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琹中 Chang Chyn - Chung |
---|---|
論文名稱: |
霞光掠影話舟船-現代水墨畫創作研究 |
指導教授: |
羅芳
Lo, F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霞光掠影 、舟船 、解構 、人文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藝術起源於生活,是一種社會現象與人文思想的互動結果,其發展也就無法孤立於歷史脈絡與社會背景之外。中國繪畫思想更是長期生活中與社會環境互動,而成為有別於西方藝術思想的東方獨特的哲學與美學體系。雖然傳統水墨畫曾深刻的體現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型態,但是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和現代化的洗禮,已無法確切地表達新時代的精神,因此,「現代水墨畫」一詞,乃為強調繪畫藝術的創新和時代精神應運而生。因此,畫家們體認新時代特質的變化,感受到中西文化衝擊的震撼,試圖融入西方現代藝術觀點,創造出活潑創意的新局面,不再只是對於傳統的垂直詮釋,更重要的是展現與時代節奏相呼應的新面貌。
近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與全世界的現代化同步,工業文明產物已大量進駐我們的生活,為人類帶來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的轉變,這種社會的變遷與文化的衝擊,造就了新的心靈意涵,從省思中萃煉創作的泉源,帶給台灣現代水墨畫新的意象而跨向國際化。
本研究<霞光掠影話舟船-現代水墨畫創作研究>目的在創作,旨在探討現代水墨詮釋現代生活中的物質文明--「舟船」的發展性。當舟船的時代意義已不同於往昔的單純時,新的銓釋與創作將賦予創作新生命的開啟,希望從舟船中提煉出現代水墨畫特有的美感符號與社會價值。藉由舟船的寫生、解構或重組,賦予水墨語言的新面貌,並隱喻現代人複雜的心靈反映,以及探討因現代化而逐漸消失的民族文化與特質。將水墨與生活、文化結合,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精神與多元材料的運用,以呈現水墨畫本質精神,追求時代性、現代感的表現形式,使中國的人文思想與美學氣質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開創出個人的獨特語言和風格。
<霞光掠影話舟船>系列創作,基於以上的理念而產生。以下就本研究的架構作一簡述:
第一章 緒論:包括了研究與創作的關係、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舟船與人文:探討舟船與地理環境、生活、宗教信仰的互動關係。以了解舟船在不同時空的演變,以及人類所賦予的精神意涵等人文思想的探討。
第三章 舟船的藝術探究:探討舟船造型之美,以及繪畫中寫實的記景述情、寫意的點景神韻。以了解舟船的實際造型與繪畫美學的關係。
第四章 中國人文特質與現代水墨發展試探:探討農業社會的人文思想與傳統水墨畫的關係、工商業社會的人文思想與現代水墨畫的關係、現代水墨創作的展望。從社會結構的改變與人文思想的演變,尋找現代的水墨語言,以展現時代面貌,放眼國際畫壇。
第五章 論述本研究的創作理念、形式內涵以及作品分析。這一部份是屬於個人創作方面,闡述個人思想理念及技法、媒材、圖象等在視覺形式上的呈現手法,務期在多重藝術面貌中尋求自我價值的意義。
第六章 結論:希望透過對水墨畫的源流與人文思想變遷所呈現的交集,進而切入個人的創作,以期賦予個人水墨語言的新嘗試。
(一)、專書
1. 高木森著,《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
3.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4. 阿諾德.豪澤爾Arnod Hauser著,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社,1990年)
5. 陳秉璋、陳信木,《藝術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
6. 滕守堯,《過程與今日藝術》(台北:生智文化公司,1997年)
7. 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8.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年)
9. 葉維廉,《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10. 高居翰(James Cahill)撰,李淑美譯,《中國繪畫史方法論》(香港,1989年)
11. 林昌德,《先秦至兩宋繪畫寫生理論之研究》(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88年)
12. 黃光男,《文化掠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
13. 黃光男,《藝海微瀾》(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2年)
14. 王林,《美術型態學》(台北:亞太圖書公司,1993年)
15. 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6年)
16. 曾肅良,《傳統與創新》(台北:三友圖書公司,1996年)
17.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崑崙書店,1987年)
18.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三)》(台北:里仁出版社)
19.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
20. 羅青,《羅青畫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21. 李樹青,《蛻變中的中國社會》(台北,理仁書局,1982年)
22. 蔣勳,《美的沉思》(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6年)
23. 虞君質等,《中國美術史論集(一)》(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24. 那志良,《清明上河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年)
25. 《中國美術全集 兩宋繪畫 上》(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26. 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名畫家叢書-晉唐五代之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27. 《中國美術全集-隋唐五代篇》(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28. 楊國樞,《開放的多元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2年)
29. Francis T﹒ McAndrew著、危芷芬譯,《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年)
30.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1. 管執中,《試論現代水墨畫的源頭和流向》(台北市立美術館,1990年)
32. Bates Lowry著,杜若洲譯《視覺經驗》(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1年八版)
33. 里德(H﹒Read)原著,杜若洲譯,《藝術的意義》
34. 呂清夫,《後現代造型思考》,(高雄:傑出文化公司,1996年)
35. 何懷碩,《苦澀的美感》,(台北:大地出版社,1978年)
36. 洪毅然,<形象與意象>,載《美學》(中國人民大學,1987年)
37. 曾肅良,《傳統與創新》,(台北:三友圖書公司,1996年)
38. 谷風編輯部,《美學基本原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39. 高居翰(James Cahill)原著,李渝譯,(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5年)
40.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年)
41. 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4年)
42. Herbert Read著,李長俊譯,《現代繪畫史》,(台北:大陸書店,1990年)
43.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8年)
44. 李乾朗,《金門民居建築》,(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年)
45. 陸磐安,《造船原理-船舶靜力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
46. 《大哉黃河》(台北:錦繡出版社,1985年),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書店)
47. 《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9年)
(二)期刊論文
1. 姜一涵,<為水墨畫正名,為雙年展正名>,《國際水墨畫特展》(台北市立美術館,1985年)
2. 賈方舟,<水墨縱橫談>,《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3. 水中天《中國水墨畫的革新及其前景》摘錄自《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4. 王秀雄,<戰後台灣現代中國水墨畫發展的兩大方向之比較研究>,《現代中國水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5. 宗白華,<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參考自盧福壽《中國繪畫現代化的理知和進境》台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雙月刊第82期
6. 陳其寬,<肉眼、物眼、意眼與抽象畫>,錄於郭繼生編,《當代台灣繪畫文選》
(三)畫冊
1. 盧輔聖主編,《點景法-中國歷代名家技法圖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
2. 《中國美術全集-隋唐五代篇》(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3. 《中國美術全集-兩宋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4. 《中國美術全集-元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5. 《中國美術全集-明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6. 《中國美術全集-清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7. 《淪陷中國大陸的名畫》(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年)
8.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台北:錦繡出版社)
9. 《名家水彩技法》(台北:啟源書局)
10. 《魏斯水彩畫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1年)
11. 《世界名家水彩》(台北:新形象出版公司,1987年)