品分析(一)」,http://www.mobiweb20.com/2013/05/423,取用日期:2016年3月。
LINE企業行銷官方,2012,「企業贊助貼圖-為品牌創造強力曝光」,http://official-blog.line.me/tw-biz/archives/1006848709.html,取用日期:2016年3月。
LINE STORE,2000,「貼圖」,https://store.line.me/home/zh-Hant,取用日期:2016年3月。
Tero Kuittinen,2012,「Text message decline could affect AT&T and Verizon soon, analyst says」,http://bgr.com/2012/01/02/sms-decline-could-affect-att-and-verizon-this-year/,取用日期:2015年12月。
內政部統計處,2015年1月17,「104年第3週內政統計通報(103年底人口結構分析)」,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9148,取用日期:2015年3月。
世界新聞網,2014,「LINE 穩坐貼圖「萌」主」,http://www.worldjournal.com/2285425/article-line-%E7%A9%A9%E5%9D%90%E8%B2%BC%E5%9C%96%E3%80%8C%E8%90%8C%E3%80%8D%E4%B8%BB/,取用日期:2016年1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http://www.who.int/en/,取用日期:2016年1月。
社會福利相關法規〔老人福利法〕,2002年6月26日,「老人福利法」,http://www.101lge.idv.tw/3data/s5.htm,取用日期:2016年1月。
波仕特線上市調網,2015,「最方便聯繫的通訊軟體非「LINE」莫屬」,http://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 lookview_item.aspx?ms_sn=2740,取用日期:2015年3月。
范良圖,2007年3月第34期,「高齡化社會居住環境之通用設計概念」,http://publish.tpc.gov.tw/Book/laborbook/no.34/a3332.pdf,取用日期:2015年12月。
商業周刊,2012,「原來錢是這樣賺的!LINE賣虛擬小貼紙 兩個月營收1.3億」,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677&pnumber=2,取用日期:2015年11月。
黃郁欣,2013,「創市際ARO公佈台灣首份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測量報告」,http://www.ixresearch.com/news/news_03_23_13/,取用日期:2015年11月。
遠見雜誌,2014,「LINE 將打造專屬商店! 2014 目標 5 億用戶」,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841.html,取用日期:2015年3月。
楊珮玲,2013,「紐約‧東京‧停看聽-社群媒體上市潮 LINE成新焦點」,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3000382-260207,取用日期:2015年11月。
新華網,2013,「Line貼圖表情風靡全球 一個季度獲利1700萬美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7/15/c_132541021.htm,取用日期:2016年1月。
維基百科,2016,「感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4%9F%E5%8F%97,取用日期:2016年2月。
顏理謙,2014,「LINE全球用戶超過5.6億,貼圖革命超越國境」,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010,取用日期:2015年11月。
蘇文彬,2014,「國內Facebook 有效用戶超過1500萬人」,http://www.ithome.com.tw/news/88943,取用日期: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