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又慈
Liu, Yu-Tzu
論文名稱: 《敦煌琵琶譜》素材運用與詮釋分析-以琵琶曲《高窟餘韻》為例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of Dunhuang Pipa Scores-Taking Pipa Song "Gaoku Yuyu"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賴秀綢
Lai, Hsiu-Chou
口試委員: 林慧寬 顧豐毓 賴秀綢
口試日期: 2021/09/1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敦煌藝術莫高窟敦煌曲譜高窟餘韻
英文關鍵詞: the Art of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Scores, The Melody of Gao-Ku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文件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490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83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琵琶曲《高窟餘韻》是筆者取自莫高窟中《敦煌琵琶譜》之素材創作而成的樂曲,莫高窟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及歐洲的重要道路上,在此高窟中乘載著歷史的痕跡,也記載著東西方重要的藝術文化。本文章透過對作品的詮釋與分析,探討敦煌藝術,並對《敦煌琵琶譜》做整理與介紹。
    《敦煌琵琶譜》原藏於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中,1900年守護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籙無意間在編號16的藏經洞甬道中發現被砌封已久的石窟,此石窟後編號為17,石窟內蘊藏書籍、經卷、織繡、壁畫及塑像等文物。1908年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將其購至巴黎,現收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包括伯希和編號的P.3539、P.3719、P.3808三卷。其中於P.3808的經卷《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講解經文》背面,包含了保存較為完整的二十五首樂曲手抄譜,前人根據樂譜上的筆跡將樂譜分為三組,並推定出各組的定弦。
    琵琶曲《高窟餘韻》樂曲開頭運用聲響技巧描摹出高窟位於沙洲中卻依然屹立的傳承精神,樂音的線條則是運用《敦煌琵琶譜》中第一組樂曲之定弦及音階貫穿樂曲,以起、承、轉、合的概念及琵琶指法的變化,描繪出高窟中豐富的歷史文化。筆者透過琵琶曲《高窟餘韻》以現今的琵琶演奏方式及藝術表現思維,連結塵封已久的《敦煌琵琶譜》,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敦煌樣貌。

    The Pi-Pa music “The Melody of Gao-Ku” (also known as “Gao-Ku-Yu-Yun”) was composed using elements from “Dun-Huang Pi-Pa Scores” in the Mo-Gao Grottoes. The Mo-Gao Grottoes located on the pathway of China to Middle East and Europe. Historical evidence can be traced in the location, as well as remarkable oriental aesthetics.

    “Dun-Huang Pi-Pa Scores” had been reserved in the Sutra Cave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ring year 1900, tunnel no.17 of the Sutra Cave were explored through a broken passage by a Taoist priest named Wang, Yuan-Lu, who guarding tunnel no.16. Scriptures, embroideries, wall paintings and statues were found in the tunnel. During year 1908, the artifacts had been purchased to Paris by a French explorer Paul Eugène Pelliot. The scriptures including p.3539, p.3719 and p.3808 from Paul had been preserved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also known as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The back cover of p.3808 of ‘The Scripture of Zhong-Xing Palace in the 4th Year of Chang-Xing” had noted 25 pieces of manuscript notation. Previous researchers intended to differentiate the notation into 3 sections, each section consist of 1 tuning system.

    The Pi-Pa music “The Melody of Gao-Ku” adapted different sound effects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the Mo-Gao Grottoes and the spirit of inheritance. The music also included melody with the tuning system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also presents the beginning, developing, turning and finalizing of a music by using performing techniques in Pi-Pa, revealing the exquisite historical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to manif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lody of Gao-Ku” and “Dun-Huang Pi-Pa Scores”, to show the extraordinary of the Dun-Huang through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in Pi-Pa.

    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 譜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四節 文獻回顧……………………………………………………………...7 第二章 敦煌藝術與《敦煌琵琶譜》……………………………………………...10 第一節 敦煌藝術的歷史與發展……………………………………………...10 第二節 《敦煌琵琶譜》的譯譜概況…………………………………….......13 第三節 《敦煌琵琶譜》之研究……………………………………………...17 小結………………………………………………….........................................26 第三章 琵琶曲《高窟餘韻》分析與詮釋………………………………………...27 第一節 《高窟餘韻》樂曲結構分析………………………………………...27 第二節 《高窟餘韻》旋律素材運用………………………………………...40 第三節 《高窟餘韻》演奏指法探討………………………………………...44 第四節 《高窟餘韻》演奏與詮釋分析……………………………………...51 小結………………………………………………….........................................58 第四章 結論…………………………………………………...................................59 參考資料………………………………………………….........................................62 附錄一 《高窟餘韻》樂譜(全)……………………………………………….65

    一、 書籍
    (一)中文書籍
    葉棟。《敦煌琵琶曲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
    饒宗頤。《敦煌琵琶譜》。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饒宗頤。《敦煌琵琶譜論文集》。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年。
    席臻貫。《敦煌古樂》。敦煌文藝出版社、甘肅音像出版社,1992年。
    聶鋒、祁淑虹。《敦煌歷史文化藝術》。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年。
    林石城。《琵琶名曲選淺說》。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年。
    陳應時。《敦煌樂譜解譯辯證》。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
    何山。《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
    (二)英文書籍
    David Hesmondhalgh . WHY MUSIC METTER . Wiley-Blackwell . 2013 .

    二、 學位倫文
    許牧慈。〈指法在琵琶音樂語境中地位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羅堂軒。〈黃安倫二胡作品《敦煌古譜四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安達.智惠。〈林謙三的《敦煌琵琶譜》研究〉。上海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3年。
    鄭亦鈞。〈從琵琶指法探討樂曲中琵琶語法的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韓凌雲。〈落入凡間的天音—《敦煌曲譜》研究〉。西安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3年。
    張雅涵。〈楊靜琵琶作品之分析與詮釋:以《龜茲舞曲》及《夢斷敦煌》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陳蕙婷。〈琵琶與三弦重奏曲《木蘭》詮釋分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謝文彬。〈琵琶四重奏《長桌宴》創作素材–峇峇娘惹文化素材運用與詮釋〉詮釋分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郭安琪。〈趙聰琵琶協奏曲《絲路飛天》之演奏詮釋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三、 期刊
    林謙三著、陈應時譯。《敦煌琵琶譜的解讀》,北京:《中國音樂》,1983年第二 期:16-22。
    趙曉生。〈《敦煌唐人曲譜》節奏另解〉,上海:《音樂藝術》,1987年第二期。
    關也維。〈敦煌古譜猜想〉。北京:《音樂研究》,1989年第二期。
    應有勤。〈敦煌琵琶譜的節奏與演奏手法密切相關〉。上海:《音樂藝術》,2000年第3期:61-69。
    應有勤。〈敦煌琵琶譜節奏譯解–掣拍說與返撥研究的殊途同歸〉。北京:《音樂研究》,2002年3月第1期:57-64。
    鄭祖襄。〈也談唐代的急、慢曲子〉,上海:《音樂藝術》,2002年第三期。
    沙武田。〈敦煌佛教藝術之社會性表現〉。臺灣:《普門學報》,2007年第42期:1-21。
    蔡佩洳。《一個新的琵琶指法分類法與其教學運用》。臺北藝術大學《關渡音樂學刊》。2007年第七期:189–212。

    四、 網路資料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Qg09xZ/webmge?mode=basic, 摘錄於1 March 2021。
    〈中國期刊全文知識庫〉,https://www.cnki.net/,摘錄於1 March 2021。
    〈中國文化研究院–敦煌藝術〉,https://chiculture.org.hk/tc,摘錄於1 March 2021。
    〈中國文化研究院–漢武帝〉,https://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303,摘錄於4 April 2021

    五、 影音資料
    中央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席臻貫改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FcwNBdVbw&t=686s ,摘錄於1 March 20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