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彭子光
論文名稱: 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比較研究―以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為例
指導教授: 王宗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運動校代表隊進入運動社會化族群
英文關鍵詞: athletic team, 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ethnicity group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3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討論不同族群及性別之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於體育課的態度;參與運動受重要他人影響;參與運動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參與運動及其他活動興趣與意見。研究對象為就讀於花蓮縣各公私立國中,且代表學校參加對外運動競賽之各項運動代表隊之900名學生,以自編「國中運動校代表隊進入運動社會化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所得的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test檢定、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並以薛費法進行事後比較(若F值達顯著差異水準【p< .05】)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結果發現:
    一、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於體育課非常重視,並抱持正面的評價。
    二、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受重要他人影響的差異情形存在於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參與運動最重要影響人依序為教練、體育老師、同性朋友、同學,家庭成員中父親是最重要影響人。
    三、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與大眾傳播媒體影響;除電視在使用的情形未達顯著水準,在其他方面都達到顯著差異水準。即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在參與運動與大眾傳播媒體時有差異情形存在。
    四、1.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最常參與的運動依序為慢跑、籃球、自行車。其次則是原住民男、女學生較多選擇偏向男性化的球類活動,如:足球、棒/壘球。漢族男、女學生較多選擇偏向中性化的球類活動,如桌球、撞球。
    2.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時間,最多為學校,其次才是運動社團及鄰近場地。在運動社團、鄰近場地兩方面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其差異情形存在於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
    3. 學校是最適合學習運動技能的社會化環境,且認為大眾傳播媒體不適合學習運動技能。漢族女學生較原住民女學生對運動性社團為適合學習運動之社會化環境有較高的認同。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ethnicity in 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of students on various athletic school team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ualien County.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a sample of 900 student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different public or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ualien County and were members of various athletic school teams in their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fou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students’ 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fluences from significant others in sport participation, influences of mass media in sport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influences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opinions in sport participation. The instrument used to collect data in this study was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way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consisted of Describe Statistics, T-test Examination, Two-way ANOVA Examination as well as Schiff’s Method,-When “ P < .05,” the result is defined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rom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as below:
    A. It was found that all the sample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nd active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B. The influences from significant others in sport participation differ in ethnicity and sex. The significant others from the most influential to the least are coaches,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ors, friends of the same gender, classmates and family members (Father is found to have the most influence among family members.).
    C. Mass media was also found to have influences on sport participation. However, only the result of Item TV was not significant.
    D.
    1. The first three popular sports of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re jogging, basketball and bicycling. In addition, aboriginal students appeared to prefer masculine sports, such as soccer, baseball and softball. While Han students were found to prefer neutral sports, for instance, table tennis and billiards.
    2. As for location of sport participation, students spent most time on campus. The second was sport clubs and the last was public facilities.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of sport clubs and public facilitie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ce depend on the ethnicity and sex.
    3. Campus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dequate location for learning sport. Nevertheless, mass media was not a good way to instruct sport skills. Besides, for female Han students, sport clubs appeared to be more adequate sport location than female aboriginal students.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頁次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6 第四節 研究限制……………………………………………………..……….…..…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化理論與影響因素……………………………………..…….……11 第二節 兒童族群社會化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22 第三節 進入運動社會化意義及影響因素…………………………………....25 第四節 族群與進入運動社會化之相關研究………………………….…...…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42 第四節 實施過程………………………………………………………….……..... 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50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特性分析…………………………………………………………....51 第二節 不同族群、性別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於體育課態度比 較分析……………………………………………………………………..54 第三節 不同族群、性別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受重要他 人影響比較分析…………………………………………………..……..61 第四節 不同族群、性別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受大眾傳 播媒體影響比較分析……………………………………………….….80 第五節 不同族群、性別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及其它活 動的分析比較……………………………………………………...…….9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6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118 二、英文部分……………………………………………………………………………..122 附錄一………………………………………………………..…………………………..124 表 次 表2-1-1 艾瑞克森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15 表3-2-1 問卷發出及回收一覽表……………………………………………………40 表3-2-2 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分析表…………………………………………..… 41 表3-3-1預試樣本回收概況表………………………………………………..…..…..43 表3-3-2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運動社會化量表正式量表各部份題目 分佈表………………………………………………..…..…………………….48 表4-1-1花蓮縣國中一般學生數與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數分析表……….…...52 表4-1-2有效樣本族別、性別分析表………………………………………….…...53 表4-2-1 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統計分析…………………….…..…55 表4-2-2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體育課態度之差異比較表..………...56 表4-2-3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體育課態度之差異比較表………….57 表4-2-4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體育課態度之差異比較表…58 表4-3-1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重要他人影響統計分析表…………….62 表4-3-2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所學之運動技術與重要他人關係 之差異比較表………………………………………………………….……..64 表4-3-3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所學之運動技術與重要他人關係 之差異比較表……………………………………………………….………..65 表4-3-4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所學之運動技術與重要他 人之差異比較表………………………………..…………………………....66 表4-3-5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與重要他人一起參與運動之差異 比較表……………………………………………………….………………....68 表4-3-6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與重要他人一起參與運動之差異 比較表………………………………………………………………………….69 表4-3-7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與重要他人一起參與運動 之差異比較表……………………………..…………………..……………...70 表4-3-8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重要他人鼓勵參與運動之差異比 較表……………………………………………………………………………..72 表4-3-9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重要他人鼓勵參與運動之差異比 較表……………………………………………………………………………..73 表4-3-10 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重要他人鼓勵參與運動 之差異比較表……………………………………………..……………….74 表4-3-11 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參與運動最重要影響人之差異比較表……..………………………………………………………………………75 表4-3-12 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參與運動最重要影響人之差異比較表……...……………………………………………………………………..76 表4-3-13 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參與運動最重要影響人之差 異比較表……………………………………………………………....…....78 表4-4-1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大眾傳播媒體影響分析表……..……..82 表4-4-2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使用大眾傳播媒體之差異比較表…...84 表4-4-3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使用大眾傳播媒體之差異比較表…...85 表4-4-4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使用大眾傳播媒體之差異 比較表………………………………………………………………………….85 表4-4-5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選擇媒體運動性內容之差異比 較表….....……………………………………………………………………….86 表4-4-6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選擇媒體運動性內容之差異比 較表…...…………………………………………………………………….......87 表4-4-7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選擇媒體運動性內容之 差異比較表…………………………………………………..…………..........88 表4-4-8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藉由媒體學習運動技能之差異 比較表………………………………………………………………………….89 表4-4-9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藉由媒體學習運動技能之差異 比較表...…………….…………………………………………..…………..….90 表4-4-10 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藉由媒體學習運動技能 之差異比較表………………………………………………………….......91 表4-4-11 不同族群藉由媒體提高參與運動興趣之差異比較表……..….…..92 表4-4-12不同性別藉由大眾傳播媒體提高參與運動興趣之差異比較表...93 表4-4-13 不同族群、性別藉由大眾傳播媒體提高參與運動興趣之差 異比較表…………………………………………………………………....94 表4-4-14 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受媒體影響參與運動之差異比 較表………………………………………………………………………….95 表4-4-15 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受媒體影響參與運動之差異比 較表…….……………………………………………………………………96 表4-4-16 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受媒體影響而參與運動 之差異比較表………………………………….…………………….....97 表4-5-1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最常參與的運動順序比較表….….101 表4-5-2運動校代表隊學生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的情形分析表…….….102 表4-5-3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時間之差 異比較表……………………………………………………..………….…...103 表4-5-4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時間之差 異比較表……………………….……..……………………………………...104 表4-5-5不同族群、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時間之差異比較表…………………………………………………………………..105 表4-5-6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學習運動與社會化環境之看法比較表….….107 表4-5-7不同族群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學習運動與社會化環境之差異比 較表………..…………………………………………………………….….....108 表4-5-8不同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學習運動與社會化環境之差異比 較表…………..……………………….……………………………………....109 表4-5-9不同族別、性別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學習運動與社會化環境看法之差異比較表……………………..…………………………………………....111 圖 次 圖2-1-1 社會化過程的全貎………….………………………………….…………...18 圖2-3-1 社會化導入運動與經由運動的社會化之概念模式……….………....25 圖2-3-2 社會化過程的三要素……………….……………………………………....26 圖3-1-1 「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研究架構圖………..………………….37 圖3-1-2 「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研究流程圖.………………………....38

    一、中文部分:
    王正利。(民91)。網咖使用經驗與家庭因素對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高達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宗吉。(民81)。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
    王宗吉編譯。(民89)。運動社會學(Howard L. NixonⅡ & James H. Frey 原著,1998年出版)。台北:洪葉。
    王宗吉等。(民89)。臺灣原住民運動的現況與未來。學校體育,11:1=61期,4-8。
    王振寰等。(民88)。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
    王建臺。(民84)。臺灣原住民族運動文化的初探。國民體育季刊,24:3=106期, 61-67。
    王建臺。(民88)。臺灣原住民歲時祭儀與運動文化之探討。國教天地,第123期,13-16。
    白秀雄等。(民67)。現代社會學。台北:五南。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原住民參與體育活動人口調查(初稿)。台北:文芳。
    宋鎮照。(民86)。社會學。台北:五南。
    林美鐘。(民91)。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山。(民69)。心理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靖斌。(民90)。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華。(民87)。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裡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比較研究。台東師院學報第九期,307-345。
    江書良。(民91)。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加耀。(民87)。提昇原住民運動文化及身體素質的研究風氣。學校體育雙月刊,第44期,55-57。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政隆。(民86)。臺灣高一男學生及女學生對體育課程態度相關研究。澎專學報,/1,85-99。
    吳國銑。(民68)。我國運動員運動成就與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昌熾。(民75)。北部五所大學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參與運動之社會化因素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曉虹編譯。(民80)。社會學習論(Albert Bandura 原著)。台北:桂冠。
    洪嘉文。(民89)。社會化與運動關係初探。中華體育,第14卷,第2期,1-9。
    時容華。(民85)。社會心理學。台北:東華。
    徐耀輝。(民82)。大學運動員運動社會化之性別差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曹天瑞。(民91)。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宏文。(民85)。社會學。台北:商鼎。
    張孝銘。(民85)。運動與社會化之探討。中華體育,第38期,34-41。
    張家容。(民89)。地區原住民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之態度---從族群面向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家銘編譯。(民86)。社會學(下冊)(Anthony 原著,1997年出版)。台北:唐山。
    張君玫編譯。(民86)。社會學:概念與運用(Turner, Jonathan H. 原著,1994年出版)。台北:巨流。
    張春興。(民8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承漢編譯。(民82)。社會學(Leonar Broom, Charls M. Broom 原著)。台北:巨流。
    陳志義。(民88)。運動與社會化。學校體育雙月刊, 9(2),38-41。
    陳光中等編譯。(民84)。社會學(Smelser Neil J. 原著)。台北:桂冠。
    陳美芬。(民84)。大眾傳播媒體對兒裡社會化的影響。社教資料雜誌,第209期,13-16。
    郭靜晃等。(民86)。社會問題與適應。台北:智揚。
    黃明玉。(民81)。花蓮泰雅族學童運動參與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研究。台中:書恒。
    黃金柱。(民74)。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森泉。(民86)。原住民兒童族群社會化之探討—國小族群教育之策略。國教輔導,第36卷,第4期,18-28。
    黃森泉。(民88)。臺灣中部地區原住民國小學生之族群文化學習與族群認同。原住民教育研究,第二期,235-275。
    程建教等。(民87)。臺灣原住民童社會化內涵分析。台中師院學報,第12期,304-331。
    葉至誠。(民8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空大學訊,第232期,92-97。
    葉佳文。(民90)。臺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虎。(民72)運動和社會化的關係。台灣體育,3_4月。
    盧俊宏譯。(民85)。運動、文化和社會化。中華體育,第3期,80-89。
    譚光鼎。(民84)。臺灣土著青少年文化認同與學習行為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3卷,第6期,102-114。
    鐘國文。(民88)。我國國中漢民族與原住民學生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南亞學報,第十九期,241-258。

    二、英文部分:
    Bank, J. A. (1995).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mensions,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lann, M. E.(1983).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to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University Microfilms, Michigan.
    Bennet,C. I. (1995).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3, Boston: Allyn & Bacon.
    Greendorfer, S. L., & Ewing, M. E. (1979). Sex and Race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Midwest Sociological Society Unpublish-paper, Minneapolis: Minnesota.
    Greendorfer, S. L., & Lewko, J. H.(1978). Role of Family Members in Sport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ly 49(2), 146-152.
    Harris, O.(1994). Race, sport, and social support.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Champaign,Ill.) 11(1), 40-50.
    Huang, Chen-Hsing. (19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ected Socialization Factors in Sport Participation of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at Universiti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DAI 52:02a, p. 466.
    Keogh, J. (1962). Analysis of general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y, 33,239-244.
    Leonard, W. M. Ⅱ. (1988).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port.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Malina, R. M. (1981). Cultural Pluralism, Physical Activity, and Youth Sports, U.S.: Texas.
    McPherson, B. D., Curtis, J. E. & Loy, J. W. (1989).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port. Champaign, IL: Humam kinetics Publishers.
    McPherson, B. D. (1981). Socialization into and Through Sport Involvement, In G. H. Sage(Ed.). Handbook of Social Science of Sport, Champaign, IL: Stipes.
    Oliver, M. L. (1980). Race, class and the family's orientation to mobility through sport. Sociological symposium, 30,62-86.
    Rotheram, M. J., & Phinney, J. S. (1987). Introduction: Pefinition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ation. In Rotheram, M. J., & Phinney, J. S. (Eds).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ation, London: Sage.
    Ramsey, P. G. (1987). Young children’s thinking about ethnic difference, in Rotherm, M. J., & Phinney, J. S. (Eds).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ation, London: Sage.
    Sailes, G. (1985). Sport Socialization Comparisons Among Black and White Mal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Paper present at the Annual Meeting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Boston, MA.
    Snyder, E. E., & Spreitzer E. A. (1989). Social Aspects of Sport. Englewoog Cliff, NJ: Prentice-Hall.
    Steelman, T. (1995). Research Update: Enhancing the Youth Sports Experience through Coaching. Parks and Recreation,30 (11),14-16.
    Wold, B. & Anderssen, N. (1992). Health Promotion Aspects of Family and peer Influences on sport Participation, Int. J. Sport Psychology,23,343-35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